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老師:三界九地,皆容互作等無間緣

2021-02-19 懷恩書社

文 |南師懷瑾先生

來源:《唯識與中觀》

排版編輯:懷恩書社(huaienshushe)

轉載請註明以上信息,感謝!

譬如你說我們大家每一個人,你們到色界天去看過沒有?去上過色界天看過沒有?有沒有?都有去過。我們(拿)身體來比方,這一部分以下(心窩以下)都是欲界,這個(心窩以上)以上是色界,這個以上(眉心以上)是無色界。我們思想裡頭也有哦!有時候我們墮在欲界的好厲害哦!想吃啊、想鈔票啊、想抓錢啊,你們談情說愛那個想瘋了,那個是欲界中。有時候你就在這個欲界裡頭,自己好像非常清靜。現在這個環境你看任何人個性,你們任何人都有這個經驗,有一陣好像什麼最好?爸爸媽媽不要理你,什麼人不要問你,找一個清淨地方坐一下下,這一秒鐘很舒服——就是色界的清淨境界,到了色界天了。所以人登高山有時候:「啊,好舒服啊!」——色界的環境。再有時候無色界,連這個都不要了。所以三界的在你現行的心理上都有,你自己沒有把握住;把握住了,現在就可以修。

 

所以這個,色——欲界,或者純欲。這個欲包括男女的愛欲,就是性的欲。其實不只性慾,愛吃的、飲食男女、貪財、貪名一切等等都是欲界。還好高,希望人家擁護、佩服、看到你害怕,那就是欲界。欲界那些天人那個樣子就要你眾生害怕他,那些塑的天人像,廟子那些神像就是欲界天的天神。你看有些人那個毛病脾氣之大!講到誰看到他都要罵兩句,都要人家:你要怕我才對!那都是欲界天天魔的種性。所以自己心上都有。

 

你要把這個道理曉得了以後,你曉得「三界九地,皆容互作等無間緣」。有時候你心情好的時候跟人家來談話呢,態度也蠻好、神氣也蠻好,那你是天人境界跟人家講話;有時候你那個恨人家的時候,跟人辦交涉講話,你是個魔鬼境界講話!當然所得的果報是魔鬼的果報。所以要注意喲!你說什麼叫修行?我現在告訴你們不是講笑話哦!你們真懂得修行,應該這些道理自己都懂得。隨時都在檢查自己這個東西。修行是心行啊!

 

所以你們有時候有許多同學一天到黑只想穿個衣服,鈕扣也不扣,坐在那裡光想打坐,萬事不管,認為這個是修道。你曉得你墮落在什麼界裡頭啦?墮落在餓鬼道那個孤僻地獄裡頭去了你知道嗎?你還叫修行啊?如果給你這個裡頭跳出來,你也不過成佛也成一個緣覺、獨覺佛——孤峰頂上一個人坐到去,鬼都不來聽你說法,你也無法可說。那麼將來慢慢墮落了,墮落了以後,業力再重了以後,將來變——神魔!阿里山上一個魔頭,誰都不來看你的。有什麼用啊!

 

要注意啊!我講這些,同學們你要注意啊!自己要反省。

 

所以修行人在哪裡修啊?自己的起心動念,尤其你聽了唯識,一點一點你就要看清楚。你以為我現在沒有什麼思想——沒有思想就是無記。無記還要分,是豬的無記還是牛的無記?還是蚯蚓的無記?你都要分清楚,一個修行人自己心理狀況是分得那麼清楚的啊!分不清楚,你以為打坐坐在那死不楞登的,那叫做飯桶!當然飯吃下去吃飽了坐在那裡「呃……」打嗝,然後……這個有什麼用啊?你一天的果報都受不了!我不是罵你們,是無限慈悲的貢獻哦!真話要講得重,我話講得很重,所以是語重心長!這個心是長遠為你們著想。不那麼在這裡講你們,你們聽了就是耳邊風,過去了。

 

所以「三界九地,皆容互作等無間緣」。

 

