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研究發現:智商和成績名列前茅的孩子,都喜歡看這類書

2020-12-13 小青育兒世界

我一直認為一定要孩子見見世面,雖然沒辦法盡力給孩子一切,但一定要豐富孩子的閱歷,讓孩子擁有寵辱不驚的能力。

放假時,我空出時間帶孩子出去見世界。

孩子看到一個「名建築」就會問:「媽媽,這是怎麼來的?」,總是能讓我啞口無言。孩子是出門了,但只是走馬觀花,實際上什麼都沒記住,每到這時我都非常後悔當初為什麼沒好好學歷史。

回家後,我就下定決心重新讀歷史,不僅我自己要看,孩子也要看。

在我找合適的歷史書時,發現不少優秀的企業家和名人都喜歡讀歷史,比如馬雲、任正非、馮侖等,有些人還曾公開推薦歷史類書籍。

王健林在接受魯豫採訪時說:

「自己學歷史,也喜歡歷史,萬達集團的創建和管理離不開古老智慧的影響。」

任正非在初創業的時候,甚至用《曾國藩書信》當成管理員工的「模板」。

這些名人尚且都在讀歷史,身為普通人和正在學習的孩子有什麼不讀歷史呢?

而且我在搜索的時候發現,智商高、學習好的孩子都喜歡讀歷史書,哈佛大學還曾經就這個課題做過一項調查發現:

在美國頂級大學、中學,比如霍奇基斯學校、菲利普埃克塞特學院等智商與成績都名列前茅的學生,閱讀的書單中歷史書的佔比是最大的。

其中一些頂級中學推薦給學生的閱讀書單中,歷史書多達50本。

除了國外的頂尖學霸們喜歡看歷史書,國內的頂尖學霸們也是「歷史迷」。

河北2016年高考703分文科狀元袁嘉瑋,小時候喜歡看歷史小說,激發了他對歷史的興趣,緩解了學習壓力。

北京2018年高考713分文科狀元曹婧怡,從小就看歷史書,在接受採訪時她說:

「我的歷史啟蒙是從歷史漫畫開始的,這份興趣對我而言不只是開闊了視野,對我的學習幫助也很大。」

那些從小看歷史書長大的孩子,眼界、格局、知識量、思維能力、邏輯能力都不一般。

北京2018年高考文科狀元曹婧怡

央視著名主持人白巖松曾表示:他不只是要孩子看歷史書,還要逼著孩子學習歷史。

從小讀歷史的孩子從不擔心寫作文沒有素材,隨便拿出來一段歷史都是引經據典;從小讀歷史的孩子更不擔心無話可說,面對問題、責難、交流、溝通,都能侃侃而談;從小讀歷史的孩子目光長遠,不會與愚人為伍,格局開闊,更能抓得住機會。

但很多孩子都不喜歡學歷史,認為歷史是一門枯燥的學科,需要大量記憶。歷史的學習從來不能靠死記硬背,只是乾巴巴的背,孩子當然會抗拒。讓孩子對歷史感興趣才是關鍵。

如何讓孩子對歷史感興趣?

想讓孩子喜歡上歷史,最重要的是挑對書。

孩子讀的書一定不能複雜、沉重,文字和畫面生動有趣,才能符合孩子閱讀的思維方式。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去解讀歷史,孩子讀懂了才能覺得有趣,才會喜歡讀歷史。

所以我在挑歷史書時,必須滿足兩個條件:權威+通俗。

《歷史畫中話》這套書正好滿足了這兩個條件,用漫畫的形式,像講故事一樣解讀枯燥的歷史,很適合6-15歲的孩子閱讀。我在看到這套漫畫書時,就很感興趣,隨手拿起一本就開始看。孩子看我看的認真也湊過來看。

