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三季報:新氧跌慘,淨利潤驟降!醫美概念不行了?

2020-12-21 中金在線

  女性價值的升級,改變著消費市場的格局。女人>孩子>老人>狗>男人,在關於消費市場價值參考裡,這個順序數次引發熱議。

  女人們的消費力有多大,可能連她們自己都無法預測。前幾年流行奢侈品消費,如今也升級了,醫美成為受熱捧的對象。

  之所以有此感受,是因為這幾年,蜜姐身邊的閨蜜們似乎漸漸都成為醫美關注著,甚至其中不乏上癮者,男生也開始關注植髮……還有一些醫美產品上遊企業股價一路狂飆,分外亮眼。

  更受矚目的則是這兩年廣告轟炸頻繁,比如去年赴美上市的新氧。這隻「網際網路醫美平臺第一股」發展如何,價值空間多大,備受關注。

  前幾天,新氧2020三季報發布,從這份報告裡,蜜姐看到醫美行業光明前景背後,新氧本身的小焦慮。

  01

  最新三季報裡,新氧的營收數據看上去還比較光鮮。

  第三季度總收入3.59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8.9%。前9個月總收入8.70億元,同比增加9.71%。

  移動端平均月活躍用戶870萬,較2019年同期的340萬增長153.7%。

  新氧管理層甚至預計,在今年四季度收入將會同比增長17.3%到25.6%。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營收增速還算穩健,但利潤方面,新氧的賺錢能力似乎不容

  樂觀。

  財報數據顯示,該季度新氧的非GAAP淨收入為2640萬元人民幣(390萬美元),而2019年同期非GAAP淨收入為4050萬元人民幣,同比大跌34.8%;

  淨利潤上來看,新氧在該季度的利潤相比去年同期的3160萬元降低了97.2%,僅為90萬元。

  銷售和營銷費用為人民幣2.216億元(約合3260萬美元),比年的人民幣1.566億元增長41.5%

  對此新氧三季報解釋說: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品牌和用戶相關費用的增加,由於業務開發團隊中員工數量的增加,收購計劃和工資成本。

  另外,管理費用5030萬元(740萬美元),較2019年的3240萬元人民幣增長55.4%。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擴大行政人員。

  研發費用6320萬元人民幣(930萬美元),較2019年的3950萬元人民幣增長59.7%。主要原因是薪金費用增加。

  看完這幾個核心數據,蜜姐的感覺是,錢砸了很多,也有些效果:營收增長了。但利潤反而在下跌。簡單說就是:增收不增利。

  02

  或許資本市場也看到些許端倪,三季報發布後,新氧的股價一路下行,至今仍未恢復元氣。

  將時間線拉長,蜜友們會發現,新氧的股價走低,似乎是常態。  


  北京時間2019年5月2日晚,新氧科技正式登陸納斯達克,開盤價為16.50美元,剛開始一路上漲,一度突破20美元。

  但好景不長,不到1個月,新氧科技的股價便開始一路向下,一度曾經腰斬。直到現在,新氧也沒能漲回到當初開盤的價格。

  公開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醫美市場規模同比增長40%以上,已超過巴西,僅次於美國,居全球第二。

  2018年有2000萬中國人通過醫美滿足變美的願望,每100位消費者中有64位90後、19位00後。

  根據艾瑞統計,預計三年後中國醫療美容市場將會迎來高峰,2023年醫美市場規模有望達到3115億元。

  醫美如此的錢景,也提升不了新氧的股價。究其原因,可能因為現階段來看,新氧的天花板有點低。

  新氧給自己的定位是提供查詢、挑選和預約醫美服務的在線平臺。新氧官網介紹它的產品形態為「社交+內容+電商」。蜜姐的感覺是有點小紅書+淘寶的意思。

  顯然,新氧本身並不提供醫美服務。但醫美和化妝品服飾等不同的在於,其消費金額較大、操作難度高,且需要線下完成。

  因而,平臺上瀏覽信息的潛在用戶很難通過新氧的介紹就直接下單購買醫美機構的服務,消費閉環難以形成。

  所以,我們看到,雖然不斷砸錢營銷,活躍用戶、營收也漲了。但付費用戶數增長並不穩定。

  最新三季報顯示,新氧移動端的平均月活躍用戶已達到870萬,較2019年同期的340萬增長153.7%。

  預約服務的付費用戶總數25.19萬。2019年一季度至今,購買新氧預訂服務用戶數量分別為12.73萬、20.15萬、17.25萬、18.83萬、7.75萬、17.05萬、25.19萬,波動比較厲害。

  03

  此外,新氧科技正在面臨一些「內憂外患」。

  比如近日,醫美平臺美唄CMO(首席營銷官)黃向平公開表示,「目前市面上四證合一的熱瑪吉機構僅286家,某友商抗衰節熱瑪吉機構累計1032家。該平臺90%的熱瑪吉並不是正品行貨,十個人做熱瑪吉,九個人都中招,多出的746家做熱瑪吉的機構哪裡來?誰給它認證的?」