如欲飽餐南師法乳,不妨焚香跏趺,隨文入觀,堅凝正心,所得必然大大不同。


南師懷瑾先生新著《洞山指月》,

順明師之手指睹明月之所在

相關焦點

  • 發趣摸象——無間緣與等無間緣(一)(中) (二十四緣講記·第十一講)
    這裡參與並能完全發揮作用的緣力共有六種:無間緣、等無間緣、親依止緣、重複緣、無有緣、離去緣。這裡參與並能完全發揮作用的緣力有六種:無間緣、等無間緣、親依止緣、重複緣、無有緣、離去緣。這裡參與並能完全發揮作用的有五種緣力:無間緣、等無間緣、親依止緣、無有緣、離去緣。
  • 阿毗達摩第一百一十一講 二十四緣(五)-無間緣、等無間緣
    二十四緣(五)-無間緣、等無間緣各位早上好!我們一起來禮佛!
  • 淵回說南:南懷瑾老師真名叫什麼?名如其人,懷瑾握瑜,傳承文化
    在浙江溫州樂清縣的小漁村,村民的生活還像往常一樣,有條不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裡的村民淳樸自然,早已經習慣了這樣無憂無慮的恬靜生活。可後來的歷史就註定了這一天,不會是平凡的一天!南懷瑾老師最早的照片南懷瑾老師的母親南懷瑾老師的父親仰周化度有福氣,懷瑾握瑜號玉溪春風暖暖,綠上枝頭,鳥語嬉戲。
  • 南懷瑾老師:我每晚必做的準提施食法
    【視頻:南懷瑾老師講如何施食】***************************南公懷瑾上師親承之準提法施食儀軌
  • 南懷瑾:我信仰睡覺(看似戲言,實為高見)
    老先生皆搖頭,「我信仰睡覺。」老先生這一回答當然是開玩笑。他一生研究佛法,研究佛的修行方法,他相信由心而發。而睡覺恰恰合了「由心而發」,只有學會睡覺,明白睡覺中蘊藏的人生大道,我們的人生才能得大自在。【一】天醒我醒,天睡我睡南懷瑾曾經說過,「人要順其自然,就應跟著太陽走,即天醒我醒,天睡我睡。
  • 南懷瑾老師,食譜裡有一道菜,專門治祛溼
    原創南懷瑾老師為何偏偏提倡觀息法門和禪秘要法?原創南懷瑾老師已經成仙成佛了麼?短篇精華:重溫2008年春節,南老師談定境!南懷瑾老師說:不要把「福報」用完了南懷瑾老師:如果累積善行下去,那個自性的光明都出來了南懷瑾老師對學生的多次暗示,奈何世人如斯,神通確實厲害
  • 無花的果,無了的緣
    《無花的果,無了的緣》
  • 南懷瑾老師:我每天晚上必做的施食法,從不間斷
    (共三遍) 【南懷瑾老師示範 淨法界咒「唵嚂」和護身咒「唵 齒臨」念法(各二十一遍)】念的同時在施食杯上方,用右手無名指(懸空)畫寫梵文「嚂」字。一邊念一邊寫,共畫寫三遍。 【南懷瑾老師念誦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叭咪吽」】五、觀想準提佛母,自頂而入,與己合一。
  • 最經典的打坐教學視頻《如何靜坐》,南懷瑾老師演示
    本文所分享的是南懷瑾老師親自示範打坐(也叫靜坐、宴坐、跏趺坐)的珍貴視頻。
  • 南懷瑾講《瑜伽師地論》第26講
    無有是處。我此色身去來今世。曾如是相當如是相現如是相。不過如是不淨法性。如是名為尋思彼時。云何名為尋思彼理。謂作是思。若內若外都無有我有情可得。或說為淨或說不淨。唯有色相唯有身形。於中假想施設言論。謂之為淨或為不淨。又如說言壽暖及與識。若棄捨身時離執持而臥無所思如木。既死沒已漸次變壞分位可知。……云何勤修慈愍觀者。尋思六事差別所緣毗缽舍那。謂依慈愍增上正法聽聞受持增上力故。
  • 《唯識三十頌》筆記 · 三界九地
    眼識,依眼緣色,了別為性;耳識,依耳緣聲,了別為性;鼻識,依鼻緣香,了別為性;舌識,依舌緣味,了別為性;身識,依身緣觸,了別為性;意識,依意緣法,了別為性。這就是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是依阿賴耶識的見分為我的,是依阿賴耶識而變出來的。阿賴耶識,是一切變的根本依或者是本識、根本識。接下來心所有法,有五十一個。
  • 南懷瑾老師:書到今生讀已遲
