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態?生理性別就是二元的嗎?

2021-02-13 虹鯉

當一個嬰兒降生,人們通常會根據他(她)外生殖器的形狀判定他(她)的性別:有陰莖的嬰兒被視為男性,有陰道的嬰兒被視為女性。因此,在大部分人的觀念裡,人的生理性別就是二元對立的:或者是男性,或者是女性。如果我們的自我認同性別與生理性別相符,就被稱為「順性別者」,如果自我認同性別與生理性別相反,則被稱為「跨性別者」。

但是,我們忽視了一個問題:我們根據嬰兒的外生殖器形狀來推定他(她)的男女屬性,如此便「符合科學」麼?在臨床上,有一種現象是常見的,即:一個嬰兒出生時的解剖特徵既不符合「男性」的定義,也不符合「女性」的定義。我們通常把他們(她們)稱為「間性人」(intersex person),意即,「性別是介於男、女兩性之間的人」。(參見:《who am I ?兩性之間的掙扎》)

我們可以把「間性人」稱為「第三性」嗎?嚴格說,這並不是一個妥當的稱謂。因為「間性人」並不是一類特徵完全相同的人,而是一群各自擁有不同生理性別屬性的人。比如:有人在出生時看上去像是一個女嬰,但「她」身體內部的構造更傾向於男性的特點;有人外生殖器的形狀介於男性與女性之間,可能是一個大陰蒂,可能是一個小陰莖,可能有陰道但沒有開口,可能有陰囊但它的外形像是陰唇。——我們如何根據這些特徵將新生兒判定為男嬰或是女嬰呢?

間性人是天生的,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她們)生來就被發現。有一些人到了青春期才發現自己的與眾不同(參見《我悅納自己,因性別多元》);也有一些人終生未被他人發現,直到死後屍檢時,他(她)身體的秘密才大白於天下。這些人甚至終身都不知道自己的性別特徵是和世上絕大多數人不一樣的。

那麼,究竟怎樣的解剖特徵可以被定義為「間性」?實際上,這在醫學上沒有定論,不同的醫學家對此有不同的理解。有的認為,「模稜兩可的生殖器」就是「間性」;有的認為,紊亂的激素損傷了大腦才算「間性」;有的認為,同時擁有睪丸和卵巢才算「間性」。莫衷一是。但這並不奇怪,因為,「間性」本身並不是一個「類」,而是一個「譜」。

讓我們想像一下色彩光譜。光有不同的波長,因此,它在我們的眼中就呈現為紅色、橙色、黃色,等等。不過,橙色與紅色之間有截然界限嗎?橙色與黃色之間有截然界限嗎?我們將一種顏色命名為「橙色」,或者「橙紅色」,或者「橙黃色」,這在很大程度上只是為了符合我們的社會性需要。再比如,我們可能會將某一類人稱為「白人」,某一類人稱為「黑人」,但是,「白人」之中就沒有膚色較深者嗎?如果有一個人既不像「白人」那麼「白」,又不像「黑人」那麼「黑」,我們如何將他(她)歸類呢?

以上的例子說明,在同一個物種內部,生物性差異也是客觀存在的,我們把人在生理上分為男人和女人,只是為了明確他(她)在生殖中的作用,除此而外,並沒有太多的意義可言,而我們感受出來的性別的意義,實際上都是經由文化建構而成的。那麼,回歸生理性的分類問題,如果一個人既不屬於男人,又不屬於女人,他(她)的存在就是不正確的嗎?就是不合理的嗎?誰有權利做出這種論斷呢?他們(她們)可能無法生殖,但除此而言,他們(她們)又和典型的男性或者女性有什麼不同呢?典型的男性或者女性不也同樣可能無法生殖,或者不願生殖嗎?

性徵的呈現也是光譜式的。乳房有大有小,我們無法根據它的大小判斷它的主人是男性還是女性,甚至有女性擁有比男性還小的乳房。有小陰莖,也有大陰蒂,我們無法以小陰莖來判定它的主人不是男性,或者以大陰蒂來判定它的主人不是女性。我們因何要為人的生理特徵賦上「男性」或者「女性」的標籤呢?原因很簡單,在生物意義上,我們渴望生殖;在心理意義上,我們追求秩序。

大自然像我們一樣追求秩序嗎?自然的秩序就是自然而然,自然生成的一切都是符合秩序的。只不過,人類所追求的秩序,正是自然狀態的混亂;而自然的秩序,正是人類所以為的混亂。所以,人喜歡「矯正」人所未見的事物,因為它們的存在使人惶恐。

誰可以定義「生理男性」或者「生理女性」呢?一方面,誰也不可以,因為每一個生命個體擁有他(她)本來的樣子,沒人有權利將其強迫納入某一個「類」;另一方面,誰都可以,因為所有的「類」都是人的創造,醫學權威將一個人劃定為男性或者女性,這就如同一個果農將他的蘋果放進籃子A或者籃子B。但誰願意成為一個蘋果?

