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乃作者童哥聊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小編和大家說說信仰伊斯蘭教的諸民族吧,屬於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的諸民族,大都分布在中國西北地區,除裕固族信仰藏傳佛教即喇嘛教外,維吾爾、哈薩克、撒拉、烏孜別克、塔塔爾、柯爾克孜六個民族都信奉伊斯蘭教。伊斯蘭宗教制度在這些民族中的建立和完善,是以規範化的禮儀來肯定超自然力量一真主的實在性,帽子、蓋頭和面紗就是其信徒膺服真主的物態符號標誌,也是伊斯蘭教禁忌脫帽在服飾習俗上的反映。鑑於操漢語的回族,系屬蒙古語族的東鄉族、保安族,以及系屬印歐語系伊朗語族的塔吉克族,都篤信穆罕默德和真主,其服飾亦表現出鮮明的伊斯蘭教特徵,故一併放在這裡進行論述。
裕固族現在雖以喇嘛教為主要宗教,但歷史上其宗教信仰卻隨著時代的變化而幾經演變,最早回紇時,信奉薩滿教。由於伊斯蘭教自明代起在裕固族中流播,至今沒有消失過,即已婚婦女要戴頭面,該頭面是-.種精緻昂貴的民間工藝品,裕固族稱「凱門拜什」,意為頭飾。頭面共分三條,胸前左右兩條,色彩圖案對稱統一,每條分為四節,用金屬環使之相連結,上端在耳際編入 發辯,綴有彩穗的下端垂至腳面,中間勒人腰帶;背後一條,裕固族稱為「阿爾擦郎」,比前兩條稍窄,上端戴在後腦蓋髮辮上。頭面用紅珊瑚珠、白色海貝、瑪瑙珠、珍珠、孔雀石、銀牌、銅環穿綴鑲成圖案,以紅布、青或紅色香牛皮做底,絲線合股滾邊精製而成。每副重約六七斤。戴頭面時,須戴上喇叭形氈帽,頂綴紅穗。
裕固族女帽為裕固族女性已婚的標誌之一,東部和西部裕固族婦女均穿高領、大襟、右衽長袍,按季節分為夾棉和皮衣,衣領高齊耳根,衣領外面的邊緣有幾何彩色圖案。裕固族男子也穿同婦女一樣的偏襟長袍,喜戴金邊白氈帽。這種帽子帽簷後邊捲起,後高前低,呈扇面形,帽簷鑲黑邊,頂有藍緞上金絲織成的圖形或圓八角形圖案。裕固族服飾用料取之於傳統的畜牧業,衣著式樣簡單,適應於草原、戈壁灘生活環境,具有耐寒、防沙等功能。總體來看,裕固族服飾既受到藏族和蒙古族的影響,又具有自己的特色。
根據伊斯蘭教禮節,維吾爾族男女都不能光頭露頂,在室外,頭不加任何遮蓋,被認為是一種對老天的褻讀行為,因之,他們喜戴繡工精緻的小花帽,各地的花帽又都具有地方特色。在和田地區,以格子架繡女式花帽最負盛譽,其形狀扁平,四角突起。喀什地區以黑底白花,頂大口小,楞角突起的「巴旦木」男士花帽最為突出。庫車地區以串珠、鑲銀的女士鼓頂花帽比較多見。吐魯番地區花帽花寬地窄,滿地平繡,猶如彩色花冠,鮮豔奪目。伊犁地區花帽造型扁淺圓巧,色調柔和協調,以概括簡練的單獨花紋見長。
哈密地區花帽因受漢族及其他民族文化影響較深,圖案紋樣吸收漢族裝飾手法,花樣繁多,色彩豔麗。在于田、民豐、策勒、且末一帶還盛行著一種形狀如碟純屬裝飾性的小花帽,直徑不足十釐米,專供中老年婦女用針別在披巾上,像一枝插在頭上的花朵,其圖案形象多為花卉、果實、禽獸、昆蟲等,並以大量兒何紋作連接和間隔。據調查,維吾爾族不同地區、不同場合、不同名稱的花帽竟達二十多種。維吾爾婦女除喜歡戴小花帽外,還普遍蒙面紗或以大幅白布蓋頭,這既是宗教信仰的需要,也與生活環境密切相關,因為盛行此俗的南疆、喀什、莎車一帶風大沙多,戴著面紗可以擋風防塵。
按照哈薩克族的傳統習俗,如忘記戴帽則用毛巾或手帕纏頭,如無手帕或毛巾,也必須用一根草放到頭頂上,以示頭不見天,沒有褻瀆神靈。由於這個緣故,哈薩克人的帽子、頭巾頗為講究,種類、式樣很多。男性戴的帽子,多因地而異,且有冬夏之別。如阿勒泰地區的克勒部落,冬季戴一種兩側和後邊都有一塊下垂的「三葉」皮帽。這種皮帽用狐狸皮或黑羊羔皮為裡、以綢緞為面做成,為尖頂四楞形、頂插貓頭鷹毛,左右有兩個耳扇,後面一個長尾扇、遮風蔽寒性良好。
夏季則戴白氈帽,系用細羊毛織的白氈縫製,分瓣翻邊鑲以黑平絨或黑羊羔皮,是防著和防雨的兩用帽:沒有氈帽可戴者,要在頭上扎一塊白布巾、伊犁地區的哈薩克,夏天戴白氈帽,冬天則戴一種叫「庫拉帕然」的圓錐形皮帽,帽甲是旱獺皮或羊皮,帽面為黑、藍綢緞。颳風下雨時加戴防風帽。
無論是阿勒泰地區還是伊犁地區,戴皮帽時,一般都要在裡面戴有襯帽。婦女的帽飾大致相同,但有年齡、婚否、季節的區別。冬天,未婚少女戴馬皮製地稱為「吐麻克」的圓形平頂小帽,用紅色、綠色或黑色絨布縫製而成,頂部用金絲線繡花,並插一撮象徵勇敢、堅定和吉祥、智慧的貓頭鷹毛。還有一種冬用的「吐麻克」圓帽,用綢緞、棉布和水獺皮或羊羔皮製成,帽頂亦繡花,鑲嵌有珠子、瑪瑙和金銀作的插孔,孔中插飾貓頭鷹羽毛。
夏天,姑娘則扎各種顏色的綢緞三角巾或四方形毛布繡花頭巾。出嫁時,戴一種氈裡、布或緞面的尖頂帽,上面繡花並用金銀珠寶裝飾,帽的正前方還飾有串珠吊在眼前。這種帽子是新娘的標誌,婚後一般須戴一年,此後則要換成花頭巾,生育第一個孩子後開始戴披巾。披巾又叫套頭,用白布製作,寬而大,長垂至臀部以下,上面繡有各種花紋圖案,戴上後能遮住頭、肩、腰,只露出一張臉。
參考資料《中國少數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