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高考,內卷大戰即將開始

2020-12-15 澎湃新聞

原創 隔壁的小寒 吃瓜星球

— 吃瓜星球 • 第197期 —

「那天我被確診了新冠,每天躺在床上除了考慮生死,還在想著我是否還能高考。」

「如果病情嚴重到會影響考試,那我這麼久的努力都白費了。」

「若是無法參加修能,那些年我追過的歐巴們將會和我離得更遠。」

「修能」的全稱是大學修學能力考試,就是韓國的高考。藝琳是首爾梨花外國語女高高三的一名學生,如果沒有疫情,現在她早已結束了高考和朋友們一起開心的畢業旅行了。

▲疫情之下的韓國高考考場

「考試一周多前,我鬼使神差的和同學們出去聚餐,若是沒有那次的聚餐,我也不會臨考試前一天還躺在醫院。」

由於疫情的原因,藝琳多數時間都被媽媽「關」在家裡,那天藝琳好說歹說、軟磨硬泡才讓媽媽把自己放了出去,誰曾想,由於疫情原因,這麼久沒出門的她剛剛經歷了第一次,就中招了。

無法面對這突如其來的打擊,滿腹委屈也只能化成一句「哎一西巴」以感嘆老天的不公。不過上天對藝琳還是眷顧的,即便是確診了,根據教育部的最新規定,也依舊可以參加考試。畢竟生命不息,考試不止,只不過地點則有一些非比尋常。

▲【2021年修能】金泉市一名確診考生在浦項醫療院考試

▲首爾醫療院設定的臨時考場

好在藝琳的身體素質過硬,病情逐漸減輕的同時,醫院也同意藝琳可以回到學校考試,不過得車接車送,還要在專門準備的發熱考場進行考試。

▲在發熱考場奮筆疾書的藝琳

「修能」在每年的11月舉行,但今年則延期到12月份。不同於我國,我國的高考從考試時間上來講,對學生是綽綽有餘的,一般是兩天考四科,但在韓國,考生要在一天內考完5科,每科間隔只有半小時。這不僅是腦力勞動,對體能來講也是一種考驗。

▲韓國高考時間表

同我國一樣,韓國人認為大學,尤其是名牌大學,是人生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但今年的高考總人數只有49萬多,比去年減少了10%,可考場卻相較去年比增加了一半,主要還是由於疫情原因,每個考場的人數從28人縮減到24人。當然,居家隔離、確認感染和疑似症狀的都會另行布置發熱考場。

▲韓國高考考場

在韓國,如果說服兵役是韓國男人的噩夢的話,那麼修能則是韓國所有人的噩夢,是個學生就下過「修能」100層。

今年的考場外面相對於往年來說要冷清的許多,往年學弟學妹們的熱烈應援,如今也只剩下了家長們的安靜等待。

在如今韓國疫情勢頭正猛的時候,考試結束,也無需過多的慶祝,家長們的一個擁抱,足矣。等待成績出來的這段時間,雖說不能出門,但也是許久難求的怡然自得。

▲考試結束的考生

「本以為今年考試的人少了很多會讓入學壓力變得小一點,可是今年的考題卻比往年難。」

藝琳回到醫院後接受採訪時說到。

像藝琳這樣,不希望被新冠影響考試的人有很多。

▲穿著防護服的考生

「新冠算什麼,就算疫情也不能耽誤我的考試。」

「我為今年的修能準備了好久,不能因為疫情就放棄,政府起先說延期時我還很擔心。」

東民作為首爾東星高中的一名高三學生,每天學習的時間在八個小時以上,只為考上心儀的成均館。為了應對這次的「新冠修能」,特意買了一件防護服,藉此來表達自己要和新冠抗爭到底的決心。

