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勞動教育提到了一個「亮眼」的位置,五育並舉時代解鎖,新時代如何讓勞動教育的政策和理念在基層學校落地生根,如何發揮勞動教育獨特的育人功能,實現新時代創造性的轉化,德育工作坊的老師們進行了積極的思考和實踐。
5月12日18:40,浦東新區梁莉中小學德育工作坊聯合上海市班主任帶頭人孫麗萍工作室,攜手福山花園外國語小學見習基地學員,在線上展開了一場如何在實踐活動中發揮勞動教育綜合育人功能的探索與討論。福山花園外國語小學勞動教育研究組老師和見習基地學員也參與了本次研修活動。
一、提高學術站位夯實勞育理論
研討活動第一部分,新區德育工作坊主持人梁莉老師以《在實踐活動中發揮勞動教育綜合育人功能》為題,給大家帶來一場乾貨滿滿的講座。梁老師在講座中回溯了勞動教育思想發展,從早期重技能的勞動教育觀,到馬克思主義「勞教」結合的「全人」勞動觀,勞動教育發展歷程蘊含著豐富的價值內涵。隨後梁老師又詳細闡述了國內外教育家對勞動教育的思考與實踐,突破時空維度,搭建勞動教育理論橋梁,幫助大家提高學術站位。
如何讀懂勞動教育政策法規,服務基層實際工作。梁老師梳理了近年來勞動教育相關法政文件,重點對新頒布的「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進行解讀。通過國家層面、學校層面、家庭層面分別該如何落實勞動教育,培養學生勞動能力、勞動態度、勞動習慣等問題,結合工作坊「人格養成」課題研究進行分析,從勞動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綜合育人功能發揮上,幫助大家理解勞動教育的內涵與外延,從而更好的將勞動教育落實,落地。
理論、實踐和政策的融合是新時代勞動教育的推進路徑,梁莉老師建議基層的老師要緊緊抓住《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中六大育人途徑。她以幾所學校開展校本化勞動教育實踐為案例,闡述了勞動教育如何通過課程、實踐、活動、文化、管理和協同育人進行有效推進。
二、注重活動設計落實勞動育人
研修活動的第二個環節中,工作坊學員盛琳代表工作坊課題研究第一學習小組就學段遞進的「人格養成」德育活動課程內容設計進行交流。在「身心健康、體格強壯」這一目標板塊活動設計中,第一小組將人格養成與勞動教育充分結合,進行了有意義的活動設計探索。
在《體腦結合多元情境身心兩健》為題的匯報中,盛琳老師圍繞「體腦結合、主動參與、循序漸進、知行合一」的主題活動設計,簡述了小夥伴們針對小學低段、高段、初中、高中四個學段不同的勞動教育特點進行體腦結合的活動設計構想。從小學階段的勞動意識、勞動習慣,初中階段的勞動技能、職業體驗,到高中階段的勞動態度、勞動價值觀,形成了有序的育人鏈。同時,以小學高年段的「我愛我家」活動設計為例,介紹了活動的內容和具體實施方法,讓學生在有趣的勞動活動中身心兩健。
三、共話勞育智慧家校合力作為
活動第三環節是分享交流。與會的夥伴們就梁莉老師的講座和盛琳老師的活動設計發言開展了熱烈的討論,圍繞家務勞動中學校有何作為的話題,基層的老師們分享了自己日常工作中對勞動教育的思考和實踐。
金山區海棠小學 龔瑾曄:
作為一線的班主任,在我剛接手一年級的時候,發現孩子們普遍存在勞動觀念意識薄弱,勞動能力差的現象。我通過班級家委會,在班級裡發出了勞動倡議書,鼓勵家長們在家庭中對學生進行勞動習慣養成的再教育,同時開展了一系列勞動打卡活動,從整理書包、整理書桌等簡單家務勞動開始,在家長的幫助下利用曉黑板APP平臺進行了一個勞動打卡。隨著勞動打卡內容的不斷升級,學生的勞動技能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學生的勞動打卡也帶動了家長的勞動熱情,特別是疫情期間,親子互動,其樂融融。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讓學生去「做」,自主地進行勞動實踐,在充分的實踐後,帶著興趣去「學」,使學生在活動勞動技能的同時,也進行深入的思考,鍛鍊他們的探究能力。因此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在開展勞動教育時我更注重勞動把興趣的培養,最終收穫勞動的好習慣。
浦東新區晨陽小學 談冰:
