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氣溫高、雨水多
容易有溼熱現象。
從有氣無力到胃口變差
這時喝碗清熱祛溼的養生湯最適合不過了。
下面分享10款夏季祛溼湯食譜,
不僅可以清熱祛溼,
而且具有減肥養生功效,美味而不膩。
▼
材料:
蘿蔔750克、蓮子50克、芡實25克、蜜棗3枚、豬舌500克、豬骨750克。
做法:
1、蘿蔔連皮洗淨,斜向切成中塊;蓮子、芡實、蜜棗去核洗淨,用清水稍浸泡;
2、豬舌反覆刮洗乾淨,切成大塊,連同豬骨用開水稍煮沸片刻,去掉血水,豬骨飛水後則用刀背敲裂;
3、把所有材料一起放進煲內煲2個半小時,放適量食鹽和少量油調味便可。此量可供3~4人用。
功效:蘿蔔性涼味辛甘,能消積滯、化痰熱,下氣、寬中;蓮子性平味澀,能健脾胃、養心神;芡實性平味甘淡,能補脾止瀉;蜜棗性平味甘,具益氣生津、滋潤肺胃的作用;豬舌能補益氣血、滋補強壯;豬骨補血生髓、強筋壯骨。合而為湯,則清潤滋補、寬中下氣,可除春寒祛溼困。
材料:
赤小豆60克、冬瓜750克、生魚2條、豬瘦肉150克、生薑3片。
做法:
1、赤小豆洗淨,冬瓜洗淨,連皮切,生魚洗淨,宰淨去鱗、內臟,慢火煎至微黃
2、豬瘦肉洗淨,整塊不用刀切。一起與生薑放進瓦煲內,加清水2500毫升(約10碗水)。
3、武火煲沸後改文火煲2個半小時,調入適量鹽、油便可,供3—4人用。
功效:赤小豆冬瓜煲生魚湯清淡不膩滯又富有營養,同時又有祛溼健脾作用。赤小豆是廣東民間常用的煲湯料之一,有健脾去溼,消腫解毒的作用,冬瓜能解暑氣,而生魚能補脾利水。
材料:
粟米3條、白果50克、豬肚1個、生薑3片。
做法:
1、粟米洗淨,連衣、須切段狀;白果去殼、去衣、洗淨;
2、豬肚衝洗後翻轉,用刀刮去髒雜,再用生粉反覆洗淨,並以清水衝淨。
3、一起與生薑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3000毫升(約12碗量),武火煲沸後改文火煲2個半小時,調入適量食鹽和生油便可。
功效:前段時間連續降雨,溼度大,這樣的天氣宜飲粟米白果煲豬肚湯。粟米(玉米)是廣東民間十分喜愛的煲湯料之一,其入湯後清甜可口,不但營養價值十分高,且能健脾祛溼,最適宜於時下的天氣飲用。以粟米配伍斂肺氣、止滯濁的白果煲豬肚,其氣味清潤而不膩不滯,除了有健脾祛溼的功效外,還能清熱、益氣、健胃,為周末家庭靚湯,男女老少皆宜
材料:
蕹菜500克、玉米粒350克、生薑2~3片。
做法:
1、蕹菜洗淨,切碎;玉米粒亦可選急凍的,解凍後用清水洗淨。
2、先把玉米粒和姜放進瓦煲內,加水1750毫升(7碗量),武火煲沸改中火煲10分鐘,放入蕹菜滾至熟,調入適量鹽、油便可。
功效:蕹菜,俗稱空心菜,廣州人稱為通菜。《南方草本狀》載:「蕹菜如落葵而小」,並稱之為「奇蔬」。章太炎對蕹菜更情有獨鍾,「每逢暑天幾乎不可一日無此君」。它不僅上菜譜且入藥典,中醫認為其性平味甘,能解暑行水,《廣州植物志》稱它「內服解飲食中毒,外用治一切胎毒、腫物和排傷」。以它滾玉米粒雖為一道素湯,但卻味道鮮美,別有風味,在盛暑時佐餐既清熱氣又解熱毒。