說來也怪,越是到著這種時候,就越有人想鑽空子。

昨天,釜山某修能考場上,十六名作弊者被趕出教室,雖然他們帶著耳機主動自首,但是依舊被取消了考試資格。

也不知作弊的學生是怎麼想的,每個考場的人數已然減少,依舊我行我素的作弊,生怕監考老師看不出來。

「即使是新冠疫情下,監考的力度也從沒放鬆過。這樣的行為,對那些努力學習的學生來說是不公平的。」

現場的監考老師娜英表示。

▲昨晚考試結束的考生們

事實上,並不是所有的努力都會有回報。

與我國高考不同,我們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可那好歹還是個橋。

韓國則更可怕,擺在考生眼前的不是橋,怕不只是根木棍。在這裡,大學錄取率僅有50%,將會有半數人被擠下去,被腳下這湍急且不知將會流向何處的水流所吞噬。

「因為這個我可能真的上不了大學了。」

在班級排名第五的正民,高考前的模擬考試成績滑到了第七名,為此痛心不已。

即使僥倖通過了木棍,在最後還會有一道坎在等著你。在那裡將會淘汰另一批人。這就是和中國的最大的不同,在你進入大學前,還需要經過一次面試,就像簡歷一樣,你的簡歷越漂亮,你就越能甩掉更多的人。

▲韓國紀錄片《學習的背叛》

「如果不了解各種報名類型的話,只能進入對自己不利的種類。」

「不管怎麼看,這不是一場實力的戰爭,而是一場情報的戰爭。」

而你是否能獲得這些有利信息,取決於你家庭的社會階級。高考檢測的不光是學生的實力,更是在考驗學生背後的家庭的社會階級。

那感覺就像是一款養成遊戲,眼看著要通關了,可就在最後關頭,系統提示您天賦點、出生地選錯了,無法順利通關一樣。

即使你中途努力了這麼久,也沒有人會告訴你,那些努力可能會因為你的出身不夠好而白費。

▲首爾地區各類高中一年的總費用

房子越貴的地方,升學率越高。當你還在苦逼的尋找規則時,他們已經將所謂的規則玩弄於股掌之間。

但就韓國現在的社會狀況來看,這種問題似乎找不到更好的解決辦法。想要別人高看你一眼,只能上大學,想要上大學,就只有努力學習,雖然可能會被學習背叛,但也只有這一條出路。

訴苦有用麼?牢騷有用麼?大學該上還得上,不然連參加內卷的資格都沒有。雖然有滿心滿腹的委屈和不平,但也只能在四下無人處,仰天長嘆:西巴!

