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食探味】兒時的味道——二友居的正宗西四包子鋪

2021-01-11 騰訊網

圖文/杜輝

說到包子就炒肝,已經成為北京小吃的標誌之一,是早餐、快餐的常選、必選項目。現在知名度很高的慶豐、小胖這些連鎖店其實都是後來的,我們兒時是沒有這些店的。兒時記憶記憶深刻的包子有三個,一個是在幼兒園時吃到的肉包子,那叫香。每次吃我們都搶,都吃不夠,也不夠吃,那時四五歲,大肉包子能吃好幾個再來碗粥,至今記憶深刻。第二個是全聚德早餐的肉包子,但記不清是不是鴨肉的還是豬肉的,主要鴨血湯好吃。第三個就是西四包子鋪的炒肝包子。

幼兒園的肉包子和西四包子鋪的肉包子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北京口味的家常肉包子做法。那時候小就覺得香,具體做法不甚了解。印象裡是和餡時候放入醬油、香油還有食用油。這其實也是老北京家常和餡的方法,只是搭配作料和比例不同而已。要把醬香和油香藉助包子充分發揮,則要數豬肉大蔥的餡料是最好的。餡料搭配著醬與油的湯汁,在蒸的過程中,將包子皮內層浸透,咬一口嘴裡湯汁豐厚,醬香繞舌,而一股肉香也隨著包子熱氣撲入鼻中,那種美好的味覺記憶到現在也記憶猶新。

小時候很多孩子挑食,有的不吃包子餡,只吃包子皮,就因為包子皮吸收了豐富的餡料湯汁,味道更為醇厚、噴香。最好的包子其實是破皮的包子,說明湯汁豐厚,皮吸收湯汁多了才會破皮,吃起來吃最香的。成年後興起的這些包子鋪就很難尋到這種味道,怎麼吃怎麼不對味,不一定難吃,但絕對算不上多好吃。想來也是廚子不是北京土著,缺少了這種地方特有的味感。北京人對醬香口味還是情有獨鐘的。

上小學後搬家到了光明胡同,所以父親就常帶我去西四包子鋪解饞。那時吃飯還要糧票的。記憶裡西四包子鋪就在西四路口西南角,但那時小,記不清是在新華書店對面,還是現在的羊肉胡同口位置。那時店面不大,有個三十來平的樣子。吃包子的人非常多,往往都需要等座或者乾脆找個旮旯站著吃。幾兩包子配碗炒肝對於那時還憑票吃飯的人們,很是解饞。

後來包子鋪什麼時候關的就沒印象了,不過西什庫附近也有幾家後起的包子鋪味道不錯,所以當時對於西四包子鋪的關門並不在意。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後來搬家了,很少去西四那邊,但特別愛吃炒肝包子,吃起來基本都不是那個味道。

前兩年聽說有個叫「西四包子鋪」的店在西什庫那重新開張,懷舊的人多呀,追求兒時美味的人多呀,結果人滿為患,還需要排隊拿票限量購買,很是火了一陣。後來這家包子鋪又在北京開了好幾家分店,當然不知道是直營還是加盟。自己搜過某評網對這家包子鋪的評價並不高,三四星為主。後來路過動物園,看到有家分店,就去嘗了一嘗,結果大失所望。不過是和慶豐、小胖一個層級,那是兒時那種香香的記憶。包子炒肝的味道可能為了追求那種口味,所以用力過猛,反而弄得厚重油膩,缺少了香氣。

頂著這個牌子,食客期望值也高,結果落差太大,讓食客很是失望,反正我沒有再去吃過,心裡多少有些牴觸這種砸牌子的所謂老店。能知道利用懷舊情結和老招牌賺錢還是很有思路的,但也需要自身本事硬,要不沒有回頭客,一樣長不了。當然賺加盟費的套路屬於資本運營,不算一個包子鋪的基本經營手段了,是另一個話題。

後來真的西四包子鋪發話了,現在掛名「西四包子鋪」的店是冒名的,不是正宗的,正宗的是華天集團旗下的二友居,兩邊沒少打口水仗,但也沒法分個清楚。(華天集團算國企,很多北京老字號小吃店都被收購旗下,具體歷史沒研究過,但也算保留了不少老味道,當然很多還是荒廢掉了,多少無奈這是另一個話題。)

二友居先是在新街口和平安裡開了兩個店,這兩個店主打是肉餅,新街口店給我印象就是老家肉餅的附體(老家肉餅也曾是不錯的連鎖快餐,當時很火也老去,後來衰落了)。平安裡店新開業的時候去嘗過,說實話肉餅很一般,不知道是新店磨合還是另有原因,不過後面也沒再去過。再後來二友居在原來西四包子鋪的原址後者原址附近重新開張,這就是現在二友居的西四包子鋪。

