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期貨行業封殺,文華財經從硬剛到服軟

2020-12-21 虎嗅APP

                                                                                                                             

「不符合監管要求」「關閉準入權限」,佔據國內期貨市場最大份額的文華財經遭遇了一輪「集體封殺」。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稿件刊發之時,超過20家期貨公司公告因監管合規問題將暫停文華財經的交易接入。


從2018年9月的突擊「收費」,到系統升級「加補丁」要100萬元成本;從懟「小期貨公司不想投入」,到凌晨公告「免費提供全套產品和技術支持」,文華財經在這一輪與期貨公司的「激戰」中最終服軟妥協,還落下了「傲慢」「高估自己」等負面評價。


作為最早一批提供期貨信息系統、佔據97%市場份額的服務商,文華財經究竟底氣何在,又是如何一步步從「剛硬」到服軟的?


技術起家:一度佔據97%市場份額


文華財經官網上寫道:「文華財經是一家金融科技公司,由一個痴迷於技術,相信技術能改變生活的電腦工程師於1996年創立。」其創始人尚守哲,遼寧人,畢業於中國電子科技大學,屬於標準的技術型創業。


記者獲悉,尚守哲本想做證券諮詢軟體,不過彼時市場上已有大智慧、指南針等一眾炒股信息軟體,而期貨軟體信息服務的市場仍是空白。是年,他在大連創辦了文華財經的前身——大連文華電子有限公司。


1999年3月,尚守哲推出INTERNET期貨行情信息系統,開始為期貨投資機構和個人提供服務;2000年12月,中標大連商品交易所網上信息集中管理與發布系統,事業發展開始進入上升通道。


據一位投資者向本報記者介紹,當時市場上期貨行情軟體主要有世華、國懋、文華、富遠,其中世華財訊曾一度有較高的市場佔有率。不過,後來隨著期貨公司的使用率不斷提升,慢慢造就了文華財經「一家獨大」的局面。


2004年,尚守哲「遷都」上海,成立了辦事處,恰好彼時上海已被確定為金融中心。2006年7月25日,上海文華計算機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天眼查數據顯示,文華財經全稱為「上海文華財經資訊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6年,註冊資本4000萬元,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尚守哲持股62.64%。


公開信息顯示,2006年11月,文華財經webstock在期貨領域的市場覆蓋率達80%,選擇文華的期貨公司達到140家,用戶終端數突破10萬個。


隨後的文華財經,似乎「一路開掛」。2011年5月,移動手機端上線。2015年11月,保送IPO材料,申請創業板上市;2017年4月,預披露招股說明書更新。


根據文華財經披露的招股說明書,其「與國內145家期貨公司建立了業務合作關係,佔國內期貨公司總數的97.32%」,並稱「期貨公司的大量客戶通過多年使用公司產品和服務,形成了較強的用戶黏性和使用習慣」。


據文華財經官網宣傳,目前文華的產品已打入40家證券公司、146家期貨公司和1510家投資管理公司,而其於2019年12月20日更新的一份內盤期貨公司名單顯示,與文華財經有合作的共計140家公司。此外,在外盤方面,與其合作的包括中一期貨有限公司、香港易福國際期貨有限公司和富士香港商品有限公司三家。


對於文華財經的「老大哥」地位,一位資深期貨投資者對本報記者表示,不可否認的是,在產品研發上,文華財經確實下了大功夫。但是由於期貨行業發展相對較慢,是一個小眾行業,很少有軟體商願意投入人力、物力和財力。


一位接受本報記者採訪的某期貨公司總經理表示:「文華財經『店大欺客』,態度傲慢,犯了壟斷公司的毛病,回過頭來反噬合作商和客戶的利益。」


苦「文華」久矣:禍起收費


有利益的地方就有紛爭,文華財經究竟動了誰的奶酪?


