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大人都想成年級第一的學生家長,但問題並不在於孩子足不足夠優秀,而是取決於家長有沒有這個能力。
17歲男孩楊某,就讀於阜寧縣第一高級中學,高三,母親徐某,46歲,全職媽媽,陪讀,楊某12月12日因不服從管教與母親發生了爭吵,隨後親手殺害了撫養自己17年的母親,事後逃跑,母親屍體直到第二天才被發現,男孩目前已被警方抓獲……
據周圍鄰居講,楊某的性格還可以,與同學關係普遍保持不錯,母親徐某性格偏內向。
這與一個月前發生的一起案件及其相似:南京市第十三中學17歲高三男生李某,也是因為母親說教自己,然後情緒激動用菜刀將母親殺害,同樣也是長期與母親存在矛盾。
此類案件近年來發生多起,我們的教育到底出了什麼問題?要知道倒在你面前的可是撫養你多年的親生母親啊,即使她不夠優秀,能給你的也很有限,但苦勞也總是有的吧,到底是什麼矛盾才讓一個未成年的高三學生走上此般絕路?
答案只有一個:愛的捆綁。
但凡是這位男孩與母親之間有一定的親密關係距離,他也不會用這種下策來打破讓自己難受的境況,他倆可能早就將母子關係在向著毀滅的邊緣推進著,一邊母親在用「愛」的名義瘋狂地向孩子灌輸自認為是正確的理念,一邊孩子內心早已被這種不認可的理念折磨得奄奄一息,時間久了,質變是遲早的事。
可能有些家庭關係和諧的網友不懂這到底是什麼一種概念,甚至質疑說這些話的是不是在無病呻吟,父母供你讀書很不容易了,你還整天挑這挑那的……
的確,父母給了我們生命,一把屎一把尿地拉扯大,在我們實現經濟獨立之前一直都是處於索取的狀態,毫無疑問,我們必須感恩父母,回報父母,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是父母的私人財產,孩子有屬於自己獨立的人格、思想和三觀。
並不是所有的「無私付出」都是健康的,況且這世上並不存在真正的無私付出。
有些思想落後的父母生孩子是為了獲取人口紅利、為了防老,甚至是為了實現自己年輕時候未實現的夢想,這說白了就是一場長達20餘年甚至更久的投資,前20年看似非常無私的付出其實心裡一直都有一個無形的算盤,計算著收益、得失,孩子的學習成績、處人待事、性格都是其中的考量指標。
在這期間,少數父母會產生一種很強的控制心理,就像電視劇《隱秘的角落》裡的張朝陽媽媽一樣,我給你吃、給你穿、給你住……你必須聽我的話,否則就是個白眼狼,這種思維模式長期下去即使培養出了非常乖的孩子,其內在矛盾也同樣會很深,遲早有一天會爆發(比如激烈爭吵),或者是滅亡(比如媽寶男)。
其次是高三這個時期非常特殊,高考在國人心中的地位不言而喻,來自社會、學校、親戚朋友等各個方向的壓力最終都會層層傳遞到學生身上,即使學生抗壓能力很棒也不建議家長過度施壓, 有時候你所看到的「笑臉」,可能內心早就千瘡百孔、苦苦掙扎。
有位家長說這樣的孩子生來就是個魔頭,即使這次沒殺害母親以後也會危害社會,落到哪個家庭只能自認倒黴。
這與我媽媽的觀點很相似:好孩子是培養出來的,壞孩子是天生的……
但我從不認同這種觀點,說白了,剛出生的孩子除了具有人類的生物特徵外,思想等同於一張白紙,他的所有性格、三觀等都是後天環境輸送的,也就是其監護人起著最重要的作用,所謂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多年後孩子成為什麼樣其實一直都是有鋪墊的,只是有些家長不願承認自己教育方式有問題罷了。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其實本質上和「一夜暴富」是一樣的,都是需要你自己有足夠強的能力,並非天天逼著孩子瘋狂成長就可以實現,隨著社會的發展,「教育焦慮」已經滲透到了各個階層,但還請所有家長保持理性,撫養孩子並不比投資簡單,寧肯保持佛性也不要拉滿槓桿,否則最後只能是「人財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