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糖作為重度糯食愛好者,要說我心中的白月光,那還得是傳統餈粑。
記憶中,小時候但凡能吃上一塊熱乎乎的餈粑,可以幸福一整天!
微微焦黃的奶白糰子入口軟糯彈牙,口腔裡滿是輕盈的穀物香氣。
最絕的便是,往黃豆粉裡一滾,紅糖那麼一淋,忍不住一口接著一口~
現在物質豐富的年代,超市裡也遍布很多餈粑,隨處可買。
但精緻的包裝下,多為機器代做的餈粑,卻少了童年裡餈粑的香味。
大家也不用覺得失落!這次砂糖給你們準備了驚喜。
在湖北恩施,一個土家苗族自治州的地方,依舊有一群人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手工打餈粑。
每天早上七點準時開工,掏出兩根磨得鋥亮的木杵,進行千萬次的捶打。
相比一咬就斷的機器餈粑,土家手工餈粑也韌勁十足,像芝士一樣可以拉絲,十分軟糯有嚼勁!
煎好的餈粑端出鍋,再撒上豆粉和紅糖,金燦的表面,外焦裡嫩,空氣裡飄香的甜味讓人直咽口水。
也顧不上燙口,直接拿起咬上一口,咔呲酥脆~滿嘴的糯米濃香,唇齒香甜,回味無窮!
個頭夠大、夠管飽,也讓人忍不住多吃兩塊。
一盤上桌,瞬間就被秒光,老人小孩都愛吃!
這次砂糖也專門聯繫了當地廠家,讓大家能品嘗這一口純真美味。
除了傳統的糯米原味,還帶來了兩種新雜糧口味:玉米餈粑、高粱餈粑,一次吃過癮。
至於價格嘛,也是蠻實惠。
2斤餈粑(8個)僅需22.9元!4斤餈粑(16個)僅需36.9元!
口味可自行備註,還贈送1包黃豆粉哦!
餈粑、蘸料都一步到位,分量很足,全家大小都可以一起吃!
純手工製作的童年好味道,大家也趕緊買回去跟親朋好友們嘗一嘗。
好產品不外乎有一個好產地。
湖北恩施的森林覆蓋率近70%,被譽為世界硒都的天然好地方。
四季分明,還有著「天然氧吧」之稱,這裡生長的農作物飲山泉雨露,生長的很是自然飽滿。
土家人便就地取材,選擇了當地的優質糯米作為製作餈粑的原料。
恩施糯米顆粒不大,但香氣和糯度都好,是做餈粑的不二之選。
糯米要先用山泉水泡一天一夜,等它們吸足了水分,蒸出來才會彈牙。
待次日把糯米放至專用的木甑裡,在柴火爐上用旺火蒸煮。
糯米比較難熟,要蒸兩小時左右,中途必須有人守著加柴。
添火的人要掌握火候,不能太旺也不能沒有火勢,糯米才不至於蒸糊也不夾生,恰到好處。
等到木甑裡散發出糯米飄香的時候,糯米就蒸的差不多了。
再用文火燜一段時間,便到了關鍵步驟:打餈粑。
兩個土家漢子,一人拿一根木槌,你一錘我一棒往石臼裡舂糯米,等搗到不見米粒時,又翻過來再搗。
等到糯米舂成麵團時,再揚起木槌捶打麵團。
錘幾下就要將麵團撬起翻動,保證均勻受力,每筒糯米至少要兩個大漢反覆捶打30多分鐘,才能舂成膠狀。
這樣打出來的餈粑會更加細膩柔軟,吃起來口感更好。
打好後的麵團放在案板上,灑上些糯米粉,一捏一擰一搓,厚薄均勻的壓成餅狀。
餈粑冷卻之後,用山泉水浸泡著。
這是土家人特有的保鮮劑,隔十天半月換水的滋養,手工餈粑放很久都不會流失它的鮮味!
製作餈粑全程只用到糯米和水,無任何添加,純手工的捶打也賦予了它的清甜糯實口感,每一口都值得好好品鑑!
一塊好餈粑,原味吃就頂棒,但也能吃出各種花樣來!
紅糖餈粑
最簡單經典的吃法,是直接油煎兩分鐘,餈粑熟後澆上紅糖黃豆粉,美味人生即刻到來!
烤餈粑
在火上架起支架,餈粑放在架上燒,還可以圍坐旁邊取暖。
烤好的餈粑外焦裡糯,入口酥香,恰到好處韌勁感,越嚼越香。
可還粘糖吃,或將白砂糖、蜂蜜等灌入餈粑中,等熱度將糖溶成糖水後食用,這樣的餈粑入口甜香無比!
餈粑甜酒
水開之後,餈粑切成小塊,與煮甜酒(米酒)同時放入。
等餈粑漂起後,就可以盛碗了!冬日來一碗,暖心又暖胃!
餈粑無味且易熟,還可以跟各種蘸料菜餚搭配,蘸辣子卷臘腸炒臘肉,充當絕佳配菜~
喜歡吃年糕等糯米製品的小夥伴,一定要入!
最後也再強調一遍價格。
2斤餈粑(8個)僅需22.9元!4斤餈粑(16個)僅需36.9元!
有糯米餈粑,玉米餈粑、高粱餈粑三種味道可選,可自行備註,還附贈一包黃豆粉哦~
折合一個只要2塊多,比外面餐館幾十元一份的便宜還好吃!
恩施土家人純手工捶打的美味餈粑,大家也趕緊加購回去品嘗一嘴吧~
1.餈粑為手工製作,現拍現發,下單發貨略慢
2.餈粑是真空包裝,收到後,常溫下可放7天,冷凍下25天左右。
3.收到後要及時冷凍保存,建議儘快食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