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變態》C12 性和性別認同障礙

2020-12-16 詠卿先生

一、基本概念

性功能障礙指男性正常性興趣和性能力的反覆缺損;女性反覆地對性交體驗不滿意,往往性交可以完成,但是得不到樂趣。

性偏好障礙又稱性變態,是指性心理和性行為明顯偏離正常的形式,並將這種偏離作為唯一的或主要的獲得性興奮、性滿足的方式。

戀物症指反覆多次以非生物物體或異性軀體某部分來激起性幻想、性渴求和性行為。

異性裝扮症簡稱異裝症,指一個異性戀的個體反覆多次以穿戴異性服裝來激起性幻想、性渴求或性行為。

戀童症指反覆多次通過與青春期前兒童的性活動來激起性幻想、性渴求或性行為。

露陰症又稱暴露症,指反覆多次在事先毫無準備的陌生人面前突然顯露自己外生殖器,從而激起性幻想、性渴求和性行為。

窺陰症又稱窺淫症,指反覆多次觀察毫無準備的裸體、正在脫衣服或從事性活動的他人,從而激起性幻想、性渴求和性行為。

摩擦症指反覆多次與不同意此行為者作觸碰及摩擦,從而激起性幻想、性渴求和性行為。

性別認同障礙是一種強烈而持久的異己性別的身份認同,不僅僅是想以作為另一性別而獲得社會文化上的好處。

同性戀是指指向同性的、情愛的思想和情感,伴有或不伴有性行為。

二、性偏好障礙

(一)性偏好障礙的特點

(1)性行為與社會普遍接受的觀點不一致;

(2)在性行為中可能對他人造成傷害,如戀童症或性施虐症;

(3)有自我的痛苦體驗,這種痛苦來自社會的態度,自己的性渴求和道德準則之間的衝突,或是知道自己要對他人造成某種傷害。

(二)性偏好障礙的治療

(1)與病人商討治療目標。對異常性行為是打算控制還是完全放棄,或是採取更加好一些的代替行為以減輕內疚和痛苦,需要病人自己選擇。同時要讓病人明白,不管什麼目標,都需要其自身的積極努力。

(2)嘗試放棄異常性行為。行為治療家運用行為治療加上社交技能訓練幫助患者部分控制異常行為。

(3)鼓勵正常的性關係。通過心理治療,處理那些妨礙與異性建立關係的焦慮和抑鬱情緒,逐步與異性進行接觸,並建立起正常的性關係。

(4)預防復發。與病人討論,哪些場景容易引起他的異常性行為,讓病人明確這些場景,並加以迴避。可以尋找行為鏈中早期環節,例如無意識做出激怒妻子的行為,讓自己有藉口跑到一個容易產生異常性行為的地方。

(5)此外,加強法律的懲戒也是克服異常性行為的有效方法。

三、性別認同障礙

DSM-IV對性別認同障礙的診斷標準

1.一種強烈而持久的交換性別的身份認識。

(1)如果是兒童,表現出下列4項以上:

①反覆申訴自己想成為另一個性別,或堅持認為自己是另一性別;

②男孩喜歡換穿女裝或耀眼的女性盛裝,女孩則堅持一直穿典型的男性服裝;

③在假扮遊戲中強烈而堅持地偏愛另一性別的角色,或堅持幻想成為另一性別;

④強烈地希望參加典型的另一性別的遊戲及娛樂;

⑤強烈偏愛另一性別的遊戲夥伴。

(2)如果是青少年或成年人,則表現為申訴自己願成為另一性別的願望。往往發誓是另一性別,希望像另一性別那樣地生活或要求他人如此對待,或深信自己具有另一性別的典型感受和反應。

2.患者為自己的性別感到持久的不舒服,或者認為自己目前的性別角色很不舒服。

(1)如果是兒童,表現為下列任一項:如果是男孩,斷言自己的陰莖或睪丸是令人厭惡的,即將消失,或者斷言最好沒有陰莖,或者厭惡莽撞性的遊戲並拒絕典型男性的玩具、遊戲和活動;如果是女孩,拒絕坐在那裡小便,斷言自己有陰莖或會長出一個陰莖,或斷言自己不會長乳房或來月經,或厭惡正式的女性服裝。

