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中華|話說冬至餃子

2020-12-21 齊魯壹點

文|黃中華 編輯|淑為 圖片|均來自網絡

今天的冬至已不記得是第幾個冬至了,確切的說,正經八百的當個節日過的時候,已是沒有確切的記錄過。但,打有記憶時起,只記得大凡過冬至這天,都是要吃餃子的,這好像是從兒時起就是一個不成文的規定。

這不是因為別的,母親在的時候,常在我兒時的耳旁說:冬至是萬不可不吃餃子的,自古以來就有這天若不吃餃子是要凍掉耳朵的說法。我不知道這種說法是否有什麼科學上的講究,但母親說了是那就是吧!因為母親就是我兒時的天,天的意願是萬不可違背的。

兒時,母親常在冬至這天起的比以往要格外早些。當然,早晨這頓飯是不必吃餃子的。母親是要為兒女們很麻利的洗刷過鍋碗瓢盆之後,早早的準備中午要過冬至的餃子餡。可不要小看這些不起眼的事兒,對於母親來說這比什麼都是了不起的事兒。那時的物質可不比今天這麼豐富。吃上一頓帶點肉餡的餃子是要付出一個家庭主婦一定的代價。但即便是沒有錢買肉,母親也盡其所能讓兒女們吃上餃子。吃不上白麵餃子,也要吃一頓黑麵餃子。沒有肉可以用白蘿蔔代替,母親能把白蘿蔔加些作料調理出肉的味道來。當然,若有些許的肉來加些白菜,那已是上等的餃子餡了。遇到這樣的餡,母親是絕不會輕易的讓大家一頓就報銷掉的。她會在餡裡加些許的麵粉,再打上兩個生雞蛋,然後用手反覆的抓勻,這些上等的餡兒就立刻有了又一次的升華。我們可以連享幾頓的美餐。

接下來就是包餃子。母親包餃子的手藝很多,她能包出幾個花樣來。這已不是在此顯擺的資本了。純白面的餃子皮,在那時是不好找的,母親往往將一瓢白面摻上兩瓢高粱面或豆面。參了豆面的餃子皮是不容易捏在一起的,於是母親就加上一瓢或半瓢的雜交高粱面。雜交高粱面特粘,若如特製成的漿糊或膠水一般的粘。母親說,加了雜交高粱面的餃子皮就是好捏在一起,吃起來也「筋拽」。「筋拽」這個詞是魯西南的地方話,我似乎是從母親的口裡第一次聽到的,意思是面的粘結性很強。其實長大後我才明白,這那裡是母親的創意啊,這是那時生活的窮困,母親出於的無奈之舉。這那裡是讓餃子皮增加它的粘性呀,這是給予苦難的生活加了一點粘合劑而已。我至今方領悟,母親的創意是多麼的富有詩意,甚至覺得那時的母親就是一個尋找生存的哲人。

加了雜交高粱面的餃子必須要趁熱吃,涼了的雜交高粱面吃起來硬得像石頭塊,能把牙齒硌掉。純雜交高粱面饃熱吃時卻又能將嘴糊得張不開,所以儘可能加些其它的粗糧,來緩解一點那種進到口裡不依不饒的粘性。但又不能不得多用些雜交高粱面,因為雜交高粱的產量,在當時是魯西南最高的農作物,只要能餬口襯飽肚皮,已是那時的最高願望了。

要說的是母親把香噴噴的餃子剛從鍋裡盛出來時,我往往忍不住的用手去抓。這時的母親會怒不可遏,便會用帶水的炊具打在我的手上,嚴厲地斥責道:讓天先吃!於是母親端起那剛盛出的第一碗餃子,在灶火前澆一點餃子湯,那便是叫天吃了。

我始終不明白天先吃了什麼!之後,就解放了。我們便瘋一般地搶光了鍋裡的餃子。可這時的母親卻沒吃。她躲在灶火前,趁著鍋底裡那點還沒有燃盡的餘熱,正為我補那不小心被炭火燒出洞的棉鞋。

我吃得很飽,打著嗝,怔怔地看著母親,不知道說什麼,也想不到要說什麼!只用手摸著耳朵,發現我那耳朵依然的安好。母親沒有吃到餃子,我卻看到母親的耳朵依然沒有凍掉。也僅僅這樣想如此而已。

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母親正是七十三歲那年去的。母親沒了,我的天也就沒了,更談不上家的存在了。至今我才明白,母親為什麼沒有吃那時的冬至要凍掉耳朵的餃子。

我如今吃著冬至全是肉餡的餃子,無論怎麼吃,就是吃不出那時的味道來,甚至一點味道都沒有。我是伴著淚吃下的,邊吃邊想著那時的冬至,想著那時的冬至的風,那時的雨;還有那時的情,那時的意;那時的天,還有那時的地!

特別是那時娘包的冬至餃子!