2018年9月25日,「文華財經隨身行」軟體發布通知,自2018年10月10日開始,對通過隨身行APP等委託的所有境內期貨、期權合約成交單塊收費。根據當時的通知,收費方式分為充值卡扣費和包年兩種,前者為0.2元/手,包年收費為720元/年。


從宣布收費到正式執行,文華財經給期貨公司和投資者的反應時間僅僅15天,中間還隔著國慶節。可以說,打了期貨公司一個措手不及。


2019年5月16日,文華財經再度通知,對所提供的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團旗下4家交易所的數據開始收費,即需要使用實時行情的用戶,須在文華官網下載軟體併購買授權帳號。


某頭部期貨資管子公司負責人對本報記者表示:「業內通常是期貨公司買軟體供客戶使用,但文華財經再對交易下單的客戶收取手續費,這相當於變相增加了期貨機構的運營成本。」另有投資者對此事留言評論說:「房東向餐館收了租金,那麼再向食客收取費用合適嗎?」


而本報記者獲得的文華財經終端2020年報價顯示,套餐價格為36萬+N×12萬/年。也就是說,若2019年日交易總人數達1萬人,那麼該期貨公司2020年購買文華財經終端的套餐價格為141萬元。


這次期貨公司「集體封殺」文華財經的事件,除了拋出「落實穿透式監管要求」的理由之外,多位受訪業內人士對記者坦承「還是錢的問題」。


記者了解到,為解決監管合規的問題,文華財經在2019年底曾向期貨公司提出三種解決方案:一是期貨公司自建文華雲交易中臺系統,二是文華財經建設運維託管雲方案,三是期貨公司自備機房、伺服器和帶寬資源。


媒體相關報導顯示,方案一的成本約為100萬~150萬元;方案二比方案一多了一個計費的模塊;方案三是方案一的簡化版,但費用成本也要在100萬元左右。


然而,作為金融子行業中的「窮人」,2019年上半年,全國149家期貨公司淨利潤總和為27.49億元,僅相當於一家中型券商的規模,而2018年全行業的淨利潤更是僅有12.99億元。


此外,據投資者在網上爆料稱,文華財經這兩年分割軟體功能進行收費,APP下單要收費,模擬試用也要收費,還被傳出涉嫌倒賣數據和信息洩露等問題。


「從部分功能收費,到借著軟體升級要求期貨公司買單,文華財經不斷利用軟體技術優勢加碼創收」,上述期貨總經理表示。但事實上,文華財經有點高估自己的行業地位和影響力了,現在頭部期貨公司和其他軟體服務商都「揭竿而起」,開始搶奪市場份額了。


除了費用和升級方案,更關鍵的或是客戶數據。據記者從某期貨公司的一位受訪技術人員處了解到,理論上期貨客戶的下單是「客戶—期貨公司—交易所」,但實際上由文華財經作為中繼平臺,則變成了「客戶—文華財經—期貨公司—交易所」。有業內人士對記者透露:「文華財經在謀算著收費,就要抓住核心客戶數據,才能獲得更大的主動權,但這與期貨公司的利益是互相衝突的。」


但對於「收費說」,也有投資者表示能理解文華財經收費的想法:「很正常,畢竟也是花了成本搭建平臺,提供信息服務的。」不過,有網友則調侃道:「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但希望文華財經能把飯菜做得更好。」


對此,受訪的投資者指出,系統有時會出現聯網不穩定的情況,就好像在玩遊戲時出現掉線一樣,這對於投資者來說分分鐘是會虧錢的。


「後文華」時代:被替換與服軟


在與期貨公司的「激戰」中,文華財經從最初的一度「剛硬」懟「小期貨公司」,到承認「忽視了與期貨行業上下遊的溝通」,直至最後妥協並表示「向各期貨公司免費提供中臺系統的全套軟體產品和相關技術支持」。


「一開始文華財經的態度很剛硬」,上述期貨總經理表示。這一說法可以從文華財經1月6日的一份公告得以印證。


針對廣州期貨、美爾雅期貨和西部期貨等首批公告「面臨停用風險」的情況,文華財經當時給出的回應公告除了表示已推出解決方案外,更是在公告中「懟」部分「小期貨公司不想投入,拒絕升級而已,僅僅個別不想升級的小期貨公司客戶,會受到影響。」


儘管文華財經1月8日進一步說明公告的態度有所軟化,稱其忽視了與期貨行業上下遊的溝通,導致在職責分工和投入分配兩方面和期貨公司產生了分歧,也給市場及投資者帶來了困擾。但是,「苦文華久矣」的期貨公司似乎不太買帳。


「不好意思,我們是小期貨公司,再見。」「今夜我們都是小期貨公司。」文華財經公告中的措辭和強硬的態度,讓期貨朋友圈瞬間「炸窩」了。


「如果文華財經依舊延續它的態度和作風,其他交易軟體、期貨公司自有的APP崛起,會分流不少客戶。隨著其他軟體商和期貨公司決心增加投入,金融科技也不斷發展,文華財經的競爭力會被削弱」,一位不願具名的期貨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


