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認同不一致,如何引導?

2021-02-25 盤古心理

第十六計欲擒故縱;要捉住他,故意先放開他;先讓其嘗到些甜頭割捨不掉,然後再實施自己的控制計劃。在心理危機的處理過程中,比喻一再放縱,然後移花接木,化解危機。

我們的身體性別早在子宮裡的時候就被基因決定了。受精後3周,不論是男性還是女性胚胎都有了「不分男女的」原始生殖器。當胚胎長到8周的時候,男性胎兒發育產生睪丸激素,觸發了男性生殖器發育;而由於缺乏睪丸激素,女性胎兒就走上了女性的發育道路。

性別認同是對自身性別的正確認識,即掌握自己的性屬性或相應的作用。在正常情況下,兒童總是以確定的性別身份進入這個世界的。從他們一問世,父母便開始與特定性別相適應的特定方式來對待他們,如姓名、服飾、玩具,乃至以後的行為要求、生活方式、道德準則等等。兒童從成人對他們的態度中開始接觸到自身的性別問題,並且開始以某些外部標記來區別周圍的男性和女性。

兒童把髮型、服飾等作為區分性別的根據。當髮型、服飾改變後,他們認為性別也就隨之改變了,這是一種關於性別的不守恆。如同長度、體積、重量的守恆一樣,性別守恆也有一個發展過程,大約在七歲前達到。

美國兒童發展心理學家科爾伯格(Lawrence Kohlberg)把兒童性別守恆的發展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性別標誌。早期的學前兒童能正確標誌自己以及他人的性別。但這時的兒童對性別的認識是根據外部的、表面的特徵,如頭髮長度、服飾等。將一個玩偶的服飾或髮型改變後,兒童認為它的性別改變了;第二階段,性別固定。這時的兒童對性別的「守恆性」有了一定的理解,如知道男孩將來要長成男人,女孩將來會長成女人,但他們仍相信改變服飾、髮型等就能導致性別轉換;第三階段,性別一致性。幼兒園大班兒童和小學低年級兒童開始確信了性別的一致性,他們知道即使一個人「穿錯了衣服」,也不會改變性別。

性別認同是孩子探知外在世界的途徑之一,是一個人對自我性別的歸屬感,也就是對於自己是男是女的劃分。性別認同是一個人對自己的生理性別的自然認知,如果兒童在幼兒期不能及時完成性別認同,日後就有可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性別偏差行為,影響各方面的發展,甚至影響身心健康。

童潔(化名)是一名高中生,身材高大,有一張標準的國子臉,留著一頭長髮。童年的時候,童潔只和女孩子玩,有穿女性服裝的經歷,很喜歡和母親在一起做一些女性做的事情。雖然還沒有對性別有著特別的意識,但在小學高年級的時候,童潔確信了雖然身體是男性,但心理上嚮往女性的事實,隨後便對自己男性的身體逐漸產生了強烈的厭惡感。

雖然身著男生的服裝去學校,但在家裡每周會化一兩次妝,身著女裝。以前雖然在這樣的時候有過性興奮,但最近逐漸意識到自己不是女性的事實,反而會更加苦痛。到現在為止,他沒有關係親密的男生,卻有好幾個關係密切的女生,但對女生完全沒有性的衝動。

欲擒故縱是我國古代兵書《三十六計》的第十六計,意思是要捉住他,故意先放開他;先讓其嘗到些甜頭割捨不掉,然後再實施自己的控制計劃。在心理危機的處理過程中,比喻一再放縱,然後移花接木,化解危機。面對童潔性別認同不一致,我運用了欲擒故縱的策略。