一個許久沒讀書的成年人尚且感興趣,孩子就更不用說了。吸引了孩子的興趣,首先就成功了一半。

這套漫畫書主要目的是寫給兒童的,就是為了孩子們從小了解中國歷史,著名漫畫家蔡志忠先生也大力推薦。由江西高校出版社發行,權威上是可以保證的。

包含了歷史故事非常豐富,從中引出了很多典故,比如桃園結義、孟母三遷、羊皮換相、三顧茅廬等等。涉及到了遠古、夏商、西漢、三國、魏晉、南北朝等多個朝代。

由於涉及的朝代比較多,內容豐富且以漫畫的形式表現出來,這套漫畫書分為了上下輯。每一輯有9冊書,大開本拿著也很有分量。

現在讓給孩子讀歷史,上學後再學歷史就輕鬆多了,也能打下孩子的閱讀習慣。

如果你也想給孩子讀讀歷史,這套書一定不能錯過。

我是小青媽媽母嬰培訓師,也是擁有兩個寶寶的媽媽,愛孩子、愛生活,願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育兒乾貨。希望我的一點經驗和建議,能幫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孩子能更好地成長!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哈佛學霸在看什麼書?調查發現:名列前茅的孩子,書單都極其相似
    美國哈佛大學曾做過一項調查顯示:智商和成績都名列前茅的學生,閱讀書單裡歷史書籍出現的最多。今年清華新生的在收到錄取通知書的同時,也都收到了清華校長為他們準備的一本書——《萬古江河》,並且附贈自己寫的一封信,說希望他們可以「從歷史文化中汲取力量」。
  • 哈佛大學研究發現:成功人士小的時候,大多具備這個4特徵
    答案是當然不能,也不能說一點用都沒有但絕對起不到關鍵作用。哈佛大學通過對10000名24-45歲的成年人進行追蹤調查,並對其父母進行了採訪,結果發現這些人中薪資高於國家平均薪資30%以上的人,有85%的人都上過大學,並且追溯到他們小的時候,還能發現,他們身上大多具備這4個特徵。
  • 哈佛教授研究發現:看電視和不看電視的孩子,專注力差距巨大
    李玫瑾教授曾表示,孩子學習成績的好壞,問題不在智力,而在專注力! 這類孩子在家長眼裡被誤認為不是學習的料,但問題的根本其實是出在專注力上。而破壞專注力的一大「罪魁禍首」就是電視機!
  • 看了哈佛爆紅書單才知道:名列前茅的孩子,書單都極其相似
    哈佛大學曾經做過一次調查,結果發現,智商和成績都名列前茅的學生,他們的書單當中,最多的就是歷史書。不僅僅是國外的學霸,還有中國往年的高考狀元,也都紛紛說自己對歷史書非常感興趣。像是2019年一位叫胥文豪的江西考生被北大錄取,他就是3歲開始史記,小時候就是看漫畫版的、具有趣味性的。長大後就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最終考入了北大這所名校。
  • 哈佛大學教授:右腦發達的孩子有3個明顯特徵,是學霸的好苗子
    幾乎所有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智商高,為了實現這個想法,家長們在孩子大腦訓練方面下足了力氣。但是家長們不知道,這些訓練其實就是「無用功」。我們在生活中常常發現,有很多孩子小的時候經受了長期的腦部訓練,但是長大後並沒有與同齡人拉開任何差距,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 哈佛調查發現:真正出類拔萃的孩子,這類書佔據了書單的重要位置
    2019年——《萬古江河——中國歷史文化的轉折與開展》2020年——《鄉土中國》近兩年,歷史類的書籍連續出現,這不是偶然。01哈佛調查發現:真正出類拔萃的孩子,這類書佔據了書單的重要位置哈佛大學對學生做過一項調查發現,
  • 哈佛大學最新發現:孩子擁有這3個「怪癖」,長大多半都很有成就
    哈佛大學最新發現:孩子擁有這3個「怪癖」,長大多半都很有成就!一位哈佛教授就對孩子的智商做了一次調查,調查發現,許多看上去很聰明的孩子,智商其實並不出眾,相反地,有些看上去比較怪異的孩子,智商卻遠高於一般孩子。
  • 哈佛大學研究發現,成功人士在童年的時候,大多數具有這4個特徵
    21世紀是高新產品的快速發展的時期,哈佛大學的教授通過對一些高技術人才的童年對比,發現他們在童年其實都有很多相似之處。哈佛大學一段時間對全球五百強的企業家以及一些地方相比較出名的企業家的童年進行了研究對比,發現他們的很多方面都存在相似的共同點。
  • 哈佛教授研究發現:如果你的孩子有以下八大智能,可能是位天才
    最終總結出八大智能,如果你家孩子有以下智能之一,就有可能是一位天才!語言智能語言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具備語言智能的孩子往往對文字和交流非常敏銳,更擅長用文字表達自己的感情和想法。自我認識智能這類孩子擅長用合理、正確的方式使用其它幾項智能,明確知道自己的優缺點,這一類人長大後往往會成為教師、心理學家、政治家、哲學家等。
  • 哈佛教授:看電視和不看電視的孩子,這一能力差距大,影響學習
