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主角又是我們百變的雞蛋君,將雞蛋簡單地白煮,再撒點胡椒和鹽,香香嫩嫩的蛋白和微微溼潤柔軟的蛋黃就已經很讓人滿足了。
加點料滷一滷更是不得了。比如帶著茶香和漂亮花紋的茶葉蛋。
或者是佔據一碗拉麵C位,和叉燒不分伯仲,帶著完美溏心的日式滷蛋。
更別提吸飽了肉汁精華的虎皮蛋,讓人垂涎三尺。
不過今天花姐要教大家做的滷蛋,可與平時見過的不一樣。它有著像豆乾一樣堅韌入味,越嚼越香的蛋白,而蛋黃就像是濃縮了一般風味濃鬱。
它就是鐵蛋,寶島臺灣的特色小吃,這麼有特色的口感和外形,是怎麼做出來的呢?
▼
RECIPE
臺灣鐵蛋
材料
雞蛋 8個 / 茶葉 30g
小蔥 2根 / 幹辣椒 2個
香葉 2片 / 八角 2顆 / 桂皮 1小塊
調料
生抽 5瓷勺 / 老抽 5瓷勺 / 冰糖 15顆
▼ 1. 煮蛋:鍋中放入雞蛋,加水沒過,水沸後煮10分鐘。
▼ 2. 冷卻剝殼:撈出煮好的雞蛋,立刻放在冷水中衝洗冷卻。
因為熱脹冷縮,現在雞蛋變得很好剝,將雞蛋殼剝去。
▼ 3. 加水加料:剝好殼的雞蛋放在鍋中,加入所有的乾料。
加水沒過雞蛋,加入5瓷勺生抽,5瓷勺老抽,1把冰糖。
大火煮沸,轉小火煮10分鐘,關火浸泡10分鐘。
▼ 4. 風乾:將滷蛋撈出,用電風扇風乾20分鐘,我用了usb的小風扇,也很方便。
20分鐘後可用看到雞蛋明顯變黑,體積也變小了一點點。
▼ 5. 重複:風乾的蛋放回滷汁中,重複「小火10分鐘,關火浸10分鐘,撈出風乾20分鐘」的步驟6~8次,可用這樣蛋會越來越緊實,顏色越來越黑。
▼ 6. 享用:花姐一共風乾了五次,蛋白已經非常入味Q彈了,蛋黃的鮮美被濃縮,越嚼越香。
如果你喜歡更硬一點的口感,可用多重複幾次浸滷和風乾哦。鐵蛋裝在保鮮盒放在冰箱裡,可保存一周。
經過重複的滷煮和風乾,滷蛋就能大變模樣,不禁好奇第一個鐵蛋是怎麼誕生的。
鐵蛋是臺灣淡水的特色小吃,相傳有一家碼頭有一家經常被漁民光顧的麵攤,一日大雨,客人稀少,老闆便只能將做好的滷蛋不斷回鍋加熱,加上海邊風大,滷蛋越吹越小,沒想到味道奇佳,漸漸就流傳開來了。
除了雞蛋,鵪鶉蛋也是製作鐵蛋的好材料(就是剝殼麻煩了點),一口一個正好。
最後花姐還是要提醒一下嘴饞的小夥伴,雞蛋一天吃兩個比較合適,而鵪鶉蛋一天吃6個營養也就足夠了,吃太多人體吸收不了容易過剩。
你小時候最愛的零食是什麼?歡迎留言分享哦~
長按二維碼 點擊關注
花吃姐姐是個有原則的吃貨,
轉發?當然是舉雙手歡迎啦✔
轉載?請回復「轉載」看須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