第一招:傾聽接納,放縱宣洩

「你有兄弟姐妹嗎?」我似乎隨意地問。

「有一個哥哥,比我大4歲。」童潔回答。

「兄弟關係如何?」我又問。

「很一般,他不喜歡我,我不敢接近他。他說我身體是男生,行為像女生。」童潔低著頭。

「哦,爸爸媽媽喜歡你嗎?」我笑眯眯地問。

「媽媽很寵我。媽媽說,有了哥哥後想有個女兒就生下了我。生下我後,媽媽有點失望,說生錯了,本來想生個小棉襖卻是個小情人。媽媽就給我取了這個名字,就讓我穿生產之前準備的花衣服、花裙子,還給我扎小辮子,對別人說我是她的小棉襖,呵呵。我小時候的許多照片都是小女孩的樣子,哈哈。」童潔一副開心的樣子。

「爸爸喜歡你嗎?」我追問。

「爸爸是做生意的,一年到頭在外面忙。小時候爸爸很少陪我,我都是和媽媽在一起。爸爸好像也不喜歡我,我幾乎沒看見他對我笑過。」童潔又低下頭。

「小時候,你覺得自己是男生還是女生?」我看著他的眼睛。

「我一直以為自己是女生。上幼兒園後,我發現自己與其他女生不一樣,雖然女生都很喜歡我,可是老師說我是男生,要我有男生的樣子。我很長時間好糾結,我是女生怎麼有小雞雞?上了小學之後,我慢慢地明白了,我真的是男生,我必須去男衛生間,唉……」童潔長長地嘆了口氣,看上去很懊惱。

性別認同是在生物學基礎上兒童與成人相互作用的結果,兒童的性別認同,離不開成人(尤其是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態度,而兒童的性別認同又反過來影響著父母社會化的發展,因為兒童已經成為父母自身社會化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顯著因素,因此有人說,對於父母來說,有兩個社會化的過程,一個是兒童的社會化,另一個是父母在成人社會化中的繼續發展,這種說法是很有道理的。童潔的女性性別認同是他媽媽一手造成的,同時也強化了他媽媽的社會性別身份,讓她寂寞的家庭婦女情感得到一些安慰。

第二招:行為討論,放縱理解

「小時候你喜歡做一些什麼遊戲?」我問。

「我經常做媽媽和孩子的遊戲。我有許多洋娃娃,我會披著媽媽的衣服,抱著洋娃娃,拿著奶瓶給她餵奶,給她唱歌,哄她睡覺。看著洋娃娃在我懷裡,安安靜靜的,我覺得好幸福,就像我媽媽一樣。」童潔一副陶醉的樣子。

「嗯,看起來你很快樂。」我說。

「是的。我還喜歡把自己打扮成小公主,把小房間裝扮成一個宮殿,想像自己參加一個宮廷舞會,在舞會上遇見了一個非常帥氣的王子,王子喜歡我,與我跳了好多曲的雙人舞,我非常幸福。舞會結束後,我坐上王子的馬車,與王子奔馳在草原上,盡情地享受兩人世界,有飛一樣的感覺,好幸福!」童潔一臉羞澀而快活。

「你有難受的時候嗎?」我轉換了話題。

「哥哥罵我,甚至打我。哥哥不喜歡我做這樣的遊戲,會把我的洋娃娃扔得遠遠的,要拖我出去打球、跑步,說男生要有男生的樣子,要有陽剛之氣,不能嬌滴滴像個妹子。我會大哭大叫,還會咬他。哥哥就是看不起我,唉!」童潔緊握拳頭。

「和同學發生過衝突嗎?」我不放過他。

「有,被同學暴打一頓!讀小學時,我上衛生間,很自然地跟著一個女同學進了女衛生間。那個女同學尖叫起來,大喊抓色狼,我慌忙逃了出來,幾個男同學抓住了我,不分青紅皂白,把我暴打了一頓,打得我鼻青臉腫,好沒臉。唉!」童潔一臉的痛苦。
    「這事件發生後,老師有什麼反應?」我又捅了她一刀。

「班主任把我叫到辦公室,狠狠地訓了一通,說我看上去文縐縐的,想不到道德品質如此糟糕,竟然幹出如此不齒的行為!後來,上初中的時候,又發生過類似的事件,我被學校記大過處分。這次處分已經成為了我的噩夢,一想起來,我就會心驚肉跳,恨不得地上有一條縫隙,鑽進去,死了的心都有。嗚嗚……」童潔嚎啕大哭起來。