  這裡的某友商,就疑似是新氧。蜜友們打開新氧APP搜索熱瑪吉,就會發現,其說的八九不離十。

  這只是其中一個側面,企查查上顯示,新氧涉及的法律訴訟記錄有上百條,主要涉及:肖像權糾紛、名譽權糾紛、其他類型糾紛、人格權糾紛、健康權、身體權糾紛。

  另一邊,作為全球增速最快的醫美市場之一。即便是從營收增速上來說,新氧也有些顯得後勁不足。

  據研究機構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中國醫美市場複合增長率為24.2%,新氧最新財報的營收增速為18.9%。

  另一邊,大佬們也開始進場準備分蛋糕。

  比如美團,2018年美團就已經通過補貼等方式試圖將平臺流量嫁接給醫美行業,並且迄今為止已經覆蓋將近400個城市。

  2019年,京東宣布攜手高德美,共同打造醫美行業生態圈。

  也是這一年,阿里健康宣布開始發力天貓醫美……

  巨頭環伺之下,新氧科技能否憑藉自己的比較優勢突破重圍,目前還有懸念。

相關焦點

  • 新氧科技上半年淨利潤翻倍 網際網路醫美第一股進軍齒科
    來源:時代周報文/李其「網際網路醫美第一股」新氧科技(NASDAQ:SY)自5月登陸納斯達克以來,就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不到四個月,新氧科技就交出一份不俗的成績單。新氧科技的高速發展,也昭示著國內網際網路醫美行業的巨大潛力。
  • 不看不知道 原來新氧醫美裡面有這麼多潛在的違禁品?!
    隨著生活水平越來越好,人們也有越來越多的時間和金錢聚焦到「變美」這件事上。所以醫美這個話題現在變得特別火熱,很多年輕人都想通過醫美讓自己實現「蛻變」。這個想法在經濟能夠承受的前提下也沒問題,但看完新氧醫美的這些事兒以後,小編真心覺得,這一行水太深了!
  • 這隻醫美牛股,還能乘風飛多久?
    既然醫美這麼賺錢,看好這門生意的就不只華熙生物一家,某些公司甚至開始跨界搞醫美,例如以女裝業務起家的朗姿股份,近年來不斷大舉加碼醫美業務。近期,攀上醫美概念的朗姿股份走勢強勁,最近4個交易日股價連續漲停,11月份也曾收穫9天6板的好成績。那麼,站在醫美風口上的朗姿股份,還能乘風飛多久?
  • 長期增收不增利,又面臨巨頭入局,新氧醫美舉步維艱
    作為網際網路醫美第一股,新氧醫美正在面臨一系列難題。根據新氧近日披露的2020年第三季度財報,截至2020年9月30日,新氧科技第三季度總收入3.59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8.9%,淨利潤為0.09億,同比下跌97%。
  • 醫美消費大舉線上化,新氧要拿什麼攻下輕醫美?
    今年受新冠疫情的影響,線下醫院和醫療服務活動在前期恢復較為緩慢,佛若斯特沙利文預計,中國醫美服務市場2020年增速僅為5.7%,作為對比,2019年的行業增速為18%。 新氧的收入主要來自信息服務和預訂服務兩大業務板塊,前者是醫美機構和產品方投放在新氧各平臺的廣告收入,後者指消費者通過新氧平臺消費時,新氧收取的平臺交易佣金。
  • 長期增收不增利,又面臨巨頭入局,新氧醫美舉步維艱_產業經濟_財經...
    ,新氧醫美正在面臨一系列難題。  根據新氧近日披露的2020年第三季度財報,截至2020年9月30日,新氧科技第三季度總收入3.59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8.9%,淨利潤為0.09億,同比下跌97%。  增速看起來不錯,然而卻是新氧醫美最低的一次增速,在醫美行業快速發展的中國市場,18.9%的增速只能說差強人意,而約等於沒有的淨利潤更是堪稱可憐兮兮。
  • 大跌9.4%,增收不增利,新氧為何不行了?
    文/陽光帥氣易叔叔來源/熔財經網紅中概股新氧,可能要迎來自己的「至暗時刻」。近年來,醫美行業火熱,醫美平臺新氧也水漲船高,率先赴美上市,成為券商投行積極研究的對象。
  • 「醫美獨角獸」新氧APP商家被曝售違禁藥 投資者急拋,股價兩日跌11%
    「醫美獨角獸」新氧APP商家被曝售違禁藥 投資者急拋,股價兩日跌11% 每日經濟新聞 2019-07-18 00:05:04
  • 醫美行業發生新變化,新氧是如何踏準節拍的?
    網際網路醫美平臺是如何擔負起醫美復甦重任的?醫美是受疫情影響較重的行業,目前仍未能復甦到此前水平。一些從業者和行業分析師人士,都在討論醫美行業未來。而我們透過網際網路醫美平臺新氧的2020第三季度財報,或許能夠找到部分答案。
  • 醫美倒閉潮下,年入11億的新氧與亂象叢生的行業
