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基礎】腰骶部移行椎

2021-02-12 華夏影像診斷中心

      腰骶部移行椎(LSTV)即腰椎骶化和骶椎腰化,是一種先天性腰骶椎發育畸形,發生率為4-21%,Bertolotti於1917年首次描述這種異常,並認為其與慢性腰部不適、持續性下腰痛、下肢疼痛(坐骨神經痛)等症狀有關,統稱為Bertolotti症候群。

      腰椎骶化是指第5腰椎全部或部分轉化為骶椎形態,椎體下端與S1形成部分或完全的融合,一側或兩側橫突肥大呈翼狀,可與骶骨融為一體,並與髂骨嵴形成假關節,患者常出現腰部酸痛和坐骨神經痛,下腰痛發生率達74.6%;影像上表現為腰椎數目為4個,骶椎為6個。

上圖為腰椎骶化

      骶椎腰化是指第1骶椎向腰部移行而與第2骶椎分開,並形成腰椎樣的形態,影像表現為腰椎數目6個,骶椎4個。其腰化原因可能是胚胎時期脊椎形成過程中某些影像正常發育的因素使得脊椎異化,比腰椎骶化少見,相關的臨床症狀也較少。

上圖為骶椎腰化

      Castellvi分型:

     Ⅰ型:移行的椎體橫突發育異常,橫突肥大呈三角形,寬度超過19mm。

      Ⅱ型:移行的椎體不完全腰(骶)化,橫突肥大,其形狀類似骶骨翼,常與骶骨接觸並形成關節樣結構。

       Ⅲ型:移行的椎體完全腰(骶)化,橫突與骶骨形成骨性融合。

       Ⅳ型:即混合型,移行的椎體雙側橫突肥大,其中一側與骶骨相接觸呈Ⅱ型表現,另一側與骶骨形成骨性融合呈Ⅲ型表現。

      一般認為,Ⅱ型移行椎及其上方的椎間盤是好發椎間盤突出的部位。

上圖為腰椎部分骶化,L5椎體雙側橫突肥大呈翼狀,並與髂骨棘形成假關節

上圖為骶椎部分腰化

目前CT和MRI臨床應用普遍,但在臨床工作中,前後位X線仍然是確定腰椎椎體序號最準確和有效的方法,根據第12肋骨(無肋骨數目變異的情況下)可以確定T12椎體,繼而可以定位腰椎。如果第5腰椎和骶椎融為一體,即為腰椎骶化,如果5個腰椎結構正常,而骶椎出現L6徵象,即為骶椎腰化。定位椎體序號的輔助徵象包括:L3的橫突最長,L4的橫突上翹最明顯,L5的橫突最肥大,雙側髂嵴的連線一般位於L4-5椎間隙水平。弗格森位骨盆攝影(病人仰臥,足尖內旋15°,X線球管向頭側傾斜30°-35°,能提供骶骨和骶髂關節的切線位影像,並顯示恥骨和尾骨形態)是置管顯示腰骶部移行椎的最佳方法,但它需要結合前後位胸腰椎片確定腰椎椎體序號。MRI矢狀位可以清晰顯示椎體、椎間盤及椎管結構,但在確定具體椎體序號缺乏標準,實際操作困難,有時甚至需要藉助腰椎正位X線片確定T12,通過增加頸胸部椎體成像和應用右腎動脈標誌確定腰椎水平和識別LSTV,容易造成漏診,而且花費更大。

       通常沒有症狀的LSTV無實際臨床意義,在對下腰痛為主訴的患者進行診斷和鑑定時,如果未發現明顯外傷徵象和證據,應考慮是否存在腰骶部移行椎。當LSTV患者發生腰椎間盤突出和椎體壓縮性骨折時,明確移行椎的存在及其診斷直接影響外科手術定位與操作,這也是形成醫療糾紛的潛在因素之一。