性別認同對個體的心理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絕大多數人的性別認同與生物學意義上的性別是吻合的。因而,他們能適應正常的社會生活,能安然地接受自身的性的特徵。如果性別認同發生障礙,則不能平靜地適應性和社會生活,嚴重的則會形成「異性癖」,即一個生物學上確定的男人或女人,卻拒絕自己的性別,堅持認為自己是個異性,甚至不惜動用外科手術以達到目的。這是一種性心理障礙,從心理學上講,無一不與早期性別認同的障礙有關。

第三招:意象引導,確認身份

我引導童潔閉上雙眼,在深呼吸中放鬆身體,放空心靈,在想像中參加一個動物聚會。慢慢地,童潔看見許多動物身穿各種各樣的盛裝前來參加聚會,有兔子、山羊、長頸鹿、猴子、大象、老虎、孔雀、鴿子、鳳凰等。在舞臺的中央,童潔隱隱約約看見一個大型動物在做精彩表演,引來參會動物的陣陣喝彩。我引領童潔說,他的右手有一瓶神奇的「魔水」,只要他打開瓶蓋往動物身上灑一些「魔水」,他就能夠清楚地看見此動物。童潔照此做了,他看見舞臺中央的動物是一頭威風凜凜的雄獅,英姿勃發,氣吞山河……我讓童潔把雄獅放在心中,回到現實中來。

我問童潔看見什麼?他說,他看見一頭雄獅,非常威風,很強大,很有力量,他好喜歡。我又問他,這頭雄獅是誰的象徵?他說,從雄獅的頭型、身材看,這頭雄獅就是他!原來,在潛意識中他是一頭雄獅,一個不折不扣的男生!他開心地哈哈大笑起來。

性別角色決定了人的性角色和未來的社會角色,它既包括對自身的認識,也包括對他人及環境的認識。通過性別角色教育,孩子會知道自己要成為一個怎樣的人,承擔什麼樣的責任,如何建立自我的觀念,如何尊重異性以及如何與別人交往合作。

我們提倡「男孩要有男孩樣(剛毅、果斷等)」「女孩要有女孩樣(溫柔、細心等)」,培養孩子與其性別角色相符的個性,這會對他的生活和學習產生極大幫助,成就其一生。

在對孩子進行性別教育的時候,家長一定要注意態度,對性別認同混淆或行為偏差的孩子,不能簡單地訓斥,讓孩子產生緊張甚至是犯罪感。家長應循循善誘,最好能「潤物細無聲」,為孩子上好這人生重要的一課。