聽了梁老師系統全面的講座後,同時在學習了「關於加強大中小學加強勞動教育」的意見後,我個人認為勞動教育的立腳點要和學校各項教育緊密結合起來,真正達到「五育並舉」的培育目標。我在班級開展的「小當家」活動中,讓孩子在家裡面尋找崗位,如清洗崗位、整理崗位、自理崗位、服務的崗位等,通過尋找家庭中的崗位,服務家庭,增進和家人之間的情感,用勞動的形式作為家庭溝通的紐帶,讓孩子深入參與到家庭活動中真正把自己當做家庭中的一員。同時發揮家長的作用,以身作則,在勞動過程中幫助孩子一起解決出現的問題,進行交流和互動,為孩子真正提升勞動技能,培養勞動習慣做出正確的導向。學生通過家庭、學校「當家實踐」的模式,以班主任為主導,學生和家長為主體的「三主」模式,達到家校共育的勞動教育目的。
福山花園外國語小學 薛晨:
勞動教育的活動形式很多,如何更有效地激發學生勞動的積極性,我認為學校勞動教育和家庭勞動教育要結合起來,將傳統節日文化融合到勞動教育中,也是一個很好的勞動教育的契機。
端午節有吃粽子的習俗,學校可以圍繞端午節的習俗和文化淵源開展,一二年級側重端午文化,三四五年級通過家長,義工等形式圍繞認識粽米、粽葉、怎樣包粽子等方面開展實踐體驗,通過勞動爭章的形式把勞動的過程、勞動的安排、勞動的教育形成一個系列的評價方案,讓學生在興趣中學,在興趣中探索,在興趣中實踐。
福山花園外國語小學 楊冰清:
勞動教育的內涵和形式十分豐富,就好像一條四通八達的橋梁。可以抵達「五育並舉」的彼岸。
作為一線的德育人,在實際的勞動教育活動設計中,需要我們對於家務勞動活動目標的設定上要更加清晰和適切,找到某一個特定的勞動教育活動在整個勞動教育坐標系中的位置,才能使活動具有真正的教育意義而非流於形式。其次,在勞動教育大目標下,設定每一個具體家務活動目標的維度,如勞動技能,勞動習慣和勞動觀念等,從而實現知行合一、身心合一的教育。第三,關於家務勞動目標的設計需要系列化、一體化的遞進性設計。比如在家務勞動觀念上,從自理意識的培養,到強化勞動自立意識,再形成勞動創造美好生活的觀念,層層遞進。從力所能及的小事,到體驗持家之道,環環相扣,讓學生深刻體會到勞動不僅僅有成就、還有瑣碎、有堅韌、有責任,更有智慧。
浦東新區香山中學 張燏:
馬克思指出,「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及時提高社會生產的方法,又是早就全面人才的關鍵所在。」因此,勞動教育是對年輕一代參加社會生產的實際訓練,也是德育、智育和美育的重要內容。
「勤勞勇敢」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需要將其繼續傳承,發揚光大。因此,結合學校、家庭、社會以及中學生自身的力量正視勞動教育,加強對中學生的勞動意識教育,幫助其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培養勞動情感,養成良好的勞動行為習慣是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的義不容辭的任務。
浦東新區進才實驗中學 李軼雯:
改革開放使廣大人民群眾參與社會勞動、創造社會財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空前高漲。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已成為社會共識。構造中國價值,青少年責無旁貸。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針對不同學段、類型學生的特點,以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為主要內容開展勞動教育。
初中的勞動教育,可以注重勞動知識技能,加強家政學習,開展社區服務等,使學生初步養成認真負責、吃苦耐勞的品質和職業意識。勞動教育可以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繫,落細、落小、落實。
民辦福山正達外國語學校 王學成:
本次工作坊活動圍繞「在實踐活動中發揮勞動教育綜合育人功能」的主題展開了深入地探討,令我感觸最深的有兩點。
其一:對於勞動教育的研究與實踐,不光是促進學生層面能力的發展,也是促進教師對於自我教育理解學習提升的機遇與途徑。梁莉老師在第一部分的學習分享,很好地展示了一名教師對於教育理論學習、自我反思、提煉思考後的成果。要更好地落實勞動教育,我們教師應當先行學習,提高認識。
其二:勞動教育是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作為教育者的我們要理清勞動教育的不同層面,發掘勞動教育與其他各方面教育的緊密關聯。除了增強學生各項基本勞動能力以外,充分落實勞動樹德、勞動增智、勞動育美、勞動強體。從勞動了解與認識的層面上,我們首先要讓學生知道真正的勞動是什麼?怎樣去實施高效的勞動?其次,我們要讓學生能夠形成主動勞動的意識;最終,我們需要讓學生能夠認識到我為什麼要勞動?勞動可以帶給我們什麼?需要達到這樣的層次,我們就要對勞動教育進行整體的思考與設計。我們可以嘗試設計中小學勞動教育課程體系,形成九年甚至十二年的課程綱領。