作者簡介:黃中華,早年曾用筆名沙柳寫些純文學,工作於東明教育行業。平時寫點東西,但很少拿出來,大都自娛自樂。在我國文學處於高潮時,那時也相當的有點野心。但當我國從計劃經濟徹底完成社會經濟的過渡之後,於是封筆多年,靜思多年,以至於把書房名曰靜思齋。自我靜思多年,也未能悟出個所以然來

壹點號心夢文學

相關焦點

  • 房發現 話說冬至
    冬至,又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這天,晝最短,夜最長,陽氣始至。古有杜甫詩句「冬至陽生春又來」,今有老人道「冬至大如年」的說法,是個非常吉祥的日子。冬至,從國家祭祀活動演變為習俗,按天象天時與陰陽五行理論,是一陽復生之時。
  • 朋友圈流行的「冬至不吃餃子凍耳朵」是什麼梗?
    文\熊貓哥又到了朋友圈曬冬至餃子的日子,今年的冬至餃子朋友圈又多了一個梗,「冬至不吃餃子凍耳朵」,那麼這冬至餃子和凍耳朵到底有啥聯繫?這還得從古代的一位名醫說起名醫張仲景與「祛寒嬌耳湯」話說在東漢,我國著名的神醫也是《傷寒雜病論》作者張仲景任長沙太守,一年冬至,張仲景和徒弟回家,看到路旁有很多百姓面黃肌瘦,衣不遮體的。又因為天太冷,很多人耳朵都凍爛了。醫者仁心的張仲景在路邊搭起醫棚,為百姓免費治凍傷。
  • 2020冬至吃餃子祝福語說說一句話短語 冬至吃餃子文案句子
    工作再忙,學業再累,也不要忘記冬至吃頓餃子,還不要忘記喝口湯,餃子排成排,幸福好運接力來,餃子堆成山,財源滾滾等你搬,關於餃子的祝福語有很多,下面帶來2020冬至吃餃子祝福語和文案句子。  2020冬至吃餃子祝福語帶圖片  熱騰騰的水餃,是冬至裡最動人的溫暖;白茫茫的大地,是聖誕節最溫馨的浪漫;喜洋洋的笑臉,是元旦裡最幸福的團圓。
  • 包餃子 慶冬至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申亮 文/圖吳家園社區為孤寡老人送上熱餃子蘭州晚報訊 12月21日,建蘭路街道吳家園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召集社區志願者,組織開展「溫暖冬至節」迎冬至包餃子志願者活動。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申亮通訊員 雷環張蘇灘社區、南河社區包餃子過冬至蘭州晚報訊 12月21日,城關區雁南街道張蘇灘社區、南河社區聯合共駐共建單位民盟甘肅省委、民盟蘭州市委幹部職工志願者50餘人一起包餃子,並邀請轄區困難群眾、黨員、社區矯正人員吃餃子。
  • 冬至吃餃子的由來及意義寓意 冬至吃餃子有什麼特殊含義
    冬至吃餃子的由來  冬至吃餃子相傳與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張仲景有關。張仲景出生在沒落的官潦家庭。其父親張宗漢是個讀書人。在朝廷做官。由於家庭的特殊條件,他從小就有機會接觸到許多典籍。他勤奮好學,並且酷愛醫學。東漢末年,連年混戰,「民棄農業」,都市田莊多成荒野,人民顛沛流離,饑寒困頓。
  • 冬至|花樣吃餃子
    它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宮廷和民間歷來十分重視,從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動。冬至是養生的大好時機,主要是因為「氣始於冬至」。因為從冬季開始,生命活動開始由衰轉盛,由靜轉動。此時科學養生有助於保證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冬至時節飲食宜多樣,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適當選用高鈣食品。
  • 冬至,中藥材行業,有一件比吃餃子更重要的大事
    很多人說起冬至,首先想到的是冷,然後想到的是冬至吃餃子,尤其是小時候媽媽包的餃子的味道……然而,冬至,在藥材界,有一件大事情,比吃餃子更更更重要!這件事,每年的冬至都要搞,並且一定要在冬至這天半夜12點最冷的時間搞!這就是「冬至阿膠節」!那場面,人山人海,鑼鼓喧天,一點不比宋丹丹的場面小!
  • 今日冬至:宜餃子配酒
    今日冬至今晨,我們迎來了2020年的最後一個節氣:冬至。冬至,古稱「日短」或「日短至」;俗稱「冬節」「長至節」或「亞歲」等。古人講: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古人認為自冬至起,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即下一個循環開始了,冬至一陽生、天地陽氣回升,為「大吉之日」。冬至數九自冬至開始,進入「數九」寒天。
  • 冬至吃什麼|冬至為什麼吃餃子|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