相關焦點

  • 性別三問 | 如何看待性別的認同與實踐?
    傳統社會似乎對男女兩性的氣質作出了嚴格的區分;但如今隨著性別意識的覺醒,中性化趨勢的流行,傳統的性別角色認同正面臨著挑戰。當化妝、下廚和照顧家庭不再是女性的專屬,男性也可以自然流露其感性脆弱的一面,對中性化的質疑和焦慮又成為新的輿論熱點,我們或許可以反思,究竟該如何認知性別,如何看待不同的性別認同? 「性別」一詞由來已久。
  • 我們的性別認同或許不必非男即女
    -gender non-conforming 強調最後一環節,即性別表達與傳統期待不完全一致refers to a person who is or is perceived to have gender characteristics and/or behaviors that do
  • 性別認同障礙:男女之間,我是第三種性別
    有些人很幸運,他們大腦所認同的性別,和他們生理的性別是一樣的,所以他們可以自如地在社會中扮演自己的性別角色。我們把性別認同和生理性別一致的人稱為順性別人群(Cisgender)。在2018年6月,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ICD-11(國際疾病分類-11)中,性別認同障礙/跨性別,(Gender Identity Disorder,Gender Dysphoria),正式更名為「性別不一致」(GenderIncongruence)。
  • 別讓「褲子」贏了「裙子」,避免孩子性別認同錯位,家長要這樣做
    在寶寶長大的過程中,他們開始知道穿裙子的是女孩,穿褲子的是男孩,通過這種標準來判斷身邊人的性別,對於大部分孩子來說,他們對自己性別的認同和自己的生理性別是一致的。但是也有這麼一小部分孩子,他們的性別認同和自己的生理性別是不一致的。
  • 男孩喜歡芭比娃娃被孤立,反性別愛好≠性別認同障礙,別再搞混!
    有些父母在發展孩子喜歡反性別的東西時,擔心他是不是得了「性別認同障礙」,硬要把他的愛好給扭回來,生怕他們變得「男不男,女不女」。但強行扭轉回來,真的有效嗎?那樣只會讓孩子陷入更深的迷茫中,並深感痛苦,甚至有可能變得抑鬱。那麼,當孩子出現反性別愛好時,家長應該如何做?
  • 「我的愛人生理性別為女,性別認同為男」 解析跨性別群體
    社會性別常見「男人-陽剛」(man-masculine)和「女人-陰柔」(woman-feminine)的二元建構,也有一些社會擁有更加多元的社會性別體系。跨性別者是什麼意思?跨性別人士(transgender),指的是自我性別認同與他們出生時基於生理特徵而被決定的社會性別不一致的人。
  • 關於性別表達,性別認同和性取向的探討
    易性癖是一種性別認同障礙,他們對自己的性別不滿,想成為另一種性別,易性癖有男也有女。跨性別群體中的一部分希望完成變性手術,他們被稱之為易性癖,有一部分不想去做變性手術,也就是說易性癖是跨性別群體的一部分。
  • 什麼是性別認同障礙
    1.什麼是性別認同障礙   性別認同障礙是指對自己生物學意義的性別不滿意,並且渴望變成相反的性別。
  • 性別三問 | 如何理解性別的先天性和建構性?
    傳統社會似乎對男女兩性的氣質作出了嚴格的區分;但如今隨著性別意識的覺醒,中性化趨勢的流行,傳統的性別角色認同正面臨著挑戰。當化妝、下廚和照顧家庭不再是女性的專屬,男性也可以自然流露其感性脆弱的一面,對中性化的質疑和焦慮又成為新的輿論熱點,我們或許可以反思,究竟該如何認知性別,如何看待不同的性別認同?「性別」一詞由來已久。
  • 為什麼會有越來越多的人不認同自己的性別?
    如何科學地認識性別從小時候開始,E便討厭穿裙子,喜歡籃球、滑板和電動遊戲。這位14歲的女孩有長長的紅色秀髮,奶油色的皮膚和精緻的五官。看起來就像一個現實版的彼得·潘。她苦惱於自己的性別認同。「跨性別?不太合適。」她仍然在使用女孩的名字,也不介意別人以女性相稱。
  • 筆記|《變態》C12 性和性別認同障礙
