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不能剩,要珍惜糧食。」同學們一邊走一邊亮出「光碟」,這是記者日前在湖南省江華瑤族自治縣碼市中學學生食堂看到的情景。碼市鎮中學是江華縣最偏遠的學校之一,該校結合實際流轉20餘畝田建成學校「耕讀樂園」,並劃分給每個班級作為勞動基地,讓學生在「幹農活」時感受勞動的辛苦和糧食的來之不易。
今年九月中旬,江華縣委提出:厲行勤儉節約,杜絕舌尖上的浪費,全面遏制校園糧食浪費,明確了全縣學校開展「勤儉節約進課堂」。該縣教育部門結合全縣學校的實際,把勞動教育與學校德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等進行融合。同時,各學校按照不同年級把勞動教育和把「節約糧食」「光碟行動」教育結合起來,讓孩子們體驗勞動的艱辛和快樂中感受糧食來之不易,讓孩子在心底銘刻愛糧、惜糧的意識,並養成節儉的生活習慣,並納入到學校考核評先評優中來,全力推進。
「在『耕讀樂園』上完課後,吃得特別香,體會到爸爸媽媽的辛苦,從心底知道浪費糧食的可恥。」該縣碼市鎮中學220班劉楊娟說。碼市中學校長李榮勝只要有空都會抽時間到「耕讀樂園」教孩子一些鬆土的技巧和講解為什麼要摘掉一些多餘密集的葉片的道理。李榮勝告訴記者:「讓孩子們『耕讀樂園』通過親身體驗勞動,在享受勞動成果的同時,把崇尚勞動、珍惜勞動、熱愛勞動變成自己日常學習生活的一部分,感受到勞動的不易,學會珍惜,懂得節約,節約糧食就成為他們自覺的行為。」
在江華三中的勞動基地,有的班級已經翻耕準備種植白菜、大蒜。該校將勞動教育與節約糧食有機結合,讓孩子在勞動教育中吃苦、樹德。
「經過一節課的勞動實踐,已是肚子餓得咕咕直響,在食堂吃飯自然香了,也感受到勞動的喜悅和一粥一飯來之不易,也更加感悟到『光碟行動』的意義。」江華三中的七年級一班的李建(化名)表示。
該校長蔣思勇說:「孩子們在參與勞動中真正感知『盤中餐』來之不易,樹立勤儉節約的意識,做到節約而不浪費。」
據悉,目前,該縣近10所中小學通過建設勞動基地、體驗式勞動等多形式的開展勞動教育,以培養學生的珍惜糧食,勤儉節約的良好習慣。同時,沒有勞動基地的學校結合縣委的要求,有效與家庭勞動、親子體驗式勞動結合,通過勞動育人,培養學生良好的吃苦節約品質。
該縣沱江鎮第二小學是一所城區中心的學校,該校創新「光碟行動」「節約糧食」教育,將此項教育融入日常親子體驗式勞動教育中。一段時間後,學生家長李清明驚奇的是,孩子每天用零花錢越來越少。李清明才知道,受勞動教育、節約教育的影響,讓孩子們懂得勞動的偉大,孩子從中培養了勤儉節約的精神。
江華一中還把學生勞動教育與節水節電、愛惜糧食等融合在省級文明校園創建、勞動技能課中,讓學生在勞動教育中養成良好的節約習慣,自覺踐行勤儉節約精神,以「光碟」為榮,文明就餐,點餐適量,人走桌清等好習慣。
該縣教育局基礎教育股主抓德育的陳光明表示:「勞動教育與『光碟』行勸有機融合的一種探索與嘗試,全縣各學校通過開闢勞動基地、家庭勞動、社團勞動、親子體驗式勞動等,希望通過豐富勞動實踐體驗,深化孩子們對勞動價值的理解,讓孩子在勞動中學會節約糧食,培養勤儉節約的良好品質。」(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陽錫葉 通訊員 唐世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