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喜歡芭比娃娃被孤立,反性別愛好≠性別認同障礙,別再搞混!

2020-12-22 齊姐育兒

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丁先生的兒子小多剛上幼兒園,但上了剛一天,他就嚷著不要再去上課了。他覺得很奇怪,就耐心詢問兒子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小多這才悶悶不樂地出聲:「因為幼兒園裡的男生不願意跟我玩。他們說我喜歡芭比娃娃,不像個男生,應該和女生一起玩。」

說完,他還小心翼翼地抬頭問道:「爸爸,為什麼男生不可以喜歡芭比娃娃?是我錯了嗎?」

丁先生一愣,隨後溫和地答道:「沒有人規定男生不可以喜歡芭比娃娃哦。這不是你的錯,沒必要因為他人的目光而怪罪你自己。」

不光是丁先生,相信很多家長都曾遇到過孩子喜歡反性別的東西。

在古時候,男性要是喜歡過於女性化的東西必然會被嘲笑,甚至會被罵成變態。雖然現在是多元化社會,但對於這個依舊保留了古舊的看法。

有些父母在發展孩子喜歡反性別的東西時,擔心他是不是得了「性別認同障礙」,硬要把他的愛好給扭回來,生怕他們變得「男不男,女不女」。

但強行扭轉回來,真的有效嗎?那樣只會讓孩子陷入更深的迷茫中,並深感痛苦,甚至有可能變得抑鬱。

那麼,當孩子出現反性別愛好時,家長應該如何做?

一、分辨反性別愛好和性別認同障礙的區別

首先,父母應當要分辨他到底只是愛好上反性別,還是從根本上不認同自己的性別。如何分辨呢?主要看這4點:

1、反性別愛好的人並不會否認自己的性別,而性別認同障礙者有著強烈的「變性」欲望,且很堅持,不會輕易改變。2、反性別愛好的人只是喜歡偏向於異性的東西,在愛好上有所區別。而性別認同障礙者,牴觸本身性別的一切服飾、裝扮。

3、性別認同障礙者喜歡和異性一起玩,對自己的性別有很深的排斥心理。4、厭惡自己的X特徵。二、接受不同的愛好

我們要明白,所謂的反性別,從本質上只是刻板印象惹的禍罷了。並不是說男生就應該喜歡小汽車、機器人,而女生則應該喜歡公主裙和芭比娃娃。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愛好,喜歡什麼東西是他們無法選擇的,只要沒有傷害到其他人,就不應該被指責。

再說性別認同愛好者,大多數父母擔憂的原因,只是以為這是一種精神疾病。

但實際上,世衛組織早就將性別認同障礙更改為性別不符,也將它從精神疾病中摘除。

再者,患有性別認同障礙的,要麼是天性如此,要麼是在童年時期遭受了巨大的創傷

天性的一般無法改變,但有這種情況的孩子很少。如果是後者,性別認同障礙並不是主要,最應該需要解決的是他內心深處的創傷。

其實,成為什麼樣的人,喜歡什麼樣的東西,只要他本人承受得住,且沒有傷害其他人,就應該是他的自由。

反性別愛好並不是什麼難以啟齒的事情。相反他打破了人們心中的偏見,在某種意義上將男性和女性的壁壘擊潰,達成了一致。

喜歡芭比娃娃的男生,可以溫柔體貼善良。而喜歡機器人的女生,也可以堅強剛硬。

是什麼樣的性別,又有什麼關係呢?

