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時隨地「刷臉」,怎麼保證不「丟臉」?

2020-12-15 騰訊網

從刷臉支付到刷臉取錢,從刷臉安檢登機再到刷臉認證辦事…...刷臉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不少人感嘆刷臉帶來方便的同時,也有人擔心,這背後的安全隱患究竟有多大?

浙江杭州:

進小區要「刷臉」,方便同時有擔憂

△央視財經《第一時間》欄目視頻

在杭州御道家園小區,小區大門和單元樓門口都裝上了人臉識別設備,只要是錄入信息的居民,刷臉就可進入。

浙江杭州御道家園小區居民 章寶興:以前要刷門禁卡,忘記帶了就不能開,現在就比較方便。

也有居民對人臉識別採集信息表達了擔憂。

浙江杭州御道家園小區居民 沈華:我們刷臉,所有的信息,包括住在哪一幢、我們家有多少人,都在物業備案過,我怕出現信息洩露。

不僅回家要刷臉,有的地方上廁所也要刷臉。一間位於廣東東莞公廁內安裝了一種「人臉識別供紙機」,雖然能夠避免浪費。但是人臉識別的方式卻引起了一些市民的擔憂。

廣東東莞市民 陳先生:我一進來就覺得很奇怪,為什麼廁所要裝個人臉識別呢?

人臉識別的「高科技」在校園裡的應用也很普遍。中山大學2年前就啟用了人臉識別門禁,必須是校內人員才能登記人臉信息,「刷臉」入校,而校外人員則要另外辦手續。

一些能識別人臉的攝像頭也步入許多學校的課堂,學生逃課、打瞌睡、走神都逃不過人臉識別的「眼睛」,在教室裡使用人臉識別,是否侵犯了學生的隱私?

你知道嗎?

「刷臉」越多,「丟臉」可能性越大

不少企業和場所將人臉識別技術視為高科技的「時髦產品」。但是,走到哪裡都「刷臉」,真的有必要嗎?

「目前人臉識別信息存在大範圍濫用的情況。」中國信息安全研究院副院長左曉棟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提出「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必要」有兩方面要求,一是除人臉識別外窮盡其他手段不能實現目的,二是應用人臉識別這種高層次的個人信息需要與所保護的財產重要性相稱。「以這種標準來衡量,很多場景顯然是不必要的。

短短數年內,人臉識別技術是如何闖進我們生活的?

業內人士介紹說,我國人臉識別技術在2017年至2018年進入普及階段。天貓網上各種類型的人臉識別攝像頭達400餘種,價格在200元至4000元不等,以1000元左右的產品為主。

人們對人臉信息的保護意識並不強。記者走訪了解到,不少安裝人臉識別的單位只是派一名普通員工進行操作,並沒有特別嚴格的管理措施,有的甚至並未意識到人臉信息洩露的風險。

有專家表示,人臉信息一般存儲在設備運營方,由於缺乏相關規範和保護意識,存儲環節成為信息洩露的主要風險點。

人臉識別技術到底有沒有被濫用?近日,由全國信息安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等機構發布的《人臉識別應用公眾調研報告(2020)》顯示,有九成以上的受訪者都使用過人臉識別,具體用途當中「刷臉支付」最為普及;不過有六成受訪者認為人臉識別技術有濫用趨勢;還有三成受訪者表示,已經因為人臉信息洩露、濫用而遭受到隱私或財產損失。

北京市居民:如果是密碼,我可以改,如果是人臉識別,人臉是不可以變的,所以感覺不太安全,不太靠譜。

劃出「刷臉」邊界,各地立法在行動

△央視財經《第一時間》欄目視頻

一方面人臉識別在維護公共安全、提高社會效率方面發揮著不小的作用,另一方面技術的濫用也讓許多人產生個人信息安全、財產安全的憂慮。技術本無善惡,用法卻有好壞,人臉識別使用的邊界到底在哪呢?