    冬至吃什麼|冬至為什麼吃餃子|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小編現整理了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冬至吃什麼|冬至為什麼吃餃子的相關內容,希望幫大家更好的了解冬至。各地在冬至時有不同的風俗,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糰、冬至長線面的習慣,而蘇北人在冬至時吃大蔥炒豆腐。冬至吃餃子還有說是不忘「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至今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云:「十月一,冬至到家戶戶吃水餃。」
  • 冬至西電|除了餃子,好吃的還有...
    冬至西電|除了餃子,好吃的還有......點我查看兩角彎彎下水百裡透亮而出說到冬至美食東北人民定會極力推薦餃子常言道: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在冬至時節一盆熱騰騰的餃子或三鮮或全肉或韭菜或牛肉總有一款適合你的口味蘸著醋來一口在煙氣氤氳的飯桌上不禁來一句
  • 羊膏美味餃子香:你的冬至味覺記憶裡都有啥?
    資料圖:顧客在北京一家餃子餐廳品嘗彩色餃子。冬至吃餃子是中華民族的悠久傳統,但彩色餃子卻不多見。中新社記者 蘇丹 攝  中新網北京12月22日電(記者 上官雲)說到冬至,那可是中國民俗傳統中一個重要的節氣,素來就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一家人吃餃子、堆雪人……冬至給人們留下了無數美好的回憶:每當吃上了冬至的餃子,盼了一年的春節也就離著不遠了。  趙興力小時候生活在北京的一條胡同裡。
  • 暖暖餃子情 歡樂過冬至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相傳,這一天吃餃子是「以防天冷凍掉耳朵」,為了讓幼兒感受到冬至節氣,傳承中華民族傳統習俗
  • 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冬至吃什麼|冬至吃餃子寓意
    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冬至當天吃什麼|冬至吃餃子寓意:小編現整理了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冬至當天吃什麼、冬至吃餃子寓意的相關內容,希望幫大家更好的了解冬至。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2020年12月21日,星期一,農曆十一月初七
  • 冬至攻略——除了吃餃子,北京通州小學生這麼過冬至
    繪畫手工吉祥餃子口口福冬至,是一個自帶香味的節氣。在中國北方有冬至吃餃子的習俗,相傳餃子原名「嬌耳」,是「醫聖」張仲景發明的,慢慢演變成了我們現在吃的「餃子」。包餃子是冬至的必修課,小漷娃們和家長一起學習和面、拌餡兒、擀皮兒,五顏六色的餃子皮兒、豐富的餡料飽含著濃濃的溫情和美好的寓意,讓冬至充滿了儀式感和溫馨的煙火氣。通州南關小學傳統節日研學活動為弘揚冬至傳統文化,讓隊員們知道在冬季應該如何禦寒,知道在寒冷的冬天依然有人在辛勤勞作,感知別樣冬至。
  • 冬至| 好吃不過餃子,溫暖不過村裡!
    俗話說「冬至大如年」 而且冬至也有「小年」的說法 餃子飄香情意暖 12月18日,且末縣委組織部駐良種場二隊工作隊、村「兩委」與10餘名村民歡聚一堂、載歌載舞、同包餃子、同過冬至,共敘情誼。
  • 冬至用它包餃子,比韭菜餡鮮,比蘿蔔餡甜,一把就可以煮一鍋
    冬至就要到了,大家可知這個節氣的由來?估計大部分人只聽過那句民諺:「冬至到,吃水餃」。冬至過節源於漢代,到了唐宋以後就比較流行了,一直延續到現在。在《清嘉錄》中還有「冬至大於年」之說。這也表明古人對其的重視程度,其實現在人們也比較重視,不管是南方還是北方,到冬至這一天都有固定的食物要吃。
  • 「冬至」除了吃餃子,不同省份還有這些冬至習俗?
    天時人事曰相催 冬至陽生春又來 都說「冬至大如年,人間小團圓」 有人在冬至這天必須來一份餃子
  • 冬至了,吃一頓親人親手包的餃子
    今曰冬至,早上早早的就收到了朋友們的祝福!是的啊,千萬別忘了吃餃子。在我國民間,素有這樣的傳統的說法和做法。在冬至這一天,再窮再難也要吃上一頓餃子。吉祥如意的民俗,善良讓整個寒冷的冬天裡耳朵就不會凍掉了。每每想起了這個民俗和傳統,就會回憶起兒時的時光。
  • 冬至到,小布請您吃餃子!
    我國南北各地在冬至時有不同的風俗,經過歷史發展,形成了獨特的節令食文化。我國南方一些地方有冬至宴飲的傳統,而北方多數地方則有冬至吃餃子的習俗。相傳醫聖張仲景告老還鄉時看到受凍的百姓,便用羊肉和一些驅寒藥材以及麵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做成一種叫「驅寒嬌耳湯」的藥物,施捨給百姓吃。後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形成了習俗。
  • 冬至包餃子 真情暖人
    冬至包餃子 真情暖人 2020-12-21 16: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