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族和回族都信奉伊斯蘭教,那麼這兩個民族有什麼區別麼?

2021-01-15 華裔中文


    維吾爾族和回族生活方面的有些相似的地方,這是因為他們所信的宗教一樣,但這兩個民族的區別確實很大的,首先,兩個民族的長相一點都不一樣,維吾爾人像歐洲人,回族人則像漢族人。其次,雖然都信仰伊斯蘭教,但他們在諸多方面也不盡相同。

  在歷史上,人們為了區分內地的回民與新疆地區的維族,一般把新疆的維族和來華的阿拉伯與波斯穆斯林稱之為「纏回」,即纏著頭巾的回教徒,把內地的回民稱之為「漢回」,所謂「漢回」就是信奉了回教的漢族。伊斯蘭教對回族的形成和發展有著深刻的影響作用,它是在7世紀初阿拉伯各部氏族制度瓦解的過程中,由穆罕默德創立的一種宗教。由阿拉伯商人至遲在唐高宗永徽二年(651)即傳入我國。我國回族所信仰的伊斯蘭教,屬於遜尼派,遜尼派自稱正統派,是伊斯蘭教教徒最多的一個派別。

  新疆最原始的稱呼是柱州,新疆大部自漢朝便屬中國,漢稱西域,意思是中國西部的疆域,這一名稱自漢代出現於我國史籍。維吾爾族的祖先是匈奴-突厥人,眾所周知,漢武帝劉徹為了打敗匈奴,鞏固其統治,決定「通西域,以斷匈奴右臂,隔絕南羌,月氏」。為此他先派張騫兩度出使西域,以加強同西域諸地的聯繫,共同對付匈奴。張騫西使加深了中原地區對西域的了解,密切了兩地之間政治、經濟聯繫,擴大了漢朝在西域諸地的政治影響,為漢朝統一西域創造了條件。

  回族的族源比較複雜,就構成的成份來看主要是阿拉伯人、波斯人和中亞人。就遷入我國的時間來看主要有兩個時期:早期的是從唐初至宋末的五六百年間,從海上到中國東南沿海地區經商,最後留居在廣州、泉州、揚州等地的阿拉伯人。後期的,也是最主要的是十三世紀中葉被蒙古族先後徵服的蔥嶺以西、黑海以東中亞和西亞信仰伊斯蘭教的各民族,除阿拉伯人、波斯人外,還有其他一些民族。這些徵服的民族,由於各種原因隨蒙古軍從陸上經過新疆來到中國,其中規模最大的是被蒙古族徵調過來的「西域親軍」中的「回回軍」。這些在不同時期、經不同線路到中國來的信仰伊斯蘭教的各族人民,經過與漢族、蒙古族、維吾爾族等,特別是與漢族一百多年的溶合演變,到明代時終於形成了一個獨立民族,因「回回軍」而得名回族。

  因為信伊斯蘭,所以維吾爾族和回族的男人一般戴帽子,兩個民族都不吃豬肉,因為伊斯蘭教禁止吃豬肉。維族該遵守伊斯蘭教規的都有基本遵行,但沒有回族虔誠,維族的人喝酒、吸菸,不禮拜,女的不戴蓋頭的。民族服裝不同,回族傳統服裝就是正統的阿拉伯服飾,頭纏白布(叫戴斯塔爾,垂下一段在後腦勺),身穿長衫,一般夏天白色冬天黑色,女的帶蓋頭。維吾爾族女的是火紅色裙子,男的是繡花的上衣,帽子和回族的也不一樣。

  其他方面區別,相貌上維吾爾族更歐化啊,回族主要在內地,相貌被漢族融合了。再有就是語言不同,維吾爾族用阿勒泰語系突厥語族的語言,即維吾爾語,回族一般使用漢語,部分時候使用阿拉伯語,宗教用語方面,一些伊斯蘭教專用詞彙,維吾爾族用波斯語,回族用阿拉伯語。舉個例子回族把真主叫做安拉(阿拉伯語),維吾爾族叫胡達(波斯語)。節日方面維吾爾族重視古爾邦節,回族更重視開齋節。現在的回族之所以與漢族沒太大分別,是因為後來的混血造成的,因為回回本來是軍隊,轉戰各地,造成各地分散分布,而沒有像維族集中居住,因此分散各地的回族與漢族不斷通婚才造成現在的回族大部分漢化,其實較純的回族,他們的皮膚往往比漢族白(我認識的都如此),這就是其血液裡混有東歐,中亞血統的遺傳證據之一。最早的回回軍漢人比率是非常非常低的,與漢人更是兩碼事。

  綜上所述,兩族相似是應為有共同的宗教信仰,但民族來源、民族歷史可以說大不同.

