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廣東頻道消息(記者 朱子榮 通訊員 曾妮、陸雯雯):近日,國家發改委公示全國首批綠色產業示範基地名單,廣州開發區名列其中,成為廣州首個國家級綠色產業示範基地。
黃埔區、廣州開發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近8000億元,佔廣州市近40%。在保持經濟高質量增長的同時,黃埔區創新推進「綠色」產業化,如今全區綠色產業規模以上企業達到211家,產值達2364.5億元。
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分布式光伏發電備案總裝機容量超140兆瓦。圖為阿藍爾股份有限公司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通訊員 供圖
近年來,黃埔區、廣州開發區持續深入構建「生產、生活、生態」的區域經濟格局,大力推動產城融合,484平方公裡的土地在綠色發展理念的指導下被精心「耕作」。目前,區內科技廠區鱗次櫛比,商務大樓拔地而起,藍天、碧水、公園、綠道隨處可見,可以說是「處處是風景,步步是愜意」,打造出經濟、人文與生態高度和諧的可持續發展城市。
為全方位落實綠色發展理念,該區對原有政策進行了修改、創新,出臺了《促進綠色低碳發展辦法》(以下「綠色十條」)。2017-2019年共安排7800萬元對循環經濟和資源利用、清潔生產審核、分布式光伏發電、充電樁、碳核查、節能技改、能管系統等綠色低碳類項目進行扶持,撬動社會投資約50億元,全面推動建設國際化生態型創新城區。以光伏發電項目為例,「綠色十條」對分布式光伏發電投資方、應用方(屋頂方)分別給予最高100萬元資助或獎勵。
為提升能效,減少排放,黃埔區強化集中供熱,建成集中供熱機組14臺,集中供熱能力達1141噸/小時,建成集中供熱管道總長近80公裡,覆蓋西區、東區、永和、知識城北起步區等製造業集聚區。2020年,協鑫藍天8800萬千瓦的集中供冷站開始運營,實現了供熱供冷的「超潔淨排放」。
2020年10月,黃埔區循環化改造示範試點通過國家驗收。通過循環化改造,該區循環經濟產業鏈關聯度達95.8%,如此高的關聯度意味著什麼?通過一個例子就「可窺一斑」:
以區內資源回收龍頭企業萬綠達為例,萬綠達收集區內廢塑料、廢鋼鐵等進行加工利用,生產的廢塑料顆粒供應給金髮科技進行改性加工,改性塑料供毅昌科技使用;毅昌科技生產過程中產生的邊角料和廢塑料按照不同等次分別再由萬綠達公司或金髮科技回收利用,形成了廢舊塑料「原料生產廢物產生廢物回收利用再生產」的閉路循環系統。
如何向「綠色」要效益?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給出了一份漂亮的答案:推動「綠色」產業化,發展綠色產業。近年來,該區完善政策,集聚要素,大力培育綠色產業集群。截至目前,全區綠色產業規模以上企業211家,產值2364.5億元,其中年產值超10億元的龍頭企業25家。
綠色產業已經成為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的支柱產業之一。該區鼓勵重點綠色企業創新,積極推動企業加大綠色技術創新投入,培育綠色產業發展核心競爭力。目前,區內有綠色產業相關國家級研發機構7家、省級76家、市級94家,全區以企業為主體的研發投入超90%以上,企業創新成果豐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