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樓市觀察:商業、寫字樓苦熬寒冬

2020-12-14 房天下

作者: 風雲地產界柳暗行多久,花明待何時?

文|陸警幻

編輯|李惠聰

相較於香港住宅風波後的堅挺,香港的寫字樓市場陷入低潮。

作為全球金融中心的香港,摩天大樓鱗次櫛比的中環的租金曾經 「貴」絕全球。然而,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中資金融機構、共享辦公平臺等紛紛放慢甚至擱置擴張步伐,這對香港甲級寫字樓租賃市場的影響立竿見影。

數據顯示,5月,香港中央商務區將有大約110萬平方尺(編印102193平方米)的空間處於空置狀態。香港寫字樓市場空置率也在今年出現了十年新高。

今年年初,著名在線旅遊公司Expedia削減了亞太地區的業務。截至目前,已過去了4個多月,該公司空出約2.5萬平方尺(2322平方米)區域仍在市場上求租。一位地產中介人員表示,2018年該寫字樓租金是每平方尺83港元(每平方米803元),如今業主願意考慮以每平方尺60港元(每平方米581元)的價格出租。

不僅如此,李嘉誠旗下長江資產控股的長江集團中心,62層樓中已經有10層左右面積被退租,目前仍在尋找新租客。在香港擁有國際金融中心的恒基兆業地產財務數據也顯示,預計目前其公司總租金收入下降了約10%。

寫字樓空置率的攀升正給香港寫字樓市場帶來巨大壓力。

事實上,相關業內人表示,業主們在目前階段,想要留住租客只能降價。而眼下空置率高的窘況可能要持續到明年才會有所好轉,因為直至目前,國際經濟形勢還不明朗。

香港資深房地產分析師紀言迅向新地產記者表示,目前,香港商業最受打擊分別是零售行業和寫字樓兩個市場,其中香港各區甲級寫字樓租金跌幅在今年第一季度進一步加劇,寫字樓租賃活動幾近冰封。

同時,該人士亦表示,儘管香港寫字樓需求可能持續減少,面對不確定性,目前仍未有大型公司撤出香港的極端狀況。事實上,企業對香港長遠信心將成關鍵,無須假設香港寫字樓市場已處於世界末日,應對行業維持「正面」看法。

香港去「中環化」

作為香港金融中心的晴雨表——中環,一直是各大企業在港辦公首選。

2010年香港中環寫字樓租金曾高達每月平均租金呎價110港元,超越東京及倫敦西部成為全球寫字樓租金最昂貴的地區。

十年來,昂貴的租金讓不少金融機構逐漸對香港中環敬而遠之。

2018年,香港證監會遷出中環後,小摩、瑞信等知名外資投行也陸續撤離中環,分別搬到了九龍、觀塘等性價比相對較高的地方,香港金融機構去中環化也拉開序幕。

紀言迅分析看來,在這次疫情催化下,去中環化已一觸即發。

疫情讓線上辦公成為各大企業工作首選。由於企業希望削減成本,對辦公空間的需求已經下降,只要辦公條件、位置合適,中環辦公已不再是企業首選。同時,香港其他區域的轉型(九龍東區和港島東區)也給不少企業帶來了辦公新選擇,未來去中環化或許會越走越遠。

目前,在疫情影響下,中環辦公樓出租率已下跌5~6個百分點,預計今年全年要下跌10~15個百分點。

據萊坊最新發布的《香港每月物業市場報告》指出,全球經濟的不確定繼續削弱中環甲級寫字樓租賃需求。為減低租賃成本,一些大型跨國公司和企業計劃將寫字樓撤出核心商業區。

同時,在未來12至18個月內,中環及金鐘將有約190萬平方呎的新增寫字樓面積,相當於現有寫字樓存量的10%。由於超甲級寫字樓的業主受壓,萊坊預計核心商業區的寫字樓租金將回軟。如果業主願意減租或者將單位分租,一些較小的跨國公司可能會進駐填補空間。

