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計欲擒故縱;要捉住他,故意先放開他;先讓其嘗到些甜頭割捨不掉,然後再實施自己的控制計劃。在心理危機的處理過程中,比喻一再放縱,然後移花接木,化解危機。
我們的身體性別早在子宮裡的時候就被基因決定了。受精後3周,不論是男性還是女性胚胎都有了「不分男女的」原始生殖器。當胚胎長到8周的時候,男性胎兒發育產生睪丸激素,觸發了男性生殖器發育;而由於缺乏睪丸激素,女性胎兒就走上了女性的發育道路。
性別認同是對自身性別的正確認識,即掌握自己的性屬性或相應的作用。在正常情況下,兒童總是以確定的性別身份進入這個世界的。從他們一問世,父母便開始與特定性別相適應的特定方式來對待他們,如姓名、服飾、玩具,乃至以後的行為要求、生活方式、道德準則等等。兒童從成人對他們的態度中開始接觸到自身的性別問題,並且開始以某些外部標記來區別周圍的男性和女性。
兒童把髮型、服飾等作為區分性別的根據。當髮型、服飾改變後,他們認為性別也就隨之改變了,這是一種關於性別的不守恆。如同長度、體積、重量的守恆一樣,性別守恆也有一個發展過程,大約在七歲前達到。
美國兒童發展心理學家科爾伯格(Lawrence Kohlberg)把兒童性別守恆的發展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性別標誌。早期的學前兒童能正確標誌自己以及他人的性別。但這時的兒童對性別的認識是根據外部的、表面的特徵,如頭髮長度、服飾等。將一個玩偶的服飾或髮型改變後,兒童認為它的性別改變了;第二階段,性別固定。這時的兒童對性別的「守恆性」有了一定的理解,如知道男孩將來要長成男人,女孩將來會長成女人,但他們仍相信改變服飾、髮型等就能導致性別轉換;第三階段,性別一致性。幼兒園大班兒童和小學低年級兒童開始確信了性別的一致性,他們知道即使一個人「穿錯了衣服」,也不會改變性別。
性別認同是孩子探知外在世界的途徑之一,是一個人對自我性別的歸屬感,也就是對於自己是男是女的劃分。性別認同是一個人對自己的生理性別的自然認知,如果兒童在幼兒期不能及時完成性別認同,日後就有可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性別偏差行為,影響各方面的發展,甚至影響身心健康。
童潔(化名)是一名高中生,身材高大,有一張標準的國子臉,留著一頭長髮。童年的時候,童潔只和女孩子玩,有穿女性服裝的經歷,很喜歡和母親在一起做一些女性做的事情。雖然還沒有對性別有著特別的意識,但在小學高年級的時候,童潔確信了雖然身體是男性,但心理上嚮往女性的事實,隨後便對自己男性的身體逐漸產生了強烈的厭惡感。
雖然身著男生的服裝去學校,但在家裡每周會化一兩次妝,身著女裝。以前雖然在這樣的時候有過性興奮,但最近逐漸意識到自己不是女性的事實,反而會更加苦痛。到現在為止,他沒有關係親密的男生,卻有好幾個關係密切的女生,但對女生完全沒有性的衝動。
欲擒故縱是我國古代兵書《三十六計》的第十六計,意思是要捉住他,故意先放開他;先讓其嘗到些甜頭割捨不掉,然後再實施自己的控制計劃。在心理危機的處理過程中,比喻一再放縱,然後移花接木,化解危機。面對童潔性別認同不一致,我運用了欲擒故縱的策略。
第一招:傾聽接納,放縱宣洩
「你有兄弟姐妹嗎?」我似乎隨意地問。
「有一個哥哥,比我大4歲。」童潔回答。
「兄弟關係如何?」我又問。
「很一般,他不喜歡我,我不敢接近他。他說我身體是男生,行為像女生。」童潔低著頭。
「哦,爸爸媽媽喜歡你嗎?」我笑眯眯地問。
「媽媽很寵我。媽媽說,有了哥哥後想有個女兒就生下了我。生下我後,媽媽有點失望,說生錯了,本來想生個小棉襖卻是個小情人。媽媽就給我取了這個名字,就讓我穿生產之前準備的花衣服、花裙子,還給我扎小辮子,對別人說我是她的小棉襖,呵呵。我小時候的許多照片都是小女孩的樣子,哈哈。」童潔一副開心的樣子。
「爸爸喜歡你嗎?」我追問。
「爸爸是做生意的,一年到頭在外面忙。小時候爸爸很少陪我,我都是和媽媽在一起。爸爸好像也不喜歡我,我幾乎沒看見他對我笑過。」童潔又低下頭。
「小時候,你覺得自己是男生還是女生?」我看著他的眼睛。
「我一直以為自己是女生。上幼兒園後,我發現自己與其他女生不一樣,雖然女生都很喜歡我,可是老師說我是男生,要我有男生的樣子。我很長時間好糾結,我是女生怎麼有小雞雞?上了小學之後,我慢慢地明白了,我真的是男生,我必須去男衛生間,唉……」童潔長長地嘆了口氣,看上去很懊惱。