材料:
西瓜皮500克、鮮荷葉60克、鮮海蜇250克、絲瓜500克、鮮扁豆60克、鮮竹葉芯15克。
做法:
1、鮮扁豆、鮮荷葉、鮮竹葉芯洗淨,浸泡20分鐘,海蜇、西瓜皮、絲瓜洗淨,切為塊狀。2、然後把海蜇、西瓜皮、扁豆、荷葉、鮮竹芯放入瓦煲內,加入清水2000毫升(約8碗水量),武火煲沸後,改為文火煲1個小時,加入絲瓜,煲沸片刻,調入適量食鹽和少許生油便可。此量可供2~3人用。
功效:天氣進入炎熱的時期,佐餐湯品既要清熱解暑又要利水祛溼,西瓜皮荷葉海蜇湯是對付暑溼有效的食療湯品,還能輔助治療暑熱傷肺之輕症。
材料:
土茯苓、龍骨(豬脊骨)、紅蘿蔔(可不放)、陳皮、薑片。
做法:
1.豬骨洗淨,用沸水焯一下,撈起用清水洗淨。
2.土伏苓,在超市或市場、藥店都有賣,有乾貨和鮮貨,新鮮土伏苓很硬,最好買時叫老闆切好片,要不回家自已是很難切的。陳皮泡軟洗淨,紅蘿蔔去皮洗淨切塊。
3.將所有食材放入瓦煲內,加適量水煮沸後,改小火慢煲3小時,加鹽調味即可。
功效:湯很清甜,且加了有化氣祛滯的陳皮,使湯味更香醇清潤,此湯有清熱解毒、健脾祛溼之功效,一家老少皆宜。
材料:
豬排骨200克,淮山藥、芡實、炒薏米、炒扁豆各15克,北芪12克,白朮10克
做法:
淮山藥用水浸泡;扁豆、薏米用鍋炒至微黃備用。
豬排骨洗淨、斬件;茨實、北芪、白朮用清水洗淨,然後把全部材料放進鍋裡。
煲煮大約90分鐘,調味即可。
功效:常飲此淮山藥排骨湯能健脾醒胃、清熱祛溼,特別適用於脾虛溼重、精神不振者。
材料:
鯉魚1條,冬瓜150克,薏米、瘦肉各50克,陳皮5克,生薑3片
做法:
薏米、陳皮分別洗淨、浸軟;冬瓜去皮、切塊;
瘦肉洗淨切開。鯉魚宰殺、洗淨,煎至微黃,和全部材料一同放到瓦煲裡,加入8碗量清水。
大火煮沸後轉小火煲約1小時即可。
功效:薏米、陳皮能潤燥祛溼、健脾理氣。配合煲鯉魚,有健脾祛溼、清熱化痰之功。本款夏季祛溼湯對於脾虛導致的水溼不化、水腫、小便不利、倦乏等症狀有著較好的調理作用。
材料:
薏仁30g,乾淨豬腳一隻約半斤,黃酒,姜,鹽,醬油,蔥,胡椒粉
做法:
1.薏仁碾碎,豬腳洗淨剁塊與薏仁一同放入砂鍋,加黃酒、姜及清水1500毫升,蓋好。
2.先用猛火煮滾,除去湯麵浮沫,
3.再用文火煨約2小時;待豬蹄爛熟後,依次加入鹽、醬油、蔥、胡椒粉。
功效:健脾益胃、利溼、壯腰膝。
材料:
沙葛500克、豬扇骨500克、眉豆50克、赤小豆50克、扁豆50克、蜜棗2個、姜2片。
做法:
赤小豆、眉豆、扁豆洗淨,浸泡1-2小時;豬扇骨斬大件,洗淨,汆水撈起;
沙葛洗淨,去皮,去筋,切塊。
煮沸清水,放入所有材料,大火煮20分鐘,轉小火煲一個小時,下鹽調味即可食用。
功效:清熱祛溼,健脾開胃。說到祛溼,赤小豆、眉豆和扁豆都是「能手」,再配以當令且能清熱生津的沙葛,是夏季可常飲用的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