由於市場氣氛冷淡,也總能看到一些超低單價租賃交易。2月底,位於金鐘的美國銀行中心一個高層單位,面積約2637方呎,僅以月租11.07萬港元租出,成交呎租僅為42港元,創下這棟大樓過去十年的呎租新低紀錄。

相比之下,目前香港中環區甲級寫字樓的平均呎租約為130港元。作為中環的超甲級寫字樓「地標」國際金融中心,儘管成交呎租仍保持在210港元,但租賃成交十分疏落。去年迄今為止,僅有三宗成交。

由於租金下調,甲級寫字樓市場的成交亦受到影響。投資者要求這類資產的價格有大幅的折讓,且租金回報率至少要達到3%以上才會考慮。對於一些基金類投資者,他們非常關注是否可以馬上收租,產生現金流,相比之下,過去幾年,這些投資者可能更關注資產本身價格的漲幅。

長時間來,中環無疑是特區政治與金融中心的核心,它匯集了香港政府總部、滙豐銀行大廈、IFC、中銀國際大廈等,是精英翹楚的聚集地。但持續攀升高租金近年來也無疑對這些精英們產生衝擊。

幾年前,摩根大通和法國巴黎銀行已開始租用租金更便宜的九龍東區和港島東區寫字樓。

業內人士曾指出,銀行及金融業是香港中環寫字樓出租業務的主要需求來源,來自中資企業的租賃需求尤其強勁。

外資撤退,中資入場。近年來隨著大量中資金融機構進入香港市場,甲級寫字樓租金亦水漲船高。

根據世邦魏理仕的研究顯示,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中資機構在香港甲級寫字樓租用總面積增加210萬方呎。其中,中資金融機構貢獻近60%的租用面積增長。

不僅如此,近期,據彭博社的一則報導,字節跳動有限公司和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已經在香港大幅增加辦公空間。其中,字節跳動在銅鑼灣時代廣場租了約3000平方呎(279平方米)的場地,租期三年。阿里巴巴也在同一棟大樓裡租了一層樓,面積約為1.7萬平方呎(1579平方米)。目前,阿里巴巴一共在香港租了三層樓。

但在紀言迅看來,單從租賃角度,變化並不是特別大。雖然目前國內企業來港上市的需求逐漸變大,但在租賃辦公樓選擇上並非硬性要求,辦公空間是否會增加也還是未知數。而且不少企業也不是非中環不可。總體來看,中資進入還是無法解決目前香港中環所面臨的根本問題。

零售業連跌15個月

寫字樓市場空置率創新高,零售業也苦不堪言。

2020年二月份開始,香港零售銷貨額按年下跌10.1%,結束了自2017年三月以來的上升趨勢,錄得自2016年八月以來最大跌幅。紀言迅也表示,零售業疲弱持續反映外圍不明朗因素影響消費者的態度,這對核心零售區的租金造成下行壓力。

近日,據香港政府統計處公布,4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的估約241億港元,按年下跌36.1%,連跌15個月。

如此慘澹的數據,與香港對於防止新冠疫情輸入的舉措密切相關。根據香港特區政府安排,自今年2月8日起,從內地、澳門和臺灣入境香港的人士必須接受14天強制檢疫。

而這也讓香港零售業、旅遊業無疑失去了最佳的「搶救」黃金周,行業寒冬直接進入「冰河時代」。

昔日人山人海的海港城如今只有寥寥數人

一直以來,香港零售業十分依賴內地訪港遊客,但自去年下半年香港社會衝突以來,內地遊客數量銳減,如今全球蔓延的疫情,更是對香港零售業雪上加霜。

香港旅遊發展局數據顯示,2019年,內地訪港旅客合計4,377萬人,較2018年減少14%。2020前三個月內地訪港旅客僅267萬人(其中1月254萬人),同比大幅下降超80%。而在今年的五一假期首日,中國內地訪港旅客僅119人次,去年同期這一數字為50萬人次。

