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高考是學生進入理想大學的重要途徑。但是,高考給了希望,也使人感到殘酷。在中國,艱苦的工作將獲得回報。在韓國,殘酷的競爭會讓人們懷疑艱苦的工作是否會得到回報。
看完韓國的殘酷紀錄片後,連中國考生都說:太可怕了
有人說高考是幸運和不幸的。幸運的是,在這次考試中不拼家境,只看知識。這是公平的。不幸的是,人數太多了,競爭非常激烈,很容易錯失良機。
韓國有一部名為《學習的背叛》的電影,專門針對一些韓國高考學生。他們比中國學生還難。對他們來說,只有每天反覆學習,他們才有希望上大學。甚至中國考生在閱讀後都說:這太可怕了。儘管中國人口眾多,但學校很多,即使理想的學校不接受自己,也有很多選擇。
但是在韓國努力學習不一定能上學。在紀錄片的開頭,就拋出了這句大家常聽到的話:學習不會背叛努力的人。但,這是真的嗎?
揭開韓國高考殘酷事實的神秘面紗:普通家庭的孩子是否努力也沒有回報?
葉媛是宜山縣初中三年級學生。儘管她一直是學校的第一名,但面對高中入學考試,她充滿了焦慮。
她說宜山是一個小城市,或者說只是個「村」,她只是「井底之蛙」。那些真正的競爭對手已經完成了高中課程。她才剛開始,為時已晚。
由於不安,葉媛仍在凌晨兩點努力學習。在此期間,她每天的睡眠時間少於三個小時。
日復一日的學習,可以閉著眼睛寫下教科書,只有16歲的葉媛手上布滿老繭。
葉媛將制定每月,每周和每天的學習計劃。她不敢懈怠,因為如果有一天是懶惰的,以後會更困難。因此,她控制了進食和上廁所的時間。
葉媛曾在一篇文章中寫道:因為不安,甚至感覺都沒法再堅持下去了,誰正在多寫一個字,誰正在多解一道題……
無論她多麼努力學習,她都無法消除內心的不安,因為她意識到努力和學習成果是完全不同的。
因為即使付出了同樣的努力,首爾大學裡,本地學生的數量仍比外地的學生多。
努力學習和學習成果完全不同
出生於普通家庭的葉媛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彌合這種差距。
如果葉媛想上自己夢寐以求的大學,那去私立高中會更有益。
最後,中學入學考試結束後,葉媛考上了夢想中的高中。這時,許多孩子會選擇放鬆自己,但是對於葉媛來說,她的辛苦工作並沒有結束。假期剛結束,她又走進了補習班的苦海。
在整個假期中,葉媛早上8點出門,晚上11點回到家,重複如此機械,無聊又累的例行工作。
就讀最喜歡的中學似乎並沒有給葉媛帶來很多快樂,但給了她更多的痛苦。
在初中時,她每次都在數學上排名第一,並在她的高中生涯中迎來了第一個「殘酷的暴擊」。在395名學生中,她僅排名313。如何克服這一巨大差距是葉媛將面臨的另一個新問題。
葉媛只是許多韓國學生的縮影,甚至有些人比她還難。考慮到這一點,我不禁想到紀錄片中的一句話。這些韓國的孩子們不是害怕努力,只是希望有一個努力了就會有回報的未來。
愛因斯坦還說:「人與人之間的區別在於他們的業餘時間。」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原因,因為每個人每天的付出與回報差不多,那在這樣的情況下,想要改變自己的人生,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行。
當其他人將業餘時間用於休閒和娛樂時,您必須利用這段時間來學習充電,並繼續增加籌碼,直到成功為止。
哈佛大學裡有一句話是,一個人能否成功完全取決於他在業餘時間是否足夠勤奮。
如果您每天可以花兩個小時閱讀書籍,參加有意義的討論或講座,那麼您會發現自己的生活正在發生質的變化。如果這個習慣可以永遠保持下去,成功將是觸手可及的。
這句話也告訴我們一個真理:只有勤奮的學習才能幫助我們創造奇蹟並取得成功!
為此,世界知名的哈佛大學也出版了《哈佛凌晨四點半》一書,揭示了哈佛如何教育了這麼多社會精英的奧秘!
這本書從哈佛大學的精神和氣質入手,切入青年人素質的培養,並從理想的志向,習慣,個性,情商等方面指導青年人從普通到優秀!
哈佛是最高智慧的象徵,是最高學派的象徵。 人的意志,人的才能,人的理想將在《哈佛凌晨四點半》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