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談論荷蘭時,我們首先想到的是鮮花、鯡魚、風車和一個輕鬆的社會環境,我們認為這是一個美麗舒適的國家。然而卻很難想像這樣一個國家能夠攫取全球財富並統治世界從17世紀到18世紀將近。他位於歐洲西北的角落,對面是英國,邊界是德國和比利時、荷蘭的總土地面積只有4萬多平方公裡,人口不足2000萬。這樣一個小國,在西方近代史上卻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公元荷蘭正式成立,建國獨立。僅僅後,荷蘭迅速崛起,並在17世紀中葉成為全球霸主。當時,荷蘭的貿易量佔全球總量的一半,有15000艘坐擁商船,超過歐洲諸國的總和,擁有三色旗的荷蘭商船遊弋遍布全球,為這個西歐國家帶來了驚人的財富,因此荷蘭也獲得了「海上馬車夫」的稱號。然而成功或失敗只是曇花一現,荷蘭在17世紀末迅速衰落。據有關資料顯示,波羅的海年內只有11艘商船通過松德海峽。你知道,在17世紀初,有4000多艘船經過!本世紀荷蘭經歷了什麼樣的變化?興盛是怎麼起起伏伏的?
一、荷蘭的興起
荷蘭的啟動非常困難,因為荷蘭是半年多的冬季,氣候寒冷潮溼,不適合農作物生長。然而荷蘭的居民仍然可以依靠海洋資源滿足溫飽的需要。每年都會有大量的鯡魚遊向海岸,荷蘭的人口中有五分之一是漁民,他們直接參與海洋的捕魚活動。然而整個沿海國家都能捕到海洋魚,荷蘭沒有特別的優勢,如果我們想變得更加富裕和強大,我們應該怎麼做?聰明而不安的荷蘭人發明了醃鯡魚的方法,使容易腐爛的鯡魚可以保存一年,這是其他國家沒有的優勢,於是荷蘭逐漸壟斷了漁業,成功積累了第一桶金。
鯡魚並不是每天都會來的,每年大量鯡魚只在上遊遊一段時間,此時,荷蘭人面臨兩種選擇:一種是混日子,每年靠捕魚過活。二是尋求其他獲利途徑。顯然,荷蘭人選擇了後者,如果他們選擇前者,則有不可能和「海上馬車夫」。利用英國和歐洲各國不方便的航運機會,荷蘭人從英國進口大量棉花,然後加工成布賣給歐洲各國。依靠外貿和加工業,荷蘭這片貧瘠的土地逐漸顯現出財富之光,此時,荷蘭的業務越來越大,西岸的小國已經初露崢嶸。
在對外貿易的海上航線上,我們也能發現荷蘭人的聰明。荷蘭的艙室很大,但甲板很窄,他們是「大肚船」一個接一個。這是因為歐洲各國的關稅是根據當時甲板的寬度收取的,對荷蘭商船進行特殊梳理後,關稅成本可以大大降低,顯示出荷蘭人對商業的敏感性。
二、霸權之路
1、東印度公司成立
早期的荷蘭由西班牙統治,但在荷蘭發起獨立戰爭建國之後,西班牙和荷蘭相互敵對,對荷蘭的貿易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因為西班牙原本是荷蘭最大的貿易夥伴,敵對封鎖之後的交易使得荷蘭的貨物很難被出售,雖然這對荷蘭人來說很困難,但他們無法到達。因為荷蘭一直在經歷這樣的困難,就在這時,世界上第一家公司,東印度公司臭名昭著成立了。結果發現,儘管歐洲很難交易,但荷蘭人的貨物可以賣到遠東!解決困境的辦法是有新的問題,政府缺乏相應的財政實力來運作。因此在政府的組織下,政府啟動了全民投資和股權投資,並在全國建立了一個團隊,即東印度公司。
當時,荷蘭的人比較富裕,我們前面提到,荷蘭的人民因為漁業,外貿和加工業而擁有大量財富。大多數荷蘭人甚至富豪貴族家庭的僕人通過投資和股權成為東印度公司的股東,他們希望從東印度公司的長途業務活動中獲得紅利,東印度公司可以說是荷蘭的國家級企業。這家東印度公司籌集了600萬荷蘭硬幣,並沒有讓股東失望,公司每次遠航回來,都會帶來豐厚的回報。每一次航行,東印度公司都會增長一分。因為東印度公司擁有政府的特許證,他被允許建立自己的軍隊和海外的殖民地。就這樣,東印度公司的觸角遍布遠東國家,貪婪地從殖民地吸收財富。
從中我們可以發現一個神奇的現象,生活在海灘上的荷蘭人比任何人都清楚大海是喜怒無常的,長途艦隊傾覆的可能性也不小。為什麼荷蘭人放棄財富,自上而下建造這樣一支艦隊?那是因為荷蘭人骨子裡刻骨銘心的冒險精神從未安於現狀,而是不斷改變現狀中的困境和苦惱,惡劣的國家環境和外部環境造就了這種寶貴精神。那麼,為什麼其他國家不能模仿荷蘭的方法,只有荷蘭在海上變成馬車夫?這是因為荷蘭人普遍富裕,而其他歐洲國家王室貴族侵略人民,造成平民貧困。每個荷蘭人都可以參與投資。在其他歐洲國家卻只有貴族才能參加,因為平民沒有財富。
