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月20日)下午,在記者答疑會上,鍾南山院士等專家組成員就「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回答了公眾所關心的問題。
通過這次答疑會,在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方面,戴口罩也成了人們的一個普遍共識(珠海一對夫婦在離開武漢時並沒有很明顯的症狀,但他們的女兒卻因為沒有戴口罩,而檢測出來被傳染)。
除此之外,保持手衛生工作,是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環節,具體而言,「七字口訣」洗手法,需要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學會並掌握。
為什麼要洗手? 什麼時候需要洗手?
日常生活中,很多疾病都是由於進食不乾淨食物所致,手部作為食物傳送入口的紐帶,其衛生程度也就直接決定了食物的乾淨程度。
因此,通過常洗手,可以避免各種病原體汙染,避免多種疾病傳播,如非典、甲流、超級細菌、諾如病毒等,也包括本次的新型冠狀病毒。
至於什麼時候需要洗手,遵循一個原則,那便是任何可能存在汙染雙手的情況,均需要及時洗手,常見如:飯前飯後要洗手、便後要洗手;觸摸動物(包括寵物)要洗手;打噴嚏、擤鼻涕後要洗手;出外、探訪病人後要洗手;小孩玩耍後要洗手;
「七字口訣」洗手法,每個人都應掌握
內:掌心相對,手指併攏,相互揉搓;外:手心對手背,沿著指縫相互揉搓,達交換進行;夾:掌心相對,雙手交叉指縫相互揉搓;弓:彎曲手指,使關節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揉搓,交換進行;大:左手握住右手大拇指旋轉揉搓,交換進行;立:將五個手指尖併攏,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揉搓,交換進行;腕:螺旋式擦洗手腕,交替進行;以上7個步驟,每次至少要來回洗五次,同時,應可能用專業的洗手液,並使用一次性紙巾或已消毒的毛巾的擦手。
當手部接觸血液或手上有傷口時,要及時進行手消毒,使用含有乙醇的手消毒劑於掌心,雙手相互揉搓覆蓋整個雙手表面,並按照上面的洗手步驟來洗。
除了戴口罩、勤洗手,這些防護要點也要牢記
1.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儘量不到到封閉、空氣不流通的公眾場所。
2.保持衛生飲食,處理生食和熟食宜將菜板和刀具分開的,做飯時,要徹底煮熟肉類和蛋類。
3.密切觀察自身情況,如有出現發熱、咳嗽等症狀,應儘快到發熱門診接受檢測,做好防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