近期,多地出臺政策,為包括人臉識別在內的個人信息採集劃出邊界。

12月1日,天津市表決通過了《天津市社會信用條例》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根據條例,市場信用信息提供單位不得採集自然人的信仰、血型、疾病和病史、生物識別信息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禁止採集的其他個人信息。

針對越來越多的小區使用人臉識別門禁,10月提請二審的《杭州市物業管理條例修訂草案》明確「物業服務人不得強制業主通過指紋、人臉識別等生物信息方式使用共用設施設備」。如果通過,將成為國內首部對小區人臉識別作出規範的正式立法。

在國家層面,近日,國家網信辦出臺細則並徵求社會意見,對38類常見App必要個人信息範圍進行了規定。必要個人信息,就是說缺乏該信息,App就無法提供服務,其中均沒有包括人臉識別、指紋識別等生物信息的相關內容。像網絡直播、短視頻、新聞資訊、運動健身、瀏覽器、電子圖書、拍攝美化等12類App,無須個人信息就能使用。

即將於明年1月1日起施行的《民法典》在「人格權編」中提出,處理人臉在內的個人信息,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原則。人臉信息採集在遵循「最少夠用」原則的基礎上,還應充分徵求被採集人意見。

《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中還明確提出,在公共場所安裝圖像採集、個人身份識別設備,應當為維護公共安全所必需,遵守國家有關規定,並設置顯著的提示標誌。

有律師提出,要尊重權利人的知情權和選擇權,由權利人來決定是否要讓渡這個個人隱私。一些為了履行法律職責或公共利益必須收集的,是例外,但這些例外的情況,也都需要有明確的法律規定法律依據。

尊重知情權也是許多「被刷臉」的普通人的心聲。有居民表示,讓居民有知情權,首先是要做到通知,說明這裡有人臉採集系統。

人臉識別技術普遍應用的當下,專家表示,織密信息保護網,除了立法部門的積極推動,個人方面當前也需要提高自我保護意識,時刻關注自己的個人信息安全。

來源:央視財經、新華社客戶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值班編輯:錢逸

關注!

