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宇航領域10個科學問題和技術難題發布

2020-12-13 福州新聞網

福州新聞網9月18日訊(福州日報記者 莫思予 蔣雅琛)為研判航天科技發展趨勢、識別並攻克技術難點、推進航天智庫建設,18日上午,中國航天大會發布2020年宇航領域科學問題和技術難題,共10個題目入圍,它們是(排名不分先後):

外日球層與星際空間的環境特性及其相互作用;可重複使用空天飛行器熱防護材料及壽命預測;核動力太空飛行器及工程應用;面向空間超大型天線結構的在軌增材製造技術;空間碎片清除中的核心技術;基於深度強化學習的空間操控技術;水平起降運載器與組合動力一體化設計技術;超大型空間光學裝置在軌組裝和維護技術;與5G/6G技術融合發展的衛星網際網路通信技術;太空飛行器與甚大基線陣協同探測技術。

2020年航天領域科學問題和技術難題的發布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研究發展部部長王巍在發布儀式上表示,航天是當今世界最具挑戰性和廣泛帶動性的高科技領域之一,為人類社會進步提供了重要動力。科學問題和技術難題是科學發現和技術創新的出發點和動力源,在推進航天強國建設的進程中,不斷提出、判別重大科技問題及其優先級是解決問題、難題,取得科技突破的關鍵一步,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中國宇航學會開展的2020年宇航領域科學問題和技術難題徵集活動,得到航天各單位、院士專家、型號兩總,以及一線科技工作者的積極支持與廣泛參與。以「面向2050年對航天技術發展具有導向作用;對航天技術或產業創新具有關鍵作用;切中航天技術發展重點和要點,具有代表性」為重要評判標準,中國航天大會學術委員會的院士專家對提交的材料進行了審慎評議,最終評選出2020年宇航領域科學問題和技術難題。

