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陳蓓
單位 | 南京醫科大學附屬蘇州科技城醫院檢驗科
【前 言】
微柱凝膠卡式法檢測血型以其高效、簡便、適於結果保存等優點被臨床實驗室普遍使用。但同時在日常工作中我們經常遇到卡式法正反定型不符的情況。
通常我們會用試管法或者更換廠家的血型卡重新檢測,再通過詢問臨床病史和用藥史,結合患者的其他檢查結果等綜合考慮確定血型。
而對於疑難血型,多數醫院只能重新抽取患者的血樣送到血站或上一級單位做鑑定。但如果遇到門診患者,未做其他血液檢查且無法很快與患者取得聯繫時,尋找一種初步快速排除正反定型不一致的方法對臨床特別實用。
【案例經過】
1
案例1
門診患者,女性,52歲,來院檢測血型和尿常規。EDTA抗凝血樣離心後檢測血型,結果見圖1。更換另一廠家的血型卡檢測,結果見圖2。患者不規則抗體篩查呈陰性,試管法檢測患者血型,結果與圖2一致,為正定AB型、反定A型。
圖1
圖2
鑑於無法與患者取得聯繫且無患者其他實驗室結果,為了不耽誤患者得到檢測結果,重新將患者的血樣分別加入同一批同廠家的血型卡和試管,加入的血量不變。
加入血樣後離心前,將卡放入37℃血型卡專用孵育箱孵育15分鐘,試管放在37℃水浴箱水浴15分鐘,離心觀察,卡式法結果見圖3,試管法與卡式法結果一致。
卡式法與試管法均正反定型一致,報AB型。
圖3
2
案例2
門診患者,男,49歲,來院只檢測血型。EDTA抗凝血樣離心後檢測結果見圖4。更換另一廠家的血型卡,檢測結果見圖5。患者不規則抗體篩查呈陰性,試管法檢測患者血型,結果與圖4、圖5一致,為正定B型、反定AB型。
圖4
圖5
鑑於無法取得患者聯繫方式,重新用卡式法和試管法檢測患者正反定型,加入的血量不變。離心前將卡和試管均放入4℃冰箱15分鐘,後分別離心觀察結果,卡式法結果見圖6,試管法結果與卡式法一致,卡式法與試管法均正反定型一致,報B型。
圖6
【案例分析】
李翠瑩等[1]研究發現,正反定型不一致的結果中,主要原因有冷凝集素、ABO亞型、抗原減弱、抗體效價減低或缺失及ABO以外的抗體等,其中冷凝集素為最高,其次依次為抗原減弱、ABO亞型影響、直抗陽性、抗體效價減低、藥物及蛋白引起的假凝集、唾液血型物質等。
本文兩個案例推測為抗體效價減低或缺少以及有未知的抗體反應。
抗體效價減低或缺少的原因有:
年齡因素(小兒、老年人)、丙種球蛋白低或缺乏血症、先天性ABO抗體缺失、大量輸晶體鹽或膠體擴容劑、ABO亞型、造血幹細胞移植等[1]。
未知的抗體反應見於:
緡錢狀形成,可能血清蛋白濃度異常、球蛋白濃度升高、原發性巨球蛋白血症、纖維蛋白濃度升高、血漿擴張劑(如右旋糖酐)存在、霍奇金淋巴瘤等;
冷型自身抗體;
冷凝集素,可出現在健康人和冷凝集素症候群患者中;
同種免疫抗體幹擾,多次輸血或妊娠產生同種抗體[1];
輸(異型)血漿;
輸(含某種血型抗體)免疫球蛋白等。
冷凝集素可通過37℃孵育去除,如果抗原或抗體減弱,可以通過增加反應時間及血清量,或調整反應溫度為4℃。
【案例總結】
遇到正反定型不符時不能盲目地只報正定型或反定型,一定要進一步分析原因。
微柱凝膠卡式法正反定型不一致的結果存在一定比例的假陽性,其中一部分的病例用試管法重新檢測可以得出正確結果。
但當試管法與卡式法結果一致,且無法獲取患者更多資料又著急發報告時,可以採用本文案例經驗做快速排除且能保留卡式法結果,「口訣」為:
該出現的凝集沒有出現時4℃冷藏
不該出現的凝集出現時37℃孵育。
如果仍無法排除應其他血型系統檢測,如無條件,可送至上級單位或血站檢測。
【專家點評】
蘇州科技城醫院檢驗科副主任沈冬 副主任技師
本文描述的案例在實際工作中較典型,通過文中介紹的方法,能夠很好的幫助輸血科(血庫)同仁在平時工作中更清晰的解決此類問題,實戰意義比較強,應該讓更多的輸血工作者掌握並運用到實際工作中。
【參考文獻】
[1]李翠瑩,徐弘,雷慧芬,等.凝膠卡血型鑑定正反不一致的原因分析[J].中國實驗血液學雜誌,2017,25(4):1199-1202.
END
說明:本文為原創投稿,不代表檢驗醫學新媒體觀點。轉載時請註明來源及原創作者姓名和單位。
編輯:徐少卿 審校:而 東
點擊「在看」,讓更多人看見!