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孫梅欣
編輯 |
1
港資地產商近期陸續發布的糟糕中期業績,折射出過去半年香港商業市場和酒店業遭遇的沉重打擊。
以香港市場為地產主力業務的英資企業太古地產(01972.HK),上半年淨利潤大降八成,遭遇近年來的最差業績。
太古地產上半年的收入65.51億港元,同比下降13%;公司股東應佔基本溢利37.52億港元,同比銳減80%;每股基本盈利僅為0.64港元,同樣大降80%;融資前的現金流入淨額僅為17.48億港元,而去年同期則為151.04億港元,縮水近90%。
在收入結構方面,除了辦公樓租金基本持平,仍維持33.44億港元的收入,太古地產的零售物業租金、住宅租金、物業投資、物業買賣、酒店收入等都較去年同期出現下滑。
營業利潤方面的表現則更差,除來自營運部分的物業投資仍保持43.29億港元的盈利之外,出售投資物業權益、投資物業估值、物業買賣和酒店業務均出現虧損,營業溢利總額僅為14.73億元,同比下降84%。
對於上半年營收和利潤的下降,太古地產稱,基本盈利的下降主要是由於缺乏去年同期出售香港投資物業而獲得的可觀利潤,新加坡住宅項目銷售開支以及美國住宅單位的有關虧損,導致物業買賣收入有輕微虧損。
而目前香港仍然持續的疫情蔓延,則導致在物業租金和酒店業務上收入的銳減。太古地產認為,租金收入的下降是由於新冠疫情導致零售銷售額減少以及提供的租金支持,同時疫情導致酒店業務在入住率和收入方面遭受嚴重衝擊。
無獨有偶,在香港持有大量優質商場的九龍倉置業,公布的中期業績,也反映了這家港資企業正遭遇著類似困境。
九龍倉8月初公布的業績顯示,上半年公司基礎淨盈利為38.44億港幣,同比減少26%。如計入投資物業重估虧損淨額,則上半年股東應佔集團虧損達44.54億港幣,降幅超過163%。
具體到各個項目上,即便是香港頭號商城海港城,上半年含酒店在內的整體收入也下跌28%,營業利潤下跌30%。其中商場部分收入下跌30%,盈利下跌33%。寫字樓部分的出租率降為86%,而去年末的出租率還是93%。
九龍倉更將酒店業務形容為「最受前所未見的疫情重創的其中一個行業,全球尤其跨境旅運受到大限制」,馬哥孛羅香港酒店、港威酒店和太子酒店的平局入住率慘跌至20%,致使公司決定將太子酒店徹底翻新,直至2021年才會重新開業。
位於銅鑼灣的地標購物中心時代廣場,整體收入下降19%,營業盈利減少21%,商場收入減少23%,並導致出租率下降至92%,而去年末的出租率還有97%。
好萊塢廣場收入同樣減少13%,營業盈利下降17%。只有中環組合的會德豐大廈和卡佛大廈的優質商業物業,還在上半年保持6%的收入增加和8%的盈利上升。
然而在2018年剛剛開業的尼依格羅旗下的奢華酒店The Murray, Hong Kong,平均入住率都只有15%,收入和盈利都大受打擊。
九龍倉置業在中報中直言,自2019年年中開始的本地局勢動蕩,及至2020年初開始的新冠疫情大規模爆發,導致市場受到雙重打擊,酒店業的入住率暴跌至個位數,加上集團為零售租戶提供超過十億港幣現金租金減免,對上半年業績造成不小的影響。
SOGO崇光百貨母公司利福國際和恒隆集團發布的業績中報,同樣也出現大幅下跌。利福國際今年上半年收入銳減55.2%,僅為9.42億港元,虧損幅度達到2.27億港元。
恒隆集團雖然有大量物業位於內地,但上半年總收入還是下跌1%至44.57億港元,營業利潤下降6%至32.39億港元。其中香港物業租賃收入同比下降6%,營業利潤同比降幅則達到10%。
經濟下滑
前身為英國洋行的太古集團,其在香港的發展歷史已有150年,涉及香港的食品、航空、貿易、地產等多個重要經濟領域,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
持有包括海港城在內多個重要商業項目的九龍倉置業,是香港最大的物業投資運營商之一。崇光百貨則以每年的感謝祭等活動,一直是內地遊客最愛光顧的香港商場之一。
這些標誌性商城和企業的運營狀況,基本反映出香港整體商業環境面臨同樣慘澹的境況。
香港政府發布的整體經濟數據毫無意外的出現下滑。根據香港政府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香港GDP同比下降9%,經濟發展仍呈現疲軟態勢,特區政府已經於8月14日宣布下調全年經濟預測,向下修訂至-6%至-8%,這也是今年4月以來第2次下調經濟預測,