    摩擦症指反覆多次與不同意此行為者作觸碰及摩擦,從而激起性幻想、性渴求和性行為。性別認同障礙是一種強烈而持久的異己性別的身份認同,不僅僅是想以作為另一性別而獲得社會文化上的好處。同性戀是指指向同性的、情愛的思想和情感,伴有或不伴有性行為。
  • 法國電影《假小子》:孩子對性別的不認同,家長的包容有多重要?
    其實泰迪熊獎是柏林電影節專門為影展中反映男女戀情題材電影所設置的獎項,在最開始的時候,我是抱著看一段甜蜜的愛情的心態去的,而這一部電影最主要的還是通過性別的相關話題進行討論的,不那麼沉重,淡淡的,但是也非常的美好。
  • 多元性別認同旗幟,你只認識彩虹旗嗎?
    大家應該都對於彩虹旗已不陌生,知道彩虹旗美麗的六色代表著LGBTQIA+社群,使用這面旗幟代表你願意支持同志社群,但你知道彩虹旗只是性別多元族群中的其中一種嗎?你認識無性戀旗幟、或是跨性別驕傲旗嗎?
  • T 真的是性別認同障礙嗎?
    然後慢慢出現了很多爺T是不是性別認同障礙的討論。不知道你盯著你家T的時候,心裡有沒有出現過這樣的疑問,她想做一個男生嗎,她喜歡自己的性別嗎?青春期中不僅是rolemodel會有人影響,青春期的感情對於同性戀者的性別認同和形象也有很大的影響,最開始對方對你形象的期待是什麼樣子的,你會發現你慢慢的會不自覺的靠攏,尤其國內的一部分女性化的同性戀者因為自身認同不清晰和社會生活壓力大,其中大多數都會在另一半的身上尋找可依靠感,想你能撐起一個家等等這種很傳統的情感依賴。
  • Shawn Mendes 道歉,因為不尊重Sam Smith的性別認同
    然而,Sam Smith 早前說過自己是非二元性別者,是性別酷兒,並號召天下,甚至在Instagram上備註,希望大家以「they」或「them」稱呼,但這次依然Shawn Mendes 稱其為男人。很多人表示Shawn Mendes 是個臭直男,直男癌,不尊重別人的性別認同,認為他這個人恐同,恐Queer。
  • 女裝大佬現已成潮流,父母要警惕「性別認同障礙」,幫男孩子把好關
    女裝大佬現已成潮流,父母要警惕"性別認同障礙",幫男孩子把好關導語電子產品的普及雖然豐富了我們的生活,也幫我們解決了很多生活難題。可是它也有一定的弊端,有的孩子成了網癮,瘋狂的迷戀網路遊戲耽誤了學業。所以在女裝大佬成潮流的今天,家長們一定要警惕男孩的性別認同障礙,最好是幫男孩子們把好關。何為性別認同障礙?一般情況下,大多數的孩子在長到三歲時,都會潛意識表現出自己的性別方面。
  • 專訪|塞巴斯蒂安·利夫施茲:一個孩子的跨性別認同
    她出生於1935年,是法國最早的跨性別者之一。她告訴我,早在她三四歲的時候,她在內心深處就感到自己是個小女孩。通常我們認為跨性別認同是與青春期聯繫起來的,但班比的講述讓我意識到,它完全有可能在跨性別者年齡更小的時候就出現,所以我覺得跨性別認同問題和在青春期集中出現的性別問題完全是兩碼事。能夠講一個在我們這個時代的、關於一個孩子經歷跨性別認同問題的故事,在我看來非常有價值。
  • 美國33歲「男子」懷二胎引熱議:性別認同障礙和家庭教育緊密相關
    不就是一個男人、一個女人單純想生個孩子嗎?這樣負責地孕育個生命,比起那些生出來卻拋妻棄子的人強多了吧。人權是需要尊重的,權力個人有權執行,人生屬於自己,對得起自己就好。還有的說,性別認同障礙不等於同性戀,凱登認為自己應該是男的,但並不喜歡女的,這本身沒毛病。
  • 線上遊戲女性玩家性別認同與角色塑造關聯性之研究
    線上遊戲讓玩家自行塑造角色的特性,滿足了女性玩家在遊戲中追尋自我認同的欲望(Kerr, 2003),因此角色塑造的探討能幫助了解女性玩家的性別認同以及認同其性別後的行為表現,但在這方面國內外相關的實證研究並不多,實有必要針對線上遊戲女性玩家性別認同與角色塑造的關聯性作進一步的探討。
  • LGBT:性別認同與公司文化
    LGBT 是女同性戀者(Lesbians)、男同性戀者(Gays)、雙性戀者(Bisexuals)與跨性別者(Transgender)的英文首字母縮略字。1990年代,由於「同性戀社群」一詞無法完整體現相關群體,「LGBT」一詞便應運而生並逐漸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