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新氣象」,但隨著開學季到來,部分家長卻感到不安。《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教育信息化不斷推進的背景下,全國各地中小學對「電子書包」的引進越來越頻繁,由於「平板」及」非平板」班級的分設,加上「電子書包」本身價格不低,這一現象引起部分家長擔憂。
近期,有杭州網友在「杭州19樓」論壇上發帖,表示學校在推廣電子書包,雖然執行自願政策,但害怕小孩被區別對待,同時認為產品性價比不高,又覺得「不划算」,怕小孩學業壓力上升。不過記者也了解到,目前採用「電子書包」教學的班級,是兼顧紙質書籍和電子書包進行的「混合」教學,兩者並非相互替代關係。
一位長期在一線參與平板電腦教學實踐的教師告訴記者,「電子書包」確有實效,「教育升級」是客觀規律,學校本意是好的,但需要加強和家長的溝通。諾亞舟「優學派」產品的代理商新疆優優教育技術(以下簡稱優優教育)的一位駐校人員則告訴記者,綜合考慮產品推廣、售後服務、系統更新的花費,銷售「電子書包」並非暴利,甚至有多年虧損的情況。
教育部門強調遵循自願原則
近日,在「杭州19樓「論壇上發帖的一位家長表示:「今天老師發信息說學校要推電子書包了,還在為孩子視力犯愁的我真是一百個不願意!」帖子下有多位網友跟帖表示此事並非孤例,杭州有多所學校實行電子書包教學,有家長看了價格表示「壓力好大」。
據發帖內容,其學校要求採購的平板電腦價格在2500元左右,每年還需要支付300多元的系統更新費用。一位同樣遭遇了這一問題的家長甚至直言,從機器配置上來看,這一平板電腦的價格遠超同類配置的平板電腦價格,認為定價不合理。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早在今年4月就有家長向麗水市教育局反映稱,「麗水許多中學開始推動電子書包。電子書包十幾年來一直爭議不斷,從目前的實施情況看,雖然隨著網絡的發展,電子書包的效能有了大幅提高,但電子書包與真實書包一起用,是減負還是增負?考慮家長的經濟情況了嗎?」
麗江市教育局當時回覆:「不排除有個別學校建議家長購買終端及相應軟體的情況,根據市教育局的要求,該類行為必須為自願原則,不得強制購買,更不得與企業有利益往來,在這方面,各級教育行政部門一定會非常重視,並對學校加以規範和告誡。」
記者與從業者、教師溝通時還了解到,背上「電子書包」並不意味著可以扔下書包,當前「平板班」中課堂教學和課後作業並非全部「無紙化」,而是實行混合教學,「電子書包」起教學輔助作用。優優教育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電子書包」主要是幫助教師增強課堂互動性,很多應用是以遊戲的方式來進行,將學生表現等數據快速反饋給教師以用以完善教學策略,並非完全替代書包。
學校老師:「電子書包」確有實效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並非所有學校都如上述杭州市民反映的那樣,相關方與供應商籤署協議,家長參與「電子書包」式教學,必須購買單獨供應商的平板電腦。
近年來,全國各地有大量學校開始實驗「電子書包」教學,成為全國教育信息化大背景下的常態,麗江市教育局在今年對網友的回信中還表示:「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之下,麗水市各級各類學校陸續開始嘗試教學改革,目標是提質減負……為實現這一目標,學習終端將發揮重要作用。「
記者聯繫到四川某學校負責相關事務的教師,她認為經過多年的摸索,「電子書包」的優勢已經明顯,「電子書包」對數據的整理和反饋能力可以幫助教師實現教學個性化,有效地提升教學效率。在這位老師看來,教學電子化是「教育升級」的體現,在教學實踐中確實有效果。
該教師所在學校引進「電子書包」進行教學已經長達六年時間,目前已經實現全面覆蓋化,她告訴記者,該校目前接受家長自備技術規格合適的平板電腦,但使用由學校聯合供應商開發的教學系統及相關應用。如果有部分極端貧困的學生難以負擔「電子書包」的費用,學校會出借平板電腦。
記者從一位優優教育處了解到。不同學校根據產品覆蓋程度確實會劃分「平板班」和「非平板班」。面對部分家長對分班造成「不公平」的擔憂,上述教師認,為對於剛開始接觸「電子書包」的學校,分班進行教學是客觀規律,新系統的推廣需要學校的摸索和家長的支持,需要逐步鋪開。另一方面,成立專門的「平板」班,也有利於班級對電子設備進行深度利用和教學效果的研究。
同時,她也承認學校早期引入「電子書包」會面臨各種困難,除了防止學生濫用設備之外,要改變家長的觀念也是一大難點,學校應該努力加強和家長的溝通。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撰文認為,學校按「電子書包」購買情況分班,是「變相強制」。他認為:「學校把是否購買電子書包作為分班標準之一,是變相強制學生購買,這一做法必須叫停。」
四川省另一家早在2014年就開始試用「電子書包」的學校教師則告訴記者:「在學校應用電子書包進行教學,目前發展還不夠成熟,還是研究階段,不方便提供具體的細節。」
代理商:運營成本高,未牟取暴利
「電子書包」在國內興起已經有數年歷史,以教育電子行業起步較早的諾亞舟為例,其於2011年推出「優學派」品牌實現轉型,從主打電子辭典轉向主打教育專用平板電腦。
優優教育工作人員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其在新疆地區已經有超過二十家學校客戶。而諾亞舟優學派在全國合作的學校超過一萬所,主要應用場景是文科教學。其介紹,在新疆當地,有中學2012年就開始使用「電子書包」,到現在已經基本實現全校覆蓋。
據其透露,優學派平板價格在兩三千元左右,新款有4000元級別。其認為,對於這一產品來說,最值錢的不是硬體本身,而是內置系統和應用,記者打開諾亞舟優學派官網,查看產品介紹,發現產品內置應用包括自營應用,功能包括單詞記憶、語文背誦、內置課程和教輔材料等。和第三方應用,如作業幫、A加教育等。記者查看其京東旗艦店評論,發現購買群體主要為小學、初中生家長。
由於每年教學內容的更新,因此「電子書包」的系統也需要進行更新,這正是「電子書包系統費」的由來。
記者了解到,優優教育的售後工作人員長期駐於學校內部,日常負責解決學生和教師的技術、售後、使用反饋,甚至和教師一起備課。
對有家長在網上反映產品價格昂貴,優優教育表示,企業並未從中賺取「暴利」,其運營成本已經很高,「前幾年代理商都是虧損的。一方面代理商需要向諾亞舟支付費用,另一方各學校分散較遠,且各校都是助教老師採取駐校服務模式,所有人員工資及各項開銷都由企業負責,學校不承擔相關費用。」
是否能從硬體快速更新中賺取利潤?該人士告訴記者,一般推廣初期學校不會大規模使用產品,產品本身更新換代也更多集中於系統而非硬體層面,有的學校2011年的產品到現在仍在使用。
那麼,是否涉及到強制家長使用以及學校補貼?該人士介紹稱,家長觀摩之後自己報名和繳費,學校只負責基礎設置的建設。
記者注意到,也有學校有相關補貼政策,比如2013年四川部分省內學校都已嘗試將「電子書包」帶進課堂,同時學生也不需要另外交費,全部設備由學校購買。麗水市教育局今年也表示,該市中小學目前共配備移動終端近萬臺,資金來源主要是省補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