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CT可以檢查胃腸病嗎?與內鏡相比各有什麼優缺點?一文說清楚

2020-12-15 全科醫聊

目前胃腸部的檢查,醫生很多時候建議做胃腸鏡檢查,但是內鏡檢查是一個侵入性檢查,很多人覺得做這個很痛苦,所以會問,能不能做個CT檢查看一下胃腸疾病?我們說說這個問題。

一般來說,胃腸問題有兩大問題,一個是黏膜的問題,比如說胃炎、胃潰瘍、胃腫瘤、腸炎、腸道腫瘤、息肉病變等等,它們的發生,是在胃腸腔管內黏膜的病變,有時嚴重時侵入黏膜下層或者肌層,甚至累計整個腸壁。再一個是腸動力問題,比如腸功能紊亂、胃腸梗阻等等。

對於胃腸道的疾病,我們對比來看一下腹部CT檢查和胃鏡檢查各有什麼優缺點?各能檢查出哪些疾病?

第一,我們先來看腹部CT檢查有什麼優缺點?通過腹部CT檢查,可以看到什麼胃腸疾病?

腹部CT優點:

是一種影像學檢查,操作時患者沒有痛苦,另外它的檢查範圍大,不僅僅可以檢查局部組織,而且對於臟器周邊的組織結構都能看到。

但是腹部CT檢查最大的缺點就是有放射性,尤其孕婦等檢查需要高度注意。

腹部CT可以檢查哪些胃腸疾病?

1、通過腹部CT檢查,可以看到胃腸內明顯的佔位性病變,如果確診為惡性腫瘤時,該類檢查還可以幫助了解腫瘤與周圍組織的關係,以及腫瘤的淋巴結是否已經轉移等情況。CT檢查可直接顯示癌組織本身,可以判斷中、晚期癌造成的胃腸腔內腫塊,胃腸壁浸潤增厚和胃腸外侵犯等病變,可以預測中晚期手術可能性。

2、可以判斷起源於胃腸道本身的佔位還是來自外來壓迫性腫塊。

3、可以判斷胃腸道梗阻伴胃腸腔內大量瀦留。它能容易地判斷擴張腸腔的程度、部位,區別胃腸腔內瀦留液與腸壁組織,可以直接顯示梗阻端胃腸腔內,腸壁內、外造成梗阻的病變,如腫瘤、結石等,對腸梗阻後的併發症如穿孔、絞窄做出判斷。

4、用於腹內中空臟器穿孔的診斷,CT橫斷面掃描可避免X線平片檢查時腹內臟器前後相互重疊的影響,有利於較少、小氣體影及隱藏於臟器裂隙間和後腹膜腔內游離氣體的辨認。

第二,我們來對比看一下胃腸鏡的優缺點,以及胃鏡可以看到什麼病變?

內鏡檢查優點:

胃腸鏡是直視下的黏膜觀察,對必腹部CT來說,可以發現食管、胃、十二指腸、結腸、直腸等部位黏膜的病變,尤其早期的黏膜病變,可以直視下觀察。

最為重要的是內鏡檢查可以取病理化驗確診疾病,還可以通過內鏡下做很多疾病的治療。所以它不僅僅是一種觀察工具,更是一種治療工具。

缺點:是內鏡檢查是一種侵入性檢查,會帶來痛苦,比如引起噁心、嘔吐等等。另外它還有一定的風險性。

內鏡可以發現哪些疾病?

