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時報
權威健康資訊,因專業而信賴!
在所有的惡性腫瘤中,淋巴瘤應該算是目前控制率、治癒率最高的腫瘤之一,但在我國,淋巴瘤的5年生存率僅有歐美國家的一半。造成這一明顯差異的原因,與診斷的規範性、患者對治療及隨訪的依從性等因素有關。
原本治癒率很高,但我們的生存率卻很低
哈爾濱血液病腫瘤研究所所長馬軍教授在12月19日舉辦的《中國淋巴瘤患者全程管理質控標準》發布會中指出,淋巴瘤是一種起源於淋巴造血系統的常見惡性腫瘤,也是近年來發病率較高的腫瘤之一。據2018年發布的全球癌症數據統計,中國淋巴瘤患病人數共約26萬。我國每年約有10萬名新發淋巴瘤患者①,且發病人群呈年輕化的趨勢,防治形勢嚴峻。
淋巴瘤雖然是惡性腫瘤,但它卻是目前控制率、治癒率最高的腫瘤之一,以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為例,已經被世界衛生組織定義為即使晚期也可以治癒的腫瘤,患者在採用標準治療後,臨床治癒率最高可達70%②。隨著治療方案的不斷更新,醫保政策的進一步覆蓋,中國淋巴瘤患者的治療可及性大大提升。
但據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2018年的統計數據,中國淋巴瘤患者5年生存率僅為38.4%③,馬軍教授表示,他與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黨委書記、淋巴瘤科主任朱軍教授領銜調查的16000多名全國淋巴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只有37.2%。造成這一明顯差異的原因,與診斷的規範性、患者對治療及隨訪的依從性等因素有關。
據《2019中國淋巴瘤患者生存報告白皮書》顯示,43%的患者經歷過誤診,51%患者經過多家醫院才得以確診④;另外,淋巴瘤患者還需承受生理、心理及經濟等多方面的壓力,部分患者甚至會放棄治療。
馬軍教授網絡連線參與
《中國淋巴瘤患者全程管理質控標準》發布會
淋巴瘤患者生存率低有三大原因
馬軍教授分析,我國淋巴瘤患者生存率低主要有三點原因:
第一,我國患者的依從性、科普和患教做得非常不好,有的患者治療一個療程就能緩解,和正常人一樣了,於是就放棄了後續治療,殊不知,淋巴瘤需要持續8-12個療程,如果隨意中斷治療,很容易失去治癒的機會;
第二,雖然目前已經發布了十幾本指南,但很多基層醫院仍然存在治療和用藥的不規範情況,患者的生存率比較低;
第三,我國幅員遼闊,經濟基礎不同,各地診療水平也完全不同。
馬軍教授介紹,「據研究顯示,在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患者中,使用標準化8個及以上療程治療的僅佔到22.1%,這表明中國的淋巴瘤患者目前接受到規範化治療的情況並不理想,治療的依從性也比較差,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命質量。因此,淋巴瘤作為兼顧慢病和腫瘤兩個特徵的合成體,淋巴瘤患者從就診引導、推進規範化診療、到康復期隨訪的全程管理就顯得尤為重要。」
早期發現:出現這些症狀及時就醫
淋巴瘤要想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需要早期診斷。但由於淋巴瘤的早期症狀不明顯,往往容易被患者忽視,這給早期診斷和及時治療帶來困難。
《腫瘤綜合治療電子雜誌》2019年04期發表的《淋巴瘤診療規範(2018版)》中指出,淋巴瘤的症狀既有全身症狀,也有局部症狀,可以原發於身體的任何器官和組織。以下這些早期信號應該引起重視:
不明原因的發熱;
盜汗;
體重下降;
皮膚瘙癢;
乏力;
無痛性的進行性淋巴結腫大。
如果出現以上這些症狀,患者在基層醫院就診時,一定不能大意,應儘早轉診至上級醫院或腫瘤專科醫院就診。⑤
做好管理:醫、護、患一體化全程管理
針對中國淋巴瘤患者面臨的誤診率高、治療及隨訪依從性差等實際問題,北京愛譜癌症患者關愛基金會、羅氏製藥中國共同發起、在國家衛生健康委百姓健康電視頻道直播發布了《中國淋巴瘤患者全程管理質控標準》。
北京愛譜癌症患者關愛基金會管理委員會主席、中國抗癌協會康復分會主任委員史安利教授表示,如今腫瘤已經被當作慢性病一樣進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很多中晚期癌症診療也逐漸向慢病管理靠攏。針對患者也要開展相應的疾病教育和隨訪管理,保證患者定期複診的依從性,建立以一種以患者為中心的,醫、護、患診療一體化全程管理模式。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黨委書記、淋巴瘤科主任朱軍教授表示,上個世紀90年代,原研利妥昔單抗進入臨床,我國在淋巴瘤的治療方面有了顯著的改善,治癒率大幅提升。此次發布的《中國淋巴瘤患者全程管理質控標準》首次明確了「淋巴瘤患者全程管理」的概念,包括患者就診引導、規範化診療推進和康復期隨訪三部分,通過多學科診療團隊引導潛在淋巴瘤患者進行相關檢查,實現早期診斷;確診後,引導患者就醫,實現規範化診療。從而改善患者誤診情況和患病心理負擔,提高患者總生存率。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血液科顏霞總護士長介紹:「規範化專科護理是淋巴瘤全程管理中必不可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涵蓋淋巴瘤患者的診療、護理、心理等多個方面,全程管理關愛顧問是護理規範化中的核心角色。」
參考資料:
①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抗淋巴瘤聯盟,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抗白血病聯盟. 白血病·淋巴瘤,2020,29 (02): 65-72.
②Coiffier B, et al. Blood 2010; 116:2040-2045
③Allemani C, Matsuda T, Di Carlo V, et al. Global surveillance of trends in cancer survival 2000-14 (CONCORD-3): analysis of individual records for 37 513 025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one of 18 cancers from 322 population-based registries in 71 countries. Lancet.2018;391(10125):1023-1075. doi:10.1016/S0140-6736(17)33326-
④《2019中國淋巴瘤患者生存報告白皮書》,北京病痛挑戰公益基金會、淋巴瘤之家,2020.04.29
⑤《淋巴瘤診療規範(2018版)》,腫瘤綜合治療電子雜誌2019年第5卷第4期
原標題:《這種癌症原本可治癒,但我國治癒率卻只有歐美一半!》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