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變態》C11 人格障礙(下)

2020-12-14 詠卿先生

(七)表演型人格障礙

DSM-IV對表演型人格障礙的診斷標準

過分的情緒表達和招引他人注意;起自成年早期,在許多不同的情境下都會出現,表現出下列5項以上:

(1)如自己不是人們注意的中心,便感到不舒服;

(2)與他人交往時的特點往往是帶有過分的性誘惑或挑逗性行為;

(3)迅速變換而膚淺的情感表達;

(4)持續用外表吸引他人注意;

(5)說話拿腔拿調,給人留下誇張但空洞的印象;

(6)情緒表達顯得戲劇化、舞臺化和過分誇大;

(7)易受暗示,容易被他人或環境所影響;

(8)認為與別人的關係比實際上的更親近。

表演型人格障礙的形成原因

(1)一種假設認為,這種障礙可能與其反社會人格障礙有關,有證據表明表演型人格和反社會人格在同一個體身上同時存在的可能性,遠遠超過了隨機水平。根據這種與反社會人格障礙的聯繫,有人認為,表演型人格障礙與反社會人格障礙可能是同樣的內在原因在不同性別的人身上的不同表現。

(2)心理分析理論認為,表演型人格障礙患者的情緒化和性誘惑是由於家長,特別是父親對女兒的誘惑。在患者的家庭環境中,其父母把性視為一種骯髒的東西來談論,但卻表現出對性行為的興趣。這種成長環境可以解釋為何患者對性非常熱衷。另外,作為對內心低自尊感的一種反抗,病人總是試圖成為他人的注意中心。

表演型人格障礙的治療

大部分措施集中在其有問題的人際關係上。治療中通常要讓患者知道,這種交往手段獲得的短期利益是以犧牲其自身長遠利益為代價的,並且要讓患者學會用更加合適的方法來處理自己的需求和願望。

(八)自戀型人格障礙

DSM-IV對自戀型人格障礙的診斷標準

持續地表現出浮誇、需要他人讚揚;起自成年早期,前後過程多種多樣,表現出下列5項以上:

(1)對自我重要性有一種誇大的感受;

(2)沉湎於無限成功、權利、光輝、美麗或理想愛情的幻想;

(3)認為自己是「特殊」的,只能被其他特殊的或高地位的人們所了解或與之共事;

(4)要求讚揚;

(5)有一種榮譽感,即不合理地期望特殊的優厚待遇或別人自動順從他的期望;

(6)在人際關係上是剝削性的,即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而佔有他人的利益;

(7)缺乏同情感,不願設身處地地了解或認同他人的情感和需要;

(8)往往妒忌他人,或認為他人都在妒忌自己;

(9)顯示驕傲、傲慢的行為或態度。

自戀型人格障礙的形成原因

(1)一些心理學家認為,自戀型人格障礙是由於拒絕型的家長在和孩子交往的過程中,對孩子表現出不愛和不接受的行為方式,使孩子感到不滿足、被拒絕、沒有價值,從而對世界充滿警惕。其中一部分孩子為了對抗這些消極的情緒,就會在以後的生活中認為自己實際上是非常優秀的,是被人需要和受到崇拜的。

(2)支持行為和認知模型的理論家認為,發展為這種人格障礙的人,恰恰是被過分積極的讚賞和溺愛所寵壞的人,他們會因此而過高地估計自己的價值。

(3)也有研究者從社會學的角度來分析自戀型人格障礙,及時行樂、個人主義、競爭和成功等觀念在大範圍的社會變遷中被強調的太多了。也有研究表明,自戀型人格障礙的流行可能是因為對這種障礙的興趣和研究的增多而造成的虛假現象。

自戀型人格障礙的治療

對這種病人的治療,主要集中於其被扭曲的自我、對他人評價的病態敏感和對他人缺少同情感方面。認知治療的目標是用日常生活中實際可以獲得的愉快體驗,來代替病人的自我誇大的觀念,用放鬆訓練等應付策略幫助他們面對和接受他人的批評。

