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起,加拿大星巴克門店將銷售Beyond Meat的人造肉早餐三明治。這是世界最大咖啡連鎖店首次提供人造肉製品。
一查資料發現「人造肉」成為了諸多明星大佬競相追逐的新風口。在人造肉的賽道上,雲集了諸多明星投資人,其中包括比爾·蓋茨、詹姆斯·卡梅隆、小李子、李嘉誠、麥當勞、可口可樂和Twitter的高管。
人造肉走進了萬千大眾的視線,究竟什麼是人造肉?它會取代我們吃了幾十年的天然肉嗎?
什麼是人造肉?
人造肉分為兩種:
其中一種人造肉又稱大豆蛋白肉。人造肉主要靠大豆蛋白製成,因為其富含大量的蛋白質和少量的脂肪,大豆蛋白肉實際是一種對肉類形色和味道進行模仿的豆製品。
另一種是利用動物幹細胞製造出的人造肉。利用動物幹細胞製造出的人造肉,研究人員用糖、胺基酸、油脂、礦物質和多種營養物質「餵養」幹細胞,讓它不斷「長大」。
人造肉的優勢
第一,人造肉更安全,因為人造肉的生產過程不需要使用抗生素,沒有傳統養殖業對環境的破壞。相比於養殖動物肉來說,人造肉更安全、更少病毒,可以避開禽流感、雞瘟、豬流感、狂牛症、沙門氏菌等一系列病毒。
第二,人造肉如果大規模生產,可以減少因為畜牧養殖帶來的環境汙染。
第三,人造肉能解決部分糧食問題,以及全球變暖,抗生素濫用問題。
人造肉能代替天然肉嗎?
1. 營養價值區別
首先我們看看各種天然肉類食品的營養成分,總共只分為幾大類:脂肪,膽固醇,能量,蛋白質,賴氨酸。
據一家人造肉生產公司官網發布的人造肉和天然肉對比參照圖中我們可以看出:
人造肉比真正的牛肉含有更多的蛋白質和鐵,並且不含膽固醇,飽和脂肪也比真正的牛肉要少。
每1/4磅(約合 113克)的 人造肉有4克飽和脂肪和總脂肪量22克,而等量的牛肉肉餅含9克飽和脂肪和23克總脂肪。
可見人造肉營養成分與正常肉並無差別。
2. 口感差別
目前人們最大的擔憂是對人造肉口感的懷疑。很多網友反饋:人造肉口感和真肉相比還是有差距,肉餅中間可以看到大豆纖維,甚至還有買過Beyond Meat肉餅的網友稱,煎過之後有一股「辣條味和塑料味」,可謂眾口難調。
目前人造肉還不能百分之百替代比如『紅燒肉』等肉製品的美味和口感。從技術角度來說,目前也不能實現質地、口感、風味完全與天然肉一樣,尤其對於帶骨產品更是如此,比如烤牛排、烤羊腿等。
3. 價格差別
據了解,目前人造肉比傳統肉類的成本要高得多。在紐約的全食超市,兩塊Beyond Meat的人造肉餅標價5.99美元,幾乎是兩塊碎牛肉餅價格的兩倍。漢堡王採用Impossible Foods人造肉製作的漢堡,售價也比普通漢堡貴出1美元。面對比「真肉」更貴的「假肉」,你會願意掏錢嗎?
你覺得人造肉還是肉嗎?你會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