相關焦點

  • 刷臉被賣房?刷臉要方便更要安全 刷臉時代如何保證「臉」的安全
    如今,人臉識別技術的應用已經相當普遍,比如刷臉解鎖、刷臉取款、刷臉付帳、刷臉支付、刷臉進校園、刷臉進小區、刷臉坐高鐵、入住賓館、上班打卡……我們正在進入刷臉的時代。「刷臉」已經不算新鮮,甚至在商場購物時,衣帽間前刷一刷臉,AI(人工智慧)導購就能根據用戶畫像向你精準推薦個性化的服飾搭配。
  • 到處都在「刷臉」,雖然便捷高效,但安全如何保證
    現在,到處都在刷臉,刷臉支付、刷臉打卡、刷臉購物、刷臉遊玩……就連公廁取紙也要刷臉。人臉識別正在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我今天因為進辦公樓大門突然要「刷臉」,就差點上班遲到了。但今天早晨上班卻遇到了困難,也許是到了冬天,天氣寒冷,為了保暖,南大門突然啟用了「刷臉」設備。我是怎麼刷也打不開門,眼看剩5分鐘就過了打卡的時間,心中非常著急。這時,過來一個人,估計也是在樓裡面上班的,他通過刷臉打開了門,我才「倖免於難」。諮詢之後我才知道,要下載APP錄入人臉信息才行。而且大樓北門正常開放,不需要刷臉。
  • 刷臉遊園、刷臉回家、刷臉看房……「刷臉」 無處不在 誰來保護...
    去年,因杭州野生動物世界的年卡門票由指紋識別被「強制」升級為「刷臉」識別,浙江理工大學的特聘副教授郭兵將動物世界訴至法院。一審法院經審理認為,杭州野生動物世界收集郭兵照片信息不具備正當性,應予以刪除。 今年3月,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勞東燕發現,她所居住的小區要求業主下載一個App,錄入人臉信息,進行門禁升級。
  • 支付寶刷臉登錄怎麼關閉 支付寶刷臉登陸哪裡設置解除
    支付寶關閉刷臉登錄在哪裡?有很多支付寶用戶朋友想要關閉刷臉的快捷功能,但是卻不知具體該怎麼操作,那麼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分享關於支付寶關閉刷臉登錄在哪裡?關閉刷臉登錄位置操作方法,感興趣的朋友們一起來看看吧!
  • 這也刷臉,那也刷臉,丟「臉」了,誰管?
    上車,請刷臉!進小區,請刷臉!到站了,請刷臉!
  • 刷臉遊園、刷臉回家、刷臉看房……誰來保護我們的「臉」?
    原標題:刷臉遊園、刷臉回家、刷臉看房......「刷臉」 無處不在 誰來保護我們的「臉」?「人臉識別」技術是否濫用引熱議近期接連發生的幾個熱點事件,讓「人臉識別」這樣一個有些抽象的技術概念,成為了公眾輿論的焦點話題。
  • 「刷臉」被盜臉,技術不背鍋
    手機刷臉支付普及後,大家都實現了「靠臉吃飯」的夢想,然而「刷臉」支付有風險!這大概算是「刷臉」技術潛在風險在日常生活中的一個比較典型的案例,這樣的案例之前發生得並不多,卻足以讓人警醒。在今天這個「刷臉」的時代,當「臉」也像錢包一樣,具有支付功能之後,人有可能被「盜臉」。這就提示我們,「臉」也有可能像錢包一樣,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盜。試想,如果陳先生設置的不是「刷臉」支付,而是密碼支付,葉某就算有心行竊,估計也是無從下手。
  • 金觀察丨「刷臉」很方便,怎麼保安全?
    刷一下臉,業主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名下房產就被過戶給他人或被用於抵押貸款。  「刷臉」帶來的安全隱患再次引發社會關注,隨著人臉識別技術的應用領域不斷延伸,靠「臉」辦事逐漸成為現實,但越來越頻繁的「刷臉」,也帶來了一些安全風險。「臉部信息」洩露誰來管?我們又該如何保護個人信息和隱私呢?12月17日,記者就此採訪了相關人士。  「刷臉」給我們生活帶來哪些便利?
  • 刷臉的「黑鏡世界」裡 你是商家眼裡的小透明
    這「丟臉」的成本還真大。   據媒體的曝光,如今很多售樓處的攝像頭,是偽裝的人臉識別系統。它可以對看房者進行全程高清晰度跟拍,不僅採集臉部信息,後臺還會將手機號、所有來訪記錄進行匹配,以便於「精準營銷」。有了刷臉系統,你是中介帶來的客戶,還是自行到訪,房地產商看得明明白白。
  • 男友說我很丟臉
    」我先是愣了一下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然後就生氣了很生氣的那種(跟他相處我很少生氣我很忌諱言行前後不一以前都不會覺得丟臉現在突然會了?!我就一直鬼打牆說「為什麼以前覺得不會丟臉現在反而覺得了? 」「你在路上放很臭的屁被路人聞到我也從來沒覺得丟臉過啊」「如果你覺得我讓你丟臉為什麼還要跟我在一起?