相關焦點

  • 什麼是性別認同障礙
    1.什麼是性別認同障礙   性別認同障礙是指對自己生物學意義的性別不滿意,並且渴望變成相反的性別。
  • 男孩喜歡女孩玩具?有些孩子出現「反性別」喜好,父母應該高興
    比如,我家女兒就很喜歡跟男孩子打打鬧鬧,一點也不像個文靜的小姑娘。而且,她買玩具不喜歡布娃娃和芭比公主換裝之類的,而是喜歡買遙控汽車、飛機,有一次還跟我要了一個玩具槍,喜歡完全「反性別」。後來,我也向醫生諮詢過,孩子有「反性別」喜好正常嗎?醫生告訴我,其實這很正常。
  • 性別認同障礙:男女之間,我是第三種性別
    可是,即便是身為男子,她的內心始終對自己的性別懷有疑慮和不安。在一系列事件之後,她終於意識到,自己並非絕對的女性,也非絕對的男性。她的性別仿佛處於南極和北極的中間點,也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性別認同障礙」。
  • 芭比娃娃品牌美泰首次推出「無性別」系列玩偶
    實習記者:劉琰性別屬性明顯的玩具正在改變他們的營銷思路,而且一次比一次更具有突破性。這一次,國際玩具品牌美泰第一次推出了性別中立的「創意世界」系列玩偶。這些娃娃的零售價為每套29.99美元,適用於6歲及以上的兒童。
  • 3歲男孩喜歡娃娃,長大後會變「娘娘腔」?如果你是家長會怎麼做
    汽車、娃娃、飛機、過家家,這些只是「社會性別的符號」在生活中,貌似男孩喜歡汽車飛機,女孩喜歡娃娃過家家就是應該的,但事實上,這些只是大家認為的,社會給予的「性別符號」,沒啥該不該的,男孩喜歡娃娃沒任何問題。
  • 筆記|《變態》C12 性和性別認同障礙
    性別認同障礙是一種強烈而持久的異己性別的身份認同,不僅僅是想以作為另一性別而獲得社會文化上的好處。同性戀是指指向同性的、情愛的思想和情感,伴有或不伴有性行為。三、性別認同障礙DSM-IV對性別認同障礙的診斷標準1.一種強烈而持久的交換性別的身份認識。
  • 穿粉色衣服,玩芭比娃娃的男生,就該被恥笑嗎?性別可別這樣區分
    引來無數網友的支持,支持男生也可以喜歡粉紅色,也可以穿粉紅色的衣物、買粉紅色的物件。顏色在性別刻板印象中是最常見的,像是社會規則一般,認為男生要穿藍色,女生要穿粉紅色,且對於男生的顏色印象更為苛刻,女生可以偶爾穿藍色,但若是男生穿了粉紅色,就會被人恥笑說"這是女孩子穿的衣服"。
  • T 真的是性別認同障礙嗎?
    然後慢慢出現了很多爺T是不是性別認同障礙的討論。不知道你盯著你家T的時候,心裡有沒有出現過這樣的疑問,她想做一個男生嗎,她喜歡自己的性別嗎?青春期中不僅是rolemodel會有人影響,青春期的感情對於同性戀者的性別認同和形象也有很大的影響,最開始對方對你形象的期待是什麼樣子的,你會發現你慢慢的會不自覺的靠攏,尤其國內的一部分女性化的同性戀者因為自身認同不清晰和社會生活壓力大,其中大多數都會在另一半的身上尋找可依靠感,想你能撐起一個家等等這種很傳統的情感依賴。
  • 男孩喜歡布娃娃難道有錯?孩子的「反性別」喜好,寶媽應不應該管
    文|小豆芽育兒記男孩就應該喜歡汽車、機器人,女生就應該喜歡布娃娃、蝴蝶結,這是我們慣有的思維,可現實中真的如此嗎?難道喜好也分性別嗎?因為心裡想著兒子與其他男生的不一樣,張女士再看兒子的時候,就覺得兒子愛乾淨、注重外表都是有問題,男孩子不應該這樣的。擔心兒子心理出問題,日後變成「女孩」,張女士甚至將兒子喜歡的布娃娃扔掉,可這樣不但沒有改變什麼,反而讓張女士和兒子之間的關係變得緊張,兒子甚至不願再搭理媽媽。
  • 另類性別:男女間切換的流性人
    Faith說,自己的兒子並不是我們熟知的「男性」,而是一個「流性人」,在他內心男孩兒和女孩兒的性別特徵和表現交織在一起。他不適應傳統的女孩或是男孩的框架。Ziya喜歡粉色、小馬寶莉的玩具和衣服、芭比娃娃還有亮閃閃的頭帶和裙子。
  • 女裝大佬現已成潮流,父母要警惕「性別認同障礙」,幫男孩子把好關
    在眾多女裝大佬中最紅最火的是一個叫艾比的男孩,不過雖然很多人都特別質疑他火的原因,還有人說他是為了炒作。但艾比本人卻說,他從小就非常喜歡用女孩子的字東西來裝扮自己,而且他也從心裡認為自己是一個女孩子,最後長大成人時,他也一發不可收拾的愛上了女裝打扮。
  • 這款新的芭比娃娃,試圖「撕下」性別標籤
