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民族文化,少數民族文化,姓名

2020-12-26 美食界的小阿哥

本文乃作者寶寶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小編認為,姓名是標誌社會結構中的一種血緣關係和區別個人的標誌符號。姓名是姓與名兩部分的組合。姓一般是繼承的,並為家族成員所共有,一般與名或字連用。五千多年前,中國便開始採用世襲姓氏。

姓氏是姓與氏的合稱,用以標誌家族系統。在我國先秦時代,姓與氏有嚴格區別,男稱氏,女稱姓;氏別貴賤,姓主婚姻。賤者有名無氏,同姓百世不婚。姓源於母系社會,是為了實行氏族外婚的需要。氏源於父系社會,是隨私有制的出現而產生的。秦漢以後,姓氏混一,不再區別。

姓氏圖騰

在我國歷史上出現過的5000多個姓氏中,約有2000多個來自兄弟民族。當今常見的慕容、令狐、鄂、樸、羅、龔等漢姓就來源於少數民族。

我國古代少數民族的起源、發展、遷徙和相互融合吸收,以至於消失的情況是相當複雜的,因而,與之相伴隨的姓氏也很少有一脈相承,延續至今的。許多當代少數民族的姓氏,與古代民族幾乎找不出什麼關係。「現代少數民族的溯源很少有超過唐代的。」「大量唐以前的民族走完了自己的歷程,唐以後的民族在邊遠地區與漢族接觸較少而新發展起來」,因而他們的姓氏,有的受到漢族的影響,有的卻仍保持著鮮明的民族特色。關于姓氏的起源,國內外學者多認為圖騰是最早的源泉,即最初的姓氏來源于氏族、胞族、部落、民族或家族的圖騰名稱。這並不是說所有的姓都源於圖騰。

圖騰

圖騰」一名,最早出現在18世紀末的文獻中。英國商人丁●朗格在《印第安旅行記》一書中,為了記述印第安人相信人與動物存在血緣親屬關係的信仰,而首先使用了這一詞。印第安人中用此詞語的群體,賦予該詞的意義是「他的親族」。我國學術界對於圖騰主義(包括圖騰崇拜、圖騰制度等)的介紹和研究,始於本世紀初。嚴復在1903年翻譯英人甄克思的《杜會通詮》一書時,把「totem」譯為「圖騰」,三十年代以後,我國學術界有關圖騰的論著漸多,有的強調宗教起源於圖騰主義,有的涉及到姓氏源於圖騰,有的則認為圖騰崇拜是生殖崇拜。1我國讀者-般把「圖騰」理解為「親屬的標記」或「親族」與「標記」。

法國學者杜爾幹說:圖騰群體自信出自圖騰,圖騰既做徽幟,亦做他們共有的姓。若圖騰為狼者,各員皆信他們曾有過狼祖,他們亦各有狼性。於是他們就自稱為「"。

中國古代學者也認識到姓與圖騰有關,《說文》云:「姓,人所生也。」《白虎通●姓名篇》日:「姓,生也,人所察天氣所以生者也。」《論衡●詰術篇》謂:「古者,因生以賜姓,因其所生賜之姓也。」

可見漢代的人已認為「」 來源於生人之物「圖騰」。

圖騰

圖騰起源於舊石器時代中期,屬母系氏族社會的早期階段。人們一般以動物、植物、無生物或自然現象為圖騰。這種情況,在古今中外的許多民族中都得到大量的佐證。

英國人羅伯特●哈特最早發現中國姓氏與圖騰有關,他在1860年由廣州寄給摩爾根的一封信中說:中國人稱民眾為百姓,意指「一百個家族的姓。」現在,在這個國度約有400 個姓常見的,因為閆福卿等著的《中國姓氏彙編》中收有中國姓氏5730個引者注其中有些姓與動物、果實、金屬、自然事物等有關,如馬羊、牛、魚、禽、鳳、李、花、葉、米、林、江、丘、水、雲、金、皮、毛等等。在中國許多地方遇到很大的村莊,全村只有一個姓。正如北美洲的印第安人夫與妻不屬同一部落一樣,中國人的夫與妻也總是屬於不同的家族,即不同姓。在我國少數民族中,以圖騰名稱為姓或由圖騰名稱演變為姓的例子非常多,最典型的可能是彝族。彝族過去的圖騰,至少在五六十種以上,有獐子、綿羊、崖羊、水牛、綠斑鳩、黑斑鳩、白雞、蛤蟆、黑甲蟲、象牙、茭瓜、細芽菜、香茗草、芭蕉菜、豬槽、飯籮、谷、竹、馬、雞、鳳凰、河川、樹木、水鴨、蜂、鳥、虎、獐、黑、梨、鼠、猴、布、黃牛、白、水、蛇、龍、地、山、酒壺等等。羌,傈傈、白、阿昌、滿、赫哲、土家、珞巴、哈尼、瑤,苗、侗、布依、鄂溫克、鄂倫春等少數民族中都能舉出不少例子。