    遺傳增上緣是因素之一,另外是自己前生的種子帶來的。如有人天生特別聰明,是前生這一部分的種性重,一切種子都跟隨著在輪迴中,始終不斷,互相關聯,這個功能在唯識中叫心的作用。所以有些人天生愛讀書,有些人不愛,硬逼也沒用,因為他的種性不向這裡發展。有人說過:「書到今生讀已遲」有點道理。不過這一生還是應該讀書,留給來生用,帶點種性來。
  • 南懷瑾老師: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修禪的方法很多,其基本原則是,首先要認清自己心理的現況,不一定需要打坐,大家隨便在什麼狀態中都可以體驗出來。只需要把現在自己的思想集中起來,觀察自己在幹什麼。我們現在就是現在心。大家注意啊!「現在」……立刻過去了;再說「現在」,又過去了;「未來」……馬上變成「現在」,也過去了。無論感覺、知覺,過去、現在與未來,凡一切心皆不可得!如果兩腿結跏趺坐,閉目垂簾,欲留心常住,強而行之,豈非「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 揭秘暗藏的佔星界BOSS:互容(完整版)
    「互容」指的是兩顆行星彼此落入對方的廟旺星座位置。入廟星座「即是」主宰星座,比如,火星落入獅子座,太陽落入白羊座,即是形成互容。在這裡,先科普一下行星的守護關係。因為守護關係是互容的前提,所以,這也是我們了解互容概念的前提。
  • 南懷瑾老師:面對變化命運不同的三類人
    就是因為我們人不懂得這個道理,凡是好的大家都希望它不要變。像人類的感情,我們都希望愛河永浴,希望它不要變;年齡也希望不要變,永遠青春等等。可見人永遠都是那麼愚蠢!如果我們懂了這個道理,知道天地間沒有不變的事物,變是當然,不變?沒有這回事!認為不變,那是神經病、是夢想!
  • 淵回說南:南懷瑾老師是聖人,菩薩,隱士,國學大師,還是騙子?
    淵回說南:南懷瑾老師是聖人,是菩薩,是隱士,還是騙子?當代「國學大師」的傳奇人生。一、南師懷瑾,一生傳奇南懷瑾老師的一生充滿著傳奇色彩。有些人說他是當代聖人,師承孔孟,復興文化。當然,還有少數人稱他為蟊賊騙子……我們回過頭去,重新審視南懷瑾老師的一生。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堪稱傳奇。二、師者風範,桃李天下南懷瑾老師的學生門人,更是遍及世界各地。
  • 南懷瑾老師:數息使心念靜下來就馬上進入隨息
    「隨」的境界注意在心跟息兩個方面,這時候不要管身體,慢慢的心念完全停滯,一個思想都沒有了。呼出去,鼻子出氣,毛孔也出氣;吸進來叫做「吸」。一呼一吸之間的那個叫做念,也叫做息。 什麼叫做息呢?在休止的狀態中。譬如你們觀看一個人的睡眠,尤其嬰兒,當真正睡著了的一剎那間是沒有呼吸的,那才是睡著,等到睡了一下,忽然猛吸一口氣,又起了一呼一吸的作用了,那是腦子裡微細的妄念又動了。
  • 南懷瑾老師,親自示範!打坐的詳細教學!
    ——整理自《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  南懷瑾老師,親自示範如何靜坐的文章:  現在世界各地都在流行靜坐  「靜」和「靜坐」是世界上各學派各宗教的共法,從靜坐得到定靜的境界,不屬於哪一家,所以是共法,另外釋迦牟尼佛所講的真正的佛法是不共法,和其他各宗各派都不一樣,那是無上智慧成就的大學問。  不過靜坐不一定就是學佛、修道,也不是一定要信仰任何宗教,靜坐的目的是要使自己的身心達到決對的寧靜。  靜為什麼重要呢?
  • 南懷瑾的點撥:《金剛經》只講3個字,真正悟透,功德無量
    01善護念,才不煩惱從「善護念」的本義中我們就可以知道,要做到「善護念」首先就得去除心中雜念,南懷瑾先生也認為世間百態變化無常,眾生煩惱皆由念頭而起說的就是只要心存善良的念頭,萬事萬物皆無法阻擋我們前進的腳步。佛家講求內心平靜,平靜的狀態實際上就是「空」,萬物隨念而起,隨念而滅。「善護念」護的是內心的「空念」,無所爭才是最爭,無所求才能免除煩惱。正如先生說:「不取萬物,才能拿起萬物。」
  • 南懷瑾老師:堅持練習「乞丐蹲」,受用無窮!(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