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德宇航總裁周大創當選國際宇航科學院終身院士

2021-01-15 中華網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8月15日訊(記者徐紅)國際宇航科學院(IAA)近日在其官方網站公布了2017年新當選院士名單,北京和德宇航技術有限公司總裁周大創位列其中,榮幸當選為國際宇航科學院社會科學部終身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2016年新公布的院士名單中有11名中國科學家,2017年新增17名中國科學家

國際宇航科學院是聯合國框架下獨立的非政府性國際學術組織,由20世紀最偉大的航天工程學家、被譽為「航空航天時代科學奇才」的馮·卡門倡導,於1960年8月16日在瑞典斯德哥爾摩成立。IAA由在航天技術及其相關領域有突出貢獻的專家組成,有基礎科學、工程科學、生命科學和社會科學四大學部。其宗旨是利用航天技術促進人類的和平與社會的發展,並表彰在涉及航天學科某一分支領域中取得卓著成績的個人。宇航科學院院士均是各國空間和航天活動的先導,當選宇航科學院院士是對其所做貢獻和成績記錄的認可。

周大創於1998年大學畢業後加入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工作,這是中國衛星設計與研製的核心部門。在工作實踐中周大創敏銳地發現,航天事業不能關起門來搞,航天國際化是勢不可擋的潮流,如能引進國際航天領域的最新成果並直接服務於中國航天事業,將會實質性縮小中國和歐美航天技術的差距,並在某些領域實現超越。為此,周大創於2007年創立了北京和德宇航技術有限公司,專注於中國航天的國際合作,其成果在航天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如2007年周大創帶領團隊耗時6個月,完成了世界範圍內空間機械臂技術狀態與發展課題;2010年至今,該公司成功引進了宇航級高精度諧波驅動減速器,打破了日本在該領域對中國的封鎖;2013年,和德宇航在瑞士與義大利分別成立了「中瑞空間機構聯合實驗室」「中意電推進聯合實驗室」,為我國在相關領域科研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持,並為中國宇航領域國際合作開創了嶄新的模式與平臺……10年間,和德宇航提供的技術和產品廣泛應用於探月工程、載人航天、北鬥導航等多項國家重點型號任務,解決了國家重大專項任務的研製生產急需,多次受到總體單位和承研承制單位的好評。

周大創在今年6月初的國際航天探索大會期間曾表示,以商業應用需求為牽引的新航天將是未來航天產業發展的方向,除了傳統的宇航系統集成業務外,和德宇航正努力向衛星星座建設和運營、小衛星技術支持與服務等業務發展,為加速航天科技成果轉化,推進商業航天和產業發展,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不懈努力。

