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氣炎熱的情況下,或是運動後,出汗簡直是件太正常不過的事了,因為我們身體內部環境既不能太冷也不能太熱,所以就會通過自身的調節機制,啟動出汗來調節體溫。
但是在同樣的情況下,花費同樣的時間,有的人會大汗淋漓,汗透衣衫,而有的人卻很少出汗。還有的人甚至稍動一下,汗珠就順著臉頰,脖子往下滴,這又是為什麼呢?下面就看看專家的具體解釋吧。
稍微一動就出汗的人,跟很少出汗的人,這二者有什麼區別呢?
其實在很多情況下出汗的多少是和個人的身體自我調節有關,也和體質有關。
我們知道身體會通過出汗來調節體溫,吃得太辣,天氣太熱,運動過後,出點汗是無妨的,但要是動不動就出汗,那麼就不是件好事了,這很有可能說明你體質陰虛。如果出汗過多,還可能出現脫水的情況。
而出汗少也並不好,出汗少的人往往會畏寒怕冷,說明體內陽氣不足。如果身體虛弱則不能很好地進行排汗工作,要是水分聚積於體內無法正常排出,那麼就會導致體內溼氣加重,更加損傷陽氣。
出汗少或是無汗還有可能是天生汗腺發育不好或是汗腺缺乏所致,此外有些疾病也可能導致汗少,比如硬皮病,皮膚萎縮等皮膚病會導致局限性無汗,而腎炎,糖尿病,惡性腫瘤等疾病會導致少汗或無汗。
以下幾種出汗方式,往往就是身體虛的表現:
1、盜汗
盜汗的人一般在入睡後開始出汗,汗溼難受會被出汗熱醒,醒後一般出汗就會停止,而且還常伴有手心,腳心發熱,口乾舌燥,胸悶心煩的症狀。這大多是因為陰虛導致的心血不足,陰虛內熱。
2、自汗
自汗意為自發性排汗,這種人平時就很愛出汗,哪怕天氣並不熱,也沒運動,前胸後背都會出上一身汗。如果是在活動後,那麼出汗就更厲害了,還會伴有四肢無力,疲勞倦怠,怕風怕冷,很容易感冒。這大多是因為肺氣虛弱,體表不固造成的。
3、頭汗
如果汗只出在頭部,那麼大多是因為上焦邪熱所致,是身體虛的一種表現。大多在老年人或是大病新愈的人身上多見,如果沒有出現別的症狀,一般也不必過多擔心。
4、多汗
有些人無論冬夏,總是手腳汗溼溼的,那麼這就屬於多汗症,是一種病態反應。此病有可能和基因有關,也有可能是由於交感神經過於興奮從而導致汗腺分泌過剩造成的。在中醫上看來,這是血虛,陽虧,脾胃溼熱的表現。
除了上述出汗,還有疾病原因導致的出汗:
甲亢,因為甲狀腺分泌異常,會讓人體溫升高,從而怕熱多汗。
腎上腺長腫瘤,會讓人淋漓多汗,還會伴有心慌手抖,四肢發冷的現象 。
低血糖,會導致血糖下降,從而使得病人面色蒼白,手足震顫,出冷汗。
對於異常汗出,我們平時可以通過飲食來進行調理,氣虛所致的出汗,就要補血益氣,常食山藥,牛羊肉來補益氣血。
如果是陰虛導致的盜汗,可多食百合,雪梨等滋陰食物,少吃蔥姜蒜,羊肉等熱性食物。
對於疾病導致的汗多,汗少或是無汗,那麼就要先治癒疾病,才能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