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鏡「神探」讓消化道腫瘤「無處藏身」

2021-01-15 瀟湘晨報

近三個月來,威海口腔醫院內鏡室通過精細檢查,共查出十幾例早期消化道腫瘤,年紀最小的患者27歲,這些查出早期消化道腫瘤的患者平時沒有明顯症狀。威海口腔醫院內鏡科主任車毅提醒,45歲以上人群可通過內鏡檢查來篩查消化道腫瘤。

近仨月檢查出十幾例消化道腫瘤患者

近日,記者在採訪時,車毅剛為3名患者做完精細內鏡檢查。「近三個月來,我們內鏡室通過精細內鏡檢查共查出十幾例早期消化道腫瘤。」車毅介紹,這些消化道腫瘤患者中年齡最小的只有27歲,年齡最大的75歲。所幸都是早期消化道腫瘤,患者均在內鏡下微創手術切除,及時排除了體內「定時炸彈」。

據了解,消化道腫瘤是近年來發病最高的腫瘤之一,胃癌、食管癌及結腸癌約佔我國全部惡性腫瘤的1/3。80%的消化道腫瘤發現時已經是晚期,須行胃、腸道切除,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如何儘早發現消化道腫瘤呢?車毅介紹,早期消化道腫瘤很難發現,這十幾例患者平時沒有明顯症狀,只是因為身體輕微不適來院就診或者單位組織體檢,通過內鏡檢查才發現問題。

「患有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潰瘍性結腸炎、胃息肉、腸息肉等疾病,有消化道癌家族史,高鹽、醃製飲食、吸菸、重度飲酒等人群屬於消化道腫瘤高發人群,對這些疾病最準確、最直觀的檢查方法就是內鏡檢查。」車毅介紹,目前,內鏡診療技術日趨成熟,臨床應用範圍不斷擴展,成為日常診療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技術手段。很多人一提到要做胃鏡、腸鏡檢查,就談虎色變,感覺無法接受,很排斥。很多胃腸不適的病人因為害怕而拖到很晚才來檢查,導致病情發展到癌症中晚期,錯過了治療的最佳時機。車毅介紹:「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舒適化的內鏡檢查迅速發展,從痛苦內鏡到無痛苦內鏡,這一變化既提高了患者的舒適度與依從性,也有利於開展胃腸腫瘤的早診早治。」

家住崮山鎮的閆大爺是無痛內鏡檢查受益者之一,通過胃鏡檢查發現為胃癌高危患者,醫護人員一直密切關注他的病情變化。「去年11月,我們通過複查,確認老人胃裡已經出現了癌症的『苗頭』,通過內鏡為其進行了手術,術後行活檢證實為早期胃腺癌。」「感覺像睡了一覺,醒來後才發現手術已經結束了。」 閆大爺說。

內鏡「神探」

揪出「隱匿的兇手」

威海口腔醫院內鏡室採用的是日本進口高清、高亮度的放大胃腸鏡,患者在麻醉狀態下,醫生對胃、腸道黏膜進行地毯式搜索,直接發現病灶,及時揪出胃腸道裡面的「隱匿兇手」,然後在內鏡下進行微創剝離手術。「這樣一來,早期消化道腫瘤或癌前病變在沒有擴散轉移之前得到切除,病變切除後原部位2-3個月可以完全長好。」車毅介紹。

今年48歲的李女士是環翠區的一名小學教師,因單位體檢來到威海口腔醫院內鏡室進行檢查。車毅檢查時發現,李女士胃黏膜部位有一釐米的白色潰瘍組織,取活檢檢查後,進一步進行免疫組化檢查,最終確診為腺癌早期。拿到檢查報告後,車毅一刻也不敢耽誤,立馬通知李女士家屬告知病情,隨後李女士聽取車毅建議立即進行了手術。

車毅常說:「發現一例早癌,拯救一個患者,幸福一個家庭,這是每一名內鏡醫師肩上神聖的責任。」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治癒患者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讓人們培養自身的健康防護意識,才能為長遠的健康保駕護航。那麼怎樣才能減少消化道疾病的發生?車毅提醒:「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對預防和控制消化道疾病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新鮮蔬菜水果、粗糧雜糧,避免高鹽食物,少吃或不吃煙燻、油炸和烘烤食物,禁止吸菸和飲酒,飲食中適當增加蛋白質和奶類,堅持運動,控制體重,定期體檢。」