    近日,全球最大的玩具公司Mattel推出了「性別包容」芭比娃娃,這款新的娃娃系列也被稱作「可以創造的世界」。
  • 美國33歲「男子」懷二胎引熱議:性別認同障礙和家庭教育緊密相關
    還有的說,性別認同障礙不等於同性戀,凱登認為自己應該是男的,但並不喜歡女的,這本身沒毛病。其實,凱登兩口子跟一些父母比,已經相當盡責了,相信他們的女兒會一直健康快樂地成長下去的。有網友提到了性別認同障礙,確實有不少孩子存在過這樣的問題。性別認同障礙又叫性別認知障礙或性別焦慮症,指的是人們打心底不承認自己的性別,認為自己應該屬於另外一種性別,它有兩個特點,分別是性別焦慮(既不喜歡自己的性別)和對變成另一種性別的渴望。
  • 別讓「褲子」贏了「裙子」,避免孩子性別認同錯位,家長要這樣做
    但有些孩子表現出的言行舉止卻與自己的真實性別截然相反,即在穿著和愛好上更像異性,他們會否定自己的真實性別,這種現象被稱為性別認同錯位。性別角色認同是對自己生理性別的自然認知,如果孩子在性別認同期不能順利完成自我的性別認同,以後就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性別偏差行為,影響各方面發展,甚至影響身心健康。
  • 女孩就應該文靜,男孩就應該調皮?別讓性別刻板印象害了你的孩子
    而孩子的性別差異化其實是後天的教育結果。(1)、性別化教育影響孩子的性格;在我們的固有思想裡,男孩子是要堅強的。如果一個男孩子喜歡哭泣,那麼可能會被說成是「娘娘腔」或者是「膽小鬼」。(2)、性別化教育導致孩子出現極端行為在很多的情況下,如果一個男孩子天生的性格就是喜歡照顧人,但是家人卻總是訓斥阻攔,那麼在孩子的思想中,就會誤認為照顧人是不對的,出現了反極端的想法。這樣的想法也不利於孩子以後的家庭和睦。
  • 性別認同不一致,如何引導?
    但這時的兒童對性別的認識是根據外部的、表面的特徵,如頭髮長度、服飾等。將一個玩偶的服飾或髮型改變後,兒童認為它的性別改變了;第二階段,性別固定。這時的兒童對性別的「守恆性」有了一定的理解,如知道男孩將來要長成男人,女孩將來會長成女人,但他們仍相信改變服飾、髮型等就能導致性別轉換;第三階段,性別一致性。
  • 藍色是男孩的顏色 | 關於顏色與性別文化的秘密
    BBC一則實驗紀錄片裡,請來了4位性別不同的志願者。    實驗人員將名為瑪爾妮(圖左)的小女孩穿上藍色的格子衫打扮成男孩,而給名為愛德華(圖右)的小男孩套上橘色與粉色的外套裙裝變做女孩。    接下來,實驗人員將一些包括飛機和汽車模型、芭比娃娃、恐龍及毛絨玩偶等物件放在實驗間。志願者們則負責挑選玩具給孩子玩耍。
  • 伊能靜兒子扮「女裝」,家長:可能是「性別認同障礙」
    但是,又有網友表示不贊同:這是因為單親產生了「性別認同障礙」嗎?單親和性別認同障礙,這兩個關鍵詞成為了大家爭論的重心。單親:很好理解,但筆者並不認為父母離異就能夠直接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性別認同障礙:通俗來講就是孩子對於性別的認知模糊不清,男孩子沒有男子氣概,喜歡「女氣」的物品或者喜歡扮「女生」;女孩子沒有柔若無骨,喜歡剃短頭髮,扮男裝。在孩子小時候這樣沒有性別意識的打扮沒有什麼問題,一旦孩子長大了,就會有所不同了。
  • 『成人變態心理案例集』第十四章性別認同障礙
    7歲時的桑迪讀二年級,他的老師發現他總是喜歡畫一些自己看著一個女孩子的繪畫作品,於是在這位老師的建議下,桑迪被推薦給了我。他的老師和父母都表示,桑迪喜歡和女孩子一塊玩耍,喜歡穿女性化的打扮,喜歡模仿自己幻想中的女性角色,喜歡玩女孩子的玩具(如芭比娃娃),喜歡做一些女性化的姿勢,此外,相比男性親戚而言,他和女性親戚更加親切,而且,他還告訴他的母親,最近他夢見自己是一個名叫蘇珊的女孩子。
  • 為什麼會有越來越多的人不認同自己的性別?
    如何科學地認識性別從小時候開始,E便討厭穿裙子,喜歡籃球、滑板和電動遊戲。這位14歲的女孩有長長的紅色秀髮,奶油色的皮膚和精緻的五官。看起來就像一個現實版的彼得·潘。她苦惱於自己的性別認同。「跨性別?不太合適。」她仍然在使用女孩的名字,也不介意別人以女性相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