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是海上馬車夫,為什麼比利時卻不願意留下非得獨立?

2020-12-21 騰訊網

尼德蘭是「低地」意思,地盤包括了低地三國,甚至還有法國北部的一部分。尼德蘭在歷史上並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起初還是一盤散沙,屬於許多封建領地。在中世紀早期的時候,是法蘭克王國和查理曼帝國的組成部分。不過,通過中世紀的王朝婚姻關係和王位繼承,尼德蘭又成為了西班牙的一部分。

尼德蘭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不錯,尤其是北方的荷蘭等地。可以說西班牙國庫收入的一半來自尼德蘭。但是由於西班牙是封建專制制度,所以尼德蘭的發展受到了嚴重的壓迫和束縛,尼德蘭根本放不開手腳。而西班牙還處處限制,以至於造成尼德蘭很多手工工場倒閉,可就這樣西班牙還在尼德蘭加重稅收,勒索民財。

不止如此,西班牙還曾在尼德蘭設立宗教裁判所,頒布「血腥詔令」,殘酷迫害新教徒。總之,西班牙的所作所為給人的感覺只是把尼德蘭當作了殖民地而已。

西班牙的地盤不小,在大航海運動中也是一個重要角色。由於西班牙殖民擴張很早,所以在世界上建立了大量的殖民地,還掠奪了非常多的財富,甚至一度成為「日不落帝國」。

尼德蘭可沒管這些,開始了推翻西班牙統治的戰爭,可沒想到這場戰爭持續了80年。不過辛苦沒有白費,北方七省成立了荷蘭共和國。

但是尼德蘭南部卻並沒有選擇獨立,反而留在了西班牙的統治下。

建國後的荷蘭經濟發展迅速,如日中天,也開始在各地建立殖民地,很快取代西班牙成為了世界的霸主,一度成為「海上馬車夫」。

而尼德蘭南部日子就不那麼好過了,就像一個不受待見的孩子,在1713年又轉歸奧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統治。