    如果只是偶爾這樣,倒也無可厚非,但如果經常讓孩子很長時間地看電視,那我勸你還是趕緊停下來吧,這對孩子造成的負面影響可不僅僅是視力下降那麼簡單。哈佛大學教授、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愛德華·哈洛韋爾,針對兒童專注力的問題進行了多年的研究。最終發現那些網絡成癮、專注力差的孩子,大多與電視等電子產品有關。看電視和不看電視的孩子,尤其在專注力上差距巨大。
  • 哈佛大學研究發現:成功人士的童年時期,大多數都有這4個特徵
    「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很多家長教育的宗旨,為此家長和孩子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最終目的無非是希望孩子將來能所有成就,雖不及馬雲、巴菲特、比爾蓋茨那般成功,但也是值得孩子努力的方向。成功人士的經歷是無法複製的,但經過多項研究發現,成功人士的童年時期就有相似之處。
  • 哈佛大學研究發現:成功的人士的童年時期,大多數具備這5個特徵
    「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多數家長教育的宗旨,所以家長和孩子都會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最終的目的無非就是希望孩子將來能有所成就,可能會沒有馬雲、巴菲特、比爾蓋茨那樣成功,但是也是值得孩子努力的方向。成功人士的經歷都是無法複製的,有且僅有的,但是經過多項研究發現,成功人士在童年時期都有著相似的地方。
  • 反應快的孩子智商高?哈佛研究:非也非也,太機靈並非好事
    「豆寶奶奶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在知乎上看到過一個提問:寶寶反應快,是不是就說明孩子聰明、智商高呢?@丟丟豬:那肯定是啊,都說反應快的孩子是機靈鬼,智商絕對低不了。@小劉默:寶寶反應快說明大腦發育好,相比反應慢的肯定更聰明。@流量貓:我覺得反應快並不一定孩子就智商高,單從這一方面來評定智商有些不靠譜。
  • 哈佛大學研究:如果孩子有這3個特點,他很有可能是個「天才」
    生活中當我們談起天才時候,很多父母都會感嘆:為什麼自己的孩子就不是天才呢?其實,如果你想區分一個孩子是否是「天才」,這很簡單。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孩子將來發展成什麼樣子,其實在孩子小時候就可以看出來了。
  • 哈佛大學:右腦發達的孩子通常有這三個特徵,是個學習的好苗子
    所以我特別注重孩子的大腦發育,我也因此去研究過,很多家長都為了孩子可以更上一層樓,而做各種「訓練」,甚至花大價錢把孩子送去「腦開發」的訓練班。卻發現孩子反而沒有以前聰明了。出現這樣的情況,只是我們還不清楚孩子大腦發育的重點在哪裡?
  • 哈佛研究發現:「看電視」和「不看電視」的孩子,長大後區別很大
    之前就曾在表姐家中遇上小外甥哭鬧不止的狀況,軟硬兼施都徒勞無功,這個時候表姐便打開了電視機,小外甥立即投入進電視當中,瞬間靜了下來。看見這樣的狀況,我不禁顧慮起小外甥的未來發展,然而表姐卻表示:別無他法。 看電視和不看電視的孩子,長大後有什麼區別?
  • 哈佛大學研究發現:一個人沒有出息的9大根源,看完扎心了
    人民日報曾發布這樣一條微博,微博中的內容是:【一個人沒有出息的9大根源】網友:看完發現基本全中,扎心了。並附帶一個視頻,視頻中的主要內容是哈佛大學研究發現的「一個人沒有出息的9大根源」,下面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
  • 家長動動「嘴皮子」,也能提升孩子的智商?來自哈佛大學經典實驗的...
    你有沒有想過,你給孩子的評價和標籤,會怎樣影響孩子的發展?來看看下面這個改變了心理學的研究吧。 好的期望,能提高孩子的智商 讓我們請出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羅伯特 · 羅森塔爾(Robert Rosenthal),期望效應(又稱皮格馬利翁效應,或羅森塔爾效應)就是他發現並起名的。
  • 哈佛研究發現:家裡這3個地方越亂,暗示孩子大腦越快,智商更高
    孩子的誕生對一個家庭來說,是非常大的一件事情,因為這等於家庭當中又多了一個新的成員,只不過這個成員因為剛剛出生的關係,什麼規矩都不知道,還需要家長的引導和教育。
  • 70年追蹤7萬名孩子,調查發現影響娃一生的不是智商,而是這三點
    芝加哥大學教育學家班傑明·布隆茌對世界上120位名人,其中包括一流的物理學家、數學家進行研究發現:名人中的很多人在少年時代並非名列前茅,有的甚至被認為智商低下。可以說這項研究是獨一無二的,價值也是不可估量,由此也產生了6000+篇的學術論文~而在英國這項70年的調查過程中發現,沒有一項研究表示,孩子的智商與成功劃等號,絕大多數的孩子成功靠並非是智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