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文華財經困局:收費模式積怨已久

2020-12-21 新浪財經

來源:中國經營網

原標題:透視文華財經困局

本報記者 陳嘉玲 北京報導

期貨市場的「封殺」風波已有所緩解。

11月15日下午,文華財經發布的「關於穿透式整改的公告」承認,儘管證監會和四家期貨交易所接連兩度給出整改時限的情況下,「文華忽視監管要求」,「存在僥倖心理」,導致2020年1月20日前無法按期完成整改,並承諾未來整改將符合監管要求。與此同時,四大期貨交易所也通知,將整改最後期限由2020年1月20日延長至3月1日。

據《中國經營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此次風波中,文華財經遭到了近80家期貨公司「集體封殺」。這幾乎是「致命一擊」,對此文華財經創始人尚守哲稱,「命運不在自己手裡」。

記者多方採訪了解到,儘管文華財經一再致歉,監管已有所寬限,但期貨公司一方觀望態度依舊較濃。那麼,作為最早一批提供期貨信息系統、佔據97%市場份額的期貨軟體技術服務商,文華財經的這場困局中,與期貨公司的矛盾核心到底是什麼?

收費之虞

「文華財經的收費模式,積怨已久。」

對於「集體封殺」文華財經這一事件,除了拋出「落實穿透式監管要求」的理由之外,多位受訪期貨圈人士均對記者提到「還是錢的問題」,在穿透式監管的要求下,文華財經將相關軟體改造升級的費用轉嫁於期貨公司,雙方對此存在分歧。

按照文華財經在2019年底向期貨公司提出的三種升級方案,成本為100萬元~200萬元。1月12月凌晨1點45分,在沸沸揚揚的「封殺」風波下,文華財經官網公告稱,決定向各期貨公司免費提供中臺系統的全套軟體產品和相關技術支持。而本報記者了解到,根據文華的新方案,預計大型期貨公司部署硬體設備費用為30萬~50萬元,中小型期貨公司則為10萬~30萬元。

儘管此次「封殺」風波起於「收費」、歸於「免費」,但雙方關於費用的矛盾由來已久。2018年9月25日,「文華財經隨身行」軟體繞開期貨公司,「突擊」向投資者直接收取交易費。2019年5月16日,文華財經再度就部分實時行情數據進行分板塊收費。

某期貨公司總經理對本報記者表示:「從部分功能收費,到借著軟體升級要求期貨公司買單,文華財經不斷利用軟體技術優勢加碼創收。」另外有投資者對「隨身行收費」一事留言評論說:「房東向餐館收了租金,那麼再向食客收取費用合適嗎?」

記者梳理獲悉,文華財經當前的收費模式包括:期貨公司系統套餐費用、文華財經隨身行交易費用、功能板塊費用等。

本報記者獲得的一份2019年套餐價格顯示,文華財經同樣的軟體是按照期貨公司分類評級進行收費,評級越高收費標準就越高。具體細分為9個套餐:AAA級、AA級和A級期貨公司的套餐價分別為120萬元、108萬元和84萬元;BBB級、BB級和B級的分別為72萬元、54萬元和48萬元;CCC級、CC級和C級及以下的分別為36萬元、30萬元和24萬元。

期貨公司費用方面,若以期貨公司分類評級結果計算,149家期貨公司2019年費用總計約為10020萬元。「文華財經隨身行」費用方面,若以10萬終端客戶、包年收費為720元/交易帳號·年進行計算,投資者交易帳號包年費用約為7200萬元。

某中型期貨公司技術部人士告訴記者:文華財經通常是直接給期貨公司發合同,截止日期前必須交費,否則系統停用。價格這幾年是每年水漲船高,期貨公司完全沒有議價的空間。

而多位期貨公司內部人士向記者透露,「文華財經方面在交流時說過,期貨公司所支付的軟體費用足以支撐整個公司的運營。」不過,此說法暫未獲文化財經方面人士證實。

記者多方採訪了解到,還有一種觀點認為,對於漲價、向客戶收取交易費等可能引發的「副作用」,文華財經不可能沒有預見。但文華財經依然積極推進,或與其急於謀求IPO上市有關。

本報記者注意到,根據文華財經在2017年4月10日報送的IPO招股書,文華財經主要產品的價格IPO前夕出現較大幅上漲,行情交易軟體服務、程序化交易軟體服務和行情數據服務三大產品的價格2015年同比增幅分別為20.69%、81.91%和18.46%;2016年同比增幅分別為21.15%、56.32%和29.00%。

