色彩這種神秘的東西到底是什麼?色本是空,隨光而生。色彩這種東西本來是不存在的,是光的一種反射,沒有光就沒有色彩,光太強也沒有色彩,大師風景寫生油畫作品所蘊含的色彩知識,與我們學校所學習的有一些相同,又有所不同,大師們的的色彩理論是蘊含在感覺中的,色彩關係很微妙,具體有以下3個方面。
1 巧妙的利用補色關係
莫奈寫生多為早晨日出前後,或者黃昏日落,這個階段天光微妙,氣象萬千,稍縱即逝。能在這個時刻寫生的人是真正熟悉色彩的高手,真正能體會什麼是印象派了。每過十五分鐘,天空的顏色就會有變化。誰能畫得完,所以這個時段莫奈的作品有的像大寫意,筆法概括,線條簡練,用筆極大,了了數筆就能成一幅畫;有的則是默寫,或者是憑主觀記憶利用殘存於心中的印象來完成,所以稱印象派。其成名作「日出印象」就是這樣完成的。
在這幅作品中,莫奈把整個背景統一成灰綠色,弱化了背景中的其他顏色,大面積的灰綠色與火紅的太陽形成了一種紅綠補色對比關係。為了襯託火紅的太陽的亮度,莫奈有意把周圍的雲畫的很暗,使太陽更有光亮感。這些處理手法都是有意為之,使畫面充滿美感。如果只是機械的照搬自然,那麼畫面就不是這樣了,不信你可以拍一張日出的照片,看跟畫的一樣嗎。
這幅作品細節之處足見其造型的大手筆和色彩的高度概括性,揮揮灑灑,一氣呵成。
2 更注重冷暖對比,弱化明暗對比
莫奈這幅作品強調了冷暖的對比關係。比如畫面中草垛的陰影,從明度上來說並不是很暗,但是莫奈把它畫成了陰冷的藍紫色,陰影之外陽光照到的地方則畫成了暖暖的偏桔黃色,增強了對比效果。兩個主體物草垛,則用了更暖的暗紅色,這是畫面中最暖的部分,非常暖,把原來作為暖色的光照的地面襯託成了冷色,這樣分了好幾個層次的冷暖關係,使畫面耐人尋味。
3 善於主觀顏色的運用
要有美感,就要有對比,這幅作品中,天空的黃顏色是符合自然的,梵谷為了使整個環境形成與主體建築的色彩對比關係,在地面使用了主觀顏色使整個環境統一成為黃顏色調,而建築則統一成為藍色調,形成黃與藍的對比關係。這都是主觀顏色的使用,這種組合形成美感。
梵谷這幅作品是臨摹米勒的一幅畫,不是寫生作品,畫面中的顏色是梵谷創作的,也是使用了主觀顏色,使畫面形成了黃藍對比。
分析了以上這些原理,我們在寫生中也可以試著用一用的,有時候還會產生小小的奇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