內地旅客的下降對香港零售業的衝擊在香港零售業銷貨價值數據上得到充分體現。

數據顯示,香港2020年一季度經濟數據同比下跌8.9%,創有記錄以來最大單季跌幅,香港經濟正在陷入深度衰退。

香港零售管理協會主席謝邱安儀曾透露,以往很少降價的國際品牌,亦被迫採取不同手法變相減價,預計零售商「劈價促銷」將持續一段時間,至市民的消費力回升才結束。然而,她坦言,社會運動陰霾仍影響香港零售業,即使「封關」出入境限制措施解除後,短期仍難回復疫情前水平,預計最快至今年年底才稍為好轉。

據記者了解,4月數據顯示,香港珠寶首飾、鐘錶及名貴禮物銷貨價值按年大跌76.6%;藥物及化妝品下跌62.9%;汽車及汽車零件下跌19.2%;百貨公司貨品下跌18.0%;不過,超級市場貨品銷貨價值則上升14.4%。

不僅如此,香港DFS商場近日推出了折扣力度頗大的促銷活動,參與促銷的包括Gucci、Burberry、Celine、Loewe、YSL等奢侈品牌,大部分品牌甚至是全場5折,一些熱門的款式也參與促銷。相比之下,以往在香港商場的專櫃,這些奢侈品牌罕有如此大幅度的折扣,即使有折扣通常也只是一些過氣款式。

同時,也有不少奢侈品牌們對掙扎中的香港零售業失去了信心。

4月上旬,義大利奢侈品品牌Valentino撤下了香港海港城雙層旗艦店的招牌,雖然海港城從2月開始已經主動為商戶降租50%應對疫情,但仍有不少品牌店選擇關店或者縮店。

作為亞洲最賺錢的商場之一,海港城全年超過8000萬人次的客流量僅次於杜拜購物中心。在高端和奢侈品商品銷售方面,海港城對香港全年總銷售額的貢獻達到三分之一,對於任何奢侈品品牌而言,海港城門店都是公司營收至關重要的核心店鋪。

此外,香港化妝品零售龍頭莎莎近期也發布盈警,截至今年3月底止全年業績,期內虧損5.16億元,去年同期則錄得溢利4.71億元,每股基本虧損16.7仙,不派末期息。翻查資料顯示,至少為2000年後首次停派末期息。

截至今年3月底止,莎莎的零售店鋪數目為235間,按年減少18間。莎莎表示,將繼續與業主磋商,爭取為短期內未約滿的店鋪提供臨時租金減免,並與業主尋求把新租約形式由定額租金轉換為按營業額抽成的可能性。集團已透過無薪假安排、臨時減薪計劃和減少工作崗位,並鼓勵員工清理假期,以降低員工成本。

在疫情衝擊下,內地零售已通過拓展線上市場和直播帶貨等模式摸索新出路。嚴峻的市場形勢為香港各業帶來嚴峻挑戰,面對業績下滑和控股權喪失風險,處境艱難的香港零售業也急需在危機中尋找新機遇以熬過這場「寒冬」。