(2)如果是青少年或成年人,表現為沉湎於設法除去第一及第二性徵的想法,或深信自己生錯了性別。

3.此障礙並不與軀體上的兩性人同時存在。

4.此障礙產生了臨床上明顯的痛苦煩惱,或在社交、職業或其他重要功能方面的功能缺損。

相關焦點

  • 關於性別表達,性別認同和性取向的探討
    易裝癖也是一種性心理和性行為的變態,表現為對異性服飾有特殊的偏愛,並以喬裝異性服飾獲得性興奮和性滿足。還有一類通過實施一些女性行為的方式獲得性喚起,比如化妝,脫毛等。他們獲得性滿足後有罪惡感,並伴有性別焦慮和認同障礙,異裝癖基本只發生在男性身上,他們平時著男裝。他們的性取向為異性,大多是異性戀並有公開的和異性結婚,他們對自己的生物性別滿意並不希望成為異性(這一特點與易性癖不同),但許多易裝癖也是潛在的雙性戀者。易裝癖在性變態中居第一位,人數所佔比例最高,多數易裝癖者活動呈周期性發作,所以易裝只有零次和無數次。
  • 什麼是性別認同障礙
    1.什麼是性別認同障礙   性別認同障礙是指對自己生物學意義的性別不滿意,並且渴望變成相反的性別。
  • T 真的是性別認同障礙嗎?
    然後慢慢出現了很多爺T是不是性別認同障礙的討論。不知道你盯著你家T的時候,心裡有沒有出現過這樣的疑問,她想做一個男生嗎,她喜歡自己的性別嗎?青春期中不僅是rolemodel會有人影響,青春期的感情對於同性戀者的性別認同和形象也有很大的影響,最開始對方對你形象的期待是什麼樣子的,你會發現你慢慢的會不自覺的靠攏,尤其國內的一部分女性化的同性戀者因為自身認同不清晰和社會生活壓力大,其中大多數都會在另一半的身上尋找可依靠感,想你能撐起一個家等等這種很傳統的情感依賴。
  • 男孩喜歡芭比娃娃被孤立,反性別愛好≠性別認同障礙,別再搞混!
    一、分辨反性別愛好和性別認同障礙的區別首先,父母應當要分辨他到底只是愛好上反性別,還是從根本上不認同自己的性別。如何分辨呢?主要看這4點:1、反性別愛好的人並不會否認自己的性別,而性別認同障礙者有著強烈的「變性」欲望,且很堅持,不會輕易改變。2、反性別愛好的人只是喜歡偏向於異性的東西,在愛好上有所區別。而性別認同障礙者,牴觸本身性別的一切服飾、裝扮。
  • 性別認同障礙:男女之間,我是第三種性別
    可是,即便是身為男子,她的內心始終對自己的性別懷有疑慮和不安。在一系列事件之後,她終於意識到,自己並非絕對的女性,也非絕對的男性。她的性別仿佛處於南極和北極的中間點,也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性別認同障礙」。
  • 『成人變態心理案例集』第十四章性別認同障礙
    診斷印象與問題的形成作為一個成年人,桑迪的性別認同異常持續發展,她對自己的男性性別表現出強烈不滿,根據DSM的相關標準,她的這些狀況符合性身份障礙,該障礙還包括和她的生物性別相關的同性戀取向。她將自己看成變性女人,並對那些所謂的異性戀男人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 伊能靜兒子扮「女裝」,家長:可能是「性別認同障礙」
    看看伊能靜的兒子的眼睛,你就會感受到一個孩子由內而外散發出來的從容和篤定,這不是教育的缺失,而是父母尊重和接納所帶來的孩子的自信滿滿。但是,又有網友表示不贊同:這是因為單親產生了「性別認同障礙」嗎?單親和性別認同障礙,這兩個關鍵詞成為了大家爭論的重心。單親:很好理解,但筆者並不認為父母離異就能夠直接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
  • 美國33歲「男子」懷二胎引熱議:性別認同障礙和家庭教育緊密相關
    還有的說,性別認同障礙不等於同性戀,凱登認為自己應該是男的,但並不喜歡女的,這本身沒毛病。其實,凱登兩口子跟一些父母比,已經相當盡責了,相信他們的女兒會一直健康快樂地成長下去的。有網友提到了性別認同障礙,確實有不少孩子存在過這樣的問題。性別認同障礙又叫性別認知障礙或性別焦慮症,指的是人們打心底不承認自己的性別,認為自己應該屬於另外一種性別,它有兩個特點,分別是性別焦慮(既不喜歡自己的性別)和對變成另一種性別的渴望。
  • 筆記|《變態》C11 人格障礙(下)
    (七)表演型人格障礙DSM-IV對表演型人格障礙的診斷標準過分的情緒表達和招引他人注意;起自成年早期,在許多不同的情境下都會出現,表現出下列5項以上:(1)如自己不是人們注意的中心,便感到不舒服;(2)與他人交往時的特點往往是帶有過分的性誘惑或挑逗性行為;(3)迅速變換而膚淺的情感表達
  • 女裝大佬現已成潮流,父母要警惕「性別認同障礙」,幫男孩子把好關
