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最有「個性」的墓志銘,用10個字,概括了自己的一生
墓志銘作為一種悼念性的文體,它是人類歷史悠久的文化表現形式之一,一般由志和銘兩個部分組成,志多半用散文來撰寫,敘述了逝者的籍貫,姓名以及生平事跡,而銘則用韻文概括全篇,是對逝者一生功績的評價。墓誌是存放於墓中,載有死者傳記的石刻,記載著死者在世時,德行、政績、學問、持家等方面的成就,濃縮成了一個個人歷史檔案。
墓志銘可以是逝者生前所寫,也可以由旁人代寫,主要作用是用來表示對逝者的悼念和讚頌。那麼,在我國歷史上,誰的墓志銘最具有個性呢?當然要非韓信莫屬,「生死一知己,存亡兩婦人」是韓信修墓祠旁的一副對聯,雖然只是寥寥數十字,卻精準的概括了韓信一生中經歷的重大事件。
「生死一知己」指的是蕭何,因不得項羽重用,韓信負氣出走,蕭何月下追韓信,將其引薦給了劉邦。然而,劉邦稱帝後,韓信屢次被猜疑,走投無路之下,決定與陳豕希密謀造反。只可惜,韓信的計謀被蕭何識破,蕭何將韓信誘騙到了長宮中,致使韓信被呂后斬首,留下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名言警句。
而「存亡兩婦人」第一個婦人知道是漂母,韓信從軍前,日子過得窮困潦倒,經常是食不果腹,甚至是有一次差點餓死,好在遇到了一個善良的洗衣婦人,將韓信接回了家中,將養了數十日,保住了韓信的性命。第二個婦人則是指呂雉,韓信準備倒戈謀反時,蕭何成功誘捕了韓信,致使其被呂后斬首。兩個婦人,一個救了韓信,一個滅了韓信,生死存亡均掌握在兩個婦女手中。
圖片來源網絡,感謝閱讀,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