-----------吃瓜群眾的分割線-----------

策劃/文字-隔壁的小寒

設計-涼白開

排版-魔芋爽

原標題:《韓國高考,內卷大戰即將開始》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瘋狂內卷的韓國,拼命掙扎的韓國人!
    這就是最直接粗暴的內卷。而內卷最嚴重的地方,是韓國。韓國GDP接近歐洲,比西班牙都高,還標準的徹底完成了工業化。但大量韓國人卻賴在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打死也不願回去。1韓國人的「內卷 」生活韓國可以說是「東亞模式」的極限。首爾跟北上廣深一樣,房價直衝雲霄,普通人當牛做馬拿著低薪,過著一輩子也望不到頭的生活。
  • 「內卷」入選流行語:如何讀懂被捲起的網絡社會心態?
    階段二:伴隨高考出分和開學季,「教育內卷」進入人們的視野知乎話題「如何看待河北高考一分一檔線理科600分排到三萬多名?」 將「教育內捲化」帶入人們的視野,截至目前,瀏覽量已超過673萬,回答1877個。9月底,《三聯周刊》和澎湃新聞網的刊文使「小鎮做題家」這一群體「破圈」,引發不少共鳴。
  • 緊跟新高考、編製作文原創題:探討教育內卷話題高三學生不可缺席
    緊跟新高考、編製作文原創題:探討教育內卷話題高三學生不可缺席2021年,廣東將和河北、湖南等共8個省份參考新高考。至於新高考,是什麼?不明就裡,均在相互揣測、試探。領導們、老師們都很緊張,視新高考為猛虎,欲背水一戰、勇奪掛冠。
  • 韓國高考對比中國高考,原來我們比韓國的學生幸福太多了
    2020年高考倒計時:46天,還剩不到50天,上千萬的莘莘學子,即將踏上決定命運的獨木橋——高考相信每一個中國學生和家長,都忘不了曾經被高考所支配的恐怖。那種做不完試卷的崩潰感,那種發揮失常的無助感,甚至能一直持續到畢業數年,午夜夢回,他們經常驚出一身冷汗。
  • 在線教育瘋狂,孩子卻在被「內卷」
    從前的中小學教育,單純是拼哪位孩子效率高、成績好,但隨著「新高考改革」的影響,讓學生特長學科有了更多選擇,因此,K12作為青少年最核心的教育階段,也隨著適應教育需求向各個學科培訓細化。現在的門檻則越來越高,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高考,任何一道關卡都宛如一次全家大考。當學生在學校越來越難學到進入重點學校、重點班要考的內容,為了讓孩子提早拿到名校入場券,無數教育培訓機構衝家長們搖旗吶喊。
  • 內捲化焦慮
    延續千年內卷,還是「驚險一躍」,當時的大多數決策者並未意識到,他們正面臨這一宏大的歷史性問題。這一問題映射到全球化不確定的當下,亦令人感到焦慮不安。本文從經濟學的角度探討人類內捲化歷史以及內捲化出路。一些後發國家並未徹底改革制度,本土社會依然嚴重內卷,國際市場的交易費用比國內市場更低,製造商、貿易商傾向於出口貿易賺取外匯。這種模式是不可持續的。在後發國家中,只有日本、韓國、新加坡等極少數國家擺脫了內捲化社會。多數後發國家掉入了所謂的中等收入陷阱。中等收入陷阱其實是制度陷阱,增長源自外部,內部制度改革長期停滯,無法催生新技術和增量。
  • 楊東平教育洞察:「教育內捲化」的秘密
    如果做一些搜索的話就不難發現,「內捲化」這個詞首先是一些學術研究者在研究亞洲經濟,包括印尼的水稻生產、中國的小農經濟時候首先使用的一個概念。它所指的是這麼一種現象,在這些有限的土地上通過不斷的投入時間精耕細作來獲得總量的增長。但是,這個事情是有一個邊界的,就到了一定的界限以後,你投入再大,你的產出也不再增長了,甚至開始衰減了,就是經濟學經常說的邊際效益遞減。
  • 拒絕內卷,面對人民日報的點名,社區團購的未來光明還是黑暗?
    網約車補貼大戰而早就享受過網約車補貼,紅包補貼的群眾,在風頭剛起便開始守候著社區團購紅利的到來。今天我們在社區團購秒殺1分錢水果生鮮的樣子,像不像我們曾經不理解大爺大媽大清早排隊買雞蛋的樣子。然而在各家巨頭紛紛布局完畢,等待展開補貼大戰時,一盆涼水當頭潑下。
  • 韓國高考的殘酷真相:普通家庭的孩子,再努力也沒有回報
    而倘若是韓國的觀影者,往往已經對這句話嗤之以鼻了,要知道,在韓國的普通家庭中,哪怕他們的小孩再怎麼努力,卻也只能在高考的獨木橋上踽踽獨行。 倘若你看到影片中初三學生允葉媛學習是有多麼的刻苦,那你一定會默默地為她豎起大拇指。
  • 全網都在擔心的內卷,到底是怎麼捲起來的?
    「 請停止你的內卷行為!」、「 卷!都 TMD 給爺捲起來!」這兩天在編輯部,「 內卷 」可以說是差評君聽到最多的兩個字了。東卷一下,西卷一下的,好像萬物都可內卷。甚至已經有同事得上了內卷 PTSD,就差對著說內卷的同事唱 dame dane ( 不要,不行 )了。