威海晚報記者 時紅紅 文/圖

【來源:威海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上消化道內鏡規範化操作及攝影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主題是上消化道內鏡規範化操作及攝影。主要內容包括三部分:上消化道內鏡規範化操作,規範化攝影及報告編輯。先回顧一下上消化道內鏡觀察範圍:口腔,咽部和聲帶,食管,胃部,十二指腸球部及降部,十二指腸乳頭周圍部假陰性的定義是將胃鏡檢查無腫瘤,但檢查後3年內診斷胃癌的病例。
  • 循序見「鏡」,「抑」招止血,內鏡下治療上消化道出血
    近日,我院消化內科通過內鏡下成功治療一例上消化道出血高齡患者。 患者78歲,有腦梗死病史8年。 隨著生活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健康觀念也愈發增強,內鏡檢查作為一種先進的技術,走進我們的視野。內鏡檢查越來越普遍,多數人們傾向於選擇無痛的檢查方式,但是做完檢查真的就萬事大吉了嗎? 不是的,在我們內鏡下發現息肉、腫瘤、潰瘍、炎症及其他病變時,還是要及時處理的。
  • 「鏡」觀其變:內鏡新技術提高消化道早癌診治率
    消化道惡性腫瘤是我國高發的疾病之一,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胃癌、結直腸癌和食道癌佔我國惡性腫瘤發病的第1、2 和4 名。隨著消化道腫瘤的發病率逐步提高,我國目前已從三級預防轉向一級預防,實施高危人群進行篩查和內鏡早診早治,防患於未然,也是改變我國消化道腫瘤診治嚴峻形勢的高效可行途徑。
  • 過去都說膠囊內鏡篩查腫瘤效果差,那現在呢?
    TopMD 舉報   《約吧大醫生》第299期  本期大醫生: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內鏡科
  • 重醫附二院每年為4萬例消化道腫瘤高風險人群做胃鏡篩查
    鄧超醫生說,通過精查,果然如我們所料,尹先生患上了食管癌,慶幸的是病變還處在早期,腫瘤浸潤深度淺,淋巴結轉移風險低。這樣的早期食管癌目前主要推薦,內鏡下剝離癌變黏膜組織即可達到非常好的治療效果。首先用放大染色內鏡結合碘染色清晰標記腫瘤邊緣,隨後醫生們依照標記點,採用治療內鏡完整剝離並切除腫瘤組織。整個手術時間一個半小時不到。隨後剝離下來的標本組織被送往病理科進行進一步的病理檢查,據悉,目前尹先生恢復良好,狀態不錯。
  • 老年消化道腫瘤的營養評估與幹預
    本文就老年消化道腫瘤病人發生營養不良的原因、營養篩查和評估工具、營養幹預方案的相關研究進行綜述,旨在為老年消化道腫瘤病人規範化營養管理提供參考。 國家癌症中心於2019年1月發布的全國癌症統計數據顯示,我國胃癌、食管癌、結直腸癌和肝癌等高發,消化系統腫瘤發病人數約佔全部惡性腫瘤發病的50%。
  • 出國看病科普:一顆膠囊內鏡就能檢查全部消化道嗎?
    膠囊內鏡是一種做成膠囊形狀的內窺鏡,用來檢查人體消化道的醫療儀器。據出國看病專業服務機構盛諾一家介紹,膠囊內鏡能進入人體,用於窺探人體腸胃和食道部位的健康狀況。用來幫助醫生對病人消化道系統疾患進行診斷。那麼膠囊內鏡能一次性觀察到所有的消化道嗎?
  • 周平紅:內鏡裡的「大國工匠」
    當年,中山醫院內鏡中心成為國內率先開展食管、胃和大腸早癌ESD治療的團隊之一,並於第二年率先將該技術應用於治療消化道黏膜下腫瘤,建立併發症防治體系,將其命名為內鏡黏膜下挖除術(ESE)。2009年,他最早在《內鏡外科》、《結直腸疾病》國際權威刊物上發表了中國人ESD相關學術論文;在開展隧道內鏡技術治療賁門失弛緩症基礎上,他所在團隊原創了經黏膜下隧道內鏡腫瘤切除術(STER),被業界認為是推動內鏡技術進入固有基層腫瘤治療時代的標誌,這兩項新技術還推動了國際指南將內鏡治療的禁忌症「改寫為內鏡手術的適應證。
  • 長達30釐米腫瘤竟從口腔取出!中山醫院內鏡中心主任周平紅教授「超...
    長達30釐米腫瘤竟從口腔取出!看到前來查房的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內鏡中心周平紅主任,殷先生無比感激,握著周主任的手謝了又謝!誰能想到,就在一天前,殷先生的食管腔內還充斥著長達30釐米的巨大腫瘤!
  • 【微創視頻】市中心醫院內鏡黏膜下剝離術(ESD)掠影
    口口內鏡黏膜下剝離術(ESD)是近年來出現的一項新的治療手段。在微創技術下,通過內鏡可完整大塊地切除消化道黏膜病變,同時一併「掃淨」部分黏膜下病變,實現根治腫瘤的效果。
  • 一文了解:胃鏡腸鏡、無痛內鏡、超細內鏡、小腸鏡、膠囊內鏡...