一位銀行系期貨公司相關負責人對本報記者指出:「文華財經在期貨行業軟體應用市場取得領先地位後,行事越來越強勢,』吃相』也越來越難看,如此前外盤行情均是實時行情,後來在不收費的情況下僅提供延時行情,其為了利潤最大化,在本就小眾的期貨行業不斷』薅羊毛』,各期貨公司與其矛盾已經積累很深。」


據本報記者了解,目前各家期貨公司已經在發展、推廣自己的終端軟體,從開戶、看盤、交易到期限結合、場外報價、服務產業等各項功能,均不斷拓展。早在去年9月份首次開啟收費時,就有部分期貨公司藉機對自己的系統做過一波營銷,比如華泰期貨、平安期貨均在朋友圈推廣讓客戶下載其手機APP。


從2020年1月10日各家期貨公司的公告來看,大都提及了已經符合監管要求的交易軟體和期貨公司自有的APP,例如南華期貨APP、新湖期貨的湖寶APP、浙商期貨的浙商匯APP、東方財富期貨APP等。


而就在期貨公司集體「抵制」文華財經的第二天,另一家知名股票軟體公司同花順在官微上發布一篇題為《不分大小,統統免費》的文章,並強調稱,方案不但滿足合規要求,更重要的是交易接入完全免費。截至目前,同花順期貨通APP擁有12萬名日活,已經與35家期貨公司完成了交易系統對接。


有業內人士認為,此事件不論後續結果如何,文華財經相關產品和服務在各大期貨公司被替代的命運都已很難更改。


「由於期貨從業者一般都會選擇在看盤軟體進行下單交易,此前文華財經的看盤功能越來越完善,包括量化模塊等新功能也越來越多,因此逐漸成為越來越多期貨從業者的選擇,彼時與其分庭抗禮的博易大師等軟體開始落下風來。不過,隨著各期貨公司自有軟體的逐步發展和其他第三方軟體的不斷更新,目前文華財經在技術方面已經不是不可替代的了。」某銀行系期貨公司相關負責人指出,「加之文華財經在期貨行業軟體應用市場取得領先地位後,行事越來越強勢,『吃相』也越來越難看,如此前外盤行情均是實時行情,後來在不收費的情況下僅提供延時行情,其為了利潤最大化,在本就小眾的期貨行業不斷『薅羊毛』,各期貨公司與其矛盾已經積累很深。」


同時,某已就此事發布公告的期貨公司人士也表示,目前很多期貨公司都成立了網絡金融部,希望通過終端軟體流量增加客戶。據了解,有期貨公司就相關事宜與文華財經進行過溝通,不過文華財經收費很高,多數期貨公司目前更希望通過發展自己的終端軟體進行導流。「期貨公司不僅可以在自己的終端軟體上提供更加定製化、個性化的服務,同時可以發布研報、資訊和公告內容,此外,期貨公司通過自有終端可以更加便捷地銷售公司產品。因此,即便沒有此次『衝突』,期貨公司也會加快推廣自有軟體的進程。而且,其他第三方軟體服務商對文華財經的市場份額一直虎視眈眈,在此契機下,不論此次事件最終結果如何,文華財經都將受到很大的衝擊。」該人士表示。


一邊是期貨公司「集體封殺」,一邊是競爭者迅速搶奪市場。「被封殺」和「被替換」危機之下的文華財經,終究「服軟」了。


1月12日凌晨1點45分,文華財經在其官網發布公告稱,現已完成可以符合穿透式監管要求的中臺系統解決方案,為儘快推進安裝部署工作,公司決定向各期貨公司免費提供中臺系統的全套軟體產品和相關技術支持。