彝族過去的圖騰

我國少數民族姓名制度大致有以下類型:

1.基本上保持本民族的人名稱謂。這種類型的有大部分藏族和蒙古族,全部維吾爾族和哈薩克族。

2.有姓有名,姓名連用的。有回、俄羅斯、白、羌、毛南、京、壯、滿、朝鮮、布依、瑤、東鄉、仫佬、仡佬、赫哲、黎、達斡爾、侗、土家、阿昌、畲、撒拉、土、保安、裕固、普米、水、鄂倫春、鄂溫克、納西、錫伯等,大約有40多個民族,其中包括15個有姓連名制的民族。這些民族使用的姓,有的是本民族傳承的姓;有的是吸收(或叫「借用」)來的漢姓;有的是由民族圖騰名稱等音譯而來;有的是由民族姓的音譯或意譯而來的;有的來自古代氏族或家族名稱;有的由歷代王朝賜予;有的來自與漢族男性通婚中。情況是多種多樣的。

民族圖騰

3.無姓有名。包括傣、傈僳、裕固、藏(大部分)、門巴、布朗、拉祜、高山、部分苗和部分獨龍等族,大約有10多個民族。需要說明的是,藏族中的貴族是有姓氏的,過去只是佔人口絕大多數的普通百姓沒有姓。貴族的姓氏最初源于氏族部落的稱謂,後來有許多貴族以封地和房名為姓承襲。解放後,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藏族廣大群眾與外界的交往越來越多,各地的經濟往來及社會活動日益頻繁,名字的相重帶來許多不便,本應屬個人專有的稱謂卻經常出現相同「撞車」,因而,除出現了一部分漢名(多數是知識分子與國家公職人員,在民族名字外,另起的漢名)外,有些藏族同胞把自己的名字作為姓來給子女命名。如強巴夫婦,給自己的男孩取名為強巴旺堆,給女兒取名為強巴曲珍,「強巴」就有了「」的意義。這當然只是一種萌芽狀態的文化現象,估計會形成一種趨向。

藏族圖騰

4.連名制。我國採用這種人名結構的少數民族約有20多個使用姓的連名制民族多數是南方民族,如彝、哈尼、傈僳、納西、拉祜、白等族;不用姓的連名制民族,主要是北方的信仰伊斯蘭教的兄弟民族。