那麼很容易理解為什麼只有荷蘭能夠在馬車夫海上穩坐。因為如果後者的投資遭遇艦隊崩潰,就會賠錢,風險只能由幾個貴族分擔。如果艦隊有利可圖,那麼幾個貴族將被瓜分,他將無法長期開發續航。然而荷蘭的車隊規模龐大,股東眾多,事故風險可以平均分配給每個股東,大大減少了個人損失。如果是盈利的,那麼雨露將平等參與,通過盈利可以建造港口碼頭、碼頭和商船,從而迅速擴大規模。
2、現代經濟的雛形
在龐大的貿易基礎上中,人口不足300萬的荷蘭佔據了全球貿易的半壁江山,屆時,國民幸福指數荷蘭應該相當高。然而荷蘭人民仍然對現狀感到不安,建立歷史上第一家公司的荷蘭人繼續創造他們自己的金融時代。早在荷蘭就建立了阿姆斯特丹銀行,大洋彼岸和荷蘭移民的曼哈頓島建立了新阿姆斯特丹,並在這裡建立了最大的證券交易市場,現在城市的名稱是紐約。換句話說,荷蘭人從大陸登上船隻,然後從船上轉移到大陸,資本積累到一定程度後,荷蘭從對外貿易轉移到金融。荷蘭的銀行和證券交易所可以說是現代經濟的雛形,為什麼興盛比荷蘭產業更繁榮?這與荷蘭人的聲譽密切相關。
荷蘭人的聲譽可以從一件事上看出來。荷蘭和西班牙之間發生了戰爭,但是荷蘭銀行沒有凍結西班牙中存儲的資金。西班牙直接從荷蘭銀行取款購買戰爭物資,然後繼續與荷蘭作戰,這聽起來令人吃驚。正因為如此,荷蘭的銀行是可靠的,所以歐洲的大部分財富要麼存儲在荷蘭銀行,要麼投資於荷蘭股票市場。遠東的財富通過貿易川流不息被送到荷蘭,歐洲的財富通過金融機構注入荷蘭,一半的低洼地是荷蘭低於海平面,當時卻俯視世界。
三、日落的餘暉
1、經濟衰退
17世紀下半葉,歐洲大陸發生了許多爭端,戰爭成為歐洲各國的主題。戰爭是當時各國解決爭端的重要手段。這對於歐洲各國和沒什麼對於荷蘭來說是個災難。上面提到的荷蘭興盛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歐洲的財富正在流入荷蘭,但他將在戰爭期間停止。因為在戰爭期間,人民不是在考慮投資,而是在考慮保護自己的生命。此外,每個國家還向荷蘭借款,一旦戰爭開始,戰爭國承擔的本息將成為荷蘭的壞帳,這將極大地損害荷蘭的利益。
同時歐洲各國還發現荷蘭攫取了更多的財富真是太,從長遠來看,他們自己的國家會陷入困境,所以很多國家已經開始了採取措施。例如,提高關稅將降低荷蘭商船的利潤率。或者補貼扶持國內製造業、手工業、加工業,努力實現自給自足。這樣,對荷蘭的打擊是相當沉重的。由於荷蘭本身在土地面積和人口上並不佔優勢,龐大的經濟體系是以對外再出口貿易為基礎的。因此他看似明亮,實際上卻是脆弱的,一旦外貿受到影響,將影響到荷蘭經濟建設的基石。
2、人工費
荷蘭人口不多,但收入穩步增長,這也導致了荷蘭高昂的勞動力成本。無論是海上海員,還是家政工人,需求量都很大。每個人的生活都是美好的,你為什麼要從事那些艱苦的工作?因此荷蘭的勞動力成本上升,其利潤率在關稅方面被壓縮,而且,從勞動力成本上花大來看,荷蘭的外貿業務已經變成了夾心餅乾,經濟下滑更是雪上加霜。
3、軍事不足
荷蘭海軍軍力嚴重不足,是後期表現出的一大劣勢。海軍的開支是政府的額外開支。到了後期,由於政局混亂,荷蘭無法支付連工資,並解僱了大量海軍軍官和士兵。這些官兵失去了工作,無法養家餬口,他們奔赴其他國家參軍。諷刺的是,這些官兵甚至參加了荷蘭的戰爭。也許他們被金錢蒙蔽了雙眼,荷蘭人忽視了缺乏軍事力量的後果,很快就出現了。各國海軍攔截了荷蘭商船,海盜喜歡掠奪荷蘭商船,最終成為歐洲鬆散財富童子。
4、戰爭的泥潭
為了抵制荷蘭瘋狂攫取財富,英國發布了《航海條例》,其中的各種規定極具針對性,使得荷蘭無法接受,加強了監管。這自然引起荷蘭的廣泛不滿,先後發動了三場戰爭。17世紀下半葉,荷蘭頻繁地捲入各種力量之間的衝突和戰爭,這自然導致了財富的迅速消散。最後,在與法國的戰爭中,首都被摧毀,一個非常高級的國家消失了,最後成為法國的附庸。
四、執行摘要
最後,這個國家的經濟衰退了。不是說經濟繁榮是一件壞事,而是在經濟繁榮期間,國家的基礎製造業也要提高,同時要建立足夠的軍事力量來保護自己的公民,否則,孩子們會被錢抓在市場上。17世紀後半葉的荷蘭人,被經濟的繁榮所吸引,沉睡在富有的硬幣上,最後被其他歐洲國家超越,他們失去了祖先的精神,開始了自己的事業。人們不禁深思,一個繁榮富強的國家被消滅,也讓人感嘆。困難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古人沒有欺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