    新氧財報詳解新氧業務可以概括為「內容社區+醫美電商」的模式,通過內容創作、社群參與以及線上預訂的商業模式吸引用戶和醫美機構,連接供需兩端。收入組成上,信息服務收入仍然為新氧最主要收入來源,本季度達到2.6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08.2%,佔總收入比例達到74%。
  • 新氧用精準流量撬動醫美機構 力圖構建全國醫美大產業鏈
    成立於2013年的新氧,在醫美內容貧乏的網際網路上成功聚集了一群願意付費,但決策慎重的潛在消費者。新氧採用的最直觀的方法是「整形日記」一類的親身體驗類內容,並利用他們手中的精準流量,在醫美網絡社區撬動了數量眾多醫美服務機構,完成了消費者與醫美機構之間的無縫對接。截至2017年,新氧用戶規模超過2000萬。
  • 醫美行業最強音!「新氧2020破浪之路 醫美高峰論壇」圓滿結束
    12月19日,2020第六屆新氧亞太醫美行業頒獎盛典成功舉辦。新氧科技董事長兼CEO金星發表主題演講指出,2020年新氧在「優系統」、「樹品牌」、「謀創新」、「重治理」、「大基建」五個方面進行重構和升級,強化平臺生態構建和賦能能力。
  • 醫美破圈 新氧蓄勢待發
    正如新氧科技董事長兼CEO金星近日在亞太醫美行業頒獎盛典現場所講:「線上化是堅定不移的長期趨勢」。同時,盛典現場劉春軍、王秋玉、錢玉鑫三名醫美醫生經過現場答辯被評為「中國醫美飛翔獎,年度技術突破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新氧還宣布籌備中國首個專注支持醫美醫生科研的學術基金,首期計劃投入1000萬元。
  • 新氧科技金星:醫美、生美、家美融合是大勢所趨
    央廣網北京5月18日消息(記者申珅)近年來,醫美的受眾從小眾人群逐漸轉為主流人群,在最近舉行的時尚芭莎「美好峰會」上,新氧CEO金星表示,新氧上市一年來,進行了全方位的系統升級,由醫美社交電商平臺升級為醫美內容生態的產業平臺。順應醫美、生美、家美的三美融合趨勢,未來將不斷為消費者提供一站式美麗解決方案。
  • 新氧和美團的醫美戰爭
    在這場由新氧眾和美團眾打響的醫美戰爭中,徐莉像個置身事外的隱士。她的底氣之一是二樓VIP室的三臺進口超皮秒級雷射器,這是中小醫美機構無法企及的高端設備,據說成本百萬元。而她手中的籌碼還有很多:在北京近萬家美容、醫美機構中,像徐莉家一樣三大資質齊全的很少——《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上崗醫生的醫師資質、診療科目合法登記。
  • 新氧浴火:探索醫美行業的「信任經濟」
    國內醫美市場亂象叢生,嚴重破壞這個行業的形象。據悉,2019年黑醫美致殘致死大約10萬人,平均每年有2萬起醫美導致毀容的投訴記錄。「黑醫美」盛行。原因有三點: 1)供需不平衡,國內醫美市場起步較晚,藥品器械及服務機構的供給無法滿足國內龐大人口支撐的醫美需求。
  • 淨利暴跌、灰產亂象,新氧還能美多久?
    上市一年多的「網際網路醫美第一股」新氧(NASDAQ:SY)越來越顯現盈利疲軟的情形。日前,新氧發布的2020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截至9月30日,新氧總收入為3.60億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8.92%,創下新氧歷年來最低的增速;而淨利潤僅實現90.3萬元,同比上年的3160萬元大幅下滑97.14%。
  • 「暴利」醫美股:利潤率堪比茅臺,美容像打遊戲一樣上癮
    雖然年輕,但像唐瑩這樣年紀輕輕就開始做醫美的不在少數。據新氧數據顏究院資料總結,2020年中國醫美最大的消費群體,為20~25歲的95後人群,佔比達40%,與美國等醫美消費大國相比,呈現更年輕化的趨勢。而《2020醫美行業白皮書》顯示,2020年30歲以上醫美消費者佔比已從2018年的13%提升至19%左右。
  • 面對醫美行業高景氣度「長態」時刻 新氧的「術」與「道」
    面對醫美行業高景氣度「長態」時刻 新氧的「術」與「道」 2020 年,一場疫情重創實體空間為依託的服務業。
  • 高端女裝第一股轉行醫美 朗姿連續加碼顯擴張野心
    這或是源於朗姿股份涉足醫美業務帶來的業績利好。10月29日,朗姿股份發布三季報,公司預計2020年度將實現淨利潤同比增長70.13%—155.19%,一掃去年淨利潤同比大跌的陰霾。朗姿股份在財報中解釋稱,公司醫美業務持續快速發展,營業收入和利潤貢獻持續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