(九)邊緣型人格障礙

DSM-IV對邊緣型人格障礙的診斷標準

人際關係、自我形象和感情的不穩定以及顯著的衝動性;起自成年早期,前後過程多種多樣,表現為下列5項以上:

(1)瘋狂地努力以避免遭到真正的或想像出來的遺棄;

(2)一種不穩定的強烈的人際關係,其特點是從極端理想化到極端的自我貶低之間變來變去;(3)身份障礙,對自我形象或自我感覺的顯著和持續的不穩定變化;

(4)至少在兩個領域出現衝動性,有潛在的自我毀滅傾向,例如浪費、性、藥物濫用、魯莽駕駛、狂吞濫飲;

(5)反覆發生自殺行為、自殺姿態,或威脅、自傷行為;

(6)由於顯著的心境反應而情緒不穩定;

(7)長期的空虛感;

(8)異常的暴怒,或難以控制的發怒;

(9)短暫的與應激有關的偏執觀念或嚴重的分離性症狀。

邊緣型人格障礙的形成原因

很多這種障礙的病人都為被遺棄的恐懼所折磨,因此研究者在探討這種障礙的病因時,特別關注病人與其父母的關係。

(1)心理分析中的客體關係學派認為,兒童與對其不接納的父母之間的關係問題是造成其障礙的最初原因。對於邊緣型障礙的個體,這種非接納的親子關係會使孩子喪失自尊心、對父母過度依賴,難以很好地應付與父母的分離。

(2)早期的創傷是受到極大關注的一個問題,特別是對性和身體方面的虐待。一些研究表明,邊緣型人格障礙的病人比其他種類的病人,更多的報告受到過虐待。

(3)邊緣型人格障礙在同一個家族中多次出現,這也許意味著有基因方面的原因。另外,一些資料表明,大腦前額葉的功能受到損傷會嚴重影響個體對衝動行為的控制。

(4)一些社會文化學者對移民問題的研究認為,如果一個人經歷了太快的文化變動,可能會出現邊緣型人格障礙的症狀,如認同感喪失、空虛、擔心被拋棄、焦慮閾限低等,這些症狀都曾在兒童移民和成年移民中被發現。

邊緣型人格障礙的治療

由於邊緣型人格障礙病人的依賴和易怒特點,對其進行治療是非常困難的。

①將認知行為治療策略和心理動力學的方法結合起來使用。如,通過塑造病人對環境和自己的反應進行解釋的新的認知模式,來使病人更多地意識到並了解他人的想法;

②團體心理治療:團體可以作為病人情緒、認知和記憶的放大器和緩衝器。團體還有助於強化病人的自我形象,保護其自尊。

(十)反社會型人格障礙

DSM-IV對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的診斷標準

(1)一直忽視或冒犯他人的權利,起自15 歲前,包括至少下列3項以上:

①不遵守有關法律行為的社會準則,表現為多次做出應遭拘捕的行動;

②欺詐,表現為為了個人利益或樂趣而多次說謊、利用假名或詐騙他人;

③衝動性,或在事先不作計劃;

④激惹和攻擊性,表現為多次毆鬥襲擊;

⑤魯莽地不顧他人或自己的安全;

⑥一向不負責任,表現為多次不履行工作或經濟義務;

⑦缺乏懊悔,表現為在傷人、虐待他人或在偷竊之後顯得無所謂或作合理化的辯解。

(2)至少18歲。

(3)在15歲前起病者有品行障礙的證據。

(4)反社會行為並非發生在精神分裂症或躁狂發作的病程中

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的形成原因

(1)生物因素:基因的影響

研究表明,反社會或犯罪行為有中等程度的可遺傳性。另外,強烈的社會影響和基因的先天傾向交互作用,共同決定一個人是否會成為罪犯或形成反社會人格障礙。

(2)生物因素:神經生物學的影響

①低興奮性假說。該假說認為,精神病態者典型的腦皮層低興奮水平是造成其反社會和冒險行為的主要原因。精神病態者會熱衷於尋求刺激,例如通過犯法來達到自己的最佳興奮水平。他們的冒險行為,可以被理解為是在努力減少由於慣常的低興奮水平所導致的無聊和消極情緒。