不過,也有投資者表示能理解文華財經收費的想法:「很正常,畢竟也是花了成本搭建平臺,提供信息服務的。」

某頭部期貨公司技術部負責人對記者表示:近年來期貨公司特別是頭部期貨公司逐步轉變戰略,加大IT系統建設的投入。文華財經一直在創新,是一家優秀的技術公司。收費是市場行為,「錢的問題」並非雙方這次事件最深層次的矛盾核心。

「通過這次升級整改事件,文華財經的系統架構和商業模式暴露無遺。」一位期貨圈人士對記者感慨,「我想這才是市場和期貨公司更為忌憚的。」

「後門」質疑

「矛盾的核心是文華提供的多次改造方案皆存在不符合監管需求的風險。」一位就職於最大的期貨交易結算軟體供應商的技術老兵近日撰文表示,長期以來,文華雲端的伺服器是不受期貨公司管理和監控的,所以改造在所難免。

「所謂的雲端交易模式,是指期貨投資者的條件單都存在文華財經的雲端伺服器上,當條件達成時自動完成交易。也就是說,文華財經成了一個『下單池子』。」中國期貨業協會原副會長、中國期貨市場創始人之一常清教授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分析指出,只有文華財經知道這是誰下的單,交易所只知道這是雲條件單,卻不知道背後是誰在下單,因此無法實現穿透式監管的要求。

根據「穿透式」的監管要求,客戶通過交易終端軟體下達交易指令的,期貨公司應確保客戶下達的交易指令直達其信息系統。

與其他終端軟體有所不同,文華的終端交易軟體(包括PC端和手機APP)終端不是直接將指令報送給期貨公司,而是先通過文華的伺服器中繼,再由文華將指令發送給各期貨公司。

對此,某券商系期貨公司技術人員表示,「中繼代理軟體商就像一個黑匣子,客戶的雲端交易指令被留存,即時指令被轉發,甚至客戶的交易密碼也被軟體商所獲取。對期貨公司而言,其無法對軟體商所代理髮出的指令信息進行事實審核。在之前因指令問題產生的法律糾紛中,若客戶否認下單指令,期貨公司通常難以舉證,因為指令是由軟體商所給出,給期貨公司管理帶來了巨大風險。」

「他們(軟體公司)可以利用時間差,堵截客戶的下單,使用高頻交易提前埋伏,在大單報出之前,它可以先買賣,獲取巨大利潤。他們還可以出賣客戶信息給高頻交易的公司。」有市場人士在網上提出質疑認為,有的高頻交易者一年可以十幾倍利潤,長期穩賺不賠,靠的是這些「後門」,在數據流進入交易所主機之前截留進行分析,並在微秒級別下單。

一位期貨投資者日前向本報記者爆料稱,2017年他先在文華財經下了條件單,後來出於對市場變化的判斷,又通過另一期貨交易軟體另外下達一條即時指令單。「最終成交的是在文華財經所下條件單,被設定為優先級。這足以證明文華財經雲端截取了投資者的交易指令信息。」

上述投資者認為,「文華財經存儲了市場95%期貨公司客戶的交易計劃,在大數據的分析下,不確定性的金融市場變得更加具有可預測性。若被非法分子所利用,再配合一定的交易技術和資金實力,完全可以實現對金融市場的操控,從而引發巨大的金融動蕩。」

「基於文華財經交易終端所留存的大量客戶信息、交易計劃和指令信息,通過大數據分析,技術邏輯上是可以得知池子裡的多空比例、市場交易策略等情況。」常清教授分析指出,「條件單直接下達至期貨公司即可,雲端交易本就應該與文華財經無關。那為什麼它要多此一舉呢?因為可以獲得更多客戶信息,為其信息增值功能服務。」

「文華擁有巨大的客戶流量的同時也掌握著巨大的客戶基本信息和交易數據,作為一家未受監管部門監管的第三方商業公司,對於期貨行業的信息安全隱患還是很大的。」上述期貨技術老兵也指出,「期貨公司對於其客戶交易指令必須通過文華深感擔憂,客戶信息一旦洩露,無論是從經濟還是監管角度來講,對期貨公司都是無法承受之重。」

有投資者在網上曾爆料稱,文華財經涉嫌倒賣數據和信息洩露等問題。不過,有期貨公司人士則認為,「文華財經的系統架構使它掌握了各種交易計劃交易策略的條件,但並不能證實它開了後門。在當下的法律體系下,不太擔心這方面的問題,應該還不至於這麼做。」