    當然還有一些男孩之所以讓自己變成女裝大佬,完全是因為跟風和崇拜,因此很多家長就特別擔心自己家的男孩子會受到影響。所以在女裝大佬成潮流的今天,家長們一定要警惕男孩的性別認同障礙,最好是幫男孩子們把好關。何為性別認同障礙?一般情況下,大多數的孩子在長到三歲時,都會潛意識表現出自己的性別方面。男孩子會特別勇敢,也會有一種英雄的氣概,尤其是在玩遊戲的過程中更能表現出來。
  • 變態?生理性別就是二元的嗎?
    當一個嬰兒降生,人們通常會根據他(她)外生殖器的形狀判定他(她)的性別:有陰莖的嬰兒被視為男性,有陰道的嬰兒被視為女性。因此,在大部分人的觀念裡,人的生理性別就是二元對立的:或者是男性,或者是女性。如果我們的自我認同性別與生理性別相符,就被稱為「順性別者」,如果自我認同性別與生理性別相反,則被稱為「跨性別者」。
  • 性別認同不一致,如何引導?
    性別認同是對自身性別的正確認識,即掌握自己的性屬性或相應的作用。在正常情況下,兒童總是以確定的性別身份進入這個世界的。從他們一問世,父母便開始與特定性別相適應的特定方式來對待他們,如姓名、服飾、玩具,乃至以後的行為要求、生活方式、道德準則等等。兒童從成人對他們的態度中開始接觸到自身的性別問題,並且開始以某些外部標記來區別周圍的男性和女性。
  • 「我的愛人生理性別為女,性別認同為男」 解析跨性別群體
    生理性別(Sex):染色體、性腺、激素、內外生殖器、第二性徵等與性行為和生殖繁衍相關的人類體質差異的總合。常見男性(male)和女性(female)的二元分類,也存在介於兩者之間的間性(intersex)狀態。生理性別往往成為社會對個體實行進一步分類與管控的依據。
  • 簡單聊聊什麼是性別和性取向
    2019年參加了性與親密關係諮詢師的培訓課程,培訓期間經過授課老師的推薦閱讀了幾本書,其中一本叫做《肯定性諮詢法》。如果你對性、性別方面存在著諸多困惑,這本書絕對能幫助你答疑解惑。下面藉助書中的內容,簡單聊聊性別和性取向。
  • 臺灣人妖網紅自曝患有性別認同障礙,曾害怕因性別問題被學校處分
    因為這種堅持,Kiwebaby一躍成為臺灣知名網紅,參加多檔綜藝節目,《康熙來了》和《大學生了沒》等都曾有他的蹤影。本以為Kiwebaby收穫不錯人氣,在某海外社交平臺坐擁10萬粉絲這樣的成績可以滿足他,可沒想到Kiwebaby因為喜愛女性打扮一事給他造成了很嚴重的童年陰影,至今難以釋懷。
  • 【心理】了解這些,遠離傷害,什麼是性變態?
    概述  性變態舊稱性倒錯泛指性愛異常的一種性心理障礙的類別。許多性變態患者對配偶缺乏或沒有滿意的相互關係,常見的是患者在性生活上表現缺乏熱情、興趣、被動性很明顯,有的甚至採取迴避或厭倦或恐懼態度。不少見於患者是性功能障礙患者。有的是與配偶的任何親密接觸上都感到極大的不舒服。有的患者是在與配偶的相互關係上長時間缺乏能力,感到困難。有的害怕與戀愛對象交往。多數學者看到患者在正常戀愛已經受到抑制的時候產生性變態。有一些患者可以追查到對戀愛對象存在厭惡經驗。
  • 為什麼會有越來越多的人不認同自己的性別?
    「兒童的性別意識大約形成於3~6歲之間。」約翰·霍普金斯兒童中心精神病學家派屈克·凱利說。大多數孩子都會度過一個自然的過程,少數會經歷性別不安症,也叫性別認同障礙。性別不安症患者無法認同自己的生理性別所引申的社會期待與標籤,認為自己應該屬於其他性別。性別不安症多在兒童時期出現,不過具體年齡階段很難判定。
  • 性別認同障礙者,如果男生背黑書包女生背紅書包,他們背什麼書包
    東野圭吾的《單戀》就將目光瞄向了這一小部分人——性別認同障礙者。書中的日浦美月在闊別多年後重新回到朋友身邊時,已然換了一副模樣,她的嗓音變得低沉沙啞,身上的肌肉結實發達,與此同時,她還帶來了讓人大跌眼鏡的消息——她殺人了。
  • 孩子性別認同障礙有哪些表現?巧用3個小妙招,化解孩子異裝尷尬
    不僅是因為他們對性別的判斷模糊,更是因為這樣打扮可以獲得別人的喜愛和關注。這樣的行為和心理很容易導致孩子患上「性別認同障礙」的心理疾病。患有這種心理疾病的人大多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就是習慣性地否認自己原先的性別,努力在穿著和行為上模仿異性。
  • 性別三問 | 如何看待性別的認同與實踐?
    傳統社會似乎對男女兩性的氣質作出了嚴格的區分;但如今隨著性別意識的覺醒,中性化趨勢的流行,傳統的性別角色認同正面臨著挑戰。當化妝、下廚和照顧家庭不再是女性的專屬,男性也可以自然流露其感性脆弱的一面,對中性化的質疑和焦慮又成為新的輿論熱點,我們或許可以反思,究竟該如何認知性別,如何看待不同的性別認同? 「性別」一詞由來已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