相關焦點

  • 遭期貨行業封殺,文華財經從硬剛到服軟-虎嗅網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稿件刊發之時,超過20家期貨公司公告因監管合規問題將暫停文華財經的交易接入。從2018年9月的突擊「收費」,到系統升級「加補丁」要100萬元成本;從懟「小期貨公司不想投入」,到凌晨公告「免費提供全套產品和技術支持」,文華財經在這一輪與期貨公司的「激戰」中最終服軟妥協,還落下了「傲慢」「高估自己」等負面評價。
  • 吃相難看遭期貨公司集體拉黑 最大交易軟體文華財經服軟道歉
    以此來看,一些期貨公司也在暗暗「封殺」文華財經,粗略估計將文華財經拉入「黑名單」的期貨公司近20家。   在一眾期貨公司的公告中均提到,暫停是因為文華軟體不符合穿透式監管要求。《金證券》記者了解到,此前也有期貨公司舉報文華財經利用技術優勢,定向引導公司客戶,去第三方期貨公司開戶。
  • 被期貨公司集體棄用的文華財經 讓步服軟後能否重獲信任?
    作者:夏天審校:周鶴翔遭國內多家期貨公司「封殺」的文華財經,在最後限期1月17日到來前,還是提前低頭了。為儘快推進安裝部署工作,文華財經決定向各期貨公司免費提供中臺系統的全套軟體產品和相關技術支持。而此次風波主要發酵於2019年11月20日,各家期貨交易所曾經陸續發布一則落實看穿式監管的通知,要求各家期貨公司做好中繼軟體的管理和認證工作。作為期貨行業的龍頭軟體公司來說,文華財經首當其衝。
  • 文華財經被125家期貨「封殺」 及時完成整改成關鍵
    被125家期貨「封殺」及時完成整改成關鍵文:劉青青 石丹在文華財經發公告自曝1月20日前無法按期完成整改的當天,1月15日,大商所、上期所和鄭商所等交易所延長穿透式監管合規整改期限,為文華財經帶來喘息機會,也令期貨圈「集體拉黑」文華財經一事進入「場間休息」階段。
  • 「小期貨公司」事件發酵,文華財經遭79家期貨公司聯手封殺,迎來...
    來源:國際金融報對國內最大期貨軟體服務商文華財經來說,最近過得實在有些艱難。文華財經與期貨公司積怨已久的矛盾大爆發,被79家期貨公司聯手「封殺」。「更過分的是,明明是在我司開戶的客戶,在使用文華財經軟體時卻出現不少『友商』的廣告。我司也是文華財經的客戶,多次和文華財經溝通卻仍然毫無進展。」一位期貨公司人士對記者表示,「文華財經是雙向收費,其通過自身架構的交易通道已經向期貨公司收費,同時又向投資者收費。從部分功能需付費開放,到借軟體升級要求期貨公司買單。」
  • 期貨公司集體封殺文華財經 自研APP成主流
    來源:東方財富網佔據國內期貨市場最大市場份額的交易軟體——文華財經遭遇「集體封殺」。2020年1月10日,中信期貨、永安期貨、華泰期貨、海通期貨、南華期貨、廣發期貨、招商期貨等一批國內頭部期貨公司紛紛發布公告,宣布將於1月17日或1月20日,暫停文華財經的交易接入。
  • 遭各大期貨公司封殺的文華財經讓步,宣布提供免費中臺系統軟體
    此次免費提供中臺系統是否是迫於集體封殺?還是同行競爭壓力?紅星新聞記者致電文華財經方面,電話無人接聽。截至發稿時,記者的採訪郵件仍未得到回覆。 質疑是否符合監管要求,文化財經遭密集停用 1月10日,中信期貨、永安期貨、華泰期貨、海通期貨、南華期貨、廣發期貨、招商期貨等一批國內頭部期貨公司紛紛發布公告,宣布將於1月17日或1月20日,關閉包括文華財經在內的部分軟體準入權限。
  • 文華財經期貨軟體的五宗罪
    今天,媒體報導了文華財經遭到了數十家期貨公司的封殺,其中不乏行業大牌,聯想到我開戶的那家小期貨公司的小動作,有動作的期貨公司實際上可能更廣。導致封殺的原因,是文華財經的軟體不符合穿透式監管的要求,這是文華財經的一宗罪。
  • 文華財經再度衝刺IPO,年初曾遭遇被期貨公司「封殺」風波!
    圖片來源:攝圖網近日,上海證監局網站發布了期貨軟體商上海文華財經資訊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的備案情況報告,這是文華財經第二次衝刺IPO。在今年1月,文華財經曾遭遇機構「封殺」風波。《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早在2015年11月,文華財經曾遞交過創業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申請,公開發行新股和公司股東公開發售股份的實際發行總量不超過1334萬股。不過,在2018年4月,證監會披露的信息顯示,文華財經終止審查。此次籤署輔導協議,是文華財經二度衝擊IPO。