1、有消化道症狀,懷疑食道、胃及十二指腸、直腸、結腸等炎症、潰瘍及腫瘤的患者。

2、 病因及部位不明的消化道出血。

3、其他影像學檢查懷疑消化道病變,無法明確病變性質。消化道腫瘤高危人群或有癌前病變及癌前疾病的普查和複查。

4、用於消化道疾病治療或者治療後複查等。

所以說,對於腹部CT檢查,可以發現很多的胃腸道疾病,尤其可以從整體上看到胃腸疾病的狀態、壓迫以及周邊組織結構。但是畢竟胃腸是空心臟器,它的發病很多時候是黏膜病變,當胃腸黏膜早期病變時,尤其再加上胃腸道處於不斷的蠕動狀態,所知很多時候並不能通過CT發現胃腸疾病黏膜早期病變,需要通過結合內鏡檢查等來確診疾病。

綜上所述,腹部CT檢查很多時候是胃腸道檢查的必須,而更多時候醫生會同時開具內鏡檢查,並非是過度檢查,主要是為了二者互相配合,更好的檢查疾病。

相關焦點

  • 忽悠人的體檢,膠囊內鏡胃腸全查
    理論上,吞下膠囊內鏡,會從口腔到食道到胃到小腸最後通過大腸從肛門排出,可以觀察整個消化道黏膜的情況;而且膠囊內鏡如膠囊藥物大小,吞入方便,檢查無痛苦,一次性使用,衛生保障,這是膠囊內鏡檢查的優勢。國產膠囊內鏡價格大幅度下降,一次檢查不到3000元,被一些體檢中心廣泛推薦用於胃腸體檢。但事實又如何呢?
  • 想查胃腸道,透視、CT、胃腸鏡、膠囊內鏡要選哪種呢?聽醫生說
    目前篩查效果比較理想的癌症有:低劑量CT篩查肺癌,上腹部彩超篩查肝癌,乳腺彩超篩查乳腺癌,婦科檢查篩查宮頸癌,胃鏡篩查食管癌胃癌,腸鏡篩查結腸癌。提到這些檢查項目,大家在體檢過程中猶豫比較大的就是胃腸鏡檢查,但是胃腸鏡檢查可以篩查的癌症佔發病率的一半,大家總是在問有沒有替代方案呢,有其他非侵入性檢查能代替嗎?
  • 一文了解:胃鏡腸鏡、無痛內鏡、超細內鏡、小腸鏡、膠囊內鏡...
    2、檢查前一天晚上10:00起開始禁食、禁水至次日檢查時。3、高血壓患者檢查當日早晨可用一小口水送服降壓藥物,防止檢查過程中因血壓過高發生不良反應。4、糖尿病患者檢查當日早晨應暫停降糖藥或胰島素。5、吸菸的患者,檢查前1天起還需戒菸,以免檢查時因咳嗽影響操作,同時,禁菸還可以減少胃酸分泌,便於觀察。
  • 出國看病科普:一顆膠囊內鏡就能檢查全部消化道嗎?
    膠囊內鏡是一種做成膠囊形狀的內窺鏡,用來檢查人體消化道的醫療儀器。據出國看病專業服務機構盛諾一家介紹,膠囊內鏡能進入人體,用於窺探人體腸胃和食道部位的健康狀況。用來幫助醫生對病人消化道系統疾患進行診斷。那麼膠囊內鏡能一次性觀察到所有的消化道嗎?
  • 碳13、碳14、內鏡檢查……一文了解最全幽門螺桿菌檢測
    侵入性試驗包括內鏡檢查、組織學檢查、快速尿素酶試驗(RUT)、細菌培養和以PCR為代表的分子生物學檢測。非侵入性試驗則包括尿素呼氣試驗(UBT)、糞便Hp抗原檢測(SAT)、Hp血清學檢測和分子生物學檢測。侵入性檢測需要通過胃鏡取得活檢標本後再對標本進行檢測,其缺點是有一定創傷性,結果會受到活檢部位的影響;但是可以同時明確有無胃癌、消化性潰瘍、胃炎等重要疾病。
  • 日本胃腸內鏡學會結直腸EMR/ESD指南