②恐懼缺失假說。該假說認為,精神病態者的恐懼閾限比正常人要高,這種恐懼的缺失會帶來所有其他相關的主要症狀。Lykken使用活動偏好量表、經典條件操作任務和心理迷宮任務進行的一系列研究,為這一假說提供了相應的證據。

(3)家庭的影響

缺乏情感和遭到父母粗暴拒絕是精神病態行為的主要原因。另外,與這種病態行為有關的是父母對孩子的紀律性和責任感的教育上的不一致。精神病態者的父親也很可能有反社會的行為。孩子還會在和父母的交互作用中,逐漸形成攻擊性的行為方式。

(4)心理因素的影響

一些認知心理學家認為,具有反社會人格障礙的人,在道德原則和推理能力的發展上是滯後的。存在這種障礙的人難以同時在頭腦中對事物的多種可能性進行比較,而只有在將自己的想法付諸行動之後,才考慮他人對此會有的反應。還有的認知心理學家認為,有這種障礙的人,其人生哲學是認為他人的需要無關緊要。

(5)反社會人格障礙的整合模型

生物學、社會心理學和社會文化的因素都對形成反社會人格障礙具有某種作用。也就是說,要了解、預防和治療這種人格障礙,關鍵是要從綜合的生物、心理、社會的各種角度入手。

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的治療

(1)行為治療:①撤除對反社會行為有意義的強化,並且在必要時對這種行為進行懲罰;②塑造希望獲得的替代行為,並對模仿行為進行系統的強化或獎賞;③在個體行為逐漸能夠自我控制的情況下,逐漸用象徵性的獎勵代替物質獎勵。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幫助精神病態者或反社會障礙的人逐漸將外界的評價和控制轉化為自我內在的約束。