自然並不介意另類的存在。萬物皆為芻狗,正是那些反常的物類帶來了物種的進化。對自然界而言,變態正是常態,常態才是變態。除了那些喜歡將人分類卻又害怕變化的人,有誰是變態的呢?

主編:狸

責編:獼

編輯:鹿

排版:鵉

相關焦點

  • 生理性別不是只有男女–科學解釋性別多樣性!
    說起性別,通常人們會不假思索地做出反應:性別?不就是男人和女人嘛!  是的,我們從小到大,面對身份證、學生證等各式各樣的表格,都會毫不猶豫地在「性別」欄裡填上正確的答案。可是,當孩子們問我們:「為什麼幼兒園的哥哥站著尿尿,而小妹妹卻蹲著尿尿?」之類的話題時,有誰能做出滿意的回答?我們對性別雖不陌生卻很迷茫。
  • 「我的愛人生理性別為女,性別認同為男」 解析跨性別群體
    生理性別(Sex):染色體、性腺、激素、內外生殖器、第二性徵等與性行為和生殖繁衍相關的人類體質差異的總合。常見男性(male)和女性(female)的二元分類,也存在介於兩者之間的間性(intersex)狀態。生理性別往往成為社會對個體實行進一步分類與管控的依據。
  • 巴特勒 | 生理性別、社會性別、欲望的主體
    此外,即使生理性別在形態和構造上毫無疑問是二元的(這將成為一個問題),我們也沒有理由認定社會性別應該只有兩種形貌。二元社會性別體系的假定隱含地保留了社會性別與生理性別是某種模擬(mimetic)關係的信念:社會性別像鏡子一樣反映生理性別,或者從另一方面來說被它所限制。
  • 為了使用更衣室,我必須先證明我的生理性別
    與此同時,更衣室中的其他男性,也以吃瓜群眾的姿態竊竊私語,從懷疑我「不男不女」到辱罵我「變態」,語言愈發難聽,我如坐針氈。跨性別者生理性別與心理性別不一致,有的人選擇手術的途徑改變身體,有的人則不改變。我是性別酷兒,不想被任何性別所定義,想成為一個自由的靈魂。我不想因為留長髮或者穿裙子,就被定義為女性。
  • 勇敢做自己:動漫中非二元性別角色的日常英雄主義!
    Nonbinary在這裡指「非二元性別的」,也被廣泛稱作Genderqueer(性別酷兒),用來指稱那些超越傳統意義上對男性或女性的二元劃分、不單純屬於男性或女性的自我性別認同近年來,美國一些公立學校給出了第三個選項:華盛頓特區的學校對明年的公立學校入學表格做出了一個小改動:「非二元性別的」——意指那些性別認同不單純屬於男性或女性的人,被加入到性別選擇中。這是被一些L.G.B.T.Q.群體成員認為是一大進步的最新例子。
  • 本人gay transman, 生理性別女,心理性別男,性取向男
    本人gay transman, 生理性別為女,心理性別為男,性取向男
  • GUCCI 設立「非二元性別」部門 GUCCI Mx
    史無前例,GUCCI 增設「非二元性別」部門 GUCCI Mx 稍早老牌時裝屋 GUCCI 宣布首次增設「Non-binary」非二元性別部門。
  • 非二元性別者:我既不是男人也不是女人!
    然而在個人生活上,山姆「大叔」早在2014年就公開宣布出櫃,雖然在歐美圈這麼「基情澎湃」的地方並非罕見,但其果斷乾脆還是著實讓人下了一跳,他表示自己既不是男人也不是女人,而是處於兩者之間,在他看來,約會時愛上的是這個人,而不是他的性別。這種並非明確男女性別的人一般被稱為non-binary,也就是非二元性別。
  • 世界並非「非男即女」 | 你知道自己的性別嗎?
    你可能會打開詞典,搜索「性別」,詞典裡跳出來兩個單詞:sex 和 gendercredit to freepik為什麼會有兩個單詞?它們在使用上有區別嗎?credit to slate magazine 對於這個世界上的絕大部分人來說,生理性別和社會性別是一致的,這些幸運的大部分人為順性別人群(cisgender)。舉個例子,我擁有女性的身體並且完全認同「我是個女人」,那麼我就是個順性別女性。
  • 生理性別男,心理認知女,該進男廁還是女廁?
    這種生理與心理的錯位,也有不同的程度之分:輕度,是不排斥自己的生理性別和生理特徵,不想變性,但喜歡在形象上效仿異性;中度,會排斥自己的第二性徵,或生理性別,會刻意遮擋部分生理特徵;重度,強烈希望通過手術改變自己的生理性別。
  • 冒刺全書 「性別酷兒」長什麼樣?