此外,據本報記者多方獲悉,近期監管與期貨協會組織了多場關於期貨公司的技術培訓會議,均是關於信息系統安全、金融數據安全方面的主題。

「奶酪」之爭

如果說系統升級的收費是動了期貨公司短期之利,那麼留存客戶信息、直接收取客戶交易費,或才真正是動了期貨公司的「奶酪」。

上述期貨公司總經理坦言,「期貨公司更在意的是客戶資源、交易數據。」

上述頭部期貨公司技術部負責人向記者分析指出,以文華財經近期公布的2020年收費模式,將期貨公司所有交易日總交易人數作為計算標準。這意味著它收集了所有的客戶信息,否則如何實現它的計費?只有把客戶信息中轉了、落地了、計算了,才可能使用這樣一種計費方式。

「文華財經一直留存客戶信息,把期貨公司的客戶當作自己的客戶,它的中繼系統架構不是為服務期貨公司而設計,而是為服務自身需求而設計。」上述技術部負責人對記者表示,軟體技術服務商的商業模式應該是把做好的軟體賣給期貨公司,後者經過調試、校驗、合規、審核,然後放在網站上供客戶下載使用。

針對文華財經在此次升級風波中的做法,上述期貨老兵在文章中也指出,「究其根本,還是捨不得放棄已經成熟的這套商業模式:掌握客戶流量,賺取超額利潤。」

事實上,早前的一封實名舉報信也曾暴露出,期貨公司與文華財經「客戶之爭」的矛盾。

2018年10月26日,第一創業期貨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第一創業期貨」)實名向中國期貨業協會、北京證監局舉報文華財經嚴重侵害期貨公司合法權益。

據第一創業期貨的舉報信所稱,文華財經利用技術優勢獲取該公司客戶信息,並向客戶發送影響公司業務發展的負面信息;同時文華財經的行為已經導致公司客戶流失,其行為已嚴重違反合同約定。並在舉報信中提及,文華財經自2009年至2018年,向第一創業期貨收取的軟體使用費已增長四倍。

彼時,文華財經創始人、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尚守哲回應表示,向客戶發送通知主要是提醒客戶公司和第一創業期貨的合同即將到期,客戶行為由其自身負責,不代表公司行為。

據多位期貨公司業內人士向本報記者透露,文華財經把客戶引流到了香港中一期貨。

公開信息顯示,中一期貨於2011年在香港成立,2013年取得香港證監會期貨合約交易牌照。尚守哲持有中一期貨90%的股權。文華財經預披露的IPO招股書顯示,中一期貨主營國際商品期貨和金融期貨經紀業務,文華財經為其提供軟體技術服務。

據記者了解到,早在2015年11月,文華財經就報送材料申請在創業板上市,2017年4月預披露更新,但2018年4月份其上市之路被按下暫停鍵。彼時相關媒體的報導質疑,上市暫停的原因是文華財經為境內個人從事外盤交易提供渠道,業務上違反國家外匯管理相關規定,並向關聯公司輸送利益。

「文華財經是技術公司還是期貨公司?」期貨公司技術負責人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這是雙方此次矛盾的核心所在。」