    超聲內鏡——B超+內鏡顧名思義,超聲內鏡就是將內鏡和超聲結合起來的消化道檢查技術。超聲內鏡興起於20世紀90年代,它通過在內鏡頭端安裝或經操作孔道放入的微型高頻超聲探頭,在做胃鏡或腸鏡檢查的同時,不僅對食道、胃腸道病變的層次進行觀察,還可以對臨近的肝臟、膽管、胰腺等器官進行超聲掃查。
  • 上海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內鏡室搬家啦!
    上海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內鏡室已於2020年7月31日搬至醫院2號樓3樓(檢查人員:從1號樓門診5樓口腔科通道處進入)。經過半個月的運行和相關流程優化,將為廣大患者提供更為優質的內鏡檢查及治療!導醫臺操作室我院脾胃病科是「中國消化道早癌篩查聯盟」、「上海交通大學炎症性腸病診治中心分中心」,「上海市食管疾病規範診治聯盟」的合作單位,「虹口區大腸癌篩查」定點單位,臨床開展慢性胃炎、上消化道出血、胰腺炎、肝硬化、胃食管反流病、炎症性腸病、消化性潰瘍、肝病、脂肪肝、膽囊炎、膽石症、功能性消化不良、腹瀉、便秘、消化道腫瘤等消化道的常見疾病及疑難病症的中西醫結合治療
  • 內鏡下止血 龍山縣人民醫院多基礎病、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生死急救!
    新湖南客戶端12月9日訊(通訊員 李釗)「Dieulafoy病(胃恆徑動脈綜合症)引起的消化道大出血,我們在臨床上遇到的比較少,這種病出血迅猛、量大,如果不及時採取內鏡下止血或外科手術治療,死亡率比較高。這個病人當時病情十分危重,重度貧血、休克,並且意識模糊。」
  • 技術引領——胃泰醫院熟練開展內鏡下球囊擴張術,為消化道狹窄患者...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 近年來,隨著消化內鏡診療技術的提高,臨床有了一種新的微創方法——內鏡下球囊擴張術,為消化道狹窄患者帶來福音。西安醫學院附屬胃泰消化病醫院內鏡中心是西北地區最早一批開展此項診療技術的醫院,積累了多例患者的臨床寶貴經驗。
  • 專家消化內鏡切腫瘤
    (健康時報記者 陳琳輝)「超級微創理念非常適合從事消化內鏡方面的專家積極探索。」12月21日,在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消化科的辦公室裡,黃永輝教授看著患者的檢查報告說,「超級微創」是目前消化內鏡微創治療領域的努力方向和目標。
  • 安翰科技磁控膠囊胃鏡技術引領「內鏡新基建」
    安翰科技早已吹響內鏡領域創新應用的號角,「無接觸式磁控膠囊胃鏡檢查」安翰解決方案可以通過物理空間隔離和交互解決方案脫穎而出,既實現醫患間無延時的實時溝通,又有隔離保障的檢查環境,進而完成系統化、全方位的胃部疾病檢查診斷。該方案由中華醫學會消化內鏡學分會令狐恩強主委指導膠囊內鏡協作組與安翰科技協作攻關,通力合作貢獻的集體智慧成果。
  • 「生死急救」內鏡下止血,我院成功挽救多基礎病、消化道大出血患者...
    「Dieulafoy病引起的消化道大出血,我們在臨床上遇到的比較少,這種病多出血迅猛、量大,如果不及時採取內鏡下止血或外科手術治療,死亡率比較高,這個病人當時病情十分危重,重度貧血、休克,並且意識模糊。」
  • 湘潭縣:讓「拔毛者」無處藏身
    「通過借力『網際網路+監督』平臺建設,實現數據共享共用,把所有『雁過拔毛』式腐敗問題暴露出來,讓『拔毛者』無處藏身,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縣委常委、縣紀委書記、縣監委主任胡亞湘表示。(毛星芝) 湘潭縣:讓「拔毛者」無處藏身
  • 忽悠人的體檢,膠囊內鏡胃腸全查
    原創 王伯軍 王伯軍大夫談消化作者:王伯軍 寧波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一些人懼怕胃鏡、腸鏡檢查,被一些體檢中心忽悠用膠囊內鏡檢查代替。其實,膠囊內鏡對胃、大腸檢查有諸多缺陷,臨床上只用於小腸檢查。而常見消化道癌症,集中於食管、胃、大腸,膠囊內鏡難發現。
  • 與內鏡相比各有什麼優缺點?一文說清楚
    1、通過腹部CT檢查,可以看到胃腸內明顯的佔位性病變,如果確診為惡性腫瘤時,該類檢查還可以幫助了解腫瘤與周圍組織的關係,以及腫瘤的淋巴結是否已經轉移等情況。CT檢查可直接顯示癌組織本身,可以判斷中、晚期癌造成的胃腸腔內腫塊,胃腸壁浸潤增厚和胃腸外侵犯等病變,可以預測中晚期手術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