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市場最大交易軟體——文華財經正在經歷 「至暗時刻」。1月10日下午,包括永安期貨、中信期貨、南華期貨等14家AA級期貨公司集體發聲,自1月17日夜盤開始,將關閉文華財經交易軟體。雖然公告均提及暫停是因為文華軟體不符合穿透式監管要求,但業內表示背後的原因是文華「不放過最後一個銅板」而引發眾怒。
在這場集體「逼宮」後, 1月12日凌晨,文華財經最新公告稱,向各期貨公司免費提供中臺系統的全套軟體產品和相關技術支持。
文華財經被頭部公司「拉黑」
1月10日,永安期貨、中信期貨、國泰君安期貨、南華期貨、海通期貨等多家期貨公司發布公告,自1月17日夜盤開始,將關閉文華財經交易軟體(文華贏順、文華隨身行、文華睿期、文華贏智和文華庫安等),屆時,將無法使用此軟體進行交易登入、查詢、交易等功能。
有投資者對《金證券》記者透露,幾天前客戶經理髮來緊急通知,說1月20日將停用一切文華財經軟體,並推薦了其他交易軟體,而且在傳來的圖片上還特別註明「切勿外傳」。以此來看,一些期貨公司也在暗暗「封殺」文華財經,粗略估計將文華財經拉入「黑名單」的期貨公司近20家。
在一眾期貨公司的公告中均提到,暫停是因為文華軟體不符合穿透式監管要求。資料顯示,文華財經創立於1996年, 在2017年4月招股說明書中,文華財經稱在期貨公司中的的佔有率達到97.32%。
據記者了解,2019年11月20日,上期所、大商所、鄭商所統一發布《關於落實穿透式監管相關要求的通知》,要求期貨公司做好中繼代理軟體管理和認證工作,對於符合監管規定的中繼代理軟體,開通準入權限 。
《金證券》記者接觸的南京期貨圈人士表示,正是因為文華在業內處於壟斷地位,當客戶的交易指令必須通過文華的服務器中轉時,由此收集的數據是巨大的、實時的,就存在著給操控市場者提供便利的可能。
「今天我們都是小期貨公司」
據悉,在眾多期貨公司發出公告前,文華財經向各家期貨公司發出了一則通知,稱文華財經完全按照穿透式監管規定開發的直連版wh6已經開發完成,新版wh6支持交易通訊直連期貨公司的網關,不再通過文華的中轉系統。然而,各家期貨公司卻並不買帳。
前述期貨人士直言,這場爭執看似源於軟體合規問題,但也不至於弄成如此局面。「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文華財經引發眾怒,其實與「吃相太難看」有關,「既要拔期貨公司的毛,也要拔客戶的毛,最後無毛可拔。」
此前,文華財經曾發布通知,自2018年10月10日開始,對通過文華隨身行APP等委託的所有境內期貨、期權合約成交單收費。去年5月16日,文華財經又發出通知,對所提供的芝商所集團旗下4家交易所的數據開始收費,即需要使用實時行情的用戶,得到文華官網下載wh7等軟體併購買授權帳號。
文華財經對期貨公司客戶的交易也開始收取手續費,同時標準不低,這讓期貨公司非常不滿。畢竟期貨公司已經對文華財經軟體進行了付費,其客戶使用不應再收取手續費。另外,對每手交易都抽取費用,理論上也是間接減少交易頻率,動了所有期貨公司的蛋糕。
在業內人士看來,此次風波實質上是客戶入口之爭,各大期貨公司辛辛苦苦發展的客戶,都被文華挾持。《金證券》記者了解到,此前也有期貨公司舉報文華財經利用技術優勢,定向引導公司客戶,去第三方期貨公司開戶。
此外,為了解決落實上述看穿式監管的問題,文華財經給出了一系列解決方案,但是產生的成本則要轉嫁給期貨公司,總成本均超過100萬元。「這就好比我掏錢買了產品,但產品是個殘次品。如今我要用也可以,卻必須掏錢升級,誰也不是傻子呀!」
而文華財經的傲慢再度激化了這一矛盾。此前, 廣州期貨、美爾雅期貨、西部期貨也公告,該軟體將面臨停用的風險。 對此,文華財經回應稱「部分小期貨公司不想投入, 拒絕升級而已」,也引發全行業熱議,不少行業頭部公司也以「小公司」自居。有圈內人士透露,「本來某大型期貨公司連伺服器都買好了,文華那個公告一出,也不配合升級了」。
聯合討伐之下,文華財經服軟
一些投資者則表示,目前各期貨公司也在推廣自己的終端軟體,但文華財經的研發能力、版本迭代能力優於期貨公司,其產品和服務形成了較強的用戶粘性和使用習慣,「如今期貨公司和文華撕,我們這些花了錢的用戶找誰說理去? 」
最新消息顯示,巨大壓力讓文華財經服軟。《金證券》記者注意到,1月12日凌晨, 文華財經公告稱,由於片面追求產品與服務的創新而忽略了最新的監管趨勢;因為傲慢自大,傷害了合作多年的期貨公司的感情,給廣大期貨投資者帶來了困擾,對此致以歉意。
另外,文華財經強調,現已完成可以符合穿透式監管要求的中臺系統解決方案,公司決定向各期貨公司免費提供中臺系統的全套軟體產品和相關技術支持,但投資者暫時無法使用條件單、損贏單、畫線下單等需要期貨公司中臺系統支持的雲端交易功能。
雖然這則公告將大大緩解文華財經和期貨公司之間的矛盾,但雙方的利益博弈並未就此終結。
(文章來源:金證券)
(責任編輯:DF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