相關焦點

  • 天下苦文華財經已久!文華再度升級,逼迫客戶升級電腦
    今日文華財經的一則升級公告,讓沉寂已久的文華事件,再度上演。文華財經,再度成為公敵,大家對它又愛又恨。不過這次的對象,更多的是普通用戶,尤其是筆記本使用者。客戶不得不升級電腦配置,不然將無法啟動軟體。
  • 文華財經收費高昂激化矛盾 收購期貨牌照難過監管關
    有期民告知《紅周刊》記者,當年收費首日的10月10日,文華隨身行APP即出現了烏龍——客戶登錄困難、交易擁堵。文華財經官方不得不暫時推遲收費步驟。收費之舉激化了文華財經和期貨行業的矛盾。曾有業內人士向《紅周刊》記者表示,期貨公司是在「養虎為患」。
  • 文華財經收費起糾紛 第一創業期貨實名舉報
    來源:期貨日報文華財經收費起糾紛 ,第一創業期貨實名舉報,究竟誰動了誰的「奶酪」?10月26日,第一創業期貨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第一創業期貨」)實名向中國期貨業協會、北京證監局舉報上海文華財經資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文華財經」)嚴重侵害期貨公司合法權益。
  • 文華財經APP今起收費或攪動期貨業「紅海」
    來源:上海證券報一款期貨交易APP的收費,或將掀起蝴蝶效應,攪動期貨業激烈競爭的「紅海」,加速客戶流動和期貨公司的兩極分化。今日起,文華財經隨身行APP正式收費(年費720元)。有業內人士指出,文華財經行情交易軟體在期貨行業的市場佔有率近70%,近幾年,其手機端APP功能逐步完善。此次,文華財經APP的收費或將促使有實力的期貨公司加大技術投入,完善自有免費軟體以吸引客戶,從而加速這一「完全競爭」行業的兩極分化。信達期貨有限公司上海營業部總經理黃國強認為,文華財經隨身行APP的收費是市場化的必然結果。
  • 「小期貨公司」事件發酵,文華財經遭79家期貨公司聯手封殺,迎來...
    來源:國際金融報對國內最大期貨軟體服務商文華財經來說,最近過得實在有些艱難。文華財經與期貨公司積怨已久的矛盾大爆發,被79家期貨公司聯手「封殺」。業內人士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期貨公司已經購買了文華財經的相關產品,滿足監管要求應該是文華財經負責的事情,期貨公司沒有義務繼續為此項支出買單。」3濫用市場地位其實,各家期貨公司與文華財經「結怨」已久。
  • 文華財經:收費方式改為綁定手機號 按照月季年度收費
    來源:新浪財經新浪財經訊 1月17日,昨日網傳文華財經發布對中財期貨的致歉信,表示:根據期貨公司最近的意見和建議,文華財經承諾如下:1.文華不在期貨公司的軟體中發布引導客戶去其他期貨公司開戶等對期貨公司不利的信息。2. 文華不曾將來亦不會在任何程序中留有後門截取投資者的交易信息。3. 文華行情交易系統2021年不再漲價,以後年度的價格變動會參考物價水平和同行業的價格漲幅,不會帶頭漲價。4.
  • 去文華財經喊聲不斷 「生死時速」劇情未結
    文華財經招股說明書顯示,截至2016年5月份,全國持續經營的期貨公司共149家,公司已與142家期貨公司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係,市場佔有率超過了95%。同時,文華財經已與7家交易所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取得了信息經營授權,這7家交易所分別是上交所、深交所、大商所、鄭商所、上期所、中金所和上金所(上海黃金交易所)。
  • 文華財經收費再起爭端 一創期貨舉報對方涉嫌惡意報復
    文華財經收費事件繼續發酵。  一創期貨表示,文華財經通過技術手段獲取公司客戶信息,並向客戶發送手機簡訊,屬於侵權行為;同時,還通過公司購買的贏順期貨交易軟體發布負面言論,導致公司客戶流失,其行為已嚴重違法合同約定;此外,文華財經或為避免其他期貨公司不與其續約影響,故利用優勢地位意圖迫使接受其不公平條件。  「文華財經公司自2009年至2018年,向公司收取的軟體使用費已增長四倍。」一創期貨表示。
  • 文華財經為什麼不再免費?
    通過開啟對投資者的交易軟體收費服務模式,上海文華財經資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文華)成為境內期市軟體服務商中「第一個吃螃蟹」的企業。時間回溯至9月25日下午,國內期市收盤後第一分鐘,文華在其「文華財經隨身行」軟體發布通知:隨身行APP的交易模塊自2018年10月10日起開始收費……在更為詳盡的收費說明中,文華這樣表述:收費範圍,通過隨身行APP委託的所有國內期貨、期權合約成交單。包括通過隨身行設置的雲端損盈單、雲端條件單的委託成交單。收費標準方面,付費可選擇充值卡扣費和包年兩個標準。
  • 遭期貨行業封殺,文華財經從硬剛到服軟