  • 拿個廁紙都要刷臉!到處都在刷臉,如何才能不丟「臉」?
    進小區刷臉、去看房刷臉、打車刷臉、註冊APP刷臉、甚至取個廁紙還需要刷臉,你碰到過嗎?這些真有必要嗎,還是人臉識別被濫用了?微博截圖「好害怕哪天去廁所都要人臉識別,通不過不讓上廁所。」「如果趕上拉肚子,會不會刷臉的時間就『一瀉千裡』?」「十步一刷臉,如廁也艱難。」不少網友留言。其實,取廁紙人臉識別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2017年,在北京天壇公園的公廁裡出現了6臺「人臉識別廁紙機」,「刷臉」才能取出60釐米至70釐米的廁紙。
  • 考研沒考上丟臉嗎?聽聽過來人怎麼說?
    2021研究生初試只剩下不到十天時間了,很多「十級退堂鼓選手」還沒進入考場,就已被失敗的恐懼情緒所壓抑著,那麼考研沒考上到底丟不丟臉?回到問題:考研失敗丟臉嗎?我的答案是當然丟臉。失敗了還不丟臉,那就叫「不知廉恥」,但知恥而後勇更是我們需要秉持的。只要我們還能有再戰的勇氣,命運是宣判不了我們死刑的。
  • 購物「刷臉」、門禁「刷臉」、手機「刷臉」……我的臉還歸我做主嗎
    購物時「刷臉」支付、用手機時「刷臉」解鎖、進小區時「刷臉」開門、去樓盤看房也會被「刷臉」……如今,越來越多的事情可以「刷臉」,用人臉識別技術來解決,網友評論:刷臉技術被濫用律師建議:加強對公民信息保護的執法力度
  • 不刷臉不給進小區?業主:我的臉為啥不能自己做主
    所有業主必須進行人臉信息錄入,刷臉進入小區,之前的刷卡不管用了。「不刷臉就沒辦法進小區,那不想隱私洩露去錄入人臉信息的業主怎麼辦?錄入後相關信息能不能得到安全保障?」像小丁這樣比較謹慎的業主提出了這樣的質疑。那麼,人臉識別是否為「剛需」,業主能否有自主選擇的權利呢?對此,記者進行了調查。
  • 刷臉支付:為什麼你還不敢靠「臉」吃飯?
    隨著二維碼支付的普及,另一種支付方式——刷臉支付也在逐漸走進我們的生活。但當消費者和商家在對刷臉支付感到新鮮、好奇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擔憂……刷臉支付存在哪些問題,未來又能否普及?在北京的一家便利店,今年上半年安裝的刷臉支付設備一直很少有人使用。便利店老闆稱:「顧客使用率不高,因為刷臉支付也得再去打開手機接收驗證碼,所以還不如直接掃二維碼更方便。」
  • 網友熱議:尹恩惠的臉怎麼了?尹恩惠在韓國不火了嗎?
    如今尹恩惠時隔兩年終於復出拍攝新劇了,網友卻熱議尹恩惠的臉怎麼了?尹恩惠在韓國不火了嗎?小編今天就來為大家揭秘一下。尹恩惠電視劇心動警報劇照尹恩惠這次復出接演的電視劇叫作心動警報,雖然出演的是女一號,但是該電視劇卻是韓國收視人群不多的MBN的劇。男主角千正明也被大家吐槽,和尹恩惠一樣是個過氣明星。
  • 刷臉支付,「一本萬利」的美夢?
    這樣的創富故事正在網上流傳,但支付寶、微信早已公告表示,刷臉支付沒有獨家代理,也不收代理費。不要被二道販子騙了。在QQ等平臺上,講著這樣一本萬利故事的人仍不在少數,他們口中的「創富」工具是去年剛火起來的刷臉支付設備。 為了解背後的分銷邏輯,新京報記者近期加入多個和刷臉支付有關的QQ群。來自其中一個QQ群的蘇州代理商小殷(化名)稱,他們出售刷臉支付設備,需先收取1.98萬元加盟費,然後他們會提供技術和培訓等,之後則可以半價拿設備,且加盟商還可抽取商戶流水分潤的0.18個點。
  • 刷臉支付賺錢方式,有哪些?
    隨著高新科技的發展,刷臉支付孕育而生,逐漸成為一股熱潮。刷臉支付的出現,意味著新機遇、新風口……一個新事物出現時,大家都會習慣性的觀望,但是很多時候猶豫和觀望,就會讓人一次又一次的錯過。那麼在今年,大家是否又會繼續錯過「刷臉支付」這個新的賺錢機會呢?
  • 重生之豪門刷臉系統by春風遙(豪門世家 重生)
    文案上輩子折騰到死,寇秋這個不受待見的私生子終於明白這世界什麼最重要——不是錢,不是尊嚴,是臉啊!這是個刷臉的世界,只要你長得好,什麼都可以被原諒。重生後,帶著可以刷臉的金手指寇秋準備開始自己酷炫狂霸拽的一生,只是——出席家族聚會,寇秋:氣質,我要用氣質徵服那群老不死的。【系統:收到。
  • 阿衰:「無臉男」小衰,你還記得以前做過最丟臉的事情嗎?
    阿衰丟大臉 上學的時候,大家對於校長的演講應該是最喜歡的吧,不是說演講是多有意思,校長的講話總是最時間長的,在演講的這段時間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完全是他講他的,我玩我的,這樣的時間是最愜意的,不去上課才是內心最真實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