  • 《奇葩說7》學霸狂秀優越感,覺得楊冪聽不懂內卷猛解釋
    面對四位導師,劉純懿又介紹了一遍自己高考狀元和北大學子的身份。然後說起了內卷。看到蔡康永和楊冪對這個詞有疑惑,她馬上給兩人專門科普。馬東在一旁笑著問:「你怎麼專門對著楊冪解釋?」之後劉純懿就一直說著內卷的話題,表示自己已經是高考狀元了,可是永遠有人比她優秀,因為內卷讓自己很苦惱。這話怎麼越聽越不對味了呢。怎麼著,知道內卷的意思很了不起嗎?能夠被內卷的自己很優秀?你是來解釋內卷還是來凡爾賽自己呢?
  • 人人都在說的「內卷」到底是個啥?用英文怎麼表達?
    2020年最火的詞之一就是「內卷」了吧,這個詞因為北大學霸在《奇葩說前傳之千人奇葩撈》中提及又引發了大家的討論。「內卷」?是卷生菜?向內卷的捲髮嗎?Noooooo~《奇葩說》的舞臺上,從不乏高學歷的精英。從導師到辯手,匯集了國內外TOP名校的各路選手來這裡「神仙打架」。
  • 一家公司開始「內卷」的跡象
    內捲化陷阱「內卷」這個詞最近非常火,今年很多企業陷入「內捲化陷阱」,導致付出大量努力,卻增長緩慢。什麼是內卷呢?其實就是一種無畏的過度消耗和惡性競爭。公司裡的內卷,往往體現在加班上,很多人也感同身受。但其實呢,很多人開始在上班時間「摸魚」,本應該早早完成的工作,卻非要等到加班來做。企業不僅多付了成本,更影響了業績,導致競爭力變差。當然,當下社會普遍的「內捲化」,主要是各行各業的劇烈競爭,導致的焦慮。就像前段時間很火的一家培訓機構的宣傳語:「您來,我們培養您的孩子;您不來,我們培養您孩子的對手。」
  • 一個值得去了解的流行詞:內卷,究竟是啥意思?
    經常瀏覽網文的你,一定經常看到「內卷」這個詞。內卷在2020年很火,入選了《咬文嚼字》2020年十大流行語。內卷究竟是何義?何以成為了流行詞?帶著這些疑問,我專門花了一些時間研究,現在我把內卷的來龍去脈說給你聽。2020年內卷首先在大學生中,尤其是如清華北大這些知名高等學府的學生中流傳開來。
  • 內卷、加速與當代中國社會的「趕工遊戲」
    我們需要進一步追問的是,內卷現象產生的深層機制是什麼?以及,一個掙脫內卷的去卷化社會是否是可能的?一、概念變異:從前現代現象到現代性病症「內卷」一詞最早出現在德國著名哲學家康德的《判斷力批判》裡,康德把「內卷」與「演化」相對照進行論述,認為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演進方式。
  • 韓國高考申請人數創歷史新低
    韓國高考申請人數創歷史新低 2020-12-04 09:33:45 來源:人民日報  |  作者:佚名 | 字號:A+ | A- 【韓國高考申請人數創新低】綜合韓媒報導,當地時間3日上午,韓國大學修學能力考試(高考)正式開始。
  • 「內卷」,「內捲化」是什麼意思
    內卷的意思是同行間競相付出更多努力以爭奪有限資源,從而導致個體「收益努力比」下降的現象,通俗地說,內卷就是內部競爭。內卷(involution)本來是一個社會學術語,大意是指社會文化模式發展過程中的停滯。
  • 內卷與血酬:中日韓電子產業搏命史
    從1994年韓國在DRAM技術上追平日本開始,DRAM晶片產能急劇擴大,但市場規模在長達20年內都沒有擴大, 甚至多次萎縮,原因就是慘烈的價格戰。那麼有沒有可能通過最殘酷的戰鬥,徹底把對手消滅,也震懾追趕者們不敢再來,從而終結內卷呢?於是,韓國選擇了發動高烈度,賭博式的競爭來消滅對手。換句話說,就是把自己卷到死,讓對手無路可卷。亞洲金融危機期間,韓國金融體系幾乎走到了崩潰的邊緣,不少國民甚至把金銀首飾捐給國家補充外匯。
  • 薛兆豐:教育內卷一直都存在,市場化下,社會的反思正孕育著改變
    我的確看到很多被內卷的父母和孩子,但我依然覺得這個社會給了很多「不被內卷」的空間。直到看最新一期奇葩說,薛兆豐教授對於「內卷」的另一番解讀,我突然找到了深度共鳴。 奇葩說第七季首秀,北大女生劉純懿因詬病「內卷文化」,上了熱搜。薛兆豐卻給出了不同的觀點:「很多人對內卷有誤解,以為以前不內卷。
  • 韓國高考,考生壓力超過中國學生
    甚至有同學會萌發出一種「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盲目自信」,會覺得高考其實對我們人生的一種壓迫,極其的不利於學生的高素質發展。有許多考生更是叫苦不迭,甚至覺得放棄高考能迎來人生的一大轉折,放棄高考似乎更有出路?那麼今天老師就來和大家聊一聊,韓國的高考。高考壓力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