小編認為少數民族姓名文化是個大課題,上述文字僅僅是粗線條的勾畫,要更詳盡地了解,必須更深入地學習和研究。

相關焦點

  • 中國傳統文化,雲南服飾文化,研究少數民族傳統服飾的意義
    因此,我們必須發揮中華民族文化的多層面性特質,從少數民族傳統服飾中挖掘中華民族傳統元素無疑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史達林就曾經對民族進行過一定的闡述,他認為民族是「人們在歷史上形成的一個有共同語言、共同地域、共同經濟生活以及表現於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質的穩定的共同體」。
  • 中國傳統民族文化,少數民族文化,民間文學及代表作
    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說,神話是「小說的淵源」,「神話是文藝的萌芽」,就明確指出了神話與文學的關係。神話我國少數民族神話有兩個較明顯的特點:一是具有突出的地域文化及本民族文化的特色;二是具有中華文化的共性特色。
  • 中國傳統文化,服飾文化,少數民族服飾
    1990年,在中國雲南,組建了一個少數民族服飾表演團,演出轟動一時。據說僅僅展示雲南省境內各民族的服飾,就有1200多種。以此推斷,多民族共同生活的中華大地又有多少種類的服飾? 有一首歌這樣唱道:「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但從實際情況上看,由於各少數民族歷史源遠流長,即使在同一民族中,因居住地域或支系不同,服飾習俗上不盡相同,其中所蘊含的歷史文化內容肯定也有差別。
  • 中國傳統文化,民族文化,少數民族的帽子
    本文乃作者童哥聊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上面,我們分類對我國少數民族的帽子及帽飾作了一個較為全面的介紹。這裡,還將就「顧姑冠」、「喜鵲帽」、『鳳冠」、「雞冠帽」、「珠帽」、「鳳凰冠」等幾種頗具民族特色和民族風格的帽飾作專門的介紹。宋元時期蒙古族貴婦所特有的一種近似禮帽的冠帽。據說,可能源自匈奴、烏桓等古代民族婦女所戴的木帽。
  • 中國傳統文化,雲南服飾文化,傳統漢服與少數民族服飾區別和關聯
    中國傳統民族服飾由於地域環境不同而各有特點。在中國的56個民族中,其中漢族是人口最多的,而漢族以外的民族我們稱為少數民族。如果說中原地區是漢族人的主要聚集地,那麼少數民族地區則主要集中在中國偏遠的北方、西方、南方和西南方,以西、北方遊牧民族為代表的胡夷文化和南方的南夷文化是其代表。當今穿著漢服的傳統習慣在漢族人中已不多見,除了特殊活動外,人們的日常服飾形制已經被現代西方服飾所取代。
  • 中國傳統文化,少數民族文化,各民族服飾不同
    本文乃作者童哥聊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作為名貴衣料的一種,絲綢類織物在許多少數民族中也廣泛使用,且有悠久的歷史。表明漢晉時期南方少數民族的棉紡織業居於全國領先地位。漢晉以降,南方少數民族的紡織技術獲得很大提高,並對漢民族產生較大影響。
  • 中國傳統文化,少數民族文化,節日的來源與分類
    按照縱向統計的方法,筆者依照職工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民間節日文化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風俗辭典》、書海出版社出版的《世界風情大全》知識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民族節日大全》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發展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商業文化大辭典》等工具書及有關資料統計,我國56
  • 中國傳統服飾文化,服飾設計文化,少數民族裙裝
    本文乃作者翟姚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繼續談談裙,也是最普遍的一種下裝,我國很多民族的婦女都穿裙子。裙的類型可分為連衣裙、長裙、中裙、短裙。從造型上可分為喇叭裙、節裙、簡裙、A型裙、X型裙,形式多種多樣。
  • 中國傳統文化,現代服飾文化,雲南少數民族傳統服飾
    本文乃作者琴雪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雲南少數民族傳統服飾常常使人驚訝,我們能從中感受到很多與現代美學觀相一致的設計表現效果,這讓現代的我們百思不得其解。雲南少數民族地區的民眾並沒有受過太多的文化教育,他們的文化程度都不很高,甚至有些人連字都不認識,更別提進行專門藝術培訓,但是為什麼他們在從沒有接受過正規美學藝術教育的基礎上能將美學形式發揮得這麼好,這主要是因為他們都有一雙善於觀察自然,並從中發現美的眼睛。自然中關於形式美的設計比比皆是。
  • 中國傳統文化,雲南少數民族傳統服飾,高級定製設計
