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放過夜裡的筆,眼睛放下相機,一杯熱茶留在客廳,放走蒸汽。我們除了和彼此相伴活在當下,不肯再做別的事情。吾愛,人心不需印證,如同世界上唯一的,我們,像是想家的根不用泥土,它自己生長,活著,我深愛你,這就是我的生命。
在風扇嗡鳴的夏夜,聽張懸唱歌,想到她的告別演唱會,她說了這樣的話,其中深情,大概也是對觀眾與對世界最好的註腳。
張懸蠻特別的。十幾歲跟媽媽吵架寫出了大家的ktv必點曲目——《寶貝》,經歷過大火,也經歷過政治事件,如今改回原名焦安溥的公民張懸現在在致力於旁人無法理解的公民對談活動,內容包括但不僅限於婚姻平權,公民權利等等問題。
她的家門顯赫,師從名門,有的時候造化的確弄人,這種環境下成長出來的孩子們大多都有自己獨立的思想,清平淡然,也不會有驕矜,是性情非常好的樂於思考的人。
聽張懸唱歌,不管加了多少後期華麗的聲效,不管嘗試過什麼樣子的實驗性曲目,她的聲音都不會輕易改變,就像是浮動在浮躁鼓點上的一星兩行的雨水,調性非常的柔韌不易碎,能夠聽得到其中蘊含的巨大力量,同時又不可以隨意觸摸而是帶著某些距離感的清冷。
這讓她自帶一種敘述者的語境和角度,聽歌的人從中不會得到導向型的情感而只會籍由這些歌曲觀照到自己內心的真實所想。這是聰明的歌手,不把自己的感情強加的歌手相較於感情取勝的歌手會更讓人欽佩。
前兩天朋友一起,正好說到張懸,有惋惜的,欸張懸不乖了耶。我想到張懸其人,不過默默的在心裡回復了一句,
她才不會在乎別人加於她的評價,因為張懸已經是如同寶藏般的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