相關焦點

  • 維吾爾族和回族是中國最大的兩個穆斯林民族,他們之間有什麼區別?
    回族和維吾爾族是中國最大的兩個穆斯林民族,他們雖然都信仰伊斯蘭教,但這兩個民族給人的感覺卻有很大不同。首先從人種屬性來看,維吾爾族具有明顯的歐羅巴人種特徵,而回族人幾乎和漢族人長相無異。這就牽扯涉及到兩個民族的起源問題了。
  • 回族維吾爾族不吃豬肉,藏族不吃魚肉,漢族有「禁忌」的肉嗎?
    我國的地域遼闊,在這96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如今共有56個民族生活在各個地區,不同的民族所誕生的文化不同,例如蒙古族的摔跤、傣族的潑水節。這些不同的文化給中國人添上了一筆美麗的色彩,只不過不同的民族生活的地區、環境不一樣,這其中倒是讓各個民族的飲食文化改變不少。在一些民族裡,倒是會出現很多忌口的食物,例如回族、維吾爾族不吃豬肉,要是不怎麼了解他們的文化和飲食,倒是會弄出一些尷尬的事情。為何回族、維吾爾族不吃豬肉?
  • 唐時的回紇人,中國回族人,飲食習俗
    公元9世紀前後信奉伊斯蘭教後而逐漸形成的非阿拉伯、伊斯蘭教的特色民族,在近千年與漢族的交融發展中,已成為農業型的現代民族。現有981.68萬餘人(2000年),回族是中國分布最廣的少數民族。幾乎全國各地都有回族的存在,一部分主要聚居在寧夏、甘肅、青海等地區,回族是中國本土化最深的民族之一,對中國民族文化事業具有巨大的貢獻。
  • 八坊十三巷是典型的回族聚居區
    此臨夏而非寧夏,臨夏古稱河州,知道河州的人,還會知道臨夏市內的回民又稱「八坊人」,「八坊」和「河州」同時成為了臨夏的別稱,而八坊十三巷便是河州民族風情古街區。從唐朝至今,圍繞著八座清真寺形成了八個教坊、十三條街巷,故稱為「八坊十三巷」。看過介紹後,大家一致認為下高速去看一看,這又是我們此行程計劃外的收穫。
  • 伊斯蘭教的第二次擴張: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
    距離伊斯蘭教發源地中東地區如此遙遠的一個群島國家,為何沒有信奉距離更近的佛教(印度、中南半島國家)而選擇了伊斯蘭教?主要原因有兩點:大航海時代帶來的海上貿易繁榮,伊斯蘭教大規模開始第二次東擴;另一方面,由於地理位置原因,印度的佛教被滅,中南半島以及中國大陸地區的佛教對此地的影響力大大降低。
  • 回族人為什麼不吃肉?真正的「答案」可能跟你想像的並不一樣!
    回族人為什麼不吃肉?真正的「答案「可能跟你想像的並不一樣!文/你想多了曾經五彩的山花在我國有56個民族,而各民族也有不同的習俗。而有這麼一個民族,他們從不吃豬肉,想必大家已經想到了,這個民族就是回族。其實大家都知道回族不吃豬肉,但這其中的緣由大家卻都不清楚。
  • 伊朗和沙特有什麼區別,他們為何長期敵對?
    伊朗和沙特只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信仰伊斯蘭教。此外全是差別。首先,人種不同。沙烏地阿拉伯是阿拉伯人,說阿拉伯語。伊朗人屬于波斯人,是雅利安人的後裔,說波斯語。其次,著裝不同。沙特穿白袍,與白衣大食有淵源(倭馬亞王朝)。
  • 巴基斯坦人和印度人外貌相似 他們不是一個民族嗎?
    從官方資料上來看巴基斯坦人和印度人不是一個民族的,巴基斯坦的主體民族是旁遮普人,說的是烏爾都語,而印度主體民族是雅利安人或者印度斯坦人,說的是印地語。但有趣的是如果你從外貌上來看你幾乎看不出巴基斯坦人和印度人有什麼區別,即使信仰的宗教不同雙方的習俗也是相近的。
  • 回族服飾文化
    伊斯蘭教規定,穆斯林每日五次禮拜須洗小淨,如果穿上麥賽海襪子可以免去小淨中的洗腳程序,用溼手在襪子的腳尖至腳後跟處抹一下即可代替。準白也是阿拉伯語,意即袍子,用棉布、化纖和毛料製作,有單、夾、棉、皮四種,款式近似現代的長大衣,領子為制服領口,色多為黑、白、灰三種。
  • 回族人為什麼愛戴帽子
    回族是我國少數民族中人數較多、分布最廣的一個民族。回族人有個明顯的特徵,就是愛戴帽子,仿佛做了帽子半永久不會掉一樣。這個帽子其實叫回回帽也叫「禮拜帽」、「頂帽」,是一種沒有簷的小圓帽,是回族的服飾標誌。
  • 56個民族絕美手繪插畫,你能說出幾個民族的名字呢? - 又畫
    仫佬族多自稱"木冷",即"伶人",清代有"姆佬"之名。以信奉道教為主,也信佛教。無本民族文字,多數人通漢語和壯語,通用漢文。9. 仡佬族,主要分布在貴州省務川仡佬族自治縣和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仡佬族以農業為主,仡佬族有自己的語言,屬漢藏語系,沒有本民族文字,以漢字為共同文字,目前也只有少數老年人通仡佬語 。10.