    本文乃作者琴雪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雲南少數民族傳統服飾中的高級定製設計觀雲南少數民族傳統服飾的設計與製作正是一種高級定製設計觀的體現。民族服飾雲南少數民族傳統服飾從服裝的紗線原料到裝飾材料都採用天然材質,如棉的舒適、麻的結實、環保植物染色等,這些都對身體無害
  • 中國傳統文化,少數民族飲食文化,其他餐具
    漢字中許多帶「腦」的炊餐用具字群為我們提供了原始時期中國先人們使用竹炊餐具的佐證,如「笸、籠、笥、籩、箅、簞」等。「簋筐」文獻中說是青銅器,而更早的形態應該是竹製品。至今在雲南南部的傣族、佤族及海南島的黎族等民族中常見的竹筒飯,依舊作為一種風味食品引起人們的注意和興趣。
  • 中國傳統文化,服飾文化研究,民族標誌
    中國服飾藝術實際上就是中華民族的服飾藝術,中華民族的服飾藝術理所當然地包含了這56個民族各具特色的服飾藝術內容,而不僅僅只包括漢民族的服飾藝術內容。當然不容否認的是,漢民族是中華民族的主體民族,在人口分布、文化傳統上都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也正因此,在考察中國服飾藝術時,就必須在著重考察漢民族服飾藝術的基礎上,適當地關注和考察一下中國少數民族的服飾藝術。
  • 中國傳統文化,少數民族文化,舞蹈種類及特點
    若不是文化旅遊中作為民俗來表演,再把它們挖掘出來,恐怕是難得一見的。變化較少的是真正流傳於民間的民族舞蹈,它們又呈現出相對的穩定性。關於舞蹈的分類,要看依據什麼原則來劃分。按歷史階段,就只能按某個舞產生的時間來分,若按其存在的時間,必然重複,有許多舞蹈產生在古代社會,但至今仍活著。按歷史劃分的另一個方法,就是依照古代民族與現代民族的籠統概念。
  • 中國傳統文化,少數民族文化,戲曲的種類及特點
    本文乃作者寶寶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小編帶大家說說少數民族劇種概述。我國少數民族中有戲劇表演藝術形式的約20個民族,他們是藏族、維吾爾族、朝鮮族、蒙古族、錫伯族、撒拉族、滿族、壯族、布依族、苗族、侗族、土家族、毛南族、白族、佤族、門巴族、彝族、瑤族、仡佬族等。
  • 中國傳統文化,少數民族服飾文化,百越及其他民族
    本文乃作者寶寶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小編和大家說說百越民族系統的紋身之風,在其後裔傣族、黎族中尚有較完整地保存。所不同者,傣族紋身者主要為男子,而黎族則主要為女子。
  • 中國傳統文化,西南民族節日文化,構成與總體特徵
    明代以前,漢族大都融合於少數民族中,白族、彝族、納西族對中原漢文化採取了一種有選擇性地吸收的態度,但漢文化在該地區尚未獨立成形。明代以後,隨著漢族從滇黔烏蒙山區到滇中的集中分布,向西、向南沿交通沿線、驛站屯墾,呈散點分布,楔人各少數民族聚居地,漢文化逐漸浸染、濡化了西南民族文化。因此,漢文化在西南的傳播、變異及其存在形態,以及其與少數民族文化的互動也是西南民族文化的構成因素之一。
  • 中國傳統文化,民族服飾文化,它的社會性
    這些信息可以作為我們了解及體會不同民族社會文化的一個途徑。在對民族服飾的考察、了解中不難發現,服飾在少數民族社會文化發展進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成為我們了解不同時期服飾文化的一個實物依據,有助於在現代服飾設計中對民族服飾語言的運用與借鑑。
  • 中國傳統文化,少數民族文化,蒙古語諸民族的服飾類徵
    這是地域文化在服飾上的反映呢,還是受到鄂倫春等民族的影響?尚有待考證。夏天,達斡爾族仍襲契丹之俗「戴幞頭」,即包頭巾,他們愛穿的靴子主要有皮靴和布靴兩類,較為普遍的是靴鞭式「奇卡力」。其底用犴皮或牛皮為之,以狍皮爪子或狍腿皮拼縫做勒,樣子像東北少數民族中流行的半高勒的皮靴「翁得」,穿起來輕便、暖和,很適宜在積雪山地上行走。著牛皮靴韃時,一般要在其內絮捶軟的東北特產靴鞍草取暖。布靴則有布勒皮底和布底布勒兩種款式,多在春秋和夏天穿用。
  • 昆明華邑酒店—雲南民族特色文化與中國傳統建築文化的完美結合
    洲際酒店集團是全世界知名的酒店集團昆明華邑酒店及度假村是洲際酒店集團洞悉中國高端消費者的細膩需求及中國顧客全新的消費觀念,極力打造全新的高端酒店品牌,酒店的設計、裝修、服務 、格局等都是注重融入雲南當地的特色民族文化與中國傳統建築文化加國際管理文化各方面元素的完美結合
  • 中國傳統民族文化,中華民族含義,及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
    本文乃作者寶寶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定居在中國領土上的所有民族共同組成了中華民族大家庭。此處的「中華」兼指傳統文化和具有這種文化的人民。作為地域名稱時,「中華」與「中國」含義相同,主要用來指內地郡縣地區和中原地區,與邊疆相對而言;當然國家統一時又指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