【責任編輯:鍾培培】

來源: 福州新聞網 作者:莫思予 蔣雅琛

相關焦點

  • 提出問題是取得科技突破的關鍵一步——解讀2020重大科學問題和...
    在8月15日舉辦的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年會閉幕式上,中國科協發布了2020「重大科學問題和工程技術難題」。作為一項有1.88萬名院士、專家、一線科技工作者參與評選的活動,今年的這些問題和難題具有哪些特點,連續三年的發布產生了哪些科研和社會影響,未來會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和難題,中國科協學會學術部部長劉興平就此進行了解讀。
  • 和德宇航總裁周大創當選國際宇航科學院終身院士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8月15日訊(記者徐紅)國際宇航科學院(IAA)近日在其官方網站公布了2017年新當選院士名單,北京和德宇航技術有限公司總裁周大創位列其中,榮幸當選為國際宇航科學院社會科學部終身院士。
  • 大學本科,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專業簡析,大學現身說法篇
    四、學科解析(一)學科概述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是20世紀初期和中期先後創建並迅速發展的科學與技術領域,其中航空指飛行器在地球大氣層內的航行活動,如飛機、漂浮器等。宇航指太空飛行器在太空的航行活動,包括衛星、火箭、航天飛船等。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是以數學、物理學以及現代技術科學為基礎的高度綜合的學科體系。對學生的數理基礎,計算機軟體及實踐能力有較高要求。它綜合應用許多其他學科和工程技術的最新成果。
  • 科技部發布「變革性技術關鍵科學問題」等4個重點專項2020年度定向...
    「發育編程及其代謝調節」重點專項2020年度定向項目申報指南(形式審查條件要求、指南編制專家名單)科 技 部2020年3月30日「變革性技術關鍵科學問題」重點專項2020年度定向項目申報指南變革性技術是指通過科學或技術的創新和突破,對已有傳統 或主流的技術、工藝流程等進行一種另闢蹊徑的革新
  • 《科學》雜誌展望2020年十大科學頭條
    新華社華盛頓1月2日電(記者周舟)美國《科學》雜誌2日刊文展望了2020年可能成為頭條的十大科學新聞,中國建造全球首臺E級超算、「基因剪刀」技術發布臨床試驗結果等入榜。  這一權威學術刊物預測,中國有望在2020年建造出世界第一臺E級超算。E級超算即百億億次超級計算機,是國際上高端信息技術創新和競爭的制高點。
  • 《科學》雜誌展望2020年十大科學頭條—新聞—科學網
    新華社華盛頓1月2日電(記者周舟)美國《科學》雜誌2日刊文展望了2020年可能成為頭條的十大科學新聞,中國建造全球首臺E級超算、「基因剪刀」技術發布臨床試驗結果等入榜
  • 電池領域一重大突破,攻克了電池容量和充電速度兩大技術難題!
    鋰電池是一種固液電池,這也就決定了鋰電池的缺點,能量密度不會太高,就是說一定的體積內電池電池容量不會過高,好比現在我們用手機總是抱怨電池容量太小了,為什麼不增加電池容量,手機留給電池的空間不多,想要依靠增加體積來增加容量,太難了,所以我們就會看到手機廠商每次發布新款旗艦手機,電池容量都變化不大,增加也是一點點,充電速度倒是增加不少,因為目前的電池技術還不能夠解決電池容量的問題
  • Nature最新發布:2020年十大科學發現!
    不知不覺,2020年已到年關。回顧這一年,艱難苦恨,卻阻擋不住科學發展的的腳步。有鑑於此,Nature雜誌精選了2020年十大科學發現,供大家學習交流。註:1.地面遙感精準度突破性飛躍地面遙感領域處於根本性飛躍的門檻上:從專注於總體景觀尺度測量到具有在大型區域或全球尺度上繪製每棵樹的位置和冠層大小的潛力。2020年10月14日,Martin Brandt等人報導了他們對覆蓋西撒哈拉和西非薩赫勒地區超過130萬平方公裡的高解析度衛星圖像的分析。
  • 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發射成功,研發方之一的國星宇航最快明年登陸...
    其中NewSat9-18衛星是阿根廷Satellogic公司研製的10顆遙感小衛星,10顆衛星技術狀態一致,均搭載多光譜載荷、高光譜載荷,單星重約41千克,設計壽命3年,發射入軌後與其他7顆在軌的NewSat衛星組網運行,主要用於提供商業遙感服務。
  • Nature最新發布:2020年十大科學發現
    不知不覺,2020年已到年關。 回顧這一年,艱難苦恨,卻阻擋不住科學發展的的腳步。有鑑於此,Nature雜誌精選了2020年十大科學發現,供大家學習交流。 註:1. 排名不分先後; 2.
  • 中國民航大學@2020年天津考生,你關心的問題都在這裡
    二、中國民航大學的優勢學科和特色專業  學校擁有工、管、理、經、文、法、藝7個學科門類,擁有安全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11個一級學科碩士授權點,6個專業學位碩士授權點,34個本科專業,6個專科專業,學科專業覆蓋民航主要業務領域,具有推薦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研究生資格,在校碩士研究生可申請碩博連讀。
  • 天大數學獲批「變革性技術關鍵科學問題」重點專項
    本站訊(通訊員 劉麗麗)近日,科技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發布了關於「變革性技術關鍵科學問題」重點專項2020年度擬立項項目的公示,天津大學應用數學中心陳永川院士牽頭的「DNA存儲中的組合方法」項目在列。「變革性技術關鍵科學問題」重點專項屬於戰略性前瞻性重大科學問題領域。
  • NASA為登陸火星尋求技術突破,提出了5個必須解決的難題!
    我國的「嫦娥五號」從月球順利返航標誌了一個航天新時代的到來,而近段時間NASA也接連公布了多項太空計劃,其中包括載人登陸月球和採集火星樣本帶回地球的項目,自從今年夏季三枚不同國家的火星探測器發射以後,全世界對於太空領域的探索進入到一個前所未有的時代
  • 展示治理成果 直面水安全問題《長江治理與保護報告(2020)》發布
    湖北日報訊(記者黃中朝、通訊員劉霄、雷蕾)12月7日,長江技術經濟學會2020年學術年會暨長江治理保護科技創新高端論壇在漢召開。會議主題聚焦「兩新一重、建設幸福長江」,特邀領導專家、科研院所和企事業單位代表200餘人參會。
  • ...第二份《全球海洋科學報告》發布,海洋科學科研經費總投入比例...
    鑑於海洋在氣候和生物多樣性等議題中的關鍵性角色,這一投入不足的狀態極不合理。海洋科學研究的成果廣泛應用於醫學、生物多樣性保護、新工業進程研發等領域,推動著幾乎所有經濟和社會部門的發展。海洋科學專利技術在減輕和適應氣候變化影響方面的運用尤為普遍。「海洋知識是關乎人類未來的一個關鍵因素。
  • 分享2020年機器人領域10大融資事件
    2020年即將過去。在這不平凡的一年裡,雖然全球各國的經濟發展都不同程度受到了影響,但是人工智慧、雲計算、5G、機器人等前沿產業逆勢向上,取得了積極的市場表現。這一年來,機器人行業化危為機,進一步推動各類機器人產品向工業、生活領域普及。
  • 區塊鏈技術前沿報告2020
    2016 年,國務院發布《「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首次將區塊鏈納入新技術範疇並作前沿布局,標誌著我國開始推動區塊鏈技術和應用發展。2020年,區塊鏈技術作為新一代的信息技術,上升為中國的國家戰略。中國通信學會是中國通信界學術交流的主渠道、科學普及的主力軍、國際民間科學技術交流的主要代表,是全國通信科技工作者之家,站在當前時間節點,十分有必要研究區塊鏈的發展現狀,並對未來發展趨勢給出建議。
  • 焦點:宇航人一事業部制度遭利用 當事人組織傳銷罰沒171萬
    申請執行人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制法》規定,於2020年7月1日對被申請執行人下達了沒收違法所得人民幣30.8794萬元,罰款人民幣70萬元,加處罰款70萬元,合計罰款金額170.8794萬元的《行政處罰決定履行催告書》。被申請執行人繳納罰款70萬元,並於2020年9月10日向呼和浩特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提出延期繳納罰款申請,申請延期至2021年6月30日前繳納剩餘罰款。
  • 聯合國發布第二份《全球海洋科學報告》|海洋科學科研經費投入僅佔...
    據12月14日發布的最新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第二份《全球海洋科學報告》,海洋科學經費佔科研總投入比例的世界各國均值僅為1.7%(各國具體比例從0.03%到11.8%不等),遠低於在其他主要科學領域的投入。鑑於海洋在氣候和生物多樣性等議題中的關鍵性角色,這一投入不足的狀態極不合理。現中國綠髮會國際部編輯將這一最新報告情況,於綠會平臺分享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