重新開張的二友居西四包子鋪店址在羊肉胡同路口,也就是郵局對面。其實開張後就一直想來,但生活繁忙,加上疫情就一直沒顧上,今天去平安裡辦事,特意走過來一嘗口味。店面還是不大,一層就幾張桌子,二樓好像是工作間,不能上去。要了三兩豬肉大蔥包子和一碗炒肝。結果那叫一個驚豔,雖然比起兒時的口味還差一點,但也算找回失去的味道。那種醬香油香的味道回來了,炒肝也料足且鹹淡適宜,非常乾淨但仍存脂香(據說要用粗鹽搓洗腸子,才能保證既乾淨油脂又大部分存留,如果洗過了雖然乾淨但那種脂肪香味就沒了,洗不乾淨會死的更慘)。個人吃餡食喜歡蘸醋,但這的包子不蘸醋吃也是享受。吃過堂食,又買了半斤包子打包回家,希望媳婦和孩子能分享我的兒時味道。

北京土著們,曾住在老西城的鄉親們,很值得進城來這裡嘗嘗(我知道現在大部分人都搬到三環外甚至遠郊了),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會成為回頭客。這才是正經的北京包子炒肝,這才是正宗的西四包子鋪。而且附近好吃的太多了,一千米以內距離,京天紅的炸糕,老呂家的滷煮,柳泉居的豆包,延吉餐廳的冷麵、電烤羊肉串、辣肉,故鄉餐廳的冷麵,稻香村的點心熟食,等等等等,絕對是北京人喜歡的美食區。

