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歷史就是情緒的發展史。人們在情緒的變化中沉浮,歷史也在情緒中沉浮。
烽火戲諸侯,衝冠一怒為紅顏是王朝更迭的情緒前奏;憤怒出詩人,唯恐天下不亂也是情緒帶來的職業影響;情緒時而晴空萬裡、平靜無波;時而雲蒸霞蔚,變幻莫測。史前社會人的情緒的影響只限於周邊的人群,最多也就是影響部落,農業社會,一個人的情緒大的可以影響國家興衰,工業社會人的情緒有時候可以決定一個公司的衰敗,英國巴克萊銀行就是因為一個期貨交易員的情緒損失幾十億美元,巴克萊銀行一夜倒臺。細節決定成敗,情緒更是決定成敗。
情緒的產生與身體有關,保養身體就是穩定情緒
中醫認為人的七情六慾與身體相關,七情就是喜怒哀樂悲恐驚,人的五臟六腑與情緒有著密切的聯繫,中醫認為心主喜,肺主憂愁等。現在醫學發現人有第二大腦,它就藏在我們的肚子裡面。不可思議的是,這個「大腦」竟然也控制著人的悲傷情感。通過研究這個位於腸部的「大腦」發現,成長過程中經歷過生死離別等傷痛的人長大後更容易患腸胃疾病。多數人都有這樣的經歷:當遇到煩惱或失意時,面對美味佳餚也覺得難以下咽;驚嚇過度或激動萬分時,腹部容易產生痙攣。養生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管理不良情緒的過程。
《嶽飛傳》中說到嶽家軍大將牛皋擒住金國首領金兀朮,騎在金兀朮身上,狂喜,大笑而死,金兀朮受此屈辱,大氣而死。喜、怒、哀、樂、愛、惡、懼等情緒一旦上頭,我們就容易在行動中被情緒綁架而失去理性,一個不能掌控自己情緒的人,無法掌控自己。 戰勝自己必須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情緒變化對於每個人來說,是有模式的,也可以說是路徑依賴。
生氣發火是人生常態,不同的路徑也是各顯神通,有人在發火時能夠覺察,能制怒,有人控制不住,一把火燒了功德林。
人心如海,念頭就像海浪般的起伏沉溺,情緒如同海岸線。
海岸線的特徵是極不規則的。但直觀看海岸與海岸之間沒什麼本質不同,表現出同樣的不規則性和複雜性,海岸線在形貌上是自相似的,也就是局部形態和整體形態的相似。情緒如同海岸線般呈現複雜的變化。 情緒也有同樣的波動相似性的變化,觀察自己和他人,情緒特點各有不同,但是每個人的情緒波動的觸發點和路徑是基本相同的,我們因此能夠說出此人情緒平穩,那人情緒化等論斷。
三歲看到老, 一日看人生,一天的情緒就是人的一生的情緒圖譜。
一天裡的情緒狀態 ,跟你一生的情緒狀態是相同的。 性格、情緒在一定意義決定著人生。 一天之內,我們的心念起伏 ,其實就是我們一生心念外化的縮影。一念天堂,一念地獄。一切的情緒對我們都很重要、都有價值。都是我們覺察自己、進而改變自己的機會。有了自我控制的意識,就會經常提醒自己,主動調整情緒,自覺注意言行,在潛移默化中完善自己的情緒。 改變對情緒的路徑依賴,不要任由情緒帶節奏,而要代之以理性的思考和行動,朝向更高品質的人生邁進。
「不怕沒好事,就怕沒好人」,話糙理不糙。問題不在情緒本身,在於解決問題的方式和方法。面對困難,有人總結教訓,奮發圖強;有人消沉、悲觀,對前途絕望。我們常常把時間和精力花費在了情緒上面而不是事情的本身的解決上面,以至於事情本身沒有得到解決,導致情緒和事情的惡性循環,精力、能量逐漸被情緒侵蝕。穩定情緒就是提高效率,提高生命質量。
保持平常心是一種態度,也是一種能力。情緒不穩定是不能辦大事的代名詞,人們信賴情緒穩定的人。
情緒來自於自己,來自於念頭。
世事無常, 每個人的內心也是萬念紛馳,快樂、憂傷、驚恐一刻不停。
行為的改變先從改變念頭開始。
轉念簡單也複雜。關鍵是專注和進步。再度引用曾國藩的話:凡仁心之發,必一鼓作氣,盡吾力之所能為。稍有轉念,則疑心生,私心亦生。疑心生則計較多,而出納吝矣;私心生則好惡偏,則輕重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