相關焦點

  • 深圳樓市魔幻摺疊:南山寶安熱火朝天 商業辦公冰天雪地
    然而,中國證券報記者日前採訪發現,除熱點片區外,深圳還有很多地方「這裡的黎明靜悄悄」,有的樓盤價格不升反降,更有商業辦公地產在疫情衝擊下空置率創新高,庫存仍在增加,成為高懸在樓市頭頂的「堰塞湖」。「三個世界」中國證券報記者調查發現,當前深圳樓市可劃分為「三個世界」:南山區、寶安區等西部片區是熱火朝天的「第一世界」;羅湖區、龍崗區等東部片區是風平浪靜的「第二世界」;深圳的商業辦公樓盤則是冰天雪地的「第三世界」。疫情之下,深圳樓市走勢呈現「魔幻摺疊」。
  • 施永青:香港商業、住宅的使用價值都在減小、蒸發
    談及香港樓市發展狀況,施永青表示,疫情下,去香港的外國、內地消費者都變少了,商鋪租金便隨著銷售能力降低而下降。施永青提及,由於經濟負增長,香港寫字樓需求減小,租金下降。住宅租金也下降,由於現在住宅收益率上升,一般人負擔能力減低。所以香港房屋,商業、住宅的使用價值都在減小、蒸發。
  • 香港商業有多冷?核心街區商鋪空置近1成,創歷史新高!
    原標題:香港商業有多冷?核心街區商鋪空置近1成,創歷史新高!財爺陳茂波:香港經濟陷入嚴冬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香港零售餐飲等行業持續低迷,面對「冰封」的經營環境,香港核心商區現空鋪潮。3月4日美聯工商鋪調查數據顯示,香港鋪市已經進入「超大型調整期」,今年1-2月四大核心商圈(尖沙咀、銅鑼灣、旺角、中環)鋪位空置率高達9.2%,創有史以來最高紀錄。
  • 瑞銀料今年香港地產股有反彈 零售及寫字樓將跑贏住宅板塊
    原標題:瑞銀料今年香港地產股有反彈,零售及寫字樓將跑贏住宅板塊   瑞銀投資銀行全球研究部中國及香港房地產投資研究部主管林鎮鴻於電話會議中表示,對本港地產股今年看法相對樂觀
  • 觀點指數|十一月商業地產報告(購物中心+寫字樓篇):上市風潮與跨界
    新零售依然動作多多,盒馬作為其中的突出代表,在盒馬鮮生快速擴張的同時,又將眼光放在了社區購物中心上,深圳首個歲寶盒馬裡的正式開業給社區商業添了幾分熱鬧,同時引發外界不少猜想。購物中心熱火朝天開業之際,11月寫字樓市場租賃需求卻仍處於放緩狀態。北上廣深一線城市的寫字樓租賃需求依然是處於疲軟狀態,總體略有下降,但差別不大。
  • 香港樓市入冬,一個時代結束了!
    除了普通市民,香港的房地產巨頭們也已經開始用腳投票。10月初,香港老牌地產巨頭南豐集團完成收購倫敦開發商Endurance Land大多數股權,大舉進軍英國房地產市場。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一年多前的2017年5月,南豐才以246億港元拿下香港最貴的商業地塊——九龍啟德地塊,成為新香港地王。
  • 「打」上熱搜的青島宜家,能否帶火周邊樓市,撬動千億商圈
    個性、潮流、人性化的消費方式必將潛移默化地改變當地人的消費習慣,將帶來商業需求的時尚轉型,使嶗山北商圈乃至整個青島商業從生活需求消費,轉變為綜合性時尚消費,也必將推動周邊商業模式求新求變,形成良性的市場競爭,共同將商圈做大做強。
  • 寒冬縮影 九倉吳天海撐香港中期「可能」沒有問題
    作為香港「購物天堂」美名之下最具代表性的地標,海港城也是去年下半年以來當地受衝擊最嚴重的商業項目之一。2019年全年,海港城收入及營業盈利分別錄得115.77億港元及94.47億港元,同比均下滑2%,但卻主要有賴於去年上半年的良好表現惠澤全年。「其實上半年的零售額仍然跟得上2018年的水平,直到下半年才開始承壓,尤其是下半年。」公司董事會主席吳天海指出。
  • 遠洋服務成功登陸港交所 高端商業寫字樓服務凸顯優勢
    2020年12月17日,遠洋服務控股有限公司(06677.HK,以下簡稱「遠洋服務」)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掛牌上市,發行價5.88港元,共計發行2.96億股。遠洋集團董事局主席、總裁李明,遠洋服務聯席主席、總裁、執行董事楊德勇等參加了上市儀式。
  • 2019年度長沙樓市白皮書
    今日,《2019年度長沙樓市白皮書》重磅發布,六大板塊——宏觀政策、中部對比、土地市場、住宅市場、商業地產、趨勢預判,真實數據——住宅全年供應2255萬方,成交1839萬方,全市住宅供銷比1.23,公寓成交134萬方……用數據全面解構長沙樓市。