沒有多久,法國崛起了,不僅包括尼德蘭南部,就連獨立的荷蘭也亡國了。這個時期雖然短暫,但雙方又回到了一起。

在維也納會議上,反法同盟的幾個大國,將比利時與荷蘭合併為「尼德蘭聯合王國」。

別看比利時和荷蘭歷史上長期作為一部分存在,但大部分都是其他國家的一個地盤而已。可以說比利時和荷蘭成為一個國家的歷史非常地短。

正所謂強扭的瓜不甜,人為被統一,這個感受是非常不好的,比利時可不管領土是否擴大,荷蘭是否有錢這些問題。

當然了,統一的尼德蘭聯合王國的統治更是昏招迭出、不得人心。

本身雙方就分開了幾百年,兩國人民也沒有統一的這種意願,雖然強行統一了,不代表比利時就心甘情願。

畢竟兩國的不同太多了,不僅語言,甚至宗教都不一樣。可尼德蘭王國,竟然要同化比利時人,還要強迫人家說荷蘭語。

總之,尼德蘭王國並沒有做到公平,畢竟統治者是荷蘭人,也根本做不到公平。這樣一來,比利時人就不樂意了,在1830年發動了起義。

而西方列強這個時候又開始支持比利時,荷蘭也沒辦法。就這樣兩國徹底分家了,不過到現在為止兩國雖然面積都不大,但都是發達國家。

相關焦點

  • 荷蘭和比利時,如何在英法德的夾縫中獨立?
    從位置上看,低地國家處於英、法、德三大強國的夾縫當中,按理來說應該是艱難求生,但事實這三個國家不僅過得十分滋潤,而且還曾在歐洲歷史上留下過濃墨重彩的一筆。
  • 「海上馬車夫」荷蘭:經濟繁榮,但在經濟中亡,終成為附庸
    當我們談論荷蘭時,我們首先想到的是鮮花、鯡魚、風車和一個輕鬆的社會環境,我們認為這是一個美麗舒適的國家。然而卻很難想像這樣一個國家能夠攫取全球財富並統治世界從17世紀到18世紀將近。他位於歐洲西北的角落,對面是英國,邊界是德國和比利時、荷蘭的總土地面積只有4萬多平方公裡,人口不足2000萬。這樣一個小國,在西方近代史上卻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 高考熱點——海上馬車夫——荷蘭
    海上馬車夫——荷蘭1、荷蘭能夠成為世界範圍內殖民帝國的條件:1)優越的地理位置。4)1581年,擺脫西班牙的殖民統治,贏得了國家獨立。2、荷蘭建立殖民帝國的過程:1)組建壟斷性的貿易公司,參與殖民競爭。2)襲擊葡萄牙、西班牙船隻,搶掠財物。3)探索新的航路,搶佔殖民地。
  • 「海上馬車夫」荷蘭:興於經濟,也亡於經濟,最終成為附庸
    當時的荷蘭的貿易量佔據全球總額的一半,坐擁商船1.5萬艘,比歐洲諸國加起來還要多,懸掛著三色旗的荷蘭商船遊弋於全球各地,為這個西歐國家帶來驚人的財富,因此荷蘭也獲得了「海上馬車夫」的稱號。可是成敗就在轉瞬間,荷蘭在17世紀末期迅速衰敗。根據相關資料顯示,1781年在波羅的海的松德海峽,荷蘭商船一年通過的記錄只有11艘。要知道在17世紀初的通過記錄可是4000艘以上!
  • 海上馬車夫荷蘭,在17世紀的實力有多強?曾一度壓制英國
    著名作家丹尼爾·笛福曾嘲諷地說,荷蘭出產的糧食「不夠用以餵養公雞和母雞」。不過,荷蘭逆勢向上,成長為「十七世紀標準的資本主義國家」。 當時荷蘭的人均GDP是英國的1.7倍,是世界其他國家的2倍以上,被譽為「海上馬車夫」。現在,荷蘭的成功經驗仍然具有借鑑意義。
  • 控制東南亞海域,海上馬車夫荷蘭也得低頭
    從實力上來說,鄭芝龍當然要比鄭成功更加出色,這哥們最強盛的時期,擁有3000條戰船,和20萬帶甲之兵,與日本和南亞諸國都有往來,是整個東南亞最大的海盜,就連號稱海上馬車夫的荷蘭船隊路過東南亞的時候,都需要給鄭芝龍交保護費。
  • 西班牙霸權主義下的尼德蘭革命,海上馬車夫的前世之戰!
    前言「尼德蘭」這個詞,指的是低地的意思,指歐洲西北部的萊茵河、馬斯河和些耳德河下遊地帶的地方,這個地方多年飽經風霜,先是被德意志和法蘭西瓜分,到了15世紀西班牙國王又佔領了這片土地,搞得當地人不停的更改國籍。小小的尼德蘭王國安卻一點兒都不簡單,早在14世紀就出現了手工工場,經濟發達。
  • 比利時為何脫離荷蘭獨立
    1815年維也納會議後,英、普、俄、奧為了壓製法國,防止其稱霸歐洲,將荷蘭與南尼德蘭(比利時)合併,組建了荷蘭聯合王國。1830年比利時脫離荷蘭獨立,荷蘭聯合王國瓦解。那麼荷蘭聯合王國是如何興亡的,船長為你細細道來。一,維也納會議
  • 八十年戰爭:海上馬車夫崛起的前奏
    由於中世紀的王朝婚姻關係和王位繼承,在16世紀初尼德蘭地區(今荷蘭與比利時)成為了西班牙王國的屬地。 當時西班牙在尼德蘭橫徵暴斂,其國庫近一半的收入都來自尼德蘭。此外西班牙人還大肆迫害尼德蘭地區的新教徒。
  • 臭成「生化武器」照樣值錢:荷蘭人如何靠鯡魚罐頭成為「海上馬車夫」