世博家園實驗小學 黃力:
從自己小時候就一直有勞動教育,但總感覺比較零碎,聽了大家的交流,我認為勞動教育需要的就是系統化,不應單單是因為要勞動教育了所以勞動,而是讓勞動教育與學校生活和家庭生活相融合,為學生的人格養成做好鋪墊。
浦東新區嶗山小學 肖瑢:
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關於勞動教育的講話,無疑為學校勞動教育明確了方向。在五育並舉的今天,勞動教育並不是為了單純性地培養學生的某一種勞動技能,而是應該涵蓋「關於勞動」、「為了勞動」和「在勞動中」的知識、技能、態度、習慣和價值觀的綜合性的素養教育活動。在不同學段的勞動教育中,不但要關注學生體力勞動與物質生產勞動的體驗,還應以受教育者的目標與需求為出發點,關注探索性創新勞動、藝術審美性勞動、社會公益性勞動、生活自理性勞動等方面的內容,這樣的勞動教育才能為學生所接受。脫離了需求的勞動教育是沒有意義的,脫離了實踐的勞動教育是沒有效果的,因此,學校、家庭、社會單方面的開展的勞動教育必然缺了什麼,唯有合家校社之力,才能讓勞動教育產生1+1+1>3的效果。
進才實驗小學 葉磊:
梁莉老師為我們詳細解讀了國家關於勞動教育的「頂層設計」。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貫穿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相融合,緊密結合學生生活實際,積極探索新時代大都市小學勞動教育的新模式、新機制。
幾位老師分享了自己的教育經驗,強調知行合一,注重教育實效,促進小學生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勞動觀,為成人成材奠實小學階段的基礎。
我們將通過特殊時期的勞動教育,使學生增強勞動觀念、體會勞動創造美好生活、從而培養學生順應生存發展需要的基本勞動能力,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浦東新區第二中心小學 盛琳:
新時代,如何正確理解勞動教育的價值和內涵?如何改變當前大中小學勞動教育弱化乃至缺位的現狀,使其發揮應有的育人功能?參加完這次的研修之後,我有了更深刻的體會,就我自己而言,成長於改革開放之後,對勞動教育的深刻內涵的理解可能有所欠缺,通過此次研修,對勞動—勞動的價值—勞動的內涵—勞動與全人的發展—勞動與教育的結合的一系列勞動教育的溯源與發展有了更深刻,更系統的反思。在反思之後,反觀學校—家庭—社區的大聯動勞動實踐的開展,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非常感謝這次研修活動給我帶來的深刻獲益。勞動教育,貴在讓人用身體丈量物理和心靈的世界。
竹園中學 陳娟妮:
新時代,新德育。勞動教育真是非常重要,而且勢在必行。幾位老師分享了對勞動教育的看法。從中我進一步確定了初中階段勞動教育的內容要求是:開展以學工學農、實習實訓、創新創造為重點的生產勞動教育。在實踐活動中,發揮勞動教育綜合育人的功能。新時代,勞動教育的途徑是多樣化的,勞動教育的方式是充滿趣味性的。比如「開心農場」的實踐。回想我們這一代人,很小就幫父母幹家務,洗碗、洗衣、養豬、種菜等,從而塑造了我們吃苦耐勞,勤勞能幹的品性。如今新時代下,優越條件下成長的孩子,應該適當每天做點家務勞動,培養孩子的勞動品性和動手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將來在社會中學會生存、學會生活,才能肩負起建設繁榮昌盛的祖國的重責。
四、呼喚頂層設計凸顯勞育價值
活動最後,上海市班主任帶頭人孫麗萍老師對老師們智慧分享進行了點評和總結。孫老師認為,作為一線的班主任在設計勞動教育時是有路徑可循的,那就是根據學校現有的教育實際進行勞動教育頂層設計。要加強學習理論,找到教育依據,要思考學校原有基礎和學生的現狀,要考慮家長的群體情況,通過這三個點來更好地設計開展校本化的勞動教育。孫老師還提到,在設計勞動教育時,要注重整體的把握、周期性的過程思考。
勞動教育最能體現育人價值的就是實踐,通過實踐去實現對學生的教育。新時代勞動教育,不再是單一的技能培養,而是在勞動實踐中不僅獲得技能的提升,更要在勞動實踐中,學會觀察、探究、創新和創造,最終達到以勞樹德,以勞育美,以勞創新的綜合育人功能。
勞動是為了生活,勞動教育則是服務於實現更加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