(2)認知治療:治療者試圖引導病人按照道德和認知發展的規律,在更高和更抽象的水平上進行思考,這是通過引導性討論、結構性認知練習、行為試驗等方法來進行的。

相關焦點

  • 筆記|《變態》C11 人格障礙(中)
    (2)並非發生於精神分裂症、伴精神病性表現的心境障礙、其他精神病性障礙或某種普遍性發育障礙。分裂型人格障礙的形成原因(1)有人認為,分裂型人格障礙是精神分裂症基因型的表現型。(2)可能某一類分裂型人格障礙和精神分裂症病人之間是有關聯的,但遺傳與環境的影響各起多大的作用仍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 筆記|《變態》C13 兒童心理障礙(下)
    五、注意缺陷以及破壞性行為障礙(一)注意缺陷(多動障礙)DSM- IV對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的診斷標準1.或者滿足(1)的標準,或者滿足(2)的標準。5.症狀不僅僅在廣泛性發育障礙、精神分裂症或其他精神病性障礙的病程中出現,症狀不能用其他心理障礙完全解釋。
  • 人格障礙的10種主要類型
    人格障礙又稱變態人格、病態人格或人格異常,它是一種人格在發展和結構上明顯偏離正常,以致不適應正常社會生活的異常人格。 (二)衝動型人格障礙 又稱「爆發型」,表現為易怒、情緒不穩定、控制力差。此種人格常導致傷人、 殺人、毀物、侵犯人身權利等違法犯罪行為。 (三)分裂型人格障礙 表現為孤僻、沉默寡言、情感淡漠、言行古怪,表現為「社會性退縮」,缺乏知己。
  • 邊緣性人格障礙
    直到有一天,她想:他條件也不差,身邊應該是不缺女人的,既然能在我身上花這麼多時間精力,那應該是真的喜歡我吧?還是給他個機會吧。於是兩個人相約出來吃飯,在美好的環境下,他向她表白,說了很多讓人感動的話。
  • 拒絕控制,遠離反社會人格障礙者|心理自助手冊
    一個患有反社會人格障礙的人如果沒有專業的幫助是不會改變的,但是大多數患有這種障礙的人拒絕治療。如果你擔心結束關係會導致暴力,可以考慮通過電話或電子郵件分手。如果你和那個人住在一起,請值得信賴的親戚或朋友幫助你安全逃離這種情況。記住重要的電話號碼,如果可能的話,多準備一部手機。在離開之前,整理好你的重要文件,如果可以安全的話,轉帳並將你的收入存入一個新的銀行帳戶。
  • 邊緣人格障礙----比抑鬱症還難的諮詢
    對人要麼極端理想化要麼極端貶低,特別表現在親密關係中,期待要求對方無時不刻地給予關注和滿足,如果需求不被滿足此一刻晴空萬裡,下一瞬雷電交加。看到TA狂躁的模樣你根本無法理解變化竟會如此不可理喻。跟他們的關係形容起來就像是危如累卵,岌岌可危,搖搖欲墜,如履薄冰。‍你遇到到有可能是邊緣人格障礙BPD,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 筆記|《變態》C12 性和性別認同障礙
    一、基本概念性功能障礙指男性正常性興趣和性能力的反覆缺損;女性反覆地對性交體驗不滿意,往往性交可以完成,但是得不到樂趣。性偏好障礙又稱性變態,是指性心理和性行為明顯偏離正常的形式,並將這種偏離作為唯一的或主要的獲得性興奮、性滿足的方式。
  • 變態心理學是研究「變態」的嗎?別逗了
    接下來,我將從變態心理學的研究對象、變態的診斷、常見的變態類型以及如何幫助精神障礙者四個方面來扒一扒這門學科的有趣有料之處。例如在沒有明顯外因的情況下,一個待人接物非常熱情的人,突然變得很冷漠;一個用錢很仔細的人,突然揮金如土,有可能是人格穩定性出現了問題。如果出現了上文中的異常心理表現就可以診斷為精神障礙了嗎?當然不是,對精神障礙做診斷,還需要其他信息。
  • 人格障礙模樣:偏執型、分裂型、邊緣型...
    不同人格障礙的症狀表現可能大相逕庭,但作為人格障礙家族的一員,它們之間其實還存在一些共同的特徵。 人格障礙的共同表現包括難以應對正常的生活、工作或學習壓力,以及無法與家人、朋友、同學或同事形成正常的人際關係。
  • 自戀型人格障礙有那麼可怕嗎?
    當然這裡指的並非被歸入「人格障礙」範疇中的自戀型人格表現,而是所有人。Q:所以當你被確診後,開始從頭了解什麼是自戀型人格障礙,你在那時候才發現人們對自戀型人格障礙印象並不好?A:我被確診後竭盡全力去搞清楚自戀、自戀型人格障礙這些詞背後的概念到底是什麼。後來我也算是半個專家了,了解這麼多當然會讓你很清楚大多數人是如何看待自戀型人格障礙的。
  • 筆記|《人格》B1 人格心理學導論
