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多麼無情而又有情,不遺忘每一個對歷史的貢獻,也不寬容每一個對歷史的障礙。——范文瀾(中)
文章分類|歷史奇聞
文章字數|1281字,閱讀約3分鐘
現在我們的祖國繁榮昌盛,屹立在世界的頂峰,重現了歷史上泱泱大國的繁榮昌盛。當我們沉迷於幸福生活時,是否還記得近百年前英雄先輩們為了民族解放大業,在戰場上與敵人廝殺,流血犧牲的情景?
在幾十年的浴血奮戰中,千百萬人銘記戰死沙場,當他們再次看到新中國成立的曙光時,就會覺得,無論付出多大的犧牲,都是值得的。這是我們祭奠的祖先。無論他們後來的生活是否有缺陷,他們都是我們永遠的英雄。今天,我們介紹的是其中一位功臣,開國中將邱會作。
邱家兄弟參加紅軍
江西興國高密鎮地處丘陵地帶,山巒疊翠,綿延遼闊。山間田野間,是一片片紅磚青瓦房。這裡是上米村,邱會作將軍的故鄉。
村民都姓邱。他的父親邱世新是貧苦農民出身。紅軍來到這裡後,邱世新當上米村村長。他的哥哥邱惠家當上了紅衛兵隊長。十幾歲的邱會作還曾任兒童團副團長。1929年,15歲的邱會作和哥哥邱會家一起參加了紅軍。
邱會作雖然沒有上過學,但他聰明,口才也很好。入伍不久,他被調到宣傳隊。經過短暫的訓練,你就能寫出簡單的宣傳標語,很快就能成為宣傳隊的好成員。後來,邱會作從紅軍學校畢業後,被調到紅軍供應部任機要統計員。他天生對數字敏感,把所有的材料都管理得井井有條,不差不差。從此,邱會作與物流結下了不解之緣。
1934年4月,廣昌會戰打響。邱會作雖然沒有機會上戰場,但哥哥邱會家在戰鬥中犧牲,失去了軍中唯一的親人,這讓他十分心痛。然而,戰爭中的流血和犧牲是不可避免的。他迅速調整心態,繼續工作。
整個戰爭年代,上米村共有上百名青年參軍入伍。大部隊英勇犧牲。倖存下來的幾乎都是高級將領,他是功績最高的一位。
回到家鄉
從長徵開始,一直到全國解放,他都沒有回興國看一看。直到1962年,他才回到闊別28年的小山村。但由於時間關係,他只坐了一會兒,喝了幾口老家的水,和幾個老鄉簡單聊了幾句。因為沒地方住,他晚上住在縣裡的招待所裡。第二天一早他就走了,來不及和村民們道別。
上世紀80年代,他被安置在西安,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到了90年代末,他渴望回老家看一看。當時,興國修建了「將軍廣場」。有一塊石刻是邱會作將軍。老將軍知道後,甚至想回去看看。本來是安排好的,可惜將軍摔倒摔斷了腿骨,再也沒有起來。2002年7月18日,邱將軍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9歲。
回到家鄉
將軍生前向子女表達了遺願,希望死後能安葬在家鄉。最初,將軍的遺骸安葬在八寶山公墓。但為了完成將軍的遺願,在將軍去世6年後,他的遺體被遷葬在家鄉。將軍的英魂得以落葉歸根,回歸故裡。
墓地位於上米村旁邊的一座低山丘上。山腳下有一條寬闊整齊的墓道,通往山頂墓區。走過墓道,數了數有八九級石階。石階的多少,象徵著將軍89年的一生。來到墓區,地面用石板鋪就,四周用石欄杆圍起。墓區左右兩側各有一塊石碑,上面刻著「勤儉持家精」「為黨,為國,為人民為生」16個字。簡單的16個字,概括了將軍輝煌的一生。
這裡是《靜待空間》,青山不改,綠水長流,咱們後會有期。
歷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進的,有時穿過塵埃,有時穿過泥濘,有時橫渡沼澤,有時行徑叢林。——車爾尼雪夫斯基(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