  • 香港地產商也要折價賤賣土地了
    「全球經濟疲軟為營商環境帶來的挑戰不斷增加,以及香港經濟活動減少,呈現經濟收縮跡象,故董事認為,香港物業發展市場長遠仍存在不確定因素。」高銀金融表示。根據香港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截至3月底,今年首季一手樓盤的銷售量大約是2240宗,僅為2019年的40%,反映出發展商銷售一手樓的套現能力正在明顯轉差。
  • 疫情後如何拯救商業地產?香港臺灣都用過這招救市
    日前,第一太平戴維斯華北區估價部負責人、高級董事胡建明在線對話『全天候樓市』,他表示通過香港、新加坡交易所中境內資產的出海REITs的走勢來看,相對較低的市淨率繼續下行,估值縮水,疫情的影響已經傳導到資產證券化市場。
  • 地攤經濟復活的背後:寫字樓、商鋪日趨衰敗,6億人月入1000元
    03 過剩的商業地產一邊是居民購買力隨著地攤的消失而消失,大多湧到了線上。另一邊,無人問津的商鋪、寫字樓,卻在加速擴張。對各個城市來說,賣住宅用地能夠增收,賣商服用地是為了產業升級。南京寫字樓庫存量超過130萬平方米,庫存去化周期超過52個月。昆明商業地產存量連續3年處於500多萬平方米的高位,需超過100個月才能消化掉。南寧、海口、徐州、常州,同樣存在CBD規划過多、商業地產空置嚴重等現象。
  • 11月聊城樓市開盤預告 11盤計劃推新 商業項目佔比高
    樓市「銀十」還有1天結束,2020年還有2個月結束了。回首今年的「金九銀十」,就這麼不溫不火地過去了,聊城樓市並沒有預期的火熱。對於各大房企來說,年終大考將臨,今年的任務能不能完成就看這兩個月了,進入11月份,不少新老樓盤都是卯足幹勁準備奮力一搏。
  • 上海寫字樓裙樓商業系列報導之二 "不走尋常路"的金茂上海J·LIFE...
    欄目介紹:贏商網作為商業地產第一門戶網站,攜手國際領先的房地產服務商—
  • 香港甲級寫字樓寒潮已至 義大利奢侈品牌撤離海港城
    「繼去年第四季後,香港甲級寫字樓市場吸納量再錄得負數值,自上季的-37萬平方呎再擴大至本季的-52萬平方呎。第一季度寫字樓租賃活動幾近冰封,令香港整體甲級寫字樓市場吸納量錄得18年來最大的單季跌幅,主要來自金融、保險及共享工作空間行業的需求縮減。」戴德梁行執行董事、香港寫字樓部主管韓其峰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坦言。
  • 寫字樓空置率上升,一線城市已開始,投資熱度下降的原因是什麼?
    面對高不可攀的房價,如今寫字樓命運也「坎坷」。今年,一線城市的北京、深圳商業寫字樓的空置率持續升高,分別達到17.7%、29.7%。今年上半年,作為新一線城市的天津市,其寫字樓空置率高達36.1%,而另一個新一線城市,廈門市寫字樓空置率也高達20%。寫字樓空置率不斷上升。我認為,還是供應體量過大造成的。
  • 長沙70餘項目搶灘「金九」樓市
    70餘項目搶灘「金九」樓市 長沙預計有12個樓盤項目首次亮相,商品房銷售增速轉正 進入9月,長沙樓市將迎來一波開盤推貨小高潮,置業者可選擇空間較大。 資料圖片 「金九銀十」將至,長沙樓市提前吹響號角。8月下旬以來,商品住宅去化率一路上升,9月更是預計有70餘項目計劃開盤。
  • 傅士鵬:英國「快時尚之王」破產賣樓 香港建灝地產5.8億接盤
    如此優質的物業一掛上市場,就馬上被全球投資者盯上了,其中第一棟已經被香港人迅速出價買走。英倫投資客(2020年12月13日)最新獲悉,香港羅氏父子持有的建灝地產(K&K Property Holdings)將斥資6700萬英鎊(約合5.8億人民幣),收購地標寫字樓Corinthian House。
  • 香港向左,深圳往右……
    或許早已料到,這會是往後三年香港寫字樓的巔峰。而那場交易,至今是香港寫字樓的最高成交記錄。自2018年開始,香港寫字樓市場頹勢難轉,一度跌到了冰點。據仲量聯行的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退租的樓面面積高達130萬平方英尺,創下18年以來的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