    今天起,我們開始複習 人格心理學 筆記啦~共計七編,約兩周完成。下圖是簡要的框架。C3 人格的界定什麼是人格人格是個體在社會生活的適應過程中,對己、對人、對事、對物做出反應時,其自身所顯示出來的異於別人的獨特心理品質。二、人格的基本性質1.獨特性一個人的人格是在遺傳、成熟、環境、教育等先後天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不同的遺傳環境、生存及教育環境,形成了各自獨特的心理特點。
  • 自戀型人格障礙
    ,本章的主要內容包括各種類型的成人人格障礙以及性身份和性偏好障礙。  ICD-10診斷分類中將自戀型人格障礙歸入了其他特異性人格障礙中,DSM-5則將其單獨歸類,並和反社會型、邊緣型和表演型人格障礙統稱B組人格障礙。 流行病學研究顯示,在普通人群中,自戀型人格障礙的患病率不足1%;在住院患者中,其患病率為2%~6%。男性更易患病。
  • 人格障礙的幾種類型
    示例包括:反社會人格障礙邊緣性人格障礙戲劇性人格障礙自戀型人格障礙C類人格障礙精神分裂樣人格障礙與精神分裂症有一些共同的特徵,但它們並不相同。精神病和幻覺不是這種人格障礙的一部分。患有這種人格障礙的人可能有精神分裂症或分裂型人格障礙的親屬。分裂型人格障礙有分裂型人格障礙在他們自己的家庭之外可能很少有親密的關係。
  • 走進「邊緣性人格障礙」的世界
    這些行為有的可能是【正常】的,有的卻可能是【病態】的,這個病態就是邊緣性人格障礙。那什麼是邊緣性人格障礙,患者具體會有什麼特徵呢?下面我們一一來說。 邊緣性人格障礙最為顯著的特徵就是人際關係、自我形象和情感的不穩定性。
  • 反社會人格障礙,如果你身邊有這樣的人,千萬要保護好自己.
    反社會人格,外表看上去跟普通人無異,但是心理跟行為卻大不一樣。它並不是一種人格,而是一種人格障礙,是一種病。就好像在《新警察故事》裡面的吳彥祖一樣,他外表帥氣,又是個富二代,而且有一班出色的朋友,按例說,他們應該是社會上的精英,但是實際上,他們卻無視社會規則,以玩弄社會規則為樂,有高度的攻擊性,情緒不穩定……
  • 關係中的麻煩製造者——人格障礙
    但是,在人際關係中,特別是親密關係中,他們是持續的麻煩製造者,這類人,就是人格障礙者。 很多人格障礙者是關係中的掠奪者,他們無情地剝奪你、控制你、貶低你,看不到你的情感與需求。與他們在一起,你痛苦不堪,備受折磨,甚至每天都經歷情感的狂風巨浪。 使自己發狂的人患的是神經症或是精神失常,使別人發狂的人患的卻是人格障礙。
  • 手機App鑑別雙相障礙與邊緣型人格障礙?|ECNP2020
    Saunders博士介紹了智慧型手機在鑑別雙相障礙(BD)與邊緣型人格障礙(BPD)中的應用。 能鑑別,也能預測 雙相障礙與邊緣型人格障礙均屬於精神科常見病,兩者的治療及預後存在顯著差異。
  • 人格障礙者:關係中的麻煩製造者
    根據這個定義,我們可以用幾個通俗易懂的標準來看一個人是不是人格障礙者:與別人不一樣、與誰都合不來,從小就這樣,自己痛苦更讓別人痛苦。人格障礙影響了人群中的10%-15%的個體。這意味著,你遇到一個人格障礙者的機率其實是蠻高的。特別是在特殊的地方或領域,比如監獄裡有很多反社會型人格障礙者。有人提出,董事會裡充斥著自戀型人格障礙者。
  • 邊緣人格障礙:比抑鬱症糟糕可怕的心境障礙就是我
    對於心境障礙相信很多人多少是知道一些的,比如抑鬱、焦慮、強迫,其實這些心境並不難解決,有些人說神經症的康復率不是在75%嗎?只要積極去解決不是可以好起來嗎?為什麼我卻沒有?其實我們忽略了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有些神經症會伴有人格障礙,就比如今天給大家要講述的邊緣性人格。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關注過這樣一類人,ta們很希望和你交往,可是深交後彼此很痛苦,即使你心平氣和的和這類人溝通,最後一定會情緒失控,甚至是歇斯底裡。
  • 迴避型人格障礙的原因是什麼
    核心提示:每個人的心理狀態都是不一樣的,有些人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是非常自信的,而有些人則是出現了自卑的心理,時間長了引起了迴避型人格障礙的情況,當然引起迴避型人格障礙發生的原因還有一些其他的,那麼迴避型人格障礙的原因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