相關焦點

  • 西北大學教授趙國春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日前,發展中國家科學院(TWAS)在官方網站上公布了新增選院士名單。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北大學教授趙國春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是今年固體地球科學領域唯一入選的中國科學家。此次共有來自全球22個國家和地區的37位科學家入圍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增選名單,其中有7位來自中國。趙國春,地質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大學講座教授,西北大學教授。
  • 祝賀:西安交通大學郭烈錦院士當選世界科學院院士!
    12月15日,世界科學院(The World Academy of Sciences)發布消息,35位科學家當選新科院士,其中中國科學家7人。其中包括西安交通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郭烈錦。祝賀郭院士!
  • 陝西日報:西北大學教授趙國春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陝西日報》 2020年12月21日(記者 呂揚)題:西北大學教授趙國春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日前,發展中國家科學院( TWAS)公布新增選院士名單。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北大學教授趙國春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他也是今年固體地球科學領域唯一入選的中國科學家。
  • 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發射成功,研發方之一的國星宇航最快明年登陸...
    另據央視新聞報導,此次任務中長徵六號運載火箭可謂「一箭十三星」,除了「電子科技大學號」衛星,還搭載發射了NewSat9-18衛星、北航空事衛星一號和八一03星。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電子科技大學衛星產業技術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徐揚生教授表示,此次研製發射的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是太赫茲通信在空間應用場景下的首次技術驗證,標誌著我國航天領域探索太赫茲空間通信技術有了突破性進展。業界之所以對太赫茲如此重視,主要是因為太赫茲技術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包括太赫茲將是6G或者7G通信的基礎。
  • 劉如謙、莊小威、李飛飛、王辰等當選美國醫學科學院院士
    2020 年 10 月 19 日,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NAM)增選 100 位新院士,其中 90 名常規成員和 10 名國際成員。新增後,NAM 院士總數超過 2200 人,其中國際院士為 175 人。入選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被認為是健康和醫學領域的最高榮譽之一。
  • 2020年宇航領域10個科學問題和技術難題發布
    福州新聞網9月18日訊(福州日報記者 莫思予 蔣雅琛)為研判航天科技發展趨勢、識別並攻克技術難點、推進航天智庫建設,18日上午,中國航天大會發布2020年宇航領域科學問題和技術難題,共10個題目入圍,它們是(排名不分先後):外日球層與星際空間的環境特性及其相互作用
  • 吳邦國祝賀中國宇航學會成立二十周年
    吳邦國副總理通過該學會理事長劉紀原轉達賀詞:"在中國宇航學會成立二十周年之際,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一次飛行試驗取得圓滿成功,請代我轉達對全體航天科技工作者的親切慰問和熱烈祝賀。
  • 唐本忠院士、王均教授當選2020年國際生物材料科學與工程Fellow
    華南理工大學唐本忠院士、王均教授當選2020年國際生物材料科學與工程Fellow,此次中國生物材料學會共有17人當選本屆Fellow。世界生物材料大會匯聚了全球生物材料領域的頂尖科學家,不僅為從事生物材料領域的科技工作者提供了共同探討前沿研究的機會和互動交流的平臺,而且對促進全球生物材料科學與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 太空衣無損洗護!擊破COLMO星球層層...
    美的集團洗衣機事業部總裁趙磊回顧過往 2020 年,在清晰正確的經營策略指引下,「美的事情」正在發生,並從新能力、新渠道、新品牌三方面,全方位、深度詮釋未來領先之道。美的集團高端品牌公司總裁駱澤源深度闡述COLMO品牌理念、全品類產品實力以及在洗護場景解決方案上的建樹。
  • 焦點:宇航人一事業部制度遭利用 當事人組織傳銷罰沒171萬
    日前,中國裁判文書網發布的1份行政裁定書顯示,呼和浩特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查明當事人王某利用「馬來西亞SNE國際控股」的獎金制度;後改為「宇航人廣和百草事業部」獎金制度直接或間接發展了21人,層級是無限發展。
  • 國醫大師劉嘉湘教授當選首批中國中醫科學院學部委員
    國醫大師劉嘉湘教授當選首批中國中醫科學院學部委員 2020-12-21 16: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在歐陽自遠院士身上,就光這兩點品質,值得學生們好好思考一番
    伴隨著月壤開箱的小心翼翼,讓一名老師比較激動的是看到了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歐陽自遠,雖已近古稀,但依然精神抖擻,且全身充滿著濃厚學術的氣質,這妥妥的就是一名學神級人物。
  • NASA正在重新設計登月太空衣!
    有了NASA的新型太空衣,下一批在月球上跳躍的運動員將會看起來和阿姆斯特朗沒什麼兩樣,因為這套太空衣,當他們在踏出個人的一小步時,而感到更為舒適。那是因為這套太空衣可以通過3D全身掃描使之合身,而這僅僅是NASA作為 「下一代太空衣」計劃的一部分,同時這也是阿波羅11號最具有標誌性的改進與功能之一。
  • 太空人頭盔太空衣漏水 NASA緊急中止其太空行走
    16日,國際空間站成員凱倫·尼伯格(中)幫助頭盔漏水的太空人帕爾米塔諾(左)脫掉他的太空衣。據俄羅斯媒體消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7月16日稱,義大利太空人當天在進行太空行走過程中,頭盔與太空衣漏水,目前NASA正在努力查找發生此次事故的原因。在當天舉行的NASA新聞發布會上,負責太空行走的官員卡琳娜·埃弗斯利說:「今天遇到的情況非常糟糕……發生這種事,是非常容易造成太空人窒息或是溺死的」。
  • ...夏桂成、鄒燕勤三位國醫大師當選中國中醫科學院首批學部委員
    中國江蘇網訊 (記者 孫駿 通訊員 馮瑤)2020年12月18日至19日,在北京召開的中國中醫科學院學部成立暨院慶65周年大會上傳來喜訊:江蘇省中醫院(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國醫大師周仲瑛教授、夏桂成教授、鄒燕勤教授當選中國中醫科學院首批學部委員!
  • 柯林斯宇航520表白:不論相隔多遠我都在你身邊
    對於柯林斯宇航,特別是增材製造領域的團隊,將在這項工作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全球捐贈和志願服務原聯合技術公司(現已與雷神公司合併為雷神技術公司)、柯林斯宇航與美國聯邦應急管理署(FEMA)合作,為醫療救助工作捐贈了19,000隻口罩,75,000副手套和3,000套Tyvek醫療級防護服。
  • 入列俄羅斯工程科學院外籍院士——中國五位 濰坊有他!
    近日,從人民網傳來消息,中國科學家龍騰、王立軍、張丹、莊巍、李永勝當選俄羅斯工程科學院外籍院士。在該機構官方網站最新公布的外籍院士人員名單中,上述5位中國科學家入列。其中,李永勝為我市企業山東天瑞重工有限公司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