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最後幾天,當我們感受到冬意漸濃的氣息時,也迎來了這一年中最寒冷的一天——冬至!
「時光悄然無聲,一路匆匆過,瑞雪欣然飄落,天寒好個冬。」冬至,又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這天,晝最短,夜最長,陽氣始至。
古有杜甫詩句「冬至陽生春又來」,今有老人道「冬至大如年」的說法,是個非常吉祥的日子。
冬至,從國家祭祀活動演變為習俗,按天象天時與陰陽五行理論,是一陽復生之時。自古以來,中國人習慣在這一天同飲共食,扶助陽氣使身體康健,所以稱「冬至進補,春天打虎」。
「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湯圓取圓形,象徵天與陽,以紅白二色寓意陰陽交泰。
有些地區,人們會吃長線面、餈粑、年糕、桂圓煮蛋、老母雞湯等各美食,都有各自的美好寓意。
據記載,周秦時代以冬十一月為正月,以冬至為歲首過新年。古人認為,自冬至開始,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也代表下一個循環開始,是大吉之日。
冬至這一天,北方的餃子依然是重頭戲,南方湯圓也別有一番滋味。在冬至大如年的節氣裡,能和家人團聚,一起吃頓家人親手做的餃子(湯圓),該是多麼溫暖的一件事情。
北方人如若提起冬至,必定和餃子密不可分,為什麼?
因為冬天耳朵容易凍掉,冬至吃餃子為了保護「被凍著的耳朵」。
後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形成「捏凍耳朵」的習俗。
也就是現在,我們最愛吃的餃子。「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這一天,無論有多忙碌,都會吃頓熱氣騰騰的水餃,應應節氣。
冬至吃餃子,一個餃子一顆心。吃韭菜餡餃子,願你青春常駐;吃蘿蔔餡餃子,願你健康長壽;吃蘑菇餡餃子,願你錢袋漸鼓;吃三鮮餡餃子,願你家庭和睦。冬至吃湯圓,在江南尤為盛行,
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湯圓也稱湯糰,冬至吃湯糰又叫「冬至團」;湯圓既可以用來祭祖,也可互贈於親朋好友。
今年的冬至時節,和家人圍在一起,吃頓熱氣騰騰的餃子、湯圓,就是暖暖的幸福~
家,是讓人感到溫暖舒適的地方,家人,是自己最堅強的後盾,就算能力再強,在父母面前,你永遠是他們眼中的小孩子。
冬至最重要的,是一家人坐在一起,美美地吃一頓團圓飯,暖心地過上一晚。
在我們不斷前進的時候,父母也隨年月老去,希望我們能在工作之餘,停下來關心一下身後的家人,無論多忙,大時大節,也要留點時間陪陪家人,團聚即溫暖,家人即幸福。
冬至到,幸福至。
祝大家冬至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