相關焦點

  • Baastrup病--吻合椎症候群
    Baastrup病又稱吻合椎症候群(kissing spine syndrome)、腰椎吻合棘病、棘間骨關節病。巴斯特魯普氏症候群患者有程度不等腰背部疼痛病史,多為局限性腰骶部中線疼痛,受累棘突有固定壓痛。多發生於50歲以上老人,多數伴有腰椎退行性改變,尤其是那些有需要長期背部俯屈的職業史病人。脊椎棘突的接觸是引起壓迫神經根的許多原因中重要的一種。頸、胸或腰椎均可受累,腰椎多見。
  • 腰骶部勞損
    腰骶部勞損(LumbosacralStrain)是老年人的常見疾病,其實質是第5腰椎和第1骶椎間軟、硬組織的積累性損傷,包括腰骶部韌帶、肌腱、腱膜
  • 腰骶部疼痛的另一大殺手——腰椎滑脫
    【新朋友】點擊標題下方藍字「世界脊柱健康聯盟」快速關注【老朋友】點擊右上角分享,關注公眾微信號worldspine【更多資訊】打開世脊聯公眾平臺,點右上角查看歷史記錄腰骶部疼痛多見於中老年人,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引起腰骶部的疼痛除了腰椎間盤突出以外,另一最大因素就是腰椎滑脫!
  • 寰 椎
    在側塊外部,我們可以看到較大的橫突,有橫突孔,椎動脈由此通過,椎動脈穿過橫突孔經椎動脈溝彎曲穿過枕骨大孔進入顱腔。後面為椎孔,內有脊髓。 後弓與兩側塊交接處的下緣各有一淺切跡,與樞椎的椎上切跡合成椎間孔,有第二頸神經通過;上緣有環枕後膜附著,後弓上緣的兩側,上關節面的後下方有一較深的溝,稱椎動脈溝,有椎動脈和第一頸神經後支經過。 我們臨床中遇到頭疼、眩暈、記憶力減退、噁心、視物模糊、全身乏力的患者,有的病人同時還會伴有頭脹、耳鳴等症狀。
  • 【腰骶部疼痛】
    腰骶部疼痛的鑑別與診斷要點急性腰扭傷是指因勞動或運動時,腰部肌肉、筋膜和韌帶承受超負荷活動引起不同程度的纖維斷裂,出現一系列臨床症狀
  • 新醫正骨:腰骶部疼痛的另一因素——腰椎滑脫
    腰骶部疼痛多見於中老年人,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引起腰骶部疼痛除了腰椎間盤突出以外,另一大因素就是腰椎滑脫!正常人的腰椎排列整齊,如果由於先天或後天的原因,其中一個腰椎的椎體相對與鄰近的腰椎向前滑移,即為腰椎滑脫。
  • 腰椎椎管狹窄症
    疾病分類腰椎椎管狹窄症根據狹窄的部位分為: 中央型、神經根管側隱窩狹窄型、混合型病因腰椎椎管狹窄症的病因有先天因素以及後天因素,多見於腰椎椎體發育不良、黃韌帶肥厚、椎板肥厚以及醫源性腰椎椎管狹窄症,常見於40~50歲的中年男性患者。
  • 腰痛一定是椎間突出嗎?你知道「腰椎滑脫」嗎?
    腰椎滑脫  腰椎滑脫是由於先天性發育不良、創傷、勞損等原因造成相鄰椎體骨性連接異常而發生的上位椎體與下位椎體部分或全部滑移,表現為腰骶部疼痛
  • 腰椎椎管狹窄,你了解嗎?
    大部分人開始可能不出現任何症狀,但到中年以後,由於脊柱的一些老化或損傷,會有椎管狹窄症的症狀及體徵出現。2、後天因素導致的椎管狹窄:這個主要是因為脊柱的退化引發的:(1)間盤突出:當間盤突出時,突出的間盤會佔用管腔的位置,從而導致椎管狹窄。
  • 腰椎椎管狹窄是怎麼回事?可以服用舒筋健腰丸治療嗎?
    大部分人開始可能不出現任何症狀,但到中年以後,由於脊柱的一些老化或損傷,會有椎管狹窄症的症狀及體徵出現。2、後天因素導致的椎管狹窄這個主要是因為脊柱的退化引發的:(1)椎間盤突出:當椎間盤突出時,突出的椎間盤會佔用管腔的位置,從而導致椎管狹窄。
  • 【 影像基礎 】腹部創傷的影像學診斷
    膽管積氣的影像表現:少數患者X線平片可見膽管內氣體影,有時X線鋇餐造影還可見鋇劑逆流入膽管內,CT檢查顯示膽管積氣最優,膽管積氣以肝左葉膽管最多見、積氣量最多最明顯,增強掃描顯示更明顯,同時使肝內合併症顯示清楚。
  • 醫學影像X線片影像標準
    X線片影像標準:本標準按浙江省放射科管理與技術規範制定
  • 椎間孔的解剖
    椎間孔的邊界椎間孔邊界的特點是它有兩個可活動關節,即椎間盤和關節突關節。由於這兩個關節可活動,因此椎間孔的大小具有動態變化的特點。椎間孔的邊界如下:● 頂部:上一椎體的椎弓下切跡、黃韌帶的外側緣。● 底部:下一椎體的椎弓上切跡、下一椎體的後上緣。● 前界:相鄰椎體的後緣、椎間盤、後縱韌帶的外展部分、前縱靜脈竇。● 後界:關節突關節的上下關節突,黃韌帶的外側延伸部分。● 內側邊界:硬膜囊。● 外側邊界:筋膜層和髂腰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