    在停用抗血栓藥物後,內鏡檢查證實止血後可恢復服藥。在恢復使用抗血栓藥物後,應仔細觀察是否有術後出血。 在EMR/ESD過程中,考慮停止或繼續使用抗血栓藥物的風險和獲益在臨床上是很重要的。與胃ESD相比,大腸EMR/ESD延遲性出血的風險更低且不致命。
  • 用心溝通 「鏡」心呵護——走進西安醫學院附屬胃泰消化病醫院內鏡...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這位患者已經70多歲了,雖然血壓和心電圖各方面都正常,但是考慮到年齡偏大,所以還是需要張主任再評估一下。」「家屬進來一下,患者的賁門和胃體附近分別發現有多發性胃息肉,考慮到有惡變風險,建議切除,需要家屬籤字同意。」「醫生,最近感覺胃裡老是不舒服,經常打嗝,胃裡還時不時反酸,我想著是不是要做一個胃鏡檢查?
  • 內鏡消毒液的現狀分析:各類內鏡消毒劑的優缺點
    隨著內鏡診療技術的發展,軟式內鏡廣泛運用在腫瘤的篩查、疾病的診斷和治療。軟式消化內鏡通過口腔、肛門或人工通道進入人體消化道進行各項檢查和治療,使用後不可避免的有微生物和有機物殘留,而軟式消化內鏡屬於重複使用性醫療器械,使用後必須進行清洗、消毒或滅菌的再處理以防止交叉感染。
  • 情緒不良、飲食不規律導致胃腸疾病 專家:高危人群要定期胃腸鏡檢查
    近日,64歲的陳先生因為胃部不適前往湖北省中醫院脾胃病科就診,除了發現胃部疾病,還通過腸鏡檢查發現了早期腫瘤。該科學科主任胡運蓮主任醫師說,較長時間的不良情緒和不規律飲食都會導致功能性胃腸疾病,近一個月門診診治的患者中,有一半都是這類患者。
  • 食管胃腸內科聯合內鏡中心成功完成泰安市首例Heller術後再發賁門...
    近日,食管胃腸內科王常會主任醫師、內鏡中心胡月華主任醫師帶領食管胃腸內科內鏡微創治療團隊成功完成泰安市首例外科Heller手術後再發賁門失弛緩症患者的POEM手術。發病後就診於當地醫院行胃鏡檢查:食管炎,食管擴張,賁門失弛緩術後表現;上消化道造影檢查:符合賁門失馳緩症表現。後經多地檢查諮詢後來到我院食管胃腸科治療,在王常會主任和胡月華主任帶領下,手術團隊慎重討論並積極與患者以及家屬溝通後決定給予患者行POEM手術治療。
  • 【診斷學總結】腹部檢查
    視診腹部外形瀰漫性全腹膨隆見於腹水、胃腸脹氣或巨大卵巢囊腫等;局部膨隆見於腫塊或腫大的臟器等;腹部凹陷如舟狀者見於惡病質及嚴重脫水;局限性凹陷見於手術瘢痕收縮。移動性濁音叩診根據游離腹水隨體位轉換而發生濁音區的改變,用來檢查有無腹水的存在,一般在 1000ml以上才能扣出。
  • 【診斷學筆記】腹部檢查
    >腹部外形瀰漫性全腹膨隆見於腹水、胃腸脹氣或巨大卵巢囊腫等;局部膨隆見於腫塊或腫大的臟器等;腹部凹陷如舟狀者見於惡病質及嚴重脫水;局限性凹陷見於手術瘢痕收縮。移動性濁音叩診根據游離腹水隨體位轉換而發生濁音區的改變,用來檢查有無腹水的存在,一般在 1000ml以上才能扣出。
  • 吃藥治不好的胃食管反流病,可以選擇內鏡下治療
    對於這些朋友,可以考慮內鏡下治療,以畢其功於一役,永絕後患! 現在,內鏡下治療 GERD的方法主要包括內鏡下注射治療、內鏡下熱能射頻治療、內鏡下胃腔內縫合或摺疊治療、LinX抗反流系統等。