相關焦點

  • 打卡傳說火爆京城的西四包子鋪,熟悉的老北京味道
    父母那個年代的人,提起豬肉大蔥餡包子,幾乎沒人不提到二友居,老一輩的人也就靠著這一口來解饞了。「二兩包子、一碗炒肝」,曾經開在西四路口把角處的包子鋪是很多老北京人的兒時記憶。不管是早起上班的還是上學的,每天聞著這股子香勁兒,就必須得進去吃上一頓,住得遠的也要周末起個大早趕過來,吃完了還得打包帶回家一斤,西四包子鋪對於老北京而言,是離不開的味道。
  • 北京老字號慶生,引出「西四包子鋪」之爭
    新京報快訊(記者 陳琳)在西四路口經營到2001年,因周邊環境整治、道路拓寬而停業的「西四包子鋪」,是眾多老北京人記在心裡的老味道。但很少有人知道,2001年停業的老字號「西四包子鋪」已恢復二友居的名號繼續經營,而如今開遍北京城的「西四包子鋪」與原來的「西四包子鋪」沒有一毛錢關係。
  • 老字號二友居西四包子鋪又回來了:老配方餡料結合創新工藝
    繼66歲的老字號北京地安門馬凱餐廳正式重張開業、隱退市民視線十多年的柳泉居和萃華樓重張開業後,西四南大街一號的老字號二友居西四包子鋪又回來了。鄧偉 攝資料圖二友居始建於1921年,由宮廷御廚常二有創辦,上世紀六十年代末,二友居曾更名為「西四包子鋪」。
  • 西城人,你的砂鍋居西四包子都到家了
    小腸陳、西四包子鋪等等,很多老字號也可以外賣上門了。PART 01大牌餐食01號稱「最美江浙菜」的餐廳,一路從南方火到北京,西城區的寶寶可以叫到西單店的外賣。店名:聚德華天砂鍋居訂餐平臺:餓了麼訂餐時間:06:30-09:00,10:00-21:3013幾乎是北京最早的一撥兒滷煮,南橫街老店人氣多年不減,
  • 一張西四魚店的老照片,讓我們又回到那個充滿回憶的年代!
    西四包子鋪,原名「二友居」,  位置就在西四十字路口。  小店以包子和炒肝兒出名,  買賣相當紅火,口味相當正宗,  想當年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  能到二友居吃上純肉餡大蔥包子,  對小孩來講就是在過大年,  所以令人現在還難忘。  西四老澡堂子
  • 尋店情報局-- 巴黎小廚一品香 小包子也能吃出大味道
    當一盤熱氣蒸騰、蓬鬆喧軟、香氣四溢的包子擺在面前時,嗯,真的在心裡覺得它能抵禦一切寒冷!包子,是許多北方人最愛吃的一種麵食,也是尋店菌認為最具藝術魅力的一種麵食,十八個褶宛若秋菊盛放,花邊交錯裝扮出花兒向陽。尋店情報局帶你一起打探巴黎首家最正宗的天津狗不理包子鋪傳說中的皮薄肉多十八道褶的功夫到底是真是假?
  • 天津這家20多年的包子鋪,三鮮水餡包子60一斤,有人一頓吃半斤
    天津的包子是出了名的好吃,天津人也喜歡吃包子,天津街頭巷尾有不少家包子鋪,有不少家包子鋪,位置偏僻,裝修簡陋,卻一開開了很多年。天津這家20多年的包子鋪,叫健君包子鋪,他家的三鮮水餡包子,是店裡的招牌,裡面有大顆的蝦仁,價格要比市面上賣得貴一些,60塊錢一斤,但是仍然每天人門庭若市,顧客盈門。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他家的包子好吃,這水餡的味道非常正宗地道,是老天津人喜歡的。
  • 享譽濟南的包子鋪,沒吃過我真看不起你
    1草包包子鋪味道很不錯,而且種類豐富,最喜歡灌湯包的湯汁,濃而不膩。店裡還有小菜,玉米粥搭配,是解決早飯的好地方。人均:6元地址:歷下區佛山苑小區四區2號(山大北門北走200米)電話:15853158299  6尹氏湯包
  • 美食探店:帝都好吃不貴的西安包子鋪
    北京西二環外白雲觀附近的這家店開業到現在應該也將近二三十年了,記得小時候父母一有時間就會從東城騎車帶著我來這裡吃飯。 從燕莎橋附近出發,導航直接搜索「賈三包子」,推薦三條線路,因為快接近中午十分,又是工作日,所以還是推薦從三環走捷徑插上二環,北京東三環上午車流相對要比二環多。點火出發,一路向西。
  • 淺談北京的包子
    四是剛出鍋,必須燙嘴的那種。包子和油餅一樣,涼了就不好吃了。五是稀輔食搭配。要麼炒肝,要麼綠豆粥,要麼餛飩,三選一才能最大能力激發出包子的美味。天興居位於前門的天興居以前就在家胡同口,小時候從0.12元/兩開始吃的,按規矩一兩是三個,現在也沒變,是路過時才偶爾去的店。
  • 天津包子鋪:蒸籠騰淺霧 唇齒留餘香
    太原市福聚誠天津包子鋪的前身是1935年的天津福聚誠天津包子鋪,1956年為支援中部地區重工業城市的建設天津福聚誠包子鋪十一名同仁集體遷到山西太原五一路,並正式更名為天津包子鋪。半個世紀以來,天津包子鋪以皮薄均勻,鮮嫩肉鮮,口感筋道,滿嘴餘香的特點被人們口口相傳,成功融入三晉美食文化之中。距今已有近百年歷史。
  • 露兜草,兒時的露兜飯,再也尋不到的美食
    其實,露兜飯就是用露兜草的葉子編織的一種粽子,味道極佳,帶著露兜草淡淡的清香,那是草木特有的清香,和著土生土長的大粒糯米的香味,其實很迷人。兒時,我時常跟著奶奶山上放牛。牛在山間自顧找草吃,我們卻是閒著的。閒來無事,便要找些活來幹,或是打柴,或是採些草藥拿到市集去賣……但最為溫馨的要數奶奶織露兜飯了。
  • 1元能吃包子,2元能嗦粉?火遍蛋糕界的萬利隆居然在河東開包子鋪了!
    吃包子的幸福感不就在這一咬之間嘛?萬記鮮肉包顏值與味道並存。這不,萬利隆的包子鋪不僅有包子,還給了愛吃麵點的人提供了多種選擇。一碗粉做得好不好吃,一在於原湯,二在於碼子。對於湖南人挑剔的口味,萬利隆的這碗傳統肉絲湯粉,我想可以取得很高的分數。
  • 包子鋪如何 PK 麵包店
    然而無論是麵包店還是包子鋪,成為一家「好店」的秘密,除了味道中的唇齒留香,還有設計上的奪人眼球。當包子遇上麵包,誰是贏家,其實不分國界,純由你的喜好決定。請看!麵包店 | 高Bigger的烘培藝術包子鋪 | 東西方「雙拼」美學
  • 一家賣烤羊肉的天津包子鋪,本美探吃過99次,才捨得推薦給你們
    科班出生的食家,ACE食者PR & Branding創始人,自由撰稿人,國家營養師。愛生活,愛音樂,愛冒險,江湖人稱跨界小魔女。
  • 慶豐包子鋪、同和居等餐廳為北京抗疫一線醫務人員送餐
    1月30日,新京報記者獲悉,北京華天飲食集團旗下同和居、慶豐包子鋪等老字號企業自發給醫務人員送餐,保障其正常吃飯。據了解,早在1月26日,北京慶豐包子鋪就為北京市小湯山醫院提供了送餐服務,將數十箱鮮肉包、牛肉大蔥包、鮮蝦菜心包、素三鮮包等慶豐餐飲專屬產品送到醫院,為抗擊新型冠狀病毒一線的工作者送去熱飯菜。
  • 「包子鋪」們的高逼格風潮來襲~~~
    品類接地氣,都是那些最接近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包子麵條油條豆漿,設計高逼格,店面設計將新中式的簡約和小資追求的文藝範相結合,場景小資化,以小資們大愛的MUJI和星巴克式國際範直入人心。今天一同吹吹這股高逼格的新中式餐飲風。「食課」是一家浙江的「包子鋪」。餐廳的設計由陳飛波一手完成。名為「食課」,意思是在這個空間,重新學習如何吃。
  • 喬哥哥和她的居酒屋(二)——原志居酒屋
    他有很多家分店,二店我去過了n次,所以本次推薦只基於二店的出品質量,不涉及其他店地址:天河南一路天河城南門對面小區內,六運一街1號104號鋪(體育西路地鐵站H出口熱風專賣店斜對面小巷子往裡走50米左右)小tip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