性別認同是在生物學基礎上兒童與成人相互作用的結果,兒童的性別認同,離不開成人(尤其是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態度,而兒童的性別認同又反過來影響著父母社會化的發展,因為兒童已經成為父母自身社會化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顯著因素,因此有人說,對於父母來說,有兩個社會化的過程,一個是兒童的社會化,另一個是父母在成人社會化中的繼續發展,這種說法是很有道理的。童潔的女性性別認同是他媽媽一手造成的,同時也強化了他媽媽的社會性別身份,讓她寂寞的家庭婦女情感得到一些安慰。
第二招:行為討論,放縱理解
「小時候你喜歡做一些什麼遊戲?」我問。
「我經常做媽媽和孩子的遊戲。我有許多洋娃娃,我會披著媽媽的衣服,抱著洋娃娃,拿著奶瓶給她餵奶,給她唱歌,哄她睡覺。看著洋娃娃在我懷裡,安安靜靜的,我覺得好幸福,就像我媽媽一樣。」童潔一副陶醉的樣子。
「嗯,看起來你很快樂。」我說。
「是的。我還喜歡把自己打扮成小公主,把小房間裝扮成一個宮殿,想像自己參加一個宮廷舞會,在舞會上遇見了一個非常帥氣的王子,王子喜歡我,與我跳了好多曲的雙人舞,我非常幸福。舞會結束後,我坐上王子的馬車,與王子奔馳在草原上,盡情地享受兩人世界,有飛一樣的感覺,好幸福!」童潔一臉羞澀而快活。
「你有難受的時候嗎?」我轉換了話題。
「哥哥罵我,甚至打我。哥哥不喜歡我做這樣的遊戲,會把我的洋娃娃扔得遠遠的,要拖我出去打球、跑步,說男生要有男生的樣子,要有陽剛之氣,不能嬌滴滴像個妹子。我會大哭大叫,還會咬他。哥哥就是看不起我,唉!」童潔緊握拳頭。
「和同學發生過衝突嗎?」我不放過他。
「有,被同學暴打一頓!讀小學時,我上衛生間,很自然地跟著一個女同學進了女衛生間。那個女同學尖叫起來,大喊抓色狼,我慌忙逃了出來,幾個男同學抓住了我,不分青紅皂白,把我暴打了一頓,打得我鼻青臉腫,好沒臉。唉!」童潔一臉的痛苦。
「這事件發生後,老師有什麼反應?」我又捅了她一刀。
「班主任把我叫到辦公室,狠狠地訓了一通,說我看上去文縐縐的,想不到道德品質如此糟糕,竟然幹出如此不齒的行為!後來,上初中的時候,又發生過類似的事件,我被學校記大過處分。這次處分已經成為了我的噩夢,一想起來,我就會心驚肉跳,恨不得地上有一條縫隙,鑽進去,死了的心都有。嗚嗚……」童潔嚎啕大哭起來。
性別認同對個體的心理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絕大多數人的性別認同與生物學意義上的性別是吻合的。因而,他們能適應正常的社會生活,能安然地接受自身的性的特徵。如果性別認同發生障礙,則不能平靜地適應性和社會生活,嚴重的則會形成「異性癖」,即一個生物學上確定的男人或女人,卻拒絕自己的性別,堅持認為自己是個異性,甚至不惜動用外科手術以達到目的。這是一種性心理障礙,從心理學上講,無一不與早期性別認同的障礙有關。
第三招:意象引導,確認身份
我引導童潔閉上雙眼,在深呼吸中放鬆身體,放空心靈,在想像中參加一個動物聚會。慢慢地,童潔看見許多動物身穿各種各樣的盛裝前來參加聚會,有兔子、山羊、長頸鹿、猴子、大象、老虎、孔雀、鴿子、鳳凰等。在舞臺的中央,童潔隱隱約約看見一個大型動物在做精彩表演,引來參會動物的陣陣喝彩。我引領童潔說,他的右手有一瓶神奇的「魔水」,只要他打開瓶蓋往動物身上灑一些「魔水」,他就能夠清楚地看見此動物。童潔照此做了,他看見舞臺中央的動物是一頭威風凜凜的雄獅,英姿勃發,氣吞山河……我讓童潔把雄獅放在心中,回到現實中來。
我問童潔看見什麼?他說,他看見一頭雄獅,非常威風,很強大,很有力量,他好喜歡。我又問他,這頭雄獅是誰的象徵?他說,從雄獅的頭型、身材看,這頭雄獅就是他!原來,在潛意識中他是一頭雄獅,一個不折不扣的男生!他開心地哈哈大笑起來。
性別角色決定了人的性角色和未來的社會角色,它既包括對自身的認識,也包括對他人及環境的認識。通過性別角色教育,孩子會知道自己要成為一個怎樣的人,承擔什麼樣的責任,如何建立自我的觀念,如何尊重異性以及如何與別人交往合作。
我們提倡「男孩要有男孩樣(剛毅、果斷等)」「女孩要有女孩樣(溫柔、細心等)」,培養孩子與其性別角色相符的個性,這會對他的生活和學習產生極大幫助,成就其一生。
在對孩子進行性別教育的時候,家長一定要注意態度,對性別認同混淆或行為偏差的孩子,不能簡單地訓斥,讓孩子產生緊張甚至是犯罪感。家長應循循善誘,最好能「潤物細無聲」,為孩子上好這人生重要的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