  • ...期貨圈簡直不要太「炸」 幾十家期貨公司發公告即將停用文華財經
    與廣州期貨「撕逼」大戰後 文華財經再發公告「服軟」》一文中曾提到,廣州期貨1月6日首先發布公告對文華財經提出質疑後,文華財經當日發布第一次公告回懟廣州期貨,單方面否認「不符合監管要求」和「可能停用」,並稱那是因為部分「小期貨公司不想投入而已」,還推薦了其他期貨公司的開戶業務,並因此因永安期貨回復自己是小公司的玩笑而遭「啪啪」打臉。
  • 最大期貨交易軟體遭多家公司集體「封殺」 事關300萬億...
    最大期貨交易軟體遭多家公司集體「封殺」,事關300萬億大事!原因竟是...   「今夜我們都是小期貨公司」。
  • 文華財經發布公告:向各期貨公司免費提供中臺系統的全套軟體產品
    文華財經「補丁成本」要100萬,遭頭部期貨公司集體「封殺」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文華財經在期貨行業地位,與Wind在證券行業相差不多……前兩日,還只有西部期貨、美爾雅期貨發文停用,今天則是永安為代表的頭部期貨公司集體發文。
  • 期貨公司集體封殺國內最大交易軟體文華:1個補丁要100萬
    期貨公司集體封殺國內最大交易軟體文華:1個補丁要100萬  黃琨 • 2020-01-11 15:15:02 來源:前瞻網
  • 每經熱評|期貨公司PK文華財經 請不要誤傷投資者!
    據媒體報導,一方面文華要保留雲服務特色功能,一方面軟體要通過監管,可選方案之一就是把「中臺系統」部署到期貨公司。但是,穿透式監管的技術需要經濟投入,文華自身不願意掏這筆錢,而期貨公司又不願意為文華財經滿足自身合規要求的投入買單,雙方因此反目。直接後果是某某期貨公司跟文華財經公開互懟,「小期貨公司沒錢」這個梗就出現了。
  • 又一家期貨公司加入封殺文華財經陣營
    來源:中新經緯中新經緯客戶端1月13日電 在一批國內期貨公司宣布暫停文華財經的交易接入後,華金期貨13日也在官網發布公告,稱文華財經交易軟體暫不符合監管要求,若其在2020年1月21日前仍無法滿足監管要求,將面臨停用風險。
  • 永安等多期貨公司集體「造反」 文華財經又站在了行業對立面?
    來源:對衝研投10日,永安期貨、南華期貨、海通期貨、中信期貨等多家期貨公司集中發布公告,自1月17日夜盤開始,將關閉文華財經軟體,屆時,將無法使用此軟體進行交易登入、查詢、交易等功能。為何多家期貨公司同時公告停用文華財經,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 文華財經收費高昂激化矛盾 收購期貨牌照難過監管關
    在國內的金融業中,期貨行業堪稱是一個「小眾」市場——相比股市,期民數量少、期貨公司資本實力弱,員工薪酬也普遍不高。曾有期貨業內人士對《紅周刊》記者戲言,期貨行業早已經被默認排除在金融行業外。不過,近期因多家期貨公司和軟體服務商文華財經圍繞「穿透式監管」引發的禁用事件,將整個期貨行業生存狀態曝光在輿論的聚光燈下。
  • 文華財經發布整改公告 積極配合期貨公司進行系統升級
    來源:證券時報遭期貨公司集體抵制的文華財經事件,又有新進展!1月15日晚間,文華財經發布最新公告,承諾目前最新技術方案已完全符合監管要求,文華將積極配合期貨公司進行系統升級,確保投資者交易不受影響。文華財經在公告中稱,2018年9月證監會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期貨經營機構客戶交易終端信息採集有關事項的公告》(證監會公告【2018】27 號),明確要求客戶指令直達期貨公司,整改時限是2019年6月14日。由於文華忽視監管要求,未能按照監管要求完成整改。
  • 全國最大期貨交易軟體文華財經逼近「死亡」
    2020年1月10日,中信期貨、永安期貨、華泰期貨、海通期貨、南華期貨、廣發期貨、招商期貨等一批國內頭部期貨公司紛紛發布公告,宣布將於1月17日或1月20日,暫停文華財經的交易接入,近乎宣布文華財經「死刑」。
  • 文華財經APP今起收費或攪動期貨業「紅海」
    有業內人士指出,文華財經行情交易軟體在期貨行業的市場佔有率近70%,近幾年,其手機端APP功能逐步完善。此次,文華財經APP的收費或將促使有實力的期貨公司加大技術投入,完善自有免費軟體以吸引客戶,從而加速這一「完全競爭」行業的兩極分化。信達期貨有限公司上海營業部總經理黃國強認為,文華財經隨身行APP的收費是市場化的必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