糾結不清的胃腸問題,讓老教授三言兩語給解決了!
近日,在芝罘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作為芝罘區衛健局「醫療志願服務宣講團」專家,煙臺醫大胃腸醫院專家、煙臺市消化內科權威、原煙臺市中醫院、煙臺市腫瘤醫院院長辛獻運教授,在芝罘區衛健局「醫百分」課堂,為廣大市民舉行了一場生動且實用的「胃腸健康講座」。
從消化系統的組成和運行,到各種胃腸疾病的原因和治療,以及人們關注的胃病元兇幽門螺桿菌等,辛教授深入淺出,侃侃而談,不斷贏得了陣陣掌聲。
而聽眾也帶著自己的「具體問題」而來。
某退休教師:「我是淺表性胃炎,治過總也不去根,怎麼辦?」
辛教授解答:
淺表性胃炎屬於慢性胃炎,凡是慢性病,治和養要同步進行,才能取得好效果。
在治療前,首先要明確病因,雖然淺表性胃炎已經是一個很明確的診斷了,但是導致淺表性胃炎的確定性致病因素有七種,我們必需要找到是哪一種或哪幾種,比如是不是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咽炎或扁桃腺炎等等,把致病因素找到並消除掉,這是後續治療見效的基礎。
其次在治療上我建議是中西醫結合治療,無論是從過去還是最近在煙臺醫大胃腸醫院的臨床實踐上來看,中西醫結合治療其效果是優於單純西醫治療的。
但養胃也需要同時進行,一些不良生活習慣、飲食習慣必需要改變,因為慢性病和這些因素是密切相關的,像抽菸、飲酒、暴飲暴食、吃太燙、吃太多燒烤燻制醃製食品等等,都是要改正,能戒掉更好,不能戒掉,也要減量、少用。
某私營業主:「我就是害怕做胃腸鏡,但聽說得胃癌、腸癌的可多了,又有點擔心,怎麼辦呢?」
辛教授解答:
首先現在胃腸鏡技術已經很先進了,不是像以前那麼難受了。你像我們醫大胃腸醫院引進的奧林巴斯CV-290型胃腸鏡,這是剛問世沒兩年的新一代胃腸鏡,有多項專利技術來消除檢查中的不適感。用290型胃腸鏡,再加上無痛短效麻醉技術,在胃腸鏡的檢查過程中,可以說是沒有痛苦的。
其次,如果你聽了上面的回答,還是有「心魔」,就是不想做胃腸鏡,那你可以先抽血檢查一下「胃功能四項+胃泌素」,這幾個指標,是可以對包括胃癌在內的多項胃腸疾病進行篩查的,如果這幾個指標沒有異常,也可以暫時不做胃腸鏡,如果有異常,還是建議做胃腸鏡。對於胃腸道疾病來說,胃腸鏡檢查是一個金標準,目前是任何其它檢查所不能替代的。
煙臺是胃腸癌高發地區,我建議40歲以上的「健康」人群,也來檢查一次胃腸鏡,因為胃腸癌早期大多是沒有症狀的。早期發現是治癒的基礎,等到症狀明顯時大多已經擴散了。
某社區工作人員:「胃病真能傳染嗎?」
辛教授解答:
胃病傳染指的是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後,可通過一起吃飯或親密接觸傳染給他人。這個幽門螺旋桿菌有雙重的危害性,一是傳染,二是還能導致胃癌。並且感染這個細菌的患者,大部分還沒症狀,容易不知不覺中再傳染其他人。目前有些地區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人群超過半數,說明它的傳染性還是很強的。
是否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最好像體檢一樣每年檢查一次,因為檢查也很簡單,現在通過呼氣檢測就能測出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程度,無創無痛。
再有就是要改變用餐習慣,哪怕是家人在一起,也要用公筷夾菜,這樣能減少細菌的傳播。
……
講座現場氣氛熱烈,有許多患者在課程結束後還圍著辛教授問問題,而辛教授一一給予解答。
【專家名片】辛獻運,女,中共黨員,主任醫師,教授。煙臺醫大胃腸醫院專家。
原煙臺市中醫院、腫瘤醫院院長,曾任全國中西醫結合急救學會委員、山東省消化內鏡專業委員會委員、山東省醫師協會理事、煙臺市中醫藥學會副會長、煙臺市中醫藥消化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煙臺市中西醫結合學會消化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腹部疾病》雜誌編委、《山東衛生》雜誌理事會常務理事等職。
創建了煙臺市中西醫消化專業委員會,發展了煙臺8個縣市區的消化專科、胃鏡室,培養了一批從事消化專業的業務骨幹,多次成功舉辦全國、省、市級消化專業會議。1993年,率先在煙臺開展了食道狹窄擴張術的鏡下治療等消化道介入治療新技術。
著有醫學專著3部,獲國家專利1項,共有6項科研成果獲得國家、省、市科技進步獎,在國家和省級醫學權威期刊上發表有影響的學術論文30餘篇。
先後被山東省人事廳和山東省衛生廳聯合授予先進個人並記二等功、山東省科協記二等功,榮獲煙臺市「五一」勞動獎章、煙臺市「巾幗建功」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專業擅長】對脾胃研究頗深,特別對幽門螺桿菌的感染、胃動力障礙、各種胃炎、結腸炎、消化系息肉、頑固性腹水等消化內科常見病、疑難病具有豐富經驗和獨到見解,尤擅中西醫結合治療,並在方劑方法上多有創新。
預約辛教授專家號,可撥打煙臺醫大胃腸醫院電話0535-3453667。
(來源:煙臺醫大胃腸醫院)
註:本文為本平臺所承接的廣告文案符合廣告法相關規定。廣告內容具體事宜可諮詢廣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