  • 柳葉刀 | 多達40%的人會患有功能性胃腸病
    功能性胃腸病根據解剖位置分類,並通過統一化標準診斷。多達40%的人會患有這些慢性疾病,常常一個人會同時患有其中多種疾病。在過去的12個月中,有超過三分之二的人會去看醫生,有40%的人會服用常規藥物,三分之一的人因其症狀而進行了不必要的腹部手術,例如子宮切除術或膽囊切除術。功能性胃腸病也嚴重影響患者的社會職能和生活質量。因此,功能性胃腸病對醫療服務、患者和整個社會構成了沉重負擔。
  • 纖維內鏡的原理性能及類型
    3.光學系統原理將玻璃纖維導光束裝置上直角屋脊梭鏡,成像物鏡或目鏡即構成纖維內鏡的光學系統。外界的成像光線通過以上各部分的一系列光學反射,在目鏡上可看到清晰的物體像。如目鏡可以進行屈光調節,使視野清晰;鏡頭的方向可以向上、下、左、右地隨意調節,以擴大視野範圍,基本上消除了盲區;有送氣送水孔,可以給氣給水;通過吸引孔可以吸取腔內液體或氣體,使視野更清晰;還可以進行活檢及照像。採用冷光源照明,對黏膜不致引起燒傷。纖維內鏡圖像真實而清晰,細小病灶也能被發現,且病人痛苦小較安全,是目前診斷胃腸等疾患的重要器械之一。
  • 內鏡「神探」讓消化道腫瘤「無處藏身」
    車毅介紹,目前,內鏡診療技術日趨成熟,臨床應用範圍不斷擴展,成為日常診療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技術手段。很多人一提到要做胃鏡、腸鏡檢查,就談虎色變,感覺無法接受,很排斥。很多胃腸不適的病人因為害怕而拖到很晚才來檢查,導致病情發展到癌症中晚期,錯過了治療的最佳時機。
  • 重磅補貼來襲,看胃腸病這些費用全省了!
    >什麼大福利都不如有一個健康的身體!」而不願就醫2.懼怕胃鏡檢查,覺得自己體檢了沒問題3.害怕疼痛,不願就醫4.怕貴、怕花錢,寧願自己找偏方此次活動市民可以享受到什麼福利?即日起,湖北人看胃腸病這些費用全省了!
  • 循序見「鏡」,「抑」招止血,內鏡下治療上消化道出血
    近日,我院消化內科通過內鏡下成功治療一例上消化道出血高齡患者。 患者78歲,有腦梗死病史8年。 結合患者既往病史,腦梗死8年,正處於腦梗死後遺症期,需長期服用抗血栓藥物,據了解患者近期曾不規律服用抗凝藥物,口服抗凝血藥可通過影響凝血過程的不同環節,阻止血液凝固,預防腦卒中或其他血栓性疾病,但也可誘發原有胃十二指腸潰瘍出血,還可直接導致胃腸黏膜出血,此次出現嘔血症狀大概率是由此引起。
  • 慢性腹瀉四大病因匯總,總有你遺漏的那一個|一文梳理_騰訊新聞
    是「簡單粗暴」地直接上實驗室、影像學檢查,甚至內鏡檢查嗎? 若將腹瀉這四大病因牢記心中,則可拓寬臨床思維,「快準狠」地抓住腹瀉「幕後真兇」! 腹瀉是一種常見的臨床症候,可由多種疾病造成。
  • 胃腸不好有啥好辦法?聽煙臺消化內科老教授一一道來
    你像我們醫大胃腸醫院引進的奧林巴斯CV-290型胃腸鏡,這是剛問世沒兩年的新一代胃腸鏡,有多項專利技術來消除檢查中的不適感。用290型胃腸鏡,再加上無痛短效麻醉技術,在胃腸鏡的檢查過程中,可以說是沒有痛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