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就要到了,踏青掃墓這些傳統習俗必然是免不了的,在掃墓時我們常常可以看到墓碑上會刻有碑文,碑文通常都大同小異,常常出現「顯、故、考、妣」等字樣,你有想過他們的背後蘊藏的含義嗎?
對死亡的不同稱謂
中國人遵從儒家文化,講究尊老愛幼,孝敬長輩,在禮數方面極為講究。尤其表現在文字方面!比如避諱,在古代,皇帝的名字是不能讓普通人用的,即使是寫的文章中有著一字也不行,像光武帝劉秀的名字中有個秀字,從那以後,秀才就不再叫秀才,而改名為茂才。
而對於生死大事,就更加講究了,在古時候,對於人去世這一大事,根據不同的地位有不同的說法,有著森嚴的等級制度。像在《禮記》中就記載了:皇帝死稱崩,諸侯之死稱作薨,大夫之死叫做卒,士餘曰不祿,庶人曰死。
即使是到了現在,我們對於死亡一事同樣充滿了敬畏之心,我們對於某人的死通常不會直接說死,而是稱「去世」或者「離開」。而在喪葬文化中,墓碑是必不可少的一環。
刻在墓碑上的敬愛與懷念
即使是現在,我們也可以在墓碑上發現「顯,故,考,妣」等字樣,實際上這些字也都是後人對故人的尊敬懷念的一種表現形式。
「故」與現在的意思相差不遠,我們常說故人,通常能表明兩人關係的親密,也暗含懷念的意思,故也有去世的含義,所以墓碑上的「故」字,表明了親人與死者關係的親密以及懷念。
「顯」是個通假字,同現在的「先」同意也有去世之意,但是也可以就將它理解為顯,通常是富貴人家所用,寓為顯赫,一種稱讚。用顯還有一層意思就是死者為家中輩分最高的人,而且必須有後人存於世上,所以通常不用顯字在墓碑上。
而考妣現在也聽說過,有個成語叫做「如喪考妣」意思就是像死了爹媽一樣悲痛,但是人們通常不用,畢竟這個詞帶有貶義色彩。
所以我們常見墓碑上的「故顯考」意思就是埋葬的是敬愛的父親,「故顯妣」自然就是親愛的母親了。可見生者對死者離去的悲痛不舍。
墓碑上文字顏色的講究
而除了碑文上的文字,我們還會發現有些墓碑上的字是黑色,有些是白色,還有些是紅色乃至金色?不同顏色的字有什麼特別含義嗎?
當然,黑色墓碑用白字,淺色墓碑用黑字,主要是為了醒目,方便人們查看,而紅色通常在墓碑的姓氏中表示該姓氏還有人存在世上,這個姓氏在他的子子輩輩中在流傳下去。
也有整個名字都是紅色的,這種通常為夫妻,比如丈夫先去世,夫妻二人商量好死後合葬在一起,那麼在墓碑上就會加上妻子的名字,只是用紅字勾勒,待妻子百年後,葬入墓中,再用黑筆勾勒妻子的名即可。小小一塊墓碑,見證夫妻二人忠貞不渝的愛情。
而有些只有一個名字卻用紅色乃至金色,說明墓中藏的是烈士,寓意永垂不朽,英名長存。
風格迥異的墓志銘
現在的墓碑上倒是比較少見墓志銘的存在了,在古人或者近代名人的墓碑上通常有墓志銘來概括自己的一生,墓志銘的風格通常各不相同,有的沉鬱,有的低調,有的幽默。
像韓信的墓志銘就比較簡短精悍,短短十個字,高度概括他的一生:「生死一知己,存亡兩婦人」,荒唐中帶著一絲心酸。
而同樣短小精悍的還有外國文學家海明威先生「恕我不起來了」。這短短的幾個字,看起來很幽默,但同時也很符合他的文字特色,幽默中帶有一絲悲涼與無奈。
除上這兩位外,還有幾位名人的墓志銘也是非常有個性,接下來就讓我們 欣賞一下這些有特色的墓志銘:
蕭伯納:"我早就知道無論我活多久,這種事情還是一定會發生。"
拉伯雷:"拉下帷幕吧,喜劇已經結束了。
魯道夫:"π=3.14159265358979323846264338327950288。
有些墓志銘簡短但高度概括逝者的一生,而有些墓志銘冗長,但令人頓悟,威斯敏斯特教堂中有這樣一篇碑文,大致意思為:
當我年輕時,我夢想改變世界。當我成熟後,我發現不能改變這個世界,於是將目光縮短一些,決定改變我的國家。當我暮年後,我發現我不能改變我的國家,最後的願望僅僅是改變我的家庭,但這也沒能實現。當我行將就木時,我突然醒悟,如果我一開始僅僅想改變自己,作為榜樣,我可能會改變家庭,在家人鼓勵下,我可能會為國家做一些事,然後,我或許就改變了世界。
誰能想到這篇令無數人醍醐灌頂的碑文所屬的只是一個普通人,他最後終究是改變了些什麼!
但是要說最霸氣的碑文,當屬中國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則天,碑文不含一字一符,是非功過,隨你論!
一個歷史源遠流長的國家,務必是有著他獨特的文化特點,中國的文化之深遠即使是在世界上,那也是數一數二的,看看墓碑上的一字一句,都是中國文化的表現之一。你知道哪些關於清明的文化,又有哪些或霸氣或有趣的墓志銘?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