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平臺的「人造肉」品種十分豐富)
「人造肉」再度成為網絡熱詞,跟洋品牌的頻頻動作有關。
4月20日,肯德基宣稱,首款「人造肉」開始接受線上預定,本月底正式上架試水,先在上海、廣州和深圳3個特定餐廳開售,然後視公測情況逐步向國內其他城市推廣。
無獨有偶,星巴克也剛剛宣布,將於近期在中國市場推出一份新的「基於植物的午餐菜單」,擬推出5款人造肉食品。
素雞塊嘗鮮價僅售1.99元/5塊
「肯德基賣素肉了!」昨天中午,訂中餐的市民張小姐無意中發現這則新動向。
20日,肯德基在官微裡宣稱推出「食界新能源」,首款人造肉產品「植培黃金雞塊」接受APP預定,每個ID限購2份。這種不是肉的「肉」實際是雞肉風味的植物蛋白製品,嘗鮮價1.99元/5塊,其特點是膽固醇低,卻有與肉相似的色、香、味。不過,肯德基的「人造肉」雞塊第一階段僅在上海、廣州和深圳的3家指定餐廳預售,每日限量。包括寧波在內的其他城市消費者暫時無法嘗到「植培雞肉」。
「嘗鮮價蠻誘人的,只是寧波暫時吃不到!」昨天,記者採訪了幾位消費者。想嘗鮮的市民不在少數,但持質疑意見的也有。「吃肯德基不就是想吃肉嗎?吃素肉不如去素齋館。」市民樓先生笑著說。
(資料圖 來源於知乎@正氣哥)
「人造肉」再次起飛?
據了解,「人造肉」分為兩種,其中一種又稱大豆蛋白肉,也叫「素肉」「植物肉」,是用大豆、豌豆等植物原料為基底,添加一些物質而成,模仿肉類的口感和風味,含大量蛋白質和少量脂肪,另一種是利用動物幹細胞製造出的「人造肉」,也稱「試管肉」。
市民目前在市面上接觸的「人造肉」,基本是大豆蛋白肉。
近年來,「人造肉」成為食品行業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快步進入人們的視野。
「人造肉」在國內的首次亮相,始於去年9月的淘寶造物節。加拿大資深食物科研團隊研造的「人造肉」,被做成小獅子頭、墨西哥肉卷、漢堡等美食,讓人第一次品嘗到了一種「有點熟悉又新奇」的感覺。
半年多來,國內「人造肉」產品的覆蓋面,已從漢堡、披薩、肉丸、沙拉等西餐菜品,到腸粉、肉丸烤串、滷肉飯、炒飯等中式菜品,內容十分豐富。去年上線銷售的金字火腿人造肉餅、Omnipork新豬肉等,如今已在線上常規銷售。此外,漢堡王、賽百味、棒約翰、星巴克也殺入戰團,紛紛推出或準備推出「人造肉」產品。
21日,星巴克公布了即將上線的5款「人造肉」製品,包括3款牛肉替代品的菜餚和兩款豬肉替代品的菜餚。
(資料圖 人造肉月餅)
嘗鮮或觀望,寧波網友評價分化
研發「人造肉」的初衷是為了解決畜牧業帶來的全球環境汙染問題,同時主打「低脂、低熱量、高蛋白」,迎合了部分消費者的需求。
記者昨天在一些電商平臺上看到,知名的「人造肉」價格較貴,每500克「人造肉」平均價格約60元。
寧波最大的生豬屠宰企業——寧波方興食品公司負責人表示,去年以來,生豬供應吃緊等因素影響,豬肉價格波動較大。對於「人造肉」的未來走向,他持觀望態度,因為他相信,傳統豬肉仍然有很大市場,所謂「人造肉」只是一個補充。
寧波石浦酒店相關負責人郝加泰認為,畢竟菜餚講究原料的本性、本味。酒店餐飲業對「人造肉」會有一個逐步接受的過程,「起碼短期內,酒店選用『人造肉』的可能性不大」。
網友的評價呈兩極分化之勢。市民陳先生認為,對於植物性「人造肉」,他可以接受,但對動物培育的「人造肉」,他肯定不會試用。市民李女士認為,「人造肉」價格高,口感未必有鮮豬肉好吃,她是不會購買「人造肉」的。90後女青年樓小姐說,洋快餐紛紛轉型,用素食類食品替代肉類,是一個市場的變化,她願意選擇嘗鮮。「如果素食既好吃又不會胖,為什麼拒絕?」
編輯:張穎
原標題:植培雞肉、人造三明治、素牛肉堡……你會嘗鮮這些不是肉的「肉」嗎?(記者 周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