    我有一個朋友,TA生理性別為女,並且對自己與生俱來的生理性別享受其中(化妝以及穿可愛的衣服,男性對TA更具有性吸引力)。但TA昨天告訴我,TA是泛性戀(我理解性取向與性別認同的區別),同時是non-binary gender(非二元性別);我便對此感到很困惑:因為一般的queer似乎是對自己的生理性別感到疑惑,但TA卻是對社會設定的生理女性應該扮演的角色感到不爽而已,這種情況應該被上升到queer的層面嗎?
  • 短褲+麵包棉靴,LV 是怎樣叛逆打破二元性別的?
    中性時裝、無性別風格、性別模糊等這類具有爭議性和熱度的關鍵詞,正在默默地革新著時尚潮流中「非男即女」的二元性別觀念。而在眾多時裝品牌推出的 2021 春夏系列當中,我認為 Louis Vuitton 2021 春夏時裝系列正是用力革新圈子規則之一的。
  • 為留住8歲兒子「標誌性」長發,女子打算宣布他為「非二元性別」
    「非二元性別」,首先說明一下,小編第一次看到這個詞,真的是「丈二的何尚摸不著頭腦」,迷迷糊糊,似懂非懂。後來明白了,就是「不是男也不是女」。男孩的母親知道以後也是非常的苦惱,為此還打算宣布自己的孩子為「非二元性別」,也就是俗話說得不男不女。為了這件事,男孩母親還自發地組織了一場抗議會,認為孩子留長髮受到了學校的歧視。該母親稱,「我不僅僅是為了自己的兒子,同樣是為了其他留有長發的孩子,被迫剪掉長發會讓孩子的心靈受到打擊」,並且自家兒子也是非常抗拒理髮,如果理掉標誌性的長髮兒子會精神漰潰的。
  • 為什麼Facebook有56種性別?|性別光譜與酷兒理論
    在英文中,存在著專門區分生理性別的詞彙:男性生理和女性生理,也有區分社會性別的詞彙:男性氣質和女性氣質。人們為所謂男性氣質和女性氣質做了各種各樣的劃分。它不僅強調的是個體性別維度上之於整體的相對位置,還強調這一位置隨時間和情景變動的可能。流性人,就是指在不同時間經歷性別認知改變的人。「流行人」與擁有什麼樣的生理特徵沒有關係,與他們的性取向也無關。
  • 性別麻煩(2)
    在思考這些混亂秩序的實踐之前,似乎有必要先了解「理解的矩陣」:它是單數的嗎?它是什麼組成的?強制性異性戀制度以及建立了生理性別這個身份概念的話語範疇,它們之間可能有什麼特殊的聯盟關係?如果「身份」是話語實踐的結果,那麼在何種程度上,我們所理解的作為生理性別、社會性別、性實踐與欲望之間的某種關係的性別身份,是一個我們可以確定為強制性異性戀機制的管控實踐所造成的結果?
  • GUCCI 開設非二元性別專欄「Gucci MX」,讓時尚更有包容性
    義大利時裝品牌 GUCCI 在官網上開設了一個名為「Gucci MX」的非二元性別專欄。將由創意總監 Alessandro Michele 每一季推出無男女性別區分的單品。這也是GUCCI 近百年歷史上首個聚焦性別流動、非二元性別的欄目,讓時尚購物變得更有包容性。
  • Gucci增設「非二元性別」部門 Gucci Mx,讓時尚更有包容性
    義大利時裝品牌 GUCCI 在官網上開設了一個名為「Gucci MX」的非二元性別專欄。將由創意總監 Alessandro Michele 每一季推出無男女性別區分的單品。這也是GUCCI 近百年歷史上首個聚焦性別流動、非二元性別的欄目,讓時尚購物變得更有包容性。
  • 生理性別根本就不存在?Bill C-16辯論前瞻
    Bill C-16簡單概括就是:安省人權法案保護個人的性別認同(gender identity)和性別表達(gender expression),社會上違背個人的性別認同與表達的言論與行為,可能會觸犯法律。這部法律宗旨在於保護同性戀團體(LGBT)的人權。
  • 非二元跨性別,雌雄難辨的季子越丟失學籍!以後他會失去的更多
    季子越自稱是非二元跨性別者,一位雌雄難辨的人!按照非二元跨性別者的觀念,他們認為自己是女生就是女生,認為自己是男生就是男生。好吧!我們普通人確實無法了解,這樣雌雄難辨的人的想法。您覺得上面的圖片是男?還是女?這位就是季子越。
  • 「喜歡被摸很變態嗎?」心理學:被摸,是每個人的生理需求
    昨天聊天的時候,朋友問我:「喜歡被摸很變態嗎?」她冷不丁地問我這樣一句話,讓我有點慌,難不成這小妮子實現人生大「和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