自去年下半年開始,香港本土經濟便因局勢而出現下降,市場人士本寄希望於去年年末至今年年初的一系列節日消費拉動經濟,然而隨即而來的疫情爆發及反覆,使得香港零售、餐飲、酒店業等多行業遲遲未及復甦。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統計處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零售業總銷貨價值臨時估計,較2019年同期下降33.3%。其中,6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臨時估計為265億元,同比下跌24.8%;5月零售業總額銷貨價值修訂,較2019年同期下跌32.9%。
按分類來看,藥品及化妝品銷貨價值同期下跌57.4%;珠寶首飾、鐘錶及名貴禮物下跌56.5%;服飾降幅38.8%。百貨公司貨品銷售價值下跌7%,其他未分類消費品銷貨價值下跌10%。
世邦魏理仕統計數據顯示,香港持續的旅行建議限制,使得2020年第二季度到港訪問人數同比下降99%,是有記錄以來的最大降幅,被稱為「已經降無可降」。
5月香港酒店平均接待數量僅為37%,遠低於2019年79%和2018年91%的酒店平均接待水平。
酒店入住率和收入的銳減,使得香港不少酒店出現規模裁員。早在今年4月,香港洲際酒店就開始了這家酒店30年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閉店維修,並遣散約500名員工。今年2月中旬,香港酒店工會就表示,已有17個集團旗下多間酒店要求員工放無薪假期,並有4間酒店裁員。就在8月中旬,荃灣悅來酒店也計劃裁減相關部門員工約20人。
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4-6月份,全港失業人數達到24.1萬人,失業率達到6.2%,而2019年失業率則僅為2.9%。
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近期公開表示,受疫情打擊、本地經濟活動疲軟等因素,香港經濟衰退的深度和時間均超出預期,嚴重困擾不同範疇的企業和僱員,個別行業如餐飲、零售及旅遊等服務業受衝擊嚴重,員工痛感更強。
旅遊人數銳減帶來的消費力下降,使得一些品牌出現門店關閉和撤店。
繼Prada於今年2月關閉了位於銅鑼灣羅素街最大的店鋪之外,另一義大利奢侈品牌Valentino在海港城降租5成的情況下,仍然關閉了其在海港城的雙層旗艦店。OMEGA、Tiffany&Co.、周大福等知名品牌也陸續關閉了位於尖沙咀、銅鑼灣等核心地段高價鋪位的門店。
從近期市場情況來看,這一撤店潮正從奢侈品牌向相對平價的高街品牌蔓延。高街品牌G2000位於海港城的門店,便在近期因為經營狀況入不敷出,而在近期被法院強制接管,暫停營業。英國市場品牌Topshop也將關閉在中環的旗艦店,意味著撤離香港市場。
世邦魏理仕報告稱,二季度有多家外國零售商撤出香港。自2019年年中以來,至少15家零售商離開香港,騰出了50多個場所,約合2萬多平方米的空間。
短期前景仍不樂觀
由於香港疫情仍然時有反覆,對於今年下半年的市場走向,各公司的判斷並不樂觀,
太古地產在中報中對於下半年市場的預測顯示,除了內地市場,其位於香港、美國邁阿密、新加坡等地的業務仍然會受到疫情的持續影響。
其位於香港的商場租用率相對高企,但社會事件和新冠疫情已經嚴重影響了香港零售業務,預計2020年下半年市場對香港辦公樓的需求將偏軟,反映經濟疲軟。
疊加國際貿易局勢的不確定性,香港住宅物業買家變得更加審慎。而疫情和相關旅遊限制大概率令集團酒店在2020年餘下時間經營困難,入住率和收入仍然承壓。
太古的應對措施除了持續在香港的租金支持之外,還提出會在不影響經營的情況下儘可能節省開支,一間位於東薈城的酒店開業也會延期。
九龍倉置業主席兼常務董事吳天海在中期業績會上坦言,未來幾個月公司的重點是「開源節流」,並稱「酒店業是一個很頭疼的問題」,香港的市道發展在一定時期內不明朗,並表示集團在下半年香港的海運物流業務會比較「難看」,但公司財務相對穩健。
陳茂波也表示,香港疫情時有反覆,未有受控跡象,短中期經濟前景難言樂觀。香港經濟何時能見曙光,還未來需要「兩條腿走路」,即有效控疫和力保經濟。
儘管如此,大部分香港地產商仍然對香港未來市場抱以信心,同時希望疫情已經得以控制的內地市場,能夠對下半年業績有所拉動。
太古在中報中表示,3月開始內地人流和零售額都已經開始大幅回升,雖然預計北京、廣州和上海的寫字樓租賃下半年會有壓力,但在零售端,認為在廣州、成都、上海、北京的品牌、餐飲等商戶對零售商業的需求將保持穩定。
吳天海談及內地市場時也表示,對內地住宅銷售達標有信心,同時奢侈品銷售在內地發展勢頭不錯,會選擇性去調整租戶組合。
他同時提到,九龍倉置業在香港立足多年,不是只看當下,香港仍有好的營商環境,會選擇繼續投資。
僅僅2年前,香港還擁有著全球租金最高的商業街,時至今日,多重打擊卻讓香港經濟大傷元氣。港島儘快恢復昔日繁華,或許是人們最迫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