    據文華財經官網宣傳,目前文華的產品已打入40家證券公司、146家期貨公司和1510家投資管理公司,而其於2019年12月20日更新的一份內盤期貨公司名單顯示,與文華財經有合作的共計140家公司。此外,在外盤方面,與其合作的包括中一期貨有限公司、香港易福國際期貨有限公司和富士香港商品有限公司三家。
  • 遭期貨行業封殺,文華財經從硬剛到服軟-虎嗅網
    據文華財經官網宣傳,目前文華的產品已打入40家證券公司、146家期貨公司和1510家投資管理公司,而其於2019年12月20日更新的一份內盤期貨公司名單顯示,與文華財經有合作的共計140家公司。此外,在外盤方面,與其合作的包括中一期貨有限公司、香港易福國際期貨有限公司和富士香港商品有限公司三家。
  • 多家期貨公司宣布停用文華財經軟體
    此前,文華財經為滿足穿透式監管要求升級軟體,而後要求期貨公司承擔費用,引發多家期貨經營機構不滿。 屢次增加收費要求引發矛盾今年1月2日開始,就有期貨公司稱,文華財經交易軟體存在合規問題,提出若在1月21日前仍無法滿足要求,相關軟體將面臨停用風險。
  • 文華財經期貨軟體的五宗罪
    幾天前,客戶經理就給我發緊急通知,說1月20日將停用一切文華財經軟體,並推薦了其他交易軟體。而且,在傳來的圖片上還特別註明「切勿外傳」。看來,小期貨公司還是蠻謹慎的。今天,媒體報導了文華財經遭到了數十家期貨公司的封殺,其中不乏行業大牌,聯想到我開戶的那家小期貨公司的小動作,有動作的期貨公司實際上可能更廣。
  • 文華財經10月份實盤下單開始收費 掀起免費交易APP營銷潮
    據文華財經APP消息稱,該APP實盤下單10月份,開始收費。隨身行APP的交易模塊自2018年10月10日開始收費。請預先做好準備,登錄文華雲服務,激活錢包進行充值,以免影響你的交易。   通知發出後,業內朋友圈炸開了鍋,各期貨公司紛紛開始藉機對自家的交易軟體進行營銷宣傳,高呼新的營銷口號「實盤交易不收費」;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廣大交易者對此多表示不滿,坦言「真是作死的節奏」「會被消費者所拋棄」等等。
  • 文華財經「至暗時刻」 數十家公司聯手抵制 發生了什麼
    期貨公司紛紛表示,由於文華客戶端軟體不符合證監會監管穿透式監管要求,將於1月17日或1月20日,暫停文華財經的交易接入。屆時,使用文華軟體的投資者,將無法進行交易登錄,無法使用查詢和交易等功能。據知情人士介紹,針對此事,中期協此前已組織材料並向監管部門提交,但目前監管部門還沒有明確意見。
  • 全國最大期貨交易軟體文華財經逼近「死亡」
    期貨公司紛紛表示,由於文華客戶端軟體不符合證監會監管穿透式監管要求,將於1月17日或1月20日,暫停文華財經的交易接入。屆時,使用文華軟體的投資者,將無法進行交易登錄,無法使用查詢和交易等功能。據知情人士介紹,針對此事,中期協此前已組織材料並向監管部門提交,但目前監管部門還沒有明確意見。
  • 文華財經被125家期貨「封殺」 及時完成整改成關鍵
    《商學院》記者致電文華財經得知,在3月1日之前文華財經軟體都能正常使用,目前文華財經正在和各期貨公司接洽,後續結果請以各期貨公司的公告為準。此外,《商學院》記者就何時能完成整改等問題向文華財經發送採訪函,截止發稿,尚未獲得回復。
  • 文華財經經歷"至暗時刻" 數十家公司聯手抵制!發生了什麼?
    期貨公司紛紛表示,由於文華客戶端軟體不符合證監會監管穿透式監管要求,將於1月17日或1月20日,暫停文華財經的交易接入。屆時,使用文華軟體的投資者,將無法進行交易登錄,無法使用查詢和交易等功能。  據知情人士介紹,針對此事,中期協此前已組織材料並向監管部門提交,但目前監管部門還沒有明確意見。
  • 期貨公司集體封殺文華財經 自研APP成主流
    第二個方案是,通過文華財經雲服務架構,滿足看穿式監管要求,但流量費用支付問題期貨公司自擔。第三個方案是,期貨公司購買文華財經交易伺服器。業內普遍認為,文華財經暗指的正是廣州期貨。媒體報導稱,正是這次「小期貨公司」事件,直接成為了行業抵制的導火索。期貨公司不滿收費事實上,期貨公司對文華財經的不滿由來已久。
  • 文華財經致歉並承諾:最新技術方案已完全符合監管要求
    1月15日晚間,文華財經在其官網發布《文華財經關於穿透式整改的公告》,公告稱,公司承諾目前最新技術方案已完全符合監管要求,如仍未達到監管要求,將為此承擔法律責任。因為文華存在僥倖心理,2019年6月14日後依然沒有完成合規整改,導致交易所發布通知時,2020年1月20日前已無法按期完成整改。文華財經在公告中承諾,目前最新技術方案已完全符合監管要求,如仍未達到監管要求,將為此承擔法律責任。此外,文華財經還為此前行為道歉稱,其合規意識淡薄,未按監管要求及時整改,對行業帶來的嚴重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