  • 回人不吃豬,滿人不食狗,藏人不食魚,漢人不吃什麼呢?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個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種語言匯成一句話愛我中華,愛我中華,愛我中華」。這是一首熟悉的歌,歌詞唱出了我們祖國五十六個民族團結的感情。當然,雖然我們都生活在祖國的稠密土地上,但還是有民族差異的尤其是在一些飲食方面。
  • 中國傳統文化,少數民族文化,諸民族的服飾類徵
    本文乃作者童哥聊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小編和大家說說信仰伊斯蘭教的諸民族吧,屬於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的諸民族,大都分布在中國西北地區,除裕固族信仰藏傳佛教即喇嘛教外,維吾爾、
  • 民宗知識小課堂丨本課關鍵詞:民族差別、伊斯蘭教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消除了民族壓迫和民族歧視,實現了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各民族之間的共同性逐漸增多,但民族之間的差別將長期存在。承認民族差別的存在,正確對待民族差別,對於理解和貫徹黨的民族政策,處理因民族差別而產生的民族矛盾,是及其重要的。什麼是伊斯蘭教?它的基本教義是什麼?
  • 我國共有56個民族,都穿啥樣的服飾?
    2.回族回族婦女一般都頭戴白圓撮口帽,戴蓋頭(也叫搭蓋頭)。一般都是綠、青、白三種顏色,有少女、媳婦、老人之分。頭飾是回族最典型、最富有特點的服飾。因伊斯蘭教尚白色,因此回族視白色為最潔淨、最喜悅的顏色。在衣、冠顏色上以白、綠、黑色為主。回族男子戴的無簷小白帽。有白、灰、藍、綠、黑五色,分春、夏、秋、冬不同的季節來戴。一般春夏秋季戴白色帽最多,冬季戴灰色或黑色。帽子的樣式因教派和地區不同而有差異。
  • 回族不吃豬,藏民不食魚,滿族不吃狗,漢族不吃什麼?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除漢族外,還有其他55個少數民族。這些少數民族有自己的習俗和文化。要想和他們相處,必須入鄉隨俗,知道他們的禁忌。在中國,人們以食物為重,許多中國人非常喜歡它。畢竟食物不能辜負,但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禁忌。
  • 漢族同胞不要再追問回族同胞為什麼不吃豬肉了,因為這不科學
    這裡生活著一部分回民,他們的飲食習慣有一個特色不吃豬肉。有幾次旅遊的經歷還是印象深刻的,如果團隊中出現回民,則需要單獨開一桌飲食。這對生活在周圍的普通漢族人民來說,是挺不可思議的,畢竟豬肉那麼香。這篇文章就來揭示其中的緣由。
  • 伊斯蘭教八大禁忌
    《古蘭經》中說:"世人啊,你們可以吃地上所有的合法而佳美的食物,你們不要跟隨 惡魔的腳步,他確是你們的敵人。" 1、畜禽肉類禁忌:嚴禁吃自死物; 嚴禁食血液; 嚴禁食用 誦非安拉之命而宰殺的動物; 禁止食用猛禽猛獸。 2、禁用致醉和有毒的植物飲料:嚴禁飲酒; 禁止一切與酒有關的致醉物品; 禁止從事與酒有關的營生; 禁止出席有酒的宴席; 嚴禁服用一切 麻醉品和毒品。
  • 新疆維吾爾族的女人很美麗,她們的民族服飾也是異彩紛呈絢麗多姿
    說起今天的中國新疆維吾爾族,應該是融合了回鶻人、羌族、大月氏、柔然、突厥、匈奴、漢族、蒙古族、高車族、契丹、吐蕃、回族等多種民族的一個混血民族。新疆在我國的西北地區,地理面積相當於九十九個北京那麼大。圖片來自網絡新疆的女子不但美麗,而且新疆女子所穿著的服飾也是華麗非常的。
  • 蒙古國公布各部落及少數民族簡介
    歐亞大陸中心草原地帶的遊牧民族經常劫掠歐洲,匈奴人、突厥人、蒙古人、阿拉伯人都曾對歐洲進行過不同程度的衝擊。匈奴首領阿提拉在公元5世紀在歐洲縱橫馳騁,以至於被歐洲人稱為「上帝之鞭」。可見歐洲人的痛苦和無奈!英國地理學家麥金德在他的《歷史的地理樞紐》一書中認為,所謂歐洲,實際上就是在抵抗歐亞中心地帶草原遊牧民族的侵略過程中形成。這也反面說明,當時歐洲的積貧積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