    因為鯡魚中的胰腺酶具有保鮮功能,相當於防腐劑,留下胰腺就不需要加入太多的鹽。 關於威廉姆的信息很少,對於這一方法他實際做出多大貢獻,我們也不甚清楚。但可以確定的是,這一巧妙的方法在1400年之後開始大規模推廣使用,成為荷蘭人醃製鯡魚的一項技術優勢。這種鯡魚醃製法,也正是現代鯡魚罐頭的雛形。
  • 比利時獨立後,國王卻是德國人,這是為什麼呢?
    就像我們今天說得比利時。比利時獨立後,本國竟然選不出國王,反而是向歐洲各地的王公貴族發出了邀請函,最後選擇了一位德國人,他就是利奧波德一世。比利時獨立後,為什麼國王卻是外國人呢?其實說來話長了,比利時在歷史上大部分時間裡都屬於其他國家的附庸,曾先後被羅馬人、高盧人日耳曼人所統治。
  • 大國崛起中「海上馬車夫」荷蘭商人如是說!
    在為葡萄牙和西班牙運輸香料、絲綢、黃金到歐洲各地,返航時,為這兩金主運去波羅的海的小麥,瑞典的鐵器,芬蘭的木材這項海運生意中,為了從與英國商人的競爭中取得優勢,使本該流向英國人兜裡的錢流到自己兜裡,聰明的荷蘭人計製造了造價更加低廉的船隻,只保留了船隻的運輸功能,削弱了船隻的海上戰鬥能力
  • 蘇利南為什麼成為荷蘭足球的「金礦」?他們改變了荷蘭足球?
    作為世界上水平最高的聯賽英超不僅僅是英格蘭戶口本的天下,也吸引了來自荷蘭、葡萄牙、比利時等歐洲足球強國的人才。這些國家,都多多少少有著「外援」的身影。其中,荷蘭最為特別,因為他們的「外援」竟然來自一個從未打進過世界盃決賽圈的小國——蘇利南。例如,荷蘭後防中堅範戴克,他的父親是荷蘭人,母親是蘇利南人。
  • 荷蘭首都,為什麼會有兩個?
    至於荷蘭的另一個國名-尼德蘭,其實是地理名詞轉化過來的,荷蘭所處區域屬於歐洲的低洼地帶,在萊茵河、馬斯河、斯凱爾特河三角洲的下遊。而在日耳曼語當中,尼德蘭代表的就是「低地」的意思。地理意義上的尼德蘭,曾經在歷史上是一體,南方(比利時)獨立以後,尼德蘭這個稱呼才被縮窄到代指地理意義上的尼德蘭北方(即荷蘭)。
  • 鄭成功為何會與荷蘭東印度公司在海上對決?17世紀的全球化解析
    今天的荷蘭在17世紀,它的標準稱謂叫做「尼德蘭七省共和國」,7,戰後時期(1945年至今),Netherlans的音譯加意譯,我這麼講是不是突然就解開了你,國保,何二國旗,英語課上一直解不開了一個大疑問,就是荷蘭為什麼叫做Netherlands,作為一個國家為什麼是複數啊,這也是曾經困擾我的一個問題。
  • 比利時與荷蘭為什麼可以和平互換領土?邊境為何還存在30塊飛地?
    歷史上,國家邊界糾紛往往引發難解的流血事件以及長達數十年的紛爭,不過,比利時跟荷蘭竟心平氣和達成共識,不流一滴血、不費一兵一卒就同意交換領土。沒有爭執,比利時、荷蘭開心交換土地。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不過,比利時、荷蘭交換國土的面積並不相等,比利時需要用「亞爾島」與「艾森登島」共0.16平方公裡的土地,換來荷蘭0.03平方公裡土地的「小礫石島」;一加一減,荷蘭國土面積增加了0.13平方公裡。為什麼這2個國家如此有雅量,互相交換土地?比利時維塞市市長聶文回答:「因為這樣做很合理。」
  • 荷蘭啟動全球最大海上風電制氫計劃!
    該項目計劃到2030年在北海建成3-4GW的海上風力發電能力,完全用於製造綠色氫氣,並在荷蘭北部沿岸的埃姆斯哈文或者近海區域建造一座大型電解制氫站。項目預計在2027年實現首次送電,並計劃到2040年在區域達成10GW海上風電裝機、年產80萬噸綠色氫氣的目標,項目規模堪稱全球第一。
  • 17世紀荷蘭最強盛時期一個省的海軍實力相當於英法海軍總和的兩倍
    革命很快採取了獨立戰爭的形式。經過長期的艱苦的戰鬥,1581年尼德蘭北部宣布獨立,建國為「尼德蘭合眾省」,習慣上稱荷蘭共和國。1609年荷蘭與西班牙籤訂12年停戰協定,尼德蘭資產階級革命在北半部取得了勝利,世界上第一個資本主義國家鞏固起來,並誕生了一個新的民族國家——荷蘭。
  • Amy第10期-荷蘭市場專場:亞馬遜站點該如何入駐以及跨境電商賣家最...
    荷蘭瀕臨大西洋,又是典型的海洋性氣候國家, 境內有三分之一的土地低於海平面,在17世紀, 荷蘭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海上霸主,曾被譽為 海上馬車夫。現在也是世界